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 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 分析意象,理解意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3. 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1.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2. 意象对诗歌的作用【教学难点】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过程】1. 单元简介提示学习重点:意象的分析。

“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

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者心中的物象。

说白了,就是诗歌中出现的带着作者感情色彩的描写对象。

2. 从意象角度理解《沁园春·长沙》①诵读:有力、激昂②解析: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得到的信息:时间、地点提问:喜欢哪一句?答案:“独立寒秋”,“寒秋”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意境。

→气魄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眼前之景,即意象出来了。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山是万山,是红遍,林是层林,是尽染。

秋天来的时候,为大地铺上了一层红地毯,不平整,有褶皱。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看,湘江碧绿澄净。

透:a.透明,湘江清澈;b.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eg.熟透了整条湘江都是碧绿澄净的。

百条大船,千帆竞争,百舸争流→壮观“鹰击长空”仰望;击,很强力度的动作“鱼翔浅底”翔,轻快、自由“万类霜天竞自由”: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的自由自在的舒展着C.学生体验:闭眼想象该图景D.与前人写秋之作对比“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意境分析

意象意境分析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
高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
考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
·

考意
专象
题的
辅 导
情 感 色
古彩





之 意

意 境
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
积极向上,意气丰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客观物
象原本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
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往往更鲜明体现在某些描写诚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
意象意境分析
导言
高 考 专 题
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因此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应遵循意象
辅导 (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的思维流程进行。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2
·



题 辅
一、了 解 意 象







之 意

·
意 境
3
———
题 ——隐士。 辅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导 孟浩然《过故人庄》)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古 ,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代 诗 歌 鉴 赏 之 意 象 意 境

古诗鉴赏--意境意象

古诗鉴赏--意境意象

意 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境 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解 意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 读 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
其他类—风、烟、霜
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沉楚天阔。” 陆游《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其他类—人造物象类
舟、湖、长亭、灞(bà)陵(桥)、镜、灯(烛、蜡、 炬)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 之情。 杜甫《夔(kuí)州歌》“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心 若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骤雨初歇。”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居易《照镜》:“皎皎青铜 镜,斑斑白丝鬓。” 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意 士。

的 特 定 意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 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 品格的追求。

花草类




象 的 特
浮 云



花草类—菊花
浮萍:漂泊不定。
意 象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的 (文天祥《过零丁洋》)
特 浮云:漂泊不定,喻游子。
2、花草类
意 象 的 特 定 意 义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象 花落:凋零,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
的 特
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人生、事业的挫 折,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2020浙江高考古诗词鉴赏之意象

2020浙江高考古诗词鉴赏之意象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 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 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 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 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月:诗人笔下的月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月有时圆如盘,有时残如钩。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 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晓风残月”这一弯残月,引起了词人太多的离 愁别绪。作者定是在离别之际,陷入沉思,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 解题步骤 •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 将意象还原于语境中,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 2、结合诗歌注释,联系所学,进行知识迁移。 • 3、准确概括意象特征,明确意象内涵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 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 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 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 【答案】 • (2)砧声: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头。妇女多在秋季为亲人拆洗缝制衣服,忙
到深夜。(1分)作者明月之夜“往事愁肠”夜阑不寐,听闻沉重的捣衣之 声,与细微的蛩鸣声、迢递的滴漏声,(1分)组成一个哀怨、凄凉、婉转 的交响乐曲,(1分)表现出对逝去丈夫的无比怀念,悲苦甚之。(1分) 【语言表达一分】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四):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四):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课堂巩固】
1、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2012江苏)P148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 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
1、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梦江南
【寻觅读懂古诗的支点】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 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 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诗歌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作者:韦庄,五代时“花间词”代表
题材:闺怨词
看作者
• • • • • • • •
特定内容
(2)答: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特别提醒: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 多悟才是关键。 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 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这段时间 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 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 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 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 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 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P143 练中悟1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
些重要信息。 (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5·全国Ⅰ) 答案 ①点明了“留别”的出发地、目的地。 ②“留别”暗示了诗的类别——送别怀人诗。 ③“临洮”“北庭”两个边塞地名,暗示了诗中将 写边塞风景。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燕子意象的含义总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燕子意象的含义总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燕子意象的含义总结意象是诗中用来表情达意的关键元素,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常常会考察到这类题型,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燕子意象的含义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燕子意象的含义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例1:“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例2:“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诗经•谷风》)例3:“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诗经•燕燕》)。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

