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文脉传承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摘要】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历史背景出发,探讨了改造方法与技术、成功案例研究以及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通过分析经济与社会效益,揭示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多重价值。
未来,旧工业建筑改造有着广阔的前景,可以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望应用前景,我们可以看到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将成为城市更新发展的主要趋势。
为了更好地推动该领域的发展,需要加强研究和探索更多的改造方法。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未来充满希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重要性、现状问题、研究目的、历史背景、改造方法、技术、成功案例研究、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前景、应用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重要性旧工业建筑改造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这些古老的工业建筑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城市发展的缩影,通过改造与再利用,可以将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焕发新的生机,让市民在现代社会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旧工业建筑改造可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许多旧工业建筑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通过改造成为商业、文化或居住建筑,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新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旧工业建筑改造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改造与再利用,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城市,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推动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不仅可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可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重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重要性,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现状问题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目前存在一些现状问题需要解决。
许多旧工业建筑遭到废弃和闲置,成为城市中的“空白点”,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给城市环境和生态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以都匀东方机床厂为例
文化与传承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 133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以都匀东方机床厂为例PROTECTION AND REUSE OF THIRD-LINE INDUSTRIAL HERITAGE—TAKING DUYUN DONGFANG MACHINE TOOL FACTORY AS AN EXAMPLE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黄琳西北师范大学 黄紫怡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代替性。
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进行改造与再利用,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文明,能够使城市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并且能够丰富城市文化多样性,具有其传承的意义。
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蕴含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与经济价值。
2.1历史价值三线工业遗产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它记载了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工业发展水平。
三线工业遗产同艺术文化遗产一样,在提高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品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文明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较为完善的保存现状能够客观地展现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建筑工艺和城市风貌,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2.2文化价值工业遗产和工业文化成为城市特色和历史的象征,成为历史留给城市的独特文化资源,成为其他类型城市不具备的特色。
在重新设计改造上有无限的空间和可能,能够激发创意人才的思维与灵感,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
2.3社会价值三线工业遗产从侧面映射其所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大环境,例如:文化环境等,这些也正是工业遗产社会核心价值所在。
2.4科学价值工业是最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力的代表。
因此,通过三线工业遗址的厂房建造、机器设备、车间分工到工艺流程的设计,生产运作体系的各个环节可以看到、感悟到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2.5经济价值通过对三线工业遗产的改造不仅能够为政府省去一大笔拆迁费用,而且将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将三线工业遗产打造成城市的旅游新名片,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参观,从而拉动本土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市民生活水平。
遗产旅游视角下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
工业遗产承载着东北地区社会发展的脉络。
遗产旅游的方式有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对促进东北地区的文脉传承和区域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遗产旅游的视角出发,以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历史成因与价值,针对其现状特征,从遗产地旅游框架构建、提升旅游者游憩体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角度,提出遗产旅游视角下的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为今后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参考。
工业遗产,遗产旅游,东北地区,保护与利用The industrial heritage reveals the context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northeast China. Heritage tourism contributes to the protection and active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and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itage tourism, this article takes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in northeast China as research object, telling its historical causes and values. Considering its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uilding a heritage tourism framewor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to enhance tourists’ recreational experience, and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erms of tourism, this paper proposes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trategies in northeast China, 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the future.industrial heritage, heritage tourism, northeast China,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49/j.urp.202006006■ 文章编号:2096-3025(2020) 06-0046-08作者信息赵志庆安庆龙王清恋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摘要关键词Abstract Keywords 赵志庆 安庆龙 王清恋ZHAO Zhiqing ;AN Qinglong ;WANG Qinglian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itage Tourism遗产旅游视角下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业遗产是一类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因此对其进行保护与活化利用,对于传承人类先进文化、彰显城市的底蕴和特色、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城市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模式探讨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Vol.39,Supplement ,2009 工业建筑 2009年第39卷增刊城市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模式探讨李兵营(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青岛 266033)摘 要: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带来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结构的重组,城市旧工业区进入改造、整合阶段,工业遗产何去何从引发广泛关注,工业遗产属于文化遗产范畴,是物化了的人类工业文化。
按照文化遗产的分类,工业遗产包括可移动的工业文物、不可移动的工业建筑群和工业遗址、非物质工业文化等。
