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历史景点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大学景点

已有八十余年历史的云南大学,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前身为1922年云南省都督唐继尧所创办的私立东陆大学。学校始建于1922年,次年4月开始招生,1930年改组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又改为省立云南大学。1937年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出任校长,云南大学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1938年,云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熊庆来在任期间,费孝通、楚图南等大批著名学者应邀到校执教,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影响甚大的综合性大学。1946年,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到建国前,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学府。

1996年,云南大学成为“九五”期间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以此为契机,学校提出“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使云南大学进入了建国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进入21世纪,云南大学已经成为云南省唯一一所实施国家“211工程”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国家西部重点支持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

主要景点(11个)

龙门道(龙门仰止)

龙门道有石阶95级,称九五台阶。入校门往上看,石阶逐

层迭起,上端巨柱矗立,楼台巍峨,使人有仰之弥高的感觉。《易·乾》里有“九五,龙飞在天”之说,因当时的东陆大学是唐继尧主滇时创办的,台阶修九十五级有暗寓唐继尧是云南王的意思。现在的九五台阶则成为了云大学子们“蛟腾”、“凤起”之道。

会泽院(崇楼眺翠)

会泽院的位置原先是贡院时期的明远楼,古代来此参加科举的学子,必过此楼。这里“南临翠海,居高览下,势若据虎”为昆明城北面的一块风水宝地。现在的会泽搂是云大1922年12月正式成立后决定兴建的,竣工于1924年。因当时的东陆大学是唐继尧主滇时创办的,即以他的家乡“会泽”二字命名。会泽院是云大的核心建筑,仿造欧洲最古老的法国巴黎大学主楼的格局和风格,系昆明较早的大型西式建筑之一。他依坡而建,坐北向南,东西走向,楼高2层,加上地下1层,一共3层。以南门为正门,东西北面各有侧门,四通八达。(20世纪30年代,为防御日寇,西侧建了一座炮台。1947年,为纪念抗战中牺牲的云大学生李维恭烈士,在东侧与炮台相对应的位置,建了一座李维恭衣冠墓。)

风节亭

过去云南贡院,建有八角亭,为教育考生,将此亭命名为风节亭,既是要考生中举后做官要讲美德,有风节之意。后来原先的风节亭坍塌了。明末著名的大学士王锡衮(gun),在这里遭到

杀害,人们又重建了“风节亭”,表示对他的纪念。

李广田、熊庆来故居

熊庆来、李广田故居紧邻会泽院,是抗战时期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熊庆来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近代数学和物理学教育的奠基人,1937年至1949年任云大校长。他礼聘学者名流,用学术带动科研,使云大发展成为初具规模和具有较高水平的综合大学。李广田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1957年至1968年任云大校长。著名文学作品《阿诗玛》就是李广田先生编写的。熊庆来、李广田两位校长都先后在这幢两层小楼里居住和工作过。(故居楼上现在陈列着这两位校长的部分照片、著作、信函和使用过的实物,以及部分云大上世纪40年代的教学仪器和早期美术系学生的毕业雕塑作品。)

贡院考棚

云大的校址,原是明清两代云南的贡院,即全省进行科举考试的总考场。贡院考棚是云南贡院的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清康熙年间,曾增至4800多间,光绪年间更是一度超过5000间。据统计,清代云南文科举人多达6144人,上京参加会试的有627人,他们都出自此处,其中包括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

建校时考棚被改为学生宿舍,新中国成立后,作教职工宿舍使用。直到1987年,政府将东号舍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恢复考棚的名称。(考棚前几间号舍有古代科举考试仿真蜡像陈列,

可以参观。其余部分现作为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琴房,另一部分为教师办公室。)

至公堂(至公闻吼)

贡院的中心建筑是至公堂和衡鉴堂。至公堂是决定考生命运的地方。衡鉴堂为评卷之地。云大的至公堂为明清贡院的一部分,据说已经是国内同类建筑物中的仅存之一了。云大建校后,改衡鉴堂为图书馆,至公堂则作为大礼堂而保留下来。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成为我国重要学术文化活动中心。李公朴、吴晗、杨杰等著名人士也在此做过演说。1946年李公朴先生死难经过报告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曾拍案而起,在这里发表了铄古震今的《最后一次的演讲》。

现在经过原貌复原的至公堂,是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演播大厅,时常有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和学术演讲在这里进行,至公闻吼之景又重现云大校园了。(至公堂主体风格仿宫殿式,南北两面开门,南为正,北为后。门楣上的“至公堂”三字,原系明永乐进士严孟衡的手笔。两侧立柱上为乾隆帝旧句。门东的《重建贡院碑记》,是研究云南科举制度的重要资料。)

怀周楼

怀周楼是1959年在原先的衡鉴堂遗址上建成的,与会泽院、至公堂在一条中轴线上。1955年4月10日,周总理亲临云南大学视察,当他了解到因为原先设在会泽搂的图书馆已经跟不上迅

猛增加的师生人数和藏书量,就对学校负责人说:“你们向省委汇报,要求建盖一座像样的图书馆,云南大学是云南边疆惟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应该有一个好的图书馆,能够代表新中国发展的气派,体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边疆文化。云南少数民族这样多,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要为边疆研究工作提供条件。经费不够报到中央,我们可以解决。”后来,学校得到教育部拨给修建图书馆的专款,于1959年动工建图书馆。为纪念总理对云大的关怀,将该楼命名为“怀周楼”。(现在怀周楼用作信息学院教室和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部分画室。)

泽清堂、映秋院

抗战开始之后,云大成为大后方,战区及省外来云大求学的学生络绎不绝,一时学生宿舍紧张。为解燃眉之急,学校发起募捐活动,1938年,省主席龙云的夫人顾映秋捐建女生宿舍1院;1940年3月,云南军政要员卢汉的夫人龙泽清捐建女生食堂1栋。为表彰他们热心教育事业,将顾映秋捐建的女生宿舍命名为映秋院,龙泽清捐建的女生食堂命名为泽清堂。(1992年和1993年映秋院和泽清堂分别铲除重建,成为今天的样子。)

钟楼(钟铎接晖)

钟楼原先的用途是供应理科三馆用水的水塔,高20米,共7层。塔顶层挂着一节废弃的氧气瓶当钟敲,师生上下课都能听到钟声,后来便习惯称水塔为钟楼。钟楼在今天的云大建筑群中,高标独树,钟声悠扬,寓意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