例1: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例2:宴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4)书信,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

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

”(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课题诗歌鉴赏: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课型复习授课人刘红芳教学目标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2、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教学重点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教学难点1、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启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计划 1 班级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导入: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

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而将意象含义和具体诗句中的意思结合起来简要分析将是今后命题的方向。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一:解读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或者通俗的说,凡是自然之物融入作者主观感情就形成意象。

如果这么说很抽象的话,我们可以形象的举例说明,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其中的“花”和“鸟”,花本无情,鸟本无意,但感时伤别,融入作者情感以后,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二:出示教学目标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2、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三:解读目标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载体。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是诗人独特心声的表现。

千百年来,正是通过这些意蕴相对固定的意象内涵,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师生活动预设1、出示多媒体穿越意象的天空倾听诗人的心声——谈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 听教师解读意象。

3、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意象4、多媒体出示目标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5、教师解读目标感受他们独特的思想情感。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的内涵,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诗歌形象1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诗歌形象1景物形象


梅花
菊花 杨花/柳
絮 野花
落花
兰花
高洁(唐以后) 坚贞不屈,春天的含义
孤傲 离愁别绪,游子思归
不为人知,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青春易逝 姿态优美,清高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柳岸晓风残月。
独怜幽草涧边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 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14
【常见设问2】分析意象作用
返回
(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分析意象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返回
江上
董 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①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
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有什么作用?(4 分)
参考答案: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组成一幅动静 相间的江上秋色图;(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反衬了诗人的孤 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 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铁骑:金国军队。 河洛:泛指中原。
诗中描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引用原文

分析意象作用的五个角度

分析意象作用的五个角度

分析意象作用的五个角度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2、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及”-腔的爱国情”。

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定。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一、诗歌的意境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

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

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

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

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

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二、诗歌的意象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

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

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

“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

“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

“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

“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

“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

“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

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

古诗词意象的作用

古诗词意象的作用

古诗词意象的作用一、意象的概念什么是意象?“象”: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形象,“意”:诗人要传递出的情感思想,“象”是有形的、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客观存在的;“意”是无形的、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诗人要把无形的情感通过有形的东西把它传递出去,也就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所以说,意象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是构成诗最基本的元素,诗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意象,这些意象的最初的出现往往是偶然的,它们是诗人在表现特定思想感情时从所见所闻中所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能和作者情感产生某种微妙的关系,而且,这些景象会慢慢被标签化,赋予了超过日常语言的意义,比如说到菊花就会想到淡泊名利、超然洒脱的隐士;说到鸿雁就会和乡思离愁一类的情感联想到一起……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感情,带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喻示着深刻的哲理。

意象包含的东西特别多,了解意象存在的意义,了解意象所隐含的含义,无论对我们进行诗词创作还是对诗词鉴赏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意象的作用1、使作品赏心悦目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能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地表达。

以《乌衣巷》为例: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对乌衣巷这个地方神往已久,但到了之后,看到了一片荒凉的景象,心中非常感慨,为了表达这种感触,他借用了三个意象:野草花、夕阳、家燕。

野草和夕阳都是荒凉、冷寂的意象,这里已是野草丛生,当然不复当年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夕阳总是给人日薄西山的感觉,家燕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它的意象也特别多,这里利用它栖息旧巢的特点,如果现在有人再跟着燕子走,看到的不是繁华盛景,而是普通人家了。

用意象表达使这首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果不用意象表达,而是直抒胸臆:“谢安王导今何在,富贵荣华难久长。

”虽然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但诗意欠缺,诗味不耐品,很难像这首诗一样成为千古名篇。

诗歌中意象的作用

诗歌中意象的作用

诗歌中意象的作用意象一词常见于文学评论之中,它的含义大致如下:“意象是作家头脑中浮现的形象”,“意象是作品中的形象”,“意象是融合著作情谊的形象”,并且往往是指个别形象,而不是整幅完整的画面。

文学同艺术一样,都是使用意象来表情达意,其首要目标是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读者凭借文字描绘的图画而产生审美联想,让具有美感的经验或印象深刻的事物,在我们的脑海中重新显现它的影像光彩。