就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保护性再利用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THE INVESTIG ATION ON PR OTECTIVE REUSE MODE OFURBAN -IN D USTR Y ARCHITECTURAL HERITAGELi Bingying(College of Architecture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033,China )Abstract :Cities in China grow rapidly during the period of 30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Upgrading adjustments of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 brings recombination of f unctional configuratio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a city 1Old urban industrial regions get into the stage of re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1How to deal with industrial inheritance causes extensive concerns 1Industrial inheritance ,which is in the category of cultural heritage ,is materialize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1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dustrial inheritance comprises transportable industrial relics ,untransportabl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and ancient ruins ,and immaterial industrial culture ,etc 1This essay will focus on the value of industri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eform and renewal ,and the mode of protective reuse 1K eyw ords :industri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reuse作 者:李兵营,男,1964年出生,副教授。
广州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广州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摘要】随着城市的改造与更新,广州城市空间布局和使用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工业遗产面临消失。
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利用措施,对于保护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脉、丰富城市文化、提升城市魅力,以实现广州名城可持续发展,有着紧迫的意义。
本文以大元帅府前身广东士敏土厂为例,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策略。
【关键词】广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广东士敏土厂随着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工业遗存面对着拆与保、弃与用的激烈碰撞,而这种碰撞普遍存在于具有工业遗产资源的所有城市。
2006年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将主题定为“聚焦工业遗产”,同年,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无锡召开,会议通过了首部保护工业遗产的《无锡建议》,这是中国政府对国际主题的回应,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被提上议程。
一、工业遗产的界定及价值1.工业遗产的概念工业遗产范畴十分宽泛,不论在时间、范围,还是内容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何谓工业遗产?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和所有其他物质与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留物,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设备,车间,制造厂和工厂,矿山和加工提炼遗址,仓库和储藏室,生产、传输和使用以及所有的地下构造所在的场所,以及用于住所、宗教朝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①近年来,工业遗产的概念在继续扩大,如“工业景观”的提出。
2.工业遗产的价值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所以说,工业遗产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兼具文物价值。
它们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见证了人类巨大变革时期社会的日常生活,所以说,工业遗产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片断表现。
它们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它们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见证了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
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互动效应——以杭州为例
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 2012年9月39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互动效应研究——以杭州为例楼小燕(浙江财经学院,杭州,310018)摘 要:本文简单回顾了基于工业遗产保护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历史,着重讨论了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互动效应,指出工业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一种动态的双赢博弈。
结合杭州基于工业遗产保护建立的文化创意园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业遗产 文化创意产业园 工业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9—0039—02 一、引言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高污染、高耗能、劳动密集型的工业正在逐渐被低污染、低能耗、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所代替,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
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的不断扩张,产业布局的日渐完善,众多有着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建筑急速地从城市中消失。
因而,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成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紧迫问题。
在工业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开拓了新的渠道和空间。
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物理空间载体也在世界各地涌现出来,而其中由城市工业遗产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占了相当的比例。
工业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的结合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中期纽约的SOHO 。
SOHO 街区的发展就是从旧厂房改建起来的,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艺术家陆续迁入,从而成为名气响彻整个艺术世界的画廊区。
20世纪70年代,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认识到工业遗产的价值,有意识地结合各类创意产业对其进行再利用。
随后,德国、美国、日本等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纷纷开始了对工业遗产创意开发的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使得工业遗产的创意开发成为一股世界潮流。
我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起步比较晚,随着对工业遗产价值认识的不断加深,国内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基础上建立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园,留下许多成功的案例。
长春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多元化利用研究
长春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多元化利用研究【摘要】在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长春市“一五’’“二五’’时期建造的不少老工业建筑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笔者认为对于这部分历史文化遗产应予以保护和多元化的开发利用,本文就将对此问题进行全面的剖析,多种角度阐述了要保护的原因和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工业遗产;多元化;历史文化街区1 工业遗产产生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行了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中央采取一系列的方针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这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大搞工业建设,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当时国家的156个项目就有11个落户长春。
如国营第二二八厂后来建设的拖拉机厂、柴油机厂、设备总厂等。
1.1 长春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意义1.1.1 延续城市文脉保留下来的这部分工业遗产,具有一定影响力,而且是那个年代的风格的建筑,有一定的时间性,比较独特,它们是这个城市的文脉。
1.1.2 具有保护历史的意义旧建筑改造与新建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和优势就是其历史文化性,时间在旧建筑上留下了历史的烙印。
旧工业建筑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城市发展史关于工业时代的实物展品。
1.1.3 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将这里旧的工业厂房、仓库作为现存的环境资源开发再利用,不仅避免了因拆毁重建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减少了垃圾及粉尘污染,对周边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1.1.4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对这些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大大降低了建筑重建的费用,同时一些具有创意的改造设计,又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可谓是低投入,高回报,这是其显性的经济效益;2 长春工业遗产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2.1 特征:2.1.1 建筑历史时间短,易于操作。
工业建筑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距今不过150多年,与古代建筑相比,存在的时间并不久远,而长春这样城市的工业建筑是在50年代建造的,距今不过几十年,因此在修复及改造过程中,房屋的安全质量较高,因此降低了房屋的安全隐患。
历史文化视域下九龙坡区工业遗产保护及开发
