山区公路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区公路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防治

摘要:本文对山区公路工程中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特殊土地质灾害问题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字:山区公路;滑坡;崩塌;泥石流;软土;膨胀土;防治措施

引言

在山岭重丘区修建公路,工程量巨大,工程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膨胀土等发生频繁。这不仅增加了公路的建设投资,而且还影响到公路的正常安全运营。因此,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已成为函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应引起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单位的高度重视。

1.滑坡及其防治

1.1滑坡

滑坡是山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通常表现为斜坡大量上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带)整体向下滑动。

滑坡多发生在地质构造运动激烈的山区。一般地层表而呈现岩石破碎,多裂隙,极度风化受暴雨侵袭渗透或人为破坏,使原本比较稳定的山体发生滑坡。在山区山高坡陡、潜在滑坡地带修建公路,如采取不恰当的大爆破开挖路堑或半填半挖路基或设计不当,坡率太小,没考虑布设合适的支挡结构等,都会使山体失稳而发生滑坡,规模大的滑坡一般缓慢、长期地往下滑动,其位移速度在突变阶段才显著加快。因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的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破坏厂矿,掩埋村庄,危害性很大。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有: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其中与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有关的因素有: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

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包括: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滑坡按其地质特点可以划分为黄上滑坡、堆积层滑坡、基岩滑坡和膨胀上滑坡四种类型。

(1)黄上滑坡灾害其滑体物质主要由黄上和黄上类上组成。

(2)堆积层滑坡灾害,这种地质灾害滑体由坡残积碎石砂上或粘性上组成,上质疏松,易渗水,强度低,多见于山麓缓坡及沟谷陡坡地段,以浅层滑坡为主。

(3)基岩滑坡灾害是由大部分基岩组成的滑坡,地质以页岩、泥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片麻岩为主。此类滑坡岩质软弱、松散,结构而多而复杂,受地表水的冲刷,致使坡体蠕变滑动,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大的特点,一般采用抗滑挡墙进行治理。

(4)膨胀上滑坡灾害,这种地质灾害滑体物质由膨胀上组成,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低山丘陵地带,具有干缩湿胀、亲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特点,往往由于大量降水渗入坡体,使其力学强度降低,斜坡稳定性变差。膨胀上滑坡速度一般较慢,可以长期处于蠕滑状态,大多表现为坡面出现裂缝。

1.2滑坡的防治

治理滑坡病害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前期工作应同时提出绕避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合理的路线布设方案;其次,治理前必须对滑坡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测,查明滑坡形成的条件及成因,滑坡的性质,稳定程度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危害,并提供防治滑坡的措施与有关的计算参数;再次,治理过程坚持动态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紧急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及应急措施,并应对治理效果进行安全稳定评价。

治理滑坡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还是可以得到治理的。(1)卸载法,对于坡陡山不高的滑坡地段,可以采取开挖松散堆积上石,适当降缓其坡率,使其达到自然稳定状态。(2)抗滑桩加固法,适用于山高坡缓的滑坡治理,根据滑动而大小深浅,布置一排或数排抗滑桩,其深度要钻入滑动而以下一定围,并辅以支挡结构或其他植被治理,可采用打入桩,有条件可采用钻孔桩。(3)排水法,在滑动而上设置数排截水沟,将地表水及时引出滑坡体,以免水渗透破坏滑坡体的稳定,造成滑坡体的坍塌。(4)植被法,在滑坡体上种植

根系发达的林木,可起到稳固松散上体的作用。

2.崩塌及其防治

2.1崩塌

崩塌一般表现为陡峻的斜坡上,巨大岩块或上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崩塌灾害在山区公路病害中较为常见,大多发生在高陡的路堑边坡上,由大量降雨渗人陡崖破碎的岩石中,增加岩体与基岩面的摩擦力,破坏原来的平衡状态要类型有:落石、山崩、坍岸、坍陷。

崩塌是山区公路常见的一种病害现象。它来势迅猛,常可摧毁路基和桥梁,堵塞隧道洞门,击毁行车,对公路交通造成直接危害。有时因崩塌堆积物堵塞河道,引起壅水或产生局部冲刷,导致路基水毁。

崩塌形成的基本条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条件斜坡高、陡是形成崩塌的必要条件。调查表明,规模较大的崩塌,一般多产生在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的陡峻斜坡上。斜坡的外部形状,对崩塌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在上缓下陡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上易于发生崩塌。

(2)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能形成高峻的斜坡,在外来因素影响下,一旦斜坡稳定性遭到破坏,即产生崩塌现象。所以,崩塌常发生在由坚硬且脆的岩石构成的斜坡上。

(3)构造条件如果斜坡岩层或岩体的完整性好,就不易发生崩塌。实际上,自然界的斜坡,经常是由性质不同的岩层以各种不同的构造和产状组合而成的,而且常常为各种构造面所切割,从而削弱了岩体部的联结,为产生崩塌创造条件。

(4)其它自然因素岩石的强风化,裂隙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锲入等,都能促使斜披岩体发生崩塌现象。但大规模的崩塌多发生在暴雨、久雨或强震之后。

总之,当岩层层面或节理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倾角较大、又有临空面的情况下,沿构造面最容易发生崩塌。就区域新构造运动特点而言,构造运动比较强烈、地层挤压破碎、地震频繁的地区是崩塌的多发区。岩石风化强烈,悬崖陡坡最易出现崩塌。暴雨、连日阴雨及冰雪融化等往往是崩塌的触发因素,岩体和土体中水分的大量渗人,大大增加了负荷,同时还影响岩体部结构,导致崩塌发生。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如公路路堑开挖过深,边坡过陡,也常引起边坡发生崩塌。

2.2崩塌的防治

防治原则:(1)对于崩塌多采用以防为主。在选线时,应该注意根据斜坡的具体条件,认真分析崩塌的可能性及其规律。对有可能发生大、中型崩塌的地段,有条件绕避时,宜优先采用绕避方案。若绕避困难时,可调整路线位置,离开崩塌影响围一定距离,尽量减少防治工程,,或考虑其他通过方案,确保行车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