一首好诗必然具有真切感的意象,让读者吟咏诗句是能比物附情,留有生动深刻的印象。

意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有利于促进画面的生成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颜色深浅、虚实、远近组成的一幅幅画。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

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象中有兴,情义盎然,如诗如画,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教学时,教师应声明:写景诗当然需要形象鲜明,突出景色特征,更主要的还应象中有人。

而学生也只有在准确的把握意象基础上及诗人观察方向,方可进入诗人的心灵,悟出真谛!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看画,看那些一系列鱼贯地越过的动态画面。

一个人是否善于读诗,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他能否将凝固不动的文字,迅速转换成活跃飞动的图画。

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其智力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好动不好静。

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授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诗里绝不能没有画面,否则失去了依凭。

组织成的静态画面,是很难把激动的感受、深微的意绪表现出诗来的,诗歌画面之所以一般呈现动态,是要发挥“语景”之所长而掩其所短。

《钱塘湖春行》里出现了五个虚词:“初、谁、渐、才、最”,它们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把一副副画面从外部串联在一起,此外,远近、俯仰,动静结合,有力的推动这些画面加速运动。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以象析意,情隐辞间——诗歌鉴赏之意象探析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以象析意,情隐辞间——诗歌鉴赏之意象探析
学生答案:作者运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等描绘了生机勃勃的 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山水美景的喜爱境
参考答案: 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 此时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
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蕖等, 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
①本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万物滋长的春日美景。(描绘画面) ②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 风,轻轻拂过禾苗。(分析内容) 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陶醉。(总结情感)
谢 谢!
直击考点
高考对意象的考查形式主要有: 1.概括画面内容; 2.赏析画面特色; 3.体会画面氛围; 4.概括诗歌意境; 5.分析意境意义。 ……
活动一、回顾旧知,探本溯源
请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并分析作者情感。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杜甫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白居易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 4.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李商隐
诗人为何要立象?
从诗人角度来看 1. 写法委婉含蓄 2. 表现写作功底 3. 意与象而契合
我们怎样去观象?
1.取象:以意象为核心(典型意象)
某些物象由于自身的某种特性,而成为人类情感或情志的载体,从 而具有了特定的寓意。 如子规常有凄凉悲伤之意,雁常有思乡怀亲之感,长亭常代表离别, 翠竹代表高洁隐逸等。 常见意象 自然类:猿猴、杜鹃、蝉、芭蕉、梧桐、兰花、梅花等。 乐曲类:《杨柳曲》《关山月》《行路难》《霓裳》《后庭花》等。
参考答案 ①白诗借竹写志,表面写竹,实则写人,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孤傲、 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的向往和追求。②黄诗中的画中之竹形神兼备, 展现了苏轼高超的绘画技艺,表达了诗人对画家精深造诣的赞美之 情。

从意象入手解读《艾青诗选》

从意象入手解读《艾青诗选》

从意象入手解读《艾青诗选》聂华苓说: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意象承担了诗歌的形象描绘功能、表情达意功能、审美价值功能等。

通过对意象的咂摸和涵泳,可以快速、准确、深入地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贴近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意象内涵:苦难和光明20世纪30年代,艾青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作。

这一时期的中国,外族入侵、山河破碎,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艾青的作品染上了强烈、深刻、直白的感情色彩,诗人选取“苦难”系和“光明”系的意象进行描绘,承载了诗人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对苦难祖国的挚爱、对光明未来的憧憬、对革命的使命和责任。

“苦难”系意象:土地、雪、旷野、铁窗……这一类意象的特点是忧郁、沉重、悲怆。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间,一场大雪飘然而至,艾青写下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中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啊”。

这片土地,不是诗人曾经游学的欧洲,是与他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祖国——中国的土地,更是被寒冷的雪封锁的土地。

这雪,是没有温暖的寒冷,是没有自由的压迫。

我们不禁想到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对中华大地的屠杀和蹂躏,国民党统治者的剥削和专制,都发生在艾青诗句中的土地上。

土地的意象,是国土,是故乡,是家园,是忍辱负重的中华民族,是颠沛流离的炎黄子孙。

“光明”系意象:太阳、煤、黎明、火把、启明星……这类意象,有着相似的特点,它们象征着光明和胜利,而且这种光明和胜利既是坎坷的,又是必然的,是一种重生和希望。

《太阳》中有远古的墓茔、黑暗的年代、沉睡的山脉、陈腐的灵魂等意象,我们应当看到,这种光明和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就如住在“万年的深山里”,“万年的岩石里”的煤一样,发出了“给我以火,给我以火!”的呐喊,那是诗人对革命、对奋斗的渴望与坚持,更突显了诗人必胜的信念和追寻的信仰。