必须建立一个科学 的价值评价标 准用于判定 遗产 范畴 , 在工业遗产普查的基础上 , 保护和开发
具有特 殊价 值 的工业 遗产 。
存规模大 , 格局完整 。
(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 业 遗 产 整 体 封 闭 性 强
九 龙 坡 区 传 统 工 业 多 是 按 计 划 经 济 年 代 进 行 布局 , 工业 用 地 面积 大 , 配套 生 活 区域 , 厂 区 内生 产
历史文化视域 下九龙坡 区工 业遗产保护及开发
口 高雅 然
重 庆 市是 西南 地 区工业 重 镇 , 九 龙坡 区是 重庆 的“ 百年 工 业城 ” 。在城 市化 进 程 中 , 随着 工 业 布局 部 大多 数拥 有 独立 的交通 道 路 和工 具 , 割 裂 与城 市 内的市政 交通 体系 的联 系 。加之 重庆 的 山地地形 导 致地块狭长 , 加 剧 了这 种 割 裂 , 大 型 工业 区域 几 乎
自成 一 体 。
二、 九 龙坡 区工 业遗产 保护 及开 发的途 径
的更改 , 大量工业遗产 留存何去何从成为问题 。城 市 工 业 文 明 的延 续 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塑 造 着 城 市 的
工业 文脉 和城 市 的特色 品牌 。
一
、
九龙 坡 区工业 遗产 的特征
( 一) 建立科 学的价值 评估 标准
根据《 下塔吉尔宪章》 和《 无锡建议》 , 对工业遗
产价值的范畴描述 和九龙坡 区工业发展 的典型特
征, 九龙 坡 区工 业 遗 产 具 有 重 要 的历史 价值 、 社 会 价值 、 科学技术价值 、 经 济 价值 、 艺术价值 、 独 特 性
生活 自行布局 , 是城市中独立的功能 区。例如 曾经 的西南 铝 加 工厂 ,为 了寻 找 隐蔽 安全 的生 产 环境 , 第一厂区和第二厂区相距十公里 。这类工业 区域 内
城市文化视角下无锡工业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2019年文档
城市文化视角下无锡工业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跨入21世纪以来,世界正从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化时代,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从城市化走向城市世纪。
在此背景下,无锡进入“退二进三,退二优三”的发展阶段,城市重心由中心逐渐向外围转移,城内旧工业设施与工业用地面临着功能与区位的置换。
如何对这些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充分发挥其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已被提上日程,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一、工业遗产、工业文化与城市文化城市是社会劳动大分工的产物,是人类为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创造的人工环境,是长期的物质环境建设和历史文化积淀共同作用的结果。
城市在不断演进与更替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有形的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载体将城市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逐渐形成被称为城市灵魂的“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商业文化、工业文化、科技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其中工业文化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工业文化是近现代城市的主导文化。
城市虽然早在农耕时代就已产生,但学者们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
与此同时,工业文化也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工业文化,是在机器大工业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人们思想意识和劳动创造的结晶,是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并且不断充实其内涵的历史过程。
200多年来,它与城市的发展相伴相生、如影随形,不但成为了城市的灵魂,而且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工业文明留下的各具特色的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过程不可或缺的历史见证。
它反映了工业化时代的基本特征,承载着工业技术和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工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和突出代表,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因而又构成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二、无锡工业遗产的历史形成和分布特征(一)无锡工业遗产的历史形成无锡工业起步于清末,主要经历了清末民初、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化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四个阶段,并留存了大量的工业遗产。
试论“产业园模式”下城市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以北京798艺术园区为例
2022NO.引文检索院赵喆骅袁刘雨晨.试论野产业园模式冶下城市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要要要以北京798艺术园区为例[J].重庆建筑袁2022渊2冤院21-22+35.试论野产业园模式冶下城市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再生要要要以北京798艺术园区为例赵喆骅袁刘雨晨渊山东国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袁山东济南250101冤摘要院随着我国建筑业由增量发展逐渐过渡到存量改造,在城市更新中,大量工业文化遗产面临具体改造模式的选择问题,尤其是一批具有较高历史、社会、技术和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急需根据项目特色选择合适的保护模式,并经由科学的规划设计落实各项具体的改造和保护工作。
该文从工业遗产保护和再生角度出发,梳理工业遗产的内涵、保护模式,以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经典案例之一———北京798艺术园区为例,着重从“产业园模式”讨论城市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改造设计问题,并从发展与保护的思辨角度探讨如何通过改造与再生的方式,更好地保护与科学合理利用城市工业文化遗产。
关键词院工业遗产;北京798;保护模式;城市历史文化中图分类号:TU20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07(2022)02-0021-03收稿日期院2021-09-10作者简介院赵喆骅渊1990要冤袁男袁硕士袁助理工程师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曰刘雨晨渊1994要冤袁女袁硕士袁助理工程师袁研究方向为建筑新型环保结构遥1工业遗产及其保护模式1.1工业遗产的内涵工业遗产是具有包括历史尧社会尧建筑尧技术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袁其覆盖面非常广泛遥作为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袁城市工业遗产是一个城市特色的具体体现袁是见证城市发展历史的宝贵财富袁对于城市和当地居民袁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遥关于工业遗产的内涵袁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在2003年通过的叶下塔吉尔宪章曳中和国内2006年召开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上所通过的叶无锡建议曳中袁均有较为科学的界定袁得到业界广泛认可遥其中叶下塔吉尔宪章曳的定义为院野工业遗产是由工业生产和工业文化遗留下来的产物构成的曰这些由工业生产和工业文化遗留下来的产物袁是拥有诸如耶历史的爷尧耶技术的爷尧耶社会的爷尧耶建筑的爷以及耶科学上爷的价值的遥冶[1]1.2工业遗产的保护模式由于大众审美追求的提高以及土地资源的进一步紧缺袁随着时代的变迁袁一些承载工业生产历史的建筑物尧构筑物尧设备和场地等都以工业遗产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袁而这些被保留下来的工业遗产袁又在城市中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功能[2]袁主要包括城市开放空间尧旅游度假地尧博物馆尧产业园等四种改造利用模式遥渊1冤城市开放空间模式工业遗产的城市开放空间保护模式袁就是在保留工业遗产的前提下袁对工业厂房或厂区进行适当改造袁并且尽可能多地使原有厂区以及厂区内的相关设施袁转化为城市的公共空间袁面向广大的市民开放遥如利用原有的工业遗产厂区遗址改成的广东省中山市中山岐江公园遥渊2冤旅游度假地模式旅游度假地模式主要是通过改造袁使工业遗产变成一个以野工业冶为主题的新兴旅游度假景区遥通过这种改造和再生方式袁可以使工业遗产变成一个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生活的旅游目的地遥代表性改造案例有三峡旅游线路上的古盐业遗产保护地等遥渊3冤博物馆模式博物馆模式是通过设计袁将工业遗产的建筑或场地改造成为具有展览性质的博物馆或者展览建筑袁从而实现对工业历史文物以及工艺生产过程的展示袁代表性案例如1867年建成的船政绘事院袁目前已作为厂史陈列馆袁陈列沙盘尧舰模尧图片尧实物等袁展现中国造船的发展史尧海军建设史袁以及改革开放后百年老厂发生的巨大变化遥渊4冤产业园模式产业园模式主要是指袁针对一些近代老工业厂房园区的集中地袁通过设计改建袁把这些旧仓库背后所积淀的文化和记忆袁在新的建筑改造中表达出来遥由于On Prote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Urban Industrial Culture Heritages under the 野Industrial Park Model冶要要要A Case Study of Beijing 798Art Park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trans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鄄dustry from incremental development to stock transformation in China,a wealth of industrial culture heritages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choosing a specific transformation modein the process of urban renewal,and particularly a batch of industrial culture heritages with high historical,social,tech鄄nological and scientific value show urgency to choose an ap鄄propriate protection mode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and to implement specific trans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work through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design.Based on the project of Beijing 798Art Park,a classic cas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design forprotective use of urban industrial culture heritages from the 野industrial park model冶aspect,and discussed how to better protect and scientifically utilize such resource from the way oftransformation and regeneration based o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Keywords:industrial heritage;Beijing 798Art Park;pro鄄tection mode;urban historical culture. All Rights Reserved.Chongqing