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心理学考研真题(00-0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师大心理学考研真题(00-06年)
2006年研究方法
一、选择题
1.能提供各个数据在其次数分布中的位置信息的量是
A. 离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集中量数
D.地位量数
2.为更全面更客观地描述一个数据和比较两组数据,常需要了解数据的
A. 离散程度
B.集中程度
C. 相关程度
D. 回归程度
3.取若干学生参加某数学竞赛的成绩,计算成绩与性别的相关关系,最好用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4.被试团体的同质性程度会影响
A. 题目难度
B.题目区分度
C. 测验难度
D.测验效度
5.测验总分分布出现负偏态,说明测验整体难度
A. 偏难
B. 偏易
C.适中
D.不确定
6。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是
A. 信度高,效度必然高
B.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
C.效度高,信度必定高
D.效度高,信度不一定高
二、名词解释
ROC曲线,生态学效度,Stevens定律,部分报告法,拉丁方法,标准正态分布,实验范式,埃默特定律
三、简答题
1、如何测定听觉适应的效果
2、如何用信号检测法做再认研究?
3、如何判断反应时数据是否存在顺序效应和疲劳效应
4、进行统计假设检验的步骤有哪些?试论述假设检验思想
5、试论述被试者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与被试者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的定义、特点与相应的无关便量的控制方法
6、通过一个实验例子,说明反应时减少的原理
7、试论述调查研究中常用的抽样方法。
四、综合题
1、设计一个实验,考察熟悉性与意义性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2、某年高考总分符合正态分布,其中μ=500,σ=100,考虑到招生指标,只有5%的学生能升入重点大学,问重点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应该定为多少?
(α=0.01,Z=2.58;α=0.05,Z=1.96;α=0.10,Z=1.64)
2005基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随意注意
2、深度知觉
3、内隐记忆
4、学习迁移
5、条件反射
6、浦肯野现象
7、心理词典
8、特异化理论
9、智力三元论10、成就动机
二、简答(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心理的气质类型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简述有关能力结构的学说
4、简述主要的情绪理论
5、简述关于脑功能的重要学说
6、简述概念结构的主要理论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述评当前关于注意认知研究较有影响的理论
2、述评重要的人格理论
2005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对偶比较法
2、问题行为图
3、辨别力指标(d’)
4、集中量数
5、深度视锐
6、麦考勒效应
7、准实验设计
8、暂时阈移
9、色光混合三元色10、标准分数(z分数)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56分)
1、在被试取样时,应该根据哪些因素确定样本的大小?
2、能否用两总体平均数差异z检验或t检验逐对检验多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问题?为什么?
3、情绪实验时,常用的因变量指标有哪些?
4、记忆研究时,材料呈现有哪些方式?
5、主观轮廓形成的条件?
6、试述分层抽样的原则和方法?
7、简述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三、综合题(每题27分,共54分)
1、例举至少5种控制干扰变量的方法?
2、在一项反馈对知觉判断的影响研究中
n(人数)X(平均数) S(标准差)
试验组(有反馈)60 X1=80 S1=18
控制组(无反馈)52 X2=73 S2=15
问实验组的平均结果是否显著高于控制组?(用到的统计量在括号中给出了)
2004年《普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程序性记忆
2、幂定律
3、注意的选择理论
4、组块
5、知觉组织
6、概念驱动加工
7、标准分数
8、系统误差
9、对偶比较法10、操作定义
二、比较“特异化理论”与模式理论的异同。
三、信号侦察论与传统的阈限测量有何不同?
四、试分析影响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五、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至少5种)
200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潜伏学习
2、归因
3、认知方式
4、连续接近技术
5、精加工策略
6、观察学习
7、双生子爬梯实验
8、回避型依恋
9、观念采择能力10、新皮亚杰学派
二、简答
1、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与过程
2、简述奥斯古德三维迁移模式理论的基本思想
3、简述Ts=Ms×Ps×Is的含义,其理论的主要思想
4、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5、简述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