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加“自由学生 运动”组织 •加入伦敦“费边 社”,受到改良 主义影响 •加入“独立的德 国社会民主党” •1919年《什么是 社会化》
•加入德国共产党, 寻找工人斗争策略 •1922年《工厂委员 会的劳动法》 •1923年发表《马克 思主义和哲学》, 遭到批判被开除出 党
一、总体性理论
1、作为一种认识论的总体性理论 确定总体对各个环节在方法上的优越性,给总体性范畴赋予 决定性的方法论意义 “总体对于局部、抽象对于具体的遍及一切的优越性原则, 应当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核心是反映论还是总体观? 2、作为一种历史观的总体性理论——“还原主义”理论 经济 法和国家 纯粹的意识形态 3、作为一种革命观的总体性理论——条件成熟论 总体专政——总体革命 “马克思主义应理解并实践为一个活的总体的社会革命理论”
“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 性质,反映成这些物质的天然属性,从而把劳动者的社会关系反应成存在于 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 成了可感觉的或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只是人们的一定社会关系,但 它在人面前却采取了物与物关系的虚幻形式”。 ——马克思《资本论》 “商品结构的本质常常被人们所指出。它的基础是,人际关系具有一种物的 特征,这样就获得了一种幻想的客观性,一种自主性,似乎成了如此精确的 理性和包囊一切的东西,以致人际关系——它的这根本性质的一切痕迹都被 掩盖住了”。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卢卡奇(1885-1871)
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 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评论家和哲学家之一”
如果有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的话,我认为就是卢卡奇 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奇是20世纪最伟大的马克思 主义哲学家,这本书是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美)詹姆逊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历史与阶级意识》 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意)梅洛·庞蒂 在过去50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 占有一席特殊的地位,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人类文化做 出了重大贡献 ——(波)K·奥霍斯基
•参与匈牙利 苏维埃政府 的政治实践 •1923年《历 史与阶级意 识》 •1924年《列 宁》 •1928年发表 《勃鲁姆提 纲》
•流亡莫斯 科,研读马 克思的手稿 •与斯大林 主义的微妙 关系 •1948年 《青年黑格 尔》
•批判斯大 林主义 •晚年对马 克思主义的 坚持,重新 审视自己的 全部理论 •《理性的 毁灭》 •《社会存 在本体论》
2、物化的规定和表现形式 (1)物化的本质规定 所谓物化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拜物 教所表现出来的物的关系取代和支配人的关系,即人的活 动的结果变成某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的东西,成为某种统 治人和支配人的力量。
“人自身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变成了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某种东西,变成了依靠背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 ——卢卡奇 “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 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 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 状况中,劳动的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 丧失和被对象的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和外化。” ——马克思《手稿》
《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基本内容
阶级意识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副标题“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即借 助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来论述阶级意识在 历史上的决定作用的 包括四部分内容 阶级意识作用——主-客体辩证法 阶级意识内容——总体性理论 阶级意识异化——物化理论 阶级意识
一、物化(reification)理论
三、总体性(totality)理论
总体性的观点是把社会作为总体来认识,是全面把握社会现实的方法 “总体性要求把社会现实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总体加以考察,不仅 要把握它的各个组成部分,还要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趋向” (一)总体性理论的基本原则 1、整体的优先性:整体先于部分,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必须根据 整体来解释部分 “只有把社会中孤立的成分看作是历史过程的方面,并且把它们一体 化成一个整体,事实的知识才有希望成为一种现实的知识” 2、主体的能动性:总体性原则是一种主体性原则,总体即主体 “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达为客体, 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 3、具体性原则(差别的统一性):“具体的总体性” “总体性范畴不能将其不同要素归于一种无差别的统一” 4、时间的过程性:时空维度 总体性范畴是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一种运动趋势
一、卢卡奇思想发展
前马克思主义时期 “左”的马克思主义时 (1885—1918) 期 (1919—1929)
斯大林主义时期 批评的马克思主义时期 (1930—1945) (1945—1971)
•从法律和经济 学转向文学和哲 学 •接受德国古典 哲学影响 •加入匈牙利共 产党 •1908年《现代 戏剧发展史》 •1910年《心灵 与形式》 •1916年《小说 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三阶段论
1、总体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同哲学的本质关联 开始于1843年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前后, 结束于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 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社会发展看作并理 解为一个活的整体的理论,确切地说,是一种把社 会革命当作一个活的整体来理解和实践的理论。在 这个阶段上,根本不存在把这个整体的经济、政治 和精神因素划分为单独的认识分支的问题,甚至每 一种个别因素的各个具体特点都受到忠实于历史的 理解、分析和批判。显然,构成‘革命实践’的活 的统一体的,不仅有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而且 还有历史过程和有意识的社会行动。” 马恩的思想同哲学的内在关联,马恩的理论是一种总 体性的理论,表现为一种彻底的革命理论
二、主-客体辩证法