Architecture图3厂房内的文革标语图2798园区标志厂牌图1北京798创业园区近代老工业建筑地理位置优越袁而且地租相对较低袁故通过这些老工业厂房所改造的产业园袁很适合作为艺术家的工作室和创业者的办公地遥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的798创业园区渊图1尧图2冤遥现在的798艺术区已经成为了北京乃至全国的艺术家和创业者交流的聚集地袁而且南来北往的游客也十分青睐于此袁不少人将798当作一个到北京旅游的必去景点之一遥798创意园区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生袁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袁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3]遥本文将深入探讨798创业园区的改造设计袁探索工业遗产的产业园改造利用模式的经验和规律性问题遥2北京798艺术园区的改造与保护北京798厂是20世纪50年代前民主德国的援华项目袁位于北京东北郊的大山子地区,由六个原来的工业军工厂组成袁而由于798军工厂的面积最大袁所以将这些军工厂所聚集的片区统称为798遥798艺术区占地面积超60万m 2袁由原民主德国相关专家负责承建袁因此体现了德国野包豪斯冶渊Bauhaus冤的设计理念袁工厂建筑实现了实用和简洁的完美结合遥目前袁100多家艺术机构进驻了北京798创意园区袁并租用了这里大约2万m 2的旧厂房遥创意园区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上袁属于产业园区的保护模式袁通过建筑设计者对老工业厂房园区的集中改建袁使这些旧仓库可以通过新的建筑设计改造手法获得重生遥在经济上不仅节约了成本袁而且在文化和精神上袁也为当地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和休憩场所遥通过分析798园区在工业遗产的改造内容与改造时运用的设计手法袁我们归纳总结出以下保护理念和方法[6]遥2.1最大程度保留历史的理念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袁应深入挖掘其历史内涵遥由于798经历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袁当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华进行援建袁改造后的798创业区袁不仅保留了当时厂房的外观袁就连厂房内部结构体系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加固和保留遥更为重要的是袁798还保留着文革时期的红色标语渊图3冤遥这些都潜藏着时代印记和文化内涵袁也是798工业区的独特风景与特色遥此外袁园区内的古树也得到了较好保护袁工厂墙身外立面的植被也一如往昔袁厂房内多种多样的机器设备也被保留了下来并在园区内的博物馆中进行展览遥这些遗存带给来往于798艺术园区的人们浓厚的历史场所感袁同时也赋予了园区一定的教育意义遥2.2基于工业遗产价值的修饰和改造仅作为历史进行保留袁工业遗产体现了其对过去人们的生活尧工作的影响袁反映了过去人们对美的认知和价值观的不同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袁现代人对建筑功能和场所的理解已产生了很大不同遥因此袁有必要对厂区内的工业遗产进行修饰和改造遥不过袁这种改造应是基于工业遗产核心价值的袁在尽可能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袁设计者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手法袁为经历时代变迁的老厂区增添新的价值袁使其不仅可以反映出丰富的场所精神袁还能保留历史文化遗产底蕴遥798园区的建筑在空间上袁既利用了旧建筑的室内与室外的空间特点袁又进行了必要的扩建袁合理地安排了空间袁并且有效地对室内外的空间和流线进行了组织遥在墙体的处理方面袁对墙体进行增加和拆除袁并设置夹层遥通过增加室内隔墙袁使室内空间形成了不同层次和深度渊图4冤遥而拆除墙体则是为了加大某些特定空间袁形成较为宽阔的视野(图5)遥2.3创造全新的设计为了更好表达出现代人的场所精神和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袁在改建中还需添加一些全新的设计袁使人们在场址中体会到不同的视觉冲击袁进而产生丰富的场所感受遥在798园区内袁很多原有旧建筑的边缘出口均增设了由玻璃钢桁架构成的延展空间袁合理地利用了空间袁满足了各组成部分用于门厅尧休息区尧展示区以及其它需要室内大体量空间的功能遥2.4设计中的不足北京798园区在设计上袁对旧场址内的废旧建筑材料的利用并不充分袁没有在改建过程中将旧厂房区内所有的砖尧石等材料尽可能多地利用上曰而且798内的原有生态环境并没有完全得到保留袁园区内的植被或多或少都遭到了破坏遥在设计改造的时候袁标志物的明显缺失或指示牌与主题脱节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遥此外袁建筑环境与园区内的环卫设施的设置也不尽人意袁很多人在园区内的普遍感受是园区内的卫生条件比较堪忧袁而这些这都是在保护与利用工业遗产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7]遥当然袁保护模式单一袁部分功能重叠袁业态引入相似性较高袁仍是园区在功能空间重新梳理中所存在的固有问题袁这些不足还需我们在今后的工业遗产保护及再利用中加以重视袁并引以为戒遥图4增加的室内隔墙图5拆除墙体改建效果渊下转第35页冤. All Rights Reserved.2022NO.3结语北京798产业园区的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已相对成熟袁而如今一些城市中的工业遗产却都在这些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无声无息地消失了遥工业遗产的消失对于我们来说袁无论是在建筑上袁还是历史上袁无疑都是巨大的损失遥工业遗产的消失对于城市的建筑肌理尧城市文脉传承以及城市的地域性特色保护袁都可能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遥因此袁在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过程之中袁我们要充分吸取经验教训袁深刻认识到工业遗产不仅是其所在城市的宝贵财富袁也是整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见证袁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传承价值袁必须得到高度重视遥北京798产业园区保护与再生的成功经验袁可以为以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遥但是袁798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工业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遥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袁首要应注意的问题就是野保留冶袁要以保护尧保留为前提袁在保留工业遗产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袁再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改造遥同时袁在保留与改造之余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一些全新设计袁将设计师对场所空间和场所精神的强烈体验表现出来遥此外袁为了实现工业遗产保护的目标袁需建立相关制度规范袁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化进程袁并且通过相对灵活的设计方式袁打破传统的千篇一律改造形式袁促进工业遗产保护项目的高质量建设袁最终实现面向大众的终极目的和价值遥参考文献院[1]俞孔坚袁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袁2006渊8冤院12-15.[2]许清风袁朱春明袁朱雷.既有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改造利用[J].工业建筑袁2007渊12冤院48-51.[3]于雪梅.在传统与时尚的交融中打造文化创意园区要以前民主德国援华项目北京798厂为例[J].德国研究袁2006渊1冤院55-59+80.[4]张犁.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再生研究[D].陕西院西安美术学院袁2017.[5]吕正春.工业遗产价值生成及保护探究[D].辽宁院东北大学袁2015.[6]胡波袁刘冠袁郭洪武袁等.北京798艺术区建筑改造手法分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袁2012渊1冤院2.[7]李镭.从798工厂的变迁谈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J].山西建筑袁2009渊12冤院2.图片来源院互联网遥责任编辑院董婉妮从表3中可以看出院渊1冤饱满度达到95%以上时袁阻尼振动传感器测试结果显示为灌浆饱满曰渊2冤饱满度小于95%时袁阻尼振动传感器测试结果显示为灌浆不饱满曰渊3冤单凭眼睛观察出浆孔出浆的试件的饱满度小于95%曰渊4冤钢筋中置和偏置对灌浆饱满度基本无影响遥4结论渊1冤采用阻尼振动法检测套筒灌浆饱满度效果较好袁可确保灌浆饱满度达到95%以上遥渊2冤钢筋偏置与中置对套筒灌浆饱满度无影响遥渊3冤阻尼振动法不能定量确定灌浆饱满度袁也不能判断套筒内灌浆段是否存在空隙遥渊4冤采用阻尼传感器检测饱满度袁结果准确尧检测步骤简单袁可作为一种较实用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测试方法在工程中应用遥参考文献院[1]李向民袁高润东.灌浆缺陷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袁2018渊7冤院52-56.[2]聂东来袁贾连光袁杜明坎袁等.超声波对钢筋套筒灌浆料密实性检测试验研究[J].混凝土袁2014渊9冤院120-123[3]刘辉袁李向民袁许清风.冲击回波法在套筒灌浆密实度检测中试验[J].无损检测袁2017渊4冤院12-16.[4]高润东袁李向民袁王卓琳袁等.基于预埋钢丝拉拔法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研究[J].施工技术袁2017渊17冤院1-5.[5]张富文袁李向民袁高润东袁等.便携式X 射线技术检测套筒灌浆料密实度研究[J].施工技术袁2017渊9冤院6-9+61.[6]赵军袁杜彦兵.阻尼振动法对灌浆套筒饱满度检测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袁2019渊11冤院163-167.[7]祝雯袁高梓贤袁黄石明.基于预埋阻尼振动传感器法的钢筋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研究[J].质量检测袁2018渊11冤院7-10.[8]崔士起袁刘文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袁2018渊2冤院40-47.[9]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院JG/T 408要2013[S].北京院中国标准出版社袁2013援[10]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 398要2012[S].北京院中国标准出版社袁2013援[1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院JGJ 355要2015[S].北京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袁2015.责任编辑院刘艳萍(上接第22页). All Rights Reserved.。
浅谈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之所见
浅谈 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之所见
颜祥林
摘
( 大庆市博物馆 , 黑龙江 大庆 1 6 3 3 1 6 ) 要: 实践证明 , 文化遗产作 为一种特殊资源 , 已成为我 国文化战略软 实力的重要基础 , 而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我 国文化遗产