二、表现形式:抒情和哲思艾青的第一次创作高峰,是从1937年至1941年,诗歌主要表现内容为国家民族的灾难、下层人民的困苦,以上文所讲的苦难系和光明系的意象为代表,这里不再赘言。

鉴赏作品的意象

鉴赏作品的意象

鉴赏诗歌作品的意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一首诗从字面上看是词的连缀,从构思上看是意象的组合,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感受和思考,还要用意象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我们鉴赏古典诗歌时,要有借助意象去把握诗意的能力。

如枊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

又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分属植物和动物,但组合在词中,成为三个叠加意象,表现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情绪。

一个具有落寞、寂寥、怀乡等复杂情感的天涯孤旅者跃然纸上。

古典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歌的审美评价和依据,是鉴赏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

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有传统的典型性的、有特殊的独创性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一)象征性意象:诗人通过象征体的运用,使思想感情具体化,引起读者深思,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如梅花凌冬傲雪,含有品行坚强的风骨;菊花临霜不凋,含有孤芳自赏的孤高;寒蝉的凄清,含有凄惨萧索之情;秋风的萧瑟,含有凄清忧愁之绪等等。

再如南宋诗人徐元杰的《湖上》:“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时归?”作者写春游西湖所见的景色,“花开”“红树”(开满红花的树)“莺啼”“草长”“平湖”(风平浪静的湖面)“鹭飞”这些具体象征性的意象,优美、灿烂、热烈,充满生机又不失平静,很好地烘托出诗人快乐的心情。

(二)比喻性意象。

它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体化,从而增强诗的表达效果。

如鸳鸯表示爱情,归雁表示思乡,长亭表示离别等等。

再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中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绪喻为一江春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诗歌鉴赏: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课型复习授课人刘红芳教学目标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2、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教学重点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教学难点1、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启发、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计划 1 班级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导入: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

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而将意象含义和具体诗句中的意思结合起来简要分析将是今后命题的方向。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一:解读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或者通俗的说,凡是自然之物融入作者主观感情就形成意象。

如果这么说很抽象的话,我们可以形象的举例说明,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其中的“花”和“鸟”,花本无情,鸟本无意,但感时伤别,融入作者情感以后,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二:出示教学目标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2、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三:解读目标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载体。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是诗人独特心声的表现。

千百年来,正是通过这些意蕴相对固定的意象内涵,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独特的思想情感。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的内涵,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孤芳、傲雪凌霜的形象。

同时,意象在诗歌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往往带有表现作者情感的修饰词,修饰词的不同,诗歌的情感色调就不同。

如果把能带给我们温暖、希望、愉悦的词称为暖色调的词的话,那么相反,给我们孤独、寂寞、伤感的词就是冷色调的。

所谓意象的冷暖,也就是意象带给人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师生活动预设1、出示多媒体穿越意象的天空倾听诗人的心声——谈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听教师解读意象。

3、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意象4、多媒体出示目标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5、教师解读目标6、学生讨论对意象的认识7、多媒体出示常见意象四:目标运用的前提:积累常见意象的内涵。

如:1、月亮:思乡的代名词2、柳:离情的象征3、菊花:人格的写照(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4、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5、杜鹃:鸟凄怨哀伤的象征6、蝉:高洁同义词。

7、寒蝉:渲染悲凉的气氛五:以熟悉的诗歌解析“意象内涵和冷暖”在诗歌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我们先找出其中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2、然后分析某些意象的内涵,确定诗歌的主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天涯”,它往往同漂泊在外联系在一起,而人在天涯,想必是人漂泊在外。

那么,人漂泊在外,此时是内心是怎样的情感呢?同学们看意象“夕阳”,夕阳西下,日暮时刻,漂泊在外的人往往怀有怎样的情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当然是思乡。

