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内衣的市场争夺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市场营销学》案例分析:

保暖内衣市场的争夺战

近年来,中国企业最流行、最实用的经营套路是走贵族化路线,请名人、炒概念、卖高价。以期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知名度,获得暴利。正是由此,才有中国企业营销推广初级阶段“标王”的悲剧,然而悲剧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不再上演,VCD的辉煌与败落,哈药的喧嚣,紧随其后又走来了保暖内衣,与哈药不同的只是一个更大的群体。

据统计,在1998年,全国保暖内衣市场上只有10多家企业,市场实际销售量为300万套。到了1999年,生产企业就已经发展到近70家,全国保暖内衣销售量达到750万到800万套。2000年,我国生产内衣的企业共有3000多家,其中生产保暖内衣的企业就有近500家,即每6家内衣企业里就有一家在打保暖牌,而且参与保暖内衣市场竞争的品牌已达300多个,销售量达到2500万到3000万套,出现3年增长10倍的奇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发现,3年来,平均每个厂商的销量从1998年的30万套降至1999年的10万套,再降至2000年的6万套(见表一)。

表一:保暖内衣行业三年来的市场变化

广告开路

由于大家都在争夺保暖内衣这一块蛋糕,使保暖内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厂家明里暗里较劲,不惜血本大打广告战。北京经略智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电视广告监测系统,2000年8月对全国34个大中城市的150家电视频道(从中央台、省卫视台、省台到市台和主要省市有线台)进行了广告播出状况监测(18:00---0:30)。

监测结果显示,8月,全国内衣行业的企业在74家电视频道上共投播了45个品牌,共计播出了2116次,广告总时长达40975秒(11小时22分55秒),估计这些企业为此至少投入广告费用约1409万元。

2000年11月对全国33个大中城市的170个电视频道每天16:00---0:30分时段进行监测,共有488个品牌的服装厂家在全国的139个电视频道上一个月播出了18030条服装类广告,其总时长271732秒,广告费用至少投入63568695元。在费用排行榜上,位列前3名的时恒源祥衬衫8858325元,俞兆林内衣3403260元和南极人内衣2516835元,它们分别占费用投入总量的13.94%、5.35%、3.90%。

除了电视广告外,各厂家还采取了其它形式的广告。据统计,仅《中国经营报》2000年8月1日至22日4期报纸中就有9各品牌的保暖内衣厂家做了12次招商广告,其中4个品牌宣称将在中央一级媒体投入广告进行品牌支持。而且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广场上,几千平方米的广场被广告牌挤占的密密麻麻,南极人、北极绒、俞兆林等厂家更是不惜重金,家家推出六七块大广告牌,其声势一点也不亚于5月的汽车展。

名人促销

不管采取怎样的形式,各品牌都是斥巨资请各路名人前来助威,演绎出一场酷暑中名人纷纷换上保暖内衣的“活剧”。而且各品牌的主体似乎没有太多区别,其间有的只是众名人的重量级和广告创意的差异。

2000年夏天,在人们还热得汗流浃背的时候,葛优和徐帆就在电视上做广告:“噢!南极人不怕冷!”随着秋天的日渐逼近,越来越多的名人身着内衣在媒体上频频亮相,赵本山穿着“北极绒”粉墨登场,着实让“冰星人”叹服了一把;“皇上”郑少秋凭着“俞兆林”在寒风中连说:“不怕冷、不怕冷…..”;“顺时针”则让陈强、陈佩斯来个上阵父子兵,共同演绎着温情故事;而屠洪刚也身着通美6保内衣故作神秘:“通美6保内衣能给男人保什么?”;韦唯一家子登台亮相,穿上“羊老大”防寒内衣;尤勇也穿上了“天之锦”远红外保暖内衣。当前最炙手可热的新星、《永不瞑目》男主角肖童的扮演者陆毅,则成了老牌“三枪”的形象大使。此外,凯丽、葛存壮、唐国强等影视明星、歌星都为各自的保暖内衣品牌上台现身说法,名人阵容强大。港星刘德华、温兆伦的加盟,更使得这场“名人广告大战”充满了火药味。

据说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许多厂家注意到了单纯的产品广告的弱点。决定2000年广告宣传方面,摈弃往年单纯的产品宣传,更注重品牌的质量、形象的树立。但从我们对保暖内衣的广告分析却可以看出:大部分产品都是第一次在中央台“上镜”,而且99.2%的广告是提及型的产品知名度广告,而这些保暖内衣产品的背后,并没有真正的全国性强势母品牌的支撑。缺少母品牌的支持,名人广告只能是短亮而速陨的流星,最终出现名人促销、促而不销的结果。

概念炒作

除了名人助阵外,保暖内衣广告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概念炒作,在它的广

告中,通常会出现一些似懂非懂、什么最新开发出来的“微元生化纤维”,有些宣称能调节并改善“人体微循环”,还有的打出“远红外线”保暖,另外又有介绍说:织如了陶粒子,能放射红外线,除此而外,还具有保健功能、抗菌功能。另外,阴离子纤维以及“纳米科技”这些高科技名词让消费者“心驰神往”而又摸不着头脑。只是,保暖内衣真有那么神奇吗?对于种种神奇玄乎的科技新名词,专家们给出了权威说法,如表二。

表二:保暖内衣广告的概念炒作

看来,保暖内衣厂家已经明白,产品的竞争力不只是研发、制造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营销过程中产生的。“对于保暖内衣,只有找准有价值的与众不

同的卖点,才能有别于其他同类产品而迅速打开机会之窗”,这并不是让厂家去卖弄新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挖掘出一些消费者认同的、具有人文内涵的卖点,而不是拿高科技来吓唬人。使消费者真正感悟到自己的利益和价值所在,清楚自己选择产品的理由与依据。

可惜的是厂家却利用消费者对产品的懵懂心理,宣传产品的各种高科技概念,企图“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对于各式各样的概念炒作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穿过保暖内衣的被调查者中有28.4%认为保暖效果较好,有54.5%认为其保暖作用是言过其实,不是很保暖;有17.1%的人认为在保暖性上和普通的内衣根本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的检查也证明保暖内衣的保暖率一般达不到产品介绍的明示担保,30种被检查产品中保暖率最低为48.4%,最高仅为61.9%。

有92.6%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在穿着过程中并没有体会到保健、抗菌的功效,他们感觉是厂家在故弄玄虚,吸引并蒙骗了消费者;只有7.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确实体验到了。

有83.7%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内衣普遍存在着缩水率过大,洗涤之后尺寸和形状都会走样的缺点,而保暖内衣也同样不例外;有16.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选的品牌还没有发生此类现象。

面对这样的结果,厂家在疯狂之余,是否也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什么才是企业的生命线,从而找准自己的定位呢?

价格跟风

产品的定价是有科学依据的,市场规律表明:当产品价格超过成本价格的二倍时就成为了暴利,暴利会迅速招引众多的逐利者,从而迅速把行业的平均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