保护事业 中具有重要性和 紧迫性的新课题 。 关键词 : 工业遗产 ; 保护和利用 ; 分析 近两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实践证明: 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 市经过各级部门的努力 , 经市政府公布 了 首批工业遗产 l 8 处, 截至 殊的资源 , 已成为我国文化战略软实力的重要基础 , 而工业遗产的保护 2 0 1 0 年6 月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业遗产达到了 5 3 处 ,是普查 和利用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具有重要J 陛 和紧迫陛的新课题。 前的 2 . 9 4 倍, 已 走在全国的前列。 但工业 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 随着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和社会方式发生变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城市工业布局调查规划, 众多工业遗产将面临重要 成为既紧迫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城市 化, 传统工业或迁离城市 , 或面临“ 关、 停、 并、 改” 的局面 , 各地 留下了很 抉择, 多的工业旧址 、 附属设施、 机器设备等工业遗存 , 这些工业遗产是文化 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 , 城市的发展是循序渐进 、 有机更新的过程。大庆 因油而美丽。 吴 良镛教授指出: “ —个城市是千百万人生活和 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业遗产保护 、 管理和利用 , 对于传承 ^ 类 因油而生、 先进文化, 保护和彰显—个城市的底蕴和特色 , 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 工作的有机载体 ,构成城市本身组织的城市细胞总是经常不断地代谢 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对我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也是当前及 的” 四 。因此应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 , 顺应城市之肌理 , 在可持续发 至今后探索的新课题。2 0 1 0 年9 月2 6日, 是—个难以忘怀的 日 子, 是 展的基础上 , 探索城市的更新与发展。 工业遗产的保护也应遵循这一理 大庆的创业纪念 日, 1 9 5 9 年9 月2 6日 大庆第一 口 油井喜喷油流 , 一场 念 , 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互动和谐共存 。 既要注重 气壮山河的大庆石油会 战 创造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的 大油田, 这口 井 工业遗产保护对于城市长远利益的重要 陛和不可替代性 ,又要注重合 是大庆石油会战的历史见证 , 也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大庆精神 、 铁^ 精神 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 尽量挖掘其在历史 、 社会 、 科技 、 经济和审美等诸 的 主要象征 。 那么 , 加快推进我市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 多方面的 价值 , 赋予工业遗产以新的内涵和功能 , 注入新 的活力 , 实现 提升我市的城市竞争力 , 实现大庆城市的科学和谐跨越式发展 , 我们认 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互动发展。为此, 提出以下 四方面建议: 为只有保护好工业遗产 , 才彰显了大庆油城之魅力。 ( 1 ) 工业遗产的抢救性保护。 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工业遗产一经 余秋里在回忆录中写到: “ 除了大庆 ,没有哪—个企业的诞生和发 认定 , 应 当及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通过强有力的手段使其切实得到 展能与中华民 族精神和命运联系的如此紧密;没有哪—个城市在诞生 保护。工业遗产 同其他文化遗产一样 , 具有不可再生性 , 只有认定和保 之前, 就有了自己的文化厚重底蕴; 没有哪—个企业和城市在走过短暂 护工作先行 , 才能防 止 对其随意废弃和盲 目拆毁。当前应尽 0 和抢 的历程 , 却在 中华 民族的历史上铭刻 了—个辉煌的亮点” m 。那么 , 大庆 救濒危工业遗产 , 以便采取措施降低其继续破坏的风险, 对已经面临文 将 以怎样的形象 , 再一次成为人 民的“ 大庆” , 中国的“ 大庆” , 世界的“ 大 献的工业遗产 , 应迅速采取必要 的补救措施 , 制定相应的保护修缮以及 庆” 呢?“ 大庆” 在 代又一代大庆人的努力下 , 走过了 5 0 周年, 创造 了 合理利用的方案。我市的红旗一村 、 二村干打垒 , 是我市会战之期原始 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成功走出了—条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工业企业 工业遗产建筑群 , 它的保护已迫在眉睫到实施抢救性保护序列。 的发展之路, 孕育形成了“ 大庆精神 、 铁^ 精神” , 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 2 ) 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工业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包袱 , 同“ 长征精神” 、 “ 延安精神” 、 “ 井冈山 精神” 等—道, 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 而是宝贵财富。 只有把它当做文化资源, 人们才能珍 它 、 善待它。 更重 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 要的是通过持续性和适应性的合理币 U 用来证明它的价值 ,进而使 ^ 们 2 0 1 0 年, 正是大庆油 田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 它连接着 自 觉 的投入到保护行列。 工业遗产保护只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 中, 融 5 0年的光辉历史 , 联接着百年油田长远未来 , 站在这一承前启后 、 继往 人城市建设之中 , 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 , 才能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 , 拓宽 开来 的重要节点 , 工业遗产的保护、 利用 、 发展以怎样的姿态面向未来 , 工业遗产保护的路子, 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并得到有效保护。 保护性再 是文化工作者乃至全体市民关 的大问题。 李长春同志《 保护发展文化 利用时赋予工业遗产的新的生存环境的一种可行途径。工业遗产保护 遗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的重要文章, 旗帜鲜明的阐述了它的重要性。 再利用不应作为商业性房地产开发项 目, 重点应用于文化设施建设。 根 在世界 匕 众多的文化遗产类型中, “ 工业遗产” 是—个年轻的族群 , 据工业遗产原有产业及产品性质, 设定各种门类 的工业技术博物馆、 厂 它通常指 1 8 世纪以来 , 以采用钢铁等新材料 、 煤炭和石油等新能源 , 以 史展示馆、 企业纪念馆或专题博物馆是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途径 。 机器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工业革命后的遗存。 中国在 1 9 世纪下半叶开始 目前 , 我市 5 3 处工业遗产只有 8 家小型博物馆 , 而且还是属于厂史展 了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遗产包括西方殖民工业、 洋务派和民族资本 示馆。因此 , 设立各种各类型的博物馆只是保护工业遗产的方法之一 。 企业 , 以及 2 0 世纪 5 0 年代以 来的 社会主义工业等。 工业遗产是指具有 要保护大量工业遗产 , 就必须根据不同工业遗产的. 陛 质, 探索更为合理 历史学 、 社会学 、 建筑学和科技 、 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 包括建筑 而广泛的利用方式 , 如美术馆 、 展览馆、 社区文化中心等 , 也可 以针对工 物、 工厂车间、 磨坊、 矿山和相关设备 。相关加工冶炼场地、 仓库、 店铺 , 业遗产建筑所特有的历史底蕴、 想象空间和文化内涵 , 使之成为激发创 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 , 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 意灵感、 吸引创意人才、 集聚创意产业的文化产业园区, 开展美术创作 、 所, 以及工艺流程 、 数据记录, 企业档案等。 产品研发设计 、 科学普及教育等 , 既体现工业遗产特色 , 又使公众得到 工业遗产是工业化早期的开拓者创造并留给我们的历史财富, 是 游憩 、 观赏和娱乐。对于大型和特大型工业遗产的保护, 设立工业遗址 记录—个时代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风貌的历史见证。 从传承历史文脉 公园可以成功地将旧的工业建筑群保存于新的环境中, 从而达到整体 和彰显城市特色的角度看 , 保护工业遗产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 ; 从后 保护项 目的 目的。 工业时代悄然来临 、 城市新陈代谢加速的角度看 , 保护工业遗产是—件 ( 3 ) 工业遗产的立法和保护规划。 先行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在有关工 刻不容缓的急事; 从保存历史、 启示子孙后代 的角度看 , 保护工业遗产 业遗产的保护方面不够明确和完善 , 有待在进一步研究 、 论证的基础上 又是—件功德无量、 惠及后人 , 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明事。 因 此, 无论从 加以充实。因此应尽陕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相关法规、 规章的制定工作。 哪个角度看 , 都是全社会 的 共同 使命 , 更是对大庆石油会战的历史丰碑 ( 4 ) “ 为了明天保护今天” 。当前 , 我国经济社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 永恒的纪念 , 同时也是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 的 责任 , 也是全面 有的��
哈尔滨工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具体案例三:工业遗产公园的建设与运营
总结词
工业遗产公园是一个将工业遗址转化为公共休闲空间 的成功案例。通过保留和改造原有的工业设施,公园 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富有特色的休闲场所。
详细描述
哈尔滨市的一个旧工业区被改造成了一个工业遗产公 园。公园内保留了原有的工厂建筑和设备,并进行了 改造,使其符合现代审美和功能需求。此外,公园还 增加了许多新的设施,如绿地、步道、广场等,为市 民提供了多样化的休闲空间。这个公园已经成为哈尔 滨市的一个重要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具体案例二
总结词
中央大街的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项目展示了哈尔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这些建筑不仅得到了修缮和 维护,而且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和城市地标。
详细描述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市的一条著名步行街,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努力,这些建筑得到了保 护和修缮,并被赋予了新的用途。例如,一些建筑被改造成博物馆、餐厅、咖啡馆和文化中心等,成为了游客和 市民喜爱的场所。
04
哈尔滨工业文化遗产活化 应用实践
具体案例一:太阳岛上的俄罗斯风情小镇
总结词
太阳岛俄罗斯风情小镇通过建筑和景观的改造,成功地 再现了俄罗斯的特色风貌,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 验。
详细描述
太阳岛上的俄罗斯风情小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区域,保 留了大量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和景观。通过改造和修缮, 这些建筑物不仅得到了保护,而且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 旅游景点。小镇内有许多商店、餐厅和文化设施,展示 了俄罗斯的文化和历史。
05
哈尔滨工业文化遗产活化 应用的挑战与对策
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执行
完善法律法规
哈尔滨应进一步完善关于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保护范围、活化要求 等相关内容,为工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应用提供法律保障。
价值传承下工人村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以沈阳铁西区为例
文化产业自1990年以来,中国城市建设以更新再生为主,城市发展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的分层和空间分异现象的凸显发生巨大改变。