所以本诗表达的主题与思乡有关。

那漂泊在外的人是怎样的思乡情怀?3、分析意象的修饰词,体味作者情感:藤,是一些枯藤,生命即将终结;树,是老树,已无生气;鸦,在民族文化中本来就是一种凶鸟,更何况是在夜幕将临的黄昏?道,是古道,透过古字,我们看到的多年失修,坑坑洼洼,让人难行;风是砭人肌骨的寒风,不是宜人的春风;马是瘦马,人骑上去摇摇欲坠,更“载不动许多愁;太阳,是即将落山的夕阳,人,是断肠人。

把这些意象的修饰词品味一下,就可感受到衰败、凄凉深秋环境: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4、通过意象,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8、学生举例常见意象的内涵①月亮:“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②柳:如“渭城朝雨汜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③、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④、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⑤、杜鹃:“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

⑥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以蝉自喻⑦“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渲染离别的伤感。

9、教师引导学生用目标谈对诗歌的解读多媒体出示《天净沙.秋思》第一步找意象:作者选取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第二步品意象:“天涯”,它往往同漂泊在外联系在一起;“夕阳”,夕阳西下,日暮时刻,漂泊在外的人往往怀有思乡的情感;藤,是一些枯藤,生命即将终结;树,是老树,已无生气;鸦,在民族文化中本来就是一种凶鸟,更何况是在夜幕将临的黄昏?道,是古道,透过古字,我们看到的多年失修,坑坑洼洼,让人难行;风是砭人肌骨的寒风,不是宜人的春风;马是瘦马,人骑上去摇摇欲坠,更“载不动许多愁;太阳,是即将落山的夕阳,人,是断肠人。

把这些意象的修饰词品味一下,就可感受到衰败、凄凉深秋环境,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第三步做解答: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

作者用“断肠人在天涯”这一画龙点睛之笔和意象的色调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渲染情绪的惆怅、在秋风萧萧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瑟瑟……。

在这里,我们通过意象的内涵,把握了诗歌主旨,通过品味意象情感色调,体会到了诗歌的情感冷暖。

五、洞穿高考:2008年的山东高考诗歌鉴赏题: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ān):持取,捻弄。

问题: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1、根据以上所学方法,我们先来解决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一步找意象(有时意象不必全部找出,找有代表性的即可)第二步品意象(有时意象不必与修饰词割裂分析,它本身就饱含情感第三步做解答: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

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用了“憔悴”二字,写出春光之迟暮,春归之伤感。

2、根据以上分析,解答第一题: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所以此题答案为: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用到意象的内涵),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用到意象的情感色调)之情。

这是典型的“将意象含义和具体诗句中的意思结合起来简要分析的命题的方式”例子。

六:对接练习(2008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忧愁、悲苦,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10、高考题解析:教师引导学生解析习题多媒体出示《画堂春》根据以上所学方法,我们先来解决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一步找意象:落红、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这是暮春时节特有景物,可见主题与春天有关,第二步品意象:落红、杜鹃啼本身就含伤感情怀,可见主题是伤春之作,更用“无奈春归”直接点题。

第三步做解答: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

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用了“憔悴”二字,写出春光之迟暮,春归之伤感。

所以此题答案为: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用到意象的内涵),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用到意象的情感色调)之情。

11、生讨论习题解法: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步找意象(有时意象不必全部找出,找有代表性的即可)第二步品意象(有时意象不必与修饰词割裂分析,它本身就饱含情感第三步做解答: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

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

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

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愁怅也更深了。

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

“张罗地”借指自己的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

宿鸟反托出冷寂。

“自掩门”的“自”,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这样的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

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多媒体出示《春日即事》第一步找意象:小雨、落花,这是暮春时节特有景物,可见主题与春天有关。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第二步品意象:说“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春日的丝雨容易唤起人们春光即失的寂寞惆怅,而含愁的思绪与小雨丝丝之间又存在某种形象上、意念上的联系。

“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

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愁怅也更深了。

“不到张罗地”,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

第三步做解答: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

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

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

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愁怅也更深了。

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

“车尘不到张罗地”,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

宿鸟反托出冷寂。

“自掩门”的“自”,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这样的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

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月亮(思乡)、柳(离情)、蝉(高洁)2、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梧桐(凄凉)、杜鹃(凄怨)、寒蝉(悲凉)教学小结这节课从“把握意象内涵,理解诗歌主题”“品味意象冷暖,体会诗歌情感”两个目标和“第一步找意象”“第二步品意象”“第三步做解答”三个步骤上谈意象在诗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