《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正统派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指不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 的各种研究成果,它并不是对这种或那种信条,也不是对 ‘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正统性仅仅是指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历史辩证法,辩证法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历 史之中,其中心内容是历史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历史本身是历史辩证法的逻辑起点。 只有历史辩证法,没有自然辩证法;只有革命辩证法,没 有科学辩证法。 人本身是历史辩证法的客观现实基础 “人本身是历史辩证法的客观基础,主客体处于它的根基 之中,就此而论,人必然地被卷入辩证过程之中” 主-客体辩证法强调辩证法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3、物化的普遍化——物化意识(reified consciousness ) 物化的加剧和普遍化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意识形态领域 物化意识 人自觉地或非批判地与外在的物化现象和物化结构认同的 意识状态 物化意识的危害 粗糙的经验主义(crude empiricism) 抽象的乌托邦主义(abstract utopianism)
葛兰西
思想的两大转变阶段 (1891—1919)
•在都灵大学受到 新黑格尔主义者 克罗齐思想的影 响 •1913年,加入意 大利社会党 •形成“工厂委员 会”的思想 •1919年,创办 《新秩序周报》
革命实践阶段 (1920—1926)
实践哲学 形成发展阶段 (1926—1937)
•将意大利民主 党改为意大利共 产党,担任意大 利共产党总书记 •与法西斯的议 会斗争
2、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生成 前资本主义时期,不可能有自觉的阶级意识,地位意识掩 盖阶级意识 资产阶级无法形成关于社会总体性的阶级意识,由于资产 阶级阶级利益与阶级地位的对立。 只有无产阶级能形成自觉的阶级意识,他既是物化的彻底 牺牲者,也是扬弃物化的根本力量 3、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基本内涵 无产阶级作为社会历史进程的“统一的主体和客体”的地 位的自觉意识是阶级意识的实质 总体性在实践上和在理论上的自觉是阶级意识的核心 无产阶级意识理论是一种实践理论,核心是改变现实与自 身 无产阶级革命是总体性革命,以无产阶级的内在转变、自 我教育或阶级意识生成为内涵的意识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 的关键环节
1923年《历史与阶级意识》 1919《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1921《罗莎·卢森堡的马克思主义》 1920《阶级意识》
1922《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1919《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 1920《合法性和非法性》 1922《对罗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的批评意见
1922《关于组织问题的方法论》
两篇序言:1922年序言和1967年新版序言
2、非批判性的实证性理论:开始于1848年巴黎革命, 延续到19世纪末
“社会革命的统一的一般的理论变成了对资产阶级经济制 度、资产阶级国家、资产阶级教育制度、资产阶级宗教、 艺术、科学和文化的批判,这些批判不再必然地发展成为 革命实践,不再导致实际的革命活动。”
把马克思的总体性理论切割成静止的观察局部存 在的实证性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丧失批判性和 革命性 3、总体性理论的重建:从1900年开始到不确定的未 来 以考茨基的旧马克思主义正统派和俄国列宁主义 新正统派与以卢卡奇的“当代无产阶级运动中所 有批判的进步的理论趋向”
•1926年被捕入 狱 •写作《狱中札 记》
狱中札记
第一部分历史唯物主义问题,共36节,分为两个问题 一是研究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结论(1-25节) 二是有关研究实践哲学的一些问题(26-36节) 第二部分论述革命问题,共24节。 第三部分研究历史和政治问题,共40节,分为两个问题 一是第一次复兴时期(1-30节) 二是美国主义和福特主义(31-40节) 第四部分研究文化生活问题,共19节,分为三个问题 一是知识界和文化活动的组织(1-5节) 二是文学批评问题(6-8节) 三是人民文学(9-19节) 《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狱中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一个未完成的政治思索:葛 兰西的<狱中札记>》,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一章 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讲,指20世纪20-30年代青年卢卡奇、柯尔施、 葛兰西等用黑格尔主义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马克 思主义思潮 基本特征: 重视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来源的研究 重视意识形态的研究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的研究 重视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 重视对马克思方法论的研究 代表人物 (匈)卢卡奇、(德)科尔施、(意)葛兰西
科尔施
费边社会主义到 列宁主义阶段 (1891—1919) 列宁主义到 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 阶段 (1920—1926)
西方马克思主义到 自由的批判理论家阶段 (1926—1937)
•1930年《马克思主义 和哲学》再版 •1932-1937《关于马 克思主义的三篇论文》 •1938年《卡尔· 马克 思》 •批评列宁主义,并为 自己进行哲学辩护 •在悲观中抛弃了马克 思主义
1919年《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关系的物化” 1920年《阶级意识》:“无产阶级的生存模式是非人性和物化” 1922年《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全面论述物化问题 1、物化现象的产生——商品拜物教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具有的拜物教本质导致物化现象的产生,物化现 象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剧 物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而必然的现象 对象化——物化——异化
(2)物化的具体规定 客观方面——物的异化
“一个充满客体和事物之间关系的世界拔地而起,支配这 些客体的法则渐渐被人们认识,但它们仍然作为生产者异 己的力量与人相遇,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和某种范围内,个 人能通过认识这些法则,来为自己服务,但是却不能用自 己的活动改变这一过程”
主观方面——人的自我异化 “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一个人的活动变 成了与它自己相疏远的东西,一个人的活动变成 了附属于社会自然规律的、人类以外的客观商品, 人的活动必须按照自己的独立于人之外的意志去 做” (3)物化的表现形式 人的数字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主体的客体化 人的原子化——人与人的异化
四、阶级意识
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历史辩证法的目标 1、阶级意识的界定 广义:任何一个阶级对于自身的社会历史地位的某 种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认识与把握,这种理解自觉 地或的统一的主体与客体的自觉意识,既是无产阶级 关于自身阶级状况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自觉的阶级 意识,也是超越无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扬弃异化 结构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