工人村作为一种特殊的居住空间,经过阶段性演化与衰退后,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工人村是历史时期的直接反映,体现着城市文脉。
当前,大部分研究聚焦于工业区与工业厂房,对工人村留存的工业文化遗产关注寥寥,如何衡量评判这类遗产的价值,值得我们研究思考。
1 工人村工业文化遗产的形成工人村大多是由政府拨款建设的工人集中住宅,始于西方重工业国家。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批工人住区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我国工人村的建设始于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由苏联参与住宅区、厂房、学校的建设,随后模仿苏联风格的工人住区在全国兴建。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扩大,人口激增,工人村集体住房模式已不能满足人口需求,政府开始组织扩建、改建加盖,居住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20世纪9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体制转型。
改革开放后,以公有制为主的企业产业下滑,工人面临下岗危机,工人地位下降,同时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加速了工人村的衰败,曾经风光无限的工人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旧”“落后”“危房”成为工人村的代名词。
进入21世纪后,除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得以保留外,大量老旧工业建筑遭到拆除。
2 工人村工业文化遗产的特性工人村建设之初呈围合形态,以街坊式分布,以多条轴线纵横交错分布;配有公共院落,以体现社会主义的平均性,向心性的内部空间具有配套的服务设施与绿化休憩空间;整体风格以红砖绿瓦为主,这种设计也成了一种时代风格。
除此之外,工人村内还建有配套的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这种“足不出街坊”的设计,使邻里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社会关系网络密切。
工人村的设计规划营造了良好的居住氛围,为以后的住区设计提供了范例。
苏联街坊式的布局设计也有其弊端,如教条主义严重,构图比例强调几何对称,布局十分死板,致使有些建筑为正东朝向,日照不足,夏热冬寒,并不适宜住人。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改造的结合发展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改造的结合发展知识点:工业遗产保护、城市规划、结合发展一、工业遗产保护的意义与价值1. 工业遗产的定义2. 工业遗产的历史与文化价值3. 工业遗产保护的社会意义4. 工业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二、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现状与问题1. 工业遗产保护的政策与法规2. 我国工业遗产的分布特点3. 工业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4. 工业遗产破坏的主要原因三、城市规划与工业遗产保护1.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2. 城市规划与工业遗产保护的关系3. 工业遗产保护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4.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的目标四、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发展1.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融合2. 工业遗产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3.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旅游开发4. 工业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的结合五、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改造的实践案例1.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美国:纽约苏荷区、底特律工业遗址-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 英国:曼彻斯特工业遗产保护2.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北京:798艺术区- 上海:世博园区、苏州河工业遗产- 广州:红专厂六、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的政策建议1. 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2. 加强工业遗产调查与评估3. 制定针对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4. 提高公众参与度与意识5. 促进跨学科合作与交流七、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的教育与传播1.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的教育意义2. 中小学阶段工业遗产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 工业遗产教育与校园文化的结合4. 社会宣传与普及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八、总结1.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2.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发展策略3.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的实践案例启示4.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习题及方法:一、选择题1. 工业遗产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b) 提高城市经济收入c) 改善城市环境d) 推动城市发展答案:a)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解题思路:从工业遗产的定义和意义出发,了解其保护的主要目的。
工业遗产保护
工业遗产保护:超越物质空间规划的思考2007-11-29 规划评论 2007年1-2期工业遗产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技术、审美启智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机械,以及相关的加工冶炼场地、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等,是工业化早期的开拓者创造并遗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财富和记录一个时代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风貌特征的历史见证。
工业遗产保护是当代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和空间组织形式之一。
从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是一种超越功利主义的文化理念;从后工业化时代悄然来临、城市新陈代谢加速的角度看,保护工业遗产是一种超越物质形态规划的挑战。
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对于传承人类先进文化,保持和彰显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工业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综述工业遗产作为人类社会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价值而受到重视。
工业遗产保护在西方国家司空见惯,而在我们这个工业起步较晚的国家,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
下面将对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1.1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综述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源于工业革命最早发端的国家—英国。
19世纪中期,工业遗产保护问题在英国开始引起重视,并出现了有关工业遗产的展览。
但有关工业遗产的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出现,60年代后取得较快发展。
1991年YaleP在《从旅游吸引物到遗产旅游》中对英国“工业考古”研究进行了回顾,对工业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介绍,并以铁桥峡谷——英国第一个“世界遗产”工业地为案例介绍了其旅游发展历程,是一部系统介绍工业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国外工业遗产研究历程中,欧洲理事会及1978年组成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前者主要关注欧洲,后者则是一个世界性的工业遗产组织。
工业遗产保护的名词解释
工业遗产保护的名词解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结构的调整,工业遗产保护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工业遗产保护是指对与工业相关的历史建筑、遗址、工程设施以及相关的文化资产进行保护、修复、利用和传承的一系列行为和措施。
工业遗产保护旨在保护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传承城市文脉,展示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提升城市文化魅力。
一、工业遗产的内涵和特点工业遗产是指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技术、文化和社会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它包括工业建筑和设施、工业历史遗址、工业考古遗址、工业遗产园区等。
工业遗产的保护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承载着本地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工业遗产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工业建筑和设施,并将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工业建筑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魅力,以及出色的工程技术和创新性。
工业设施更是反映了科技进步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同时,工业遗产保护还需关注环境保护,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扰乱,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二、工业遗产保护的意义和挑战工业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纪念意义。
工业遗产本身是历史的痕迹,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保护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工业发展历程,传承历史记忆。
同时,工业遗产还代表了一种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工业遗产保护也面临着挑战。
首先,工业遗产多存在于城市中心或工业区域,土地资源紧张,保护困难。
其次,受到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更新的压力,一些工业遗产面临改造或拆除的命运。
第三,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要求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相关人才短缺。
最后,工业遗产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协调。
三、工业遗产保护的保护原则和方法为了保护和传承工业遗产,需要遵循一系列保护原则和方法。
首先是“保护为主”,即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充分利用工业遗产的功能和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整体保护”,即将工业遗产作为整体进行保护,注重历史建筑、空间环境和相关文物的保护。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文脉传承
章 》, 正 式 明确 工 业 遗 产 是 城 市 历 史 文 化 遗 产 的 重 要 内 容 之 一 , 被 视 为 世 界 工 业
遗产保 护 的里程碑 。 中 国从 2 0世 纪 8 0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代 开 始 , 一些 大城 市 中心地 区开始产业 结构 调整 , 大 量 传 统 的 工 业 企 业 外 迁 。但 与 欧 美 国 家 不 同 的 是 , 中 国城 市 中心 工 业 的 退 出 并 没 有 引 起 土 地 的 闲置 , 反 而 成 为 城 市 开 发 的 宝 地 。在 “ 推 倒 重 来 ”的 开 发 模 式 下 ,
工 业建 筑遗 产保 护 与城 市 文 脉传 承
孙 俊桥 , 孙 超
4 0 0 0 3 0 ) ( 重庆大学 艺术学院 , 重庆
摘要: 工 业建 筑遗产保 护研 究 已成 为世界 性 热 门新课 题 , 不仅 带动 了国 内外 工业 建 筑遗 产保 护理 念 的提 升 ,
也 彰显 了工业遗 产 包涵的 历 史、 技术、 社会 、 艺术和 经济等 综合价 值 。作 为一个城 市历 史文脉 的见证 , 工业 建
孙俊桥 , 孙
超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文脉传承
l 6l
退 或 产 业结 构 的调 整 , 市 区 遗 留 的 工 业 遗 存 及 蕴 涵 的文 化 成 为城 市 特 色 和 历史 的象 征 , 是 其 它 类 型 城
能 改进 和 产 品换 代 , 构 成 了2 1 2 业 时 代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的脉 络 , 展示 了当时最 先进 的科 学发 展 、 技 术 创 新 及
重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 1 3年第 l 9卷第 3期
工业遗产再利用现状及发展
2023-11-04•工业遗产再利用概述•工业遗产再利用现状分析•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实践案例•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发展趋势与建议•结论目录01工业遗产再利用概述定义工业遗产再利用是指将废弃的工业遗址或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以满足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特点工业遗产再利用具有文化、历史、艺术和经济等多重价值,同时也要考虑其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定义与特点将工业遗址或建筑改造为博物馆、艺术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吸引游客和参观者。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类型文化旅游将工业遗址或建筑改造为商业用途,如购物中心、办公楼、酒店等,以获取经济收益。
商业开发将工业遗址或建筑改造为城市更新项目,如住宅小区、公共设施、公园等,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更新促进经济发展工业遗产再利用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保护文化遗产工业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再利用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需求。
改善城市环境通过工业遗产再利用,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质量,提高人们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意义02工业遗产再利用现状分析国内外工业遗产再利用现状国内现状近年来,我国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逐渐重视,一些老旧工业建筑被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博物馆、艺术中心等,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M50艺术区等。
同时,一些工业遗址被保护下来,如大连的“旅顺口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老铁山近代建筑群”等。
国外现状在工业遗产再利用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等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
例如,英国的铁桥谷工业遗址群、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等都通过再利用老旧工业建筑和场地,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城市更新样板。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优缺点优点促进城市更新:工业遗产再利用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更新。
提升经济效益:通过将老旧工业建筑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商业中心等,可以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经济收入。
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用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沈阳铁西旧工业区为例
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用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沈阳铁西旧工业区为例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由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城市文化逐渐被忽视。
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离不开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活力。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阶段,如何挖掘城市文化的特征,如何处理城市发展过程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沈阳铁西老工业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分析了铁西工业区的建筑空间布局和特点,并结合“中国工业博物馆和工业文化特色城区”建设项目,明确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出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融入景观设计,历史与现代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文化和经济价值。
关键词:工业文化遗产;近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城市文化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城市文化又能成为设计的亮点。
城市文化包含了许多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历史文化、社会秩序等[1]。
城市文化建设是继公共设施的生产和建设之后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高级阶段。
文化建设是继公共设施的生产和建设之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高级阶段。
城市历史文化是城市内涵的集中表现,历史文化赋予了城市独特的氛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对社会的发展和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1.沈阳铁西区旧工业区的文化背景1.1历史文化背景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是沈阳市的中心城区,也是中国的工业区之一。
沈阳市铁西区成立于1938年1月1日。
满洲里铁路公司有限公司和傀儡奉天市政府共同出资,成立奉天工业用地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主要负责规划以及西部工业区的建设和土地征用。
日本财团在铁西建造了大量工厂,以掠夺中国的资源,与此同时,日本关东军利用一些工厂进行军事生产。
1938年1月1日,满洲国奉天市政府实施了《县令》,由于其位于铁路的西侧,因此被正式命名为铁西区[2]。
1.2工业文化背景铁西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素有“东方鲁尔”之称。
提升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心得体会
提升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心得体会《“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对工业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开发旅游用品、特色旅游商品,培育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工业旅游。
近日,多省公示工业遗产认定名单。
在《首批山东省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中,济南重工铸造车间建筑群、青岛邮电博物馆等入选;在《河北首批省级工业遗产名单》中,沧州大化旧址、任丘古潜山油田等入选。
工业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
我国的工业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工业遗产是中国古代绚烂多彩的传统手工业成果的展现,不仅彰显了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水平与历史地位,也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要内容,为培育人文情怀提供了重要资源。
工业遗产还记录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起步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业化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新时期不断加强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一方面可以更好展示中国源远流长的工业生产文化以及绵延千年、历久弥新的工匠精神与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带领人民开辟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历史见证,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国敬业精神文化的弘扬。
在新起点上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工业文化繁荣发展,必须立足实际、统筹推进,更好发挥工业文化在高质量发展中的赋能支撑作用。
近年来,我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已呈现出多维度、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还有更多工作要细化。
一是细化保护措施,古代的工业遗产分为传统制瓷、酿造、制茶等,近现代的工业遗产分为重工、轻工、交通等,都需要结合资源特色进行分级分类保护。
二是多种样态发展,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地区转型发展相结合。
三是发展丰富主题,将工业遗产置于更广大的历史文化时空,加入大型历史文化建设规划,如长江工业文化、大运河工业文化等,不断丰富工业遗产文化内涵。
四是传承多种工业精神,如工匠精神、大庆精神、劳模精神等,使受众深刻体会中国工业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前期探索和积累的基础上,我国工业遗产的管理制度已趋于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文脉传承
摘要: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热门新课题,不仅带动了国内外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理念的提升,也彰显了工业遗产包涵的历史、技术、社会、艺术和经济等综合价值。
作为一个城市历史文脉的见证,工业建筑遗产也蕴藏巨大的文脉价值内涵。
文章提出结合城市文脉传承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策略,将对国内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和文脉传承发挥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业建筑遗产;城市复兴;文脉传承
一、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成为世界性的新课题
(一)国内外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缘起
当今世界正快速迈进后工业化时代,传统的工业门类正逐步被新兴产业所代替,城市正进入产业重构和转型发展时期,大片的传统制造业基地和地段“退二进三”成为许多城市,尤其是工业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主题。
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传统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大量工业用地和建筑被闲置,造成了环境恶化、经济衰退、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国外把这些废弃的工业区认定为“棕色地带”[1]。
1996年巴塞罗那国际建筑协会(UIA)第19届大会提出对工
业、码头等废弃地段保护、管理和再生的倡议。
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ICCIH)制定并公布《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下塔吉尔宪章》,正式明确工业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被视为世界工业遗产保护的里程碑[2]。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大城市中心地区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大量传统的工业企业外迁。
但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城市中心工业的退出并没有引起土地的闲置,反而成为城市开发的宝地。
在“推倒重来”的开发模式下,大量有价值的工业遗产被拆掉,几代产业工人的记忆和情感被抹杀,城市曾经的工业建设辉煌逐渐淡忘,这与西方国家珍视工业遗产的做法大相径庭。
国内并没有重视工业遗产保护,直到2001年才开始陆续有工业遗产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4月18日,国内出现首个有关工业遗产保护文件《无锡建议》,同年5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正式提出“工业遗产保护是中国文化保护事业中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新课题”。
(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提升
工业城市是指历史上由于工业发展而兴起、繁荣的城市,由于传统工业的衰退或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区遗留的工业遗存及蕴涵的文化成为城市特色和历史的象征,是其它类型城市所没有的特质。
[3]通过研究近现代工业化历史,发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现代化是互为一体的文明演进过程,近现代工业的兴衰左右城市的发展进程。
尽管工业化历程较短,但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工业遗产作为工业化社会见证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面临工业遗产在城市转型期大规模消亡的问题时,保护的紧迫性和历史责任感激发了民众对遗产的关注和重视,人们开始反思工业时代带来的诸多问题。
抢救工业遗产的呼声愈发高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理论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当前,工业遗产已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趋势。
[4]
二、工业建筑遗产重大文脉价值内涵
(一)城市文脉体系的理论更新
1.文脉涵义的深化
当今,在严重的城市文脉特色危机和文化失落现象下,在城市性质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的要求下,在城市规划定位从物质规划走向文化规划的时代趋势下,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表征,在城市特色的创建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文化的载体和表征,文脉需要表达传承与发展。
进一步理解,文脉的实质就是一种文化的“图底关系”。
一方面,作为历史传承,包含了很多历史、地理、文化、环境信息的老建筑已经形成了一种“底”面关系,一个新的建筑应该传承这些信息基因,得体地介入到这种底面关系中,以一种有意味的方式形成新的“图”面关系。
另一方面,新的建筑也会随时间而积淀与老建筑一起形成新
的“底”面关系,以此延续这种信息基因的传承。
第三层含义,传承了历史信息基因的新单体建筑与老建筑群体之间可以互换图底关系,在老建筑有机更新的过程中起到一种制约关系。
这种历史信息或建筑基因的传承关系,实质上是一种鲜活的文化传承关系。
因此,发展更新后的文脉观念或者说文脉的本质在于有关联、有意味、有发展的文化关系继承结构。
2.文脉理论体系内容的全面化
初期传入的文脉观念存在着片面性和肤浅性:在认识层面上,只围绕民用建筑,停留在表象的字面理解,没有从整体全局的角度,尤其是同样具备重大文脉价值的工业建筑方面进行深入把握和理解。
[5]在认识角度上,还只是以静止的眼光观察叙述文脉,而没有注意到文脉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自我更新的过程。
在思想意识上,认为文脉只是属于传统守旧的代名词。
在建筑设计中提倡文脉意味着复古。
在具体实践上,一方面滥用误用文脉,“假古董”泛滥,“夺式建筑”盛行,另一方面干脆忽视文脉,“大拆大建”造成了许多文脉断裂,原来优美的城市面貌荡然无存。
这些现象都与没有建立较完整的文脉理论体系有关。
更为重要的是,工业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类型,其中所蕴涵的重大文脉价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工业建筑遗产在当今地球资源不可逆性
的实际情况下,它的更新利用彰显了对社会的意义所在,作为文脉体系理论的重要拼图,还有效地保证了城市历史文脉发展的脉络。
(二)工业建筑遗产的文脉内涵
1931年的《雅典宪章》初步把文脉概念由单体建筑转到局部城市环境之中。
《关于建筑遗产的欧洲宪章》则是建筑遗产及表述的文脉关系的保护运动的高潮。
对于建筑遗产文脉关系进一步表述为:“作为人类记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筑遗产应以其原真的状态和尽可能多的类型传递给后代。
否则,人类自身的延续性将被破坏。
”[6]文脉关系在人类文明传承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跃然纸上,并指出了文脉的原真性和多元性特征。
《下塔吉尔宪章》明确提出了“工业遗产”的概念。
该宪章指出工业遗产具有重大的文脉内涵,因为那些为工业活动而建造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其生产的过程与使用的生产工具,以及所在的城镇和景观,连同其它的有形的或无形的表现,都具有基本的重大价值。
宪章第一次肯定了工业遗产在文脉保护及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工业遗产的重大人文历史价值,工业遗产同样传达了相同的文脉构成,符合与当时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相适应的演进规律,是文脉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三、文脉传承与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
在各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实践中, 出现的典型保护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在原有遗址上建成博物馆。
对于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工业遗产,通常以博物馆的形式进行保护和展示。
博物馆模式可最大限度地对历史信息进行保护, 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如作为艺术创作基地, 开展一些艺术作品展览活动。
例如在德国, 亨利钢铁厂建于1854年, 1987年倒闭, 现已被改造为一个露天博物馆。
(2) 把原有遗址改造成景观公园, 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空间。
对那些占地面积较大, 处于住宅区, 其厂房、设备等具有较大保留价值的工业遗产, 可考虑将其改造为景观公园, 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游乐设施, 作
为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如美国对西雅图的一座废弃燃气厂进行改造, 将其改建成了具有文化和生态双重意义的城市景观公园。
我国广东省中山市的岐江公园, 建立在粤中造船厂的遗址上, 是国内把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成功结合的典型案例之一。
(3) 与购物旅游相结合, 进行综合开发。
对位于城市中心区, 具有改造潜力的工业遗产, 可考虑对其进行集参观、购物、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综合开发。
例如, 德国鲁尔盖尔森基兴的炼钢厂被改造成为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 又如, 英国一个位于莎士比亚圆形剧场旁边的火力发电厂, 后来被改建为泰德美术馆。
四、结语
《北京宪章》强调:“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合在人们的生活中,对城市的建造,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之魂。
”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是文脉延续的重要手段,而文脉是引领工业建筑遗产更新的精神。
工业遗产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现代城市精神生活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工业建筑遗产反映着城市的历史、社会、思想的变迁,是今天可能触摸到的尚未消逝的历史真实。
由此应该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城市生命历程中不可中断的链接,这种链接使今天的生活与历史、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城市人群的感情有了物质的依托。
这些关于工业遗产及利用这些遗产所形成的环境品质和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本,作为其表现核心,无疑是文脉的传承及发展。
工业遗产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也是一种复杂的构成。
保护工业遗产不仅是保护城市特色个性的需要,也是延续城市文脉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彦杰.景观绿化空间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5.
[2]王晓静,王润生. 旧工业建筑遗产的特点和保护价值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11(4):65-68.
[3]李先逵,许东风. 工业遗产价值取向的评析[J].工业建筑,2011(10):37-40.
[4]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5]张松.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6]孙俊桥.走向新文脉主义[D].重庆:重庆大学,20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