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_要素_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076d70f804a1b0717fd5dd8d.png)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要素、 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
费小冬 !
【 摘 & 要】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中,作为一套完整和独立 的 研 究 方 法 论, 扎根 理论在社会科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但是, 基于世界各地的研究者 对扎根理论的原始版本缺 乏 了 解 和 掌 握, 所 以 往 往 用 作 定 性 数 据 分 析 的 方 法、 而非研究方法论。本文在介 绍 和 解 释 扎 根 理 论 研 究 方 法 论 的 不 同 版 本 及 和 其 他方法论之比较的基础上, 主 要 介 绍 原 始 版 本 的 扎 根 理 论 之 要 素、 研究程序和 评判标准。本文的目的在于强调任何社 会 科 学 研 究 所 应 当 遵 从 的 “ 相关性” 和 “ 严谨性” 及 “ 研究方法论本身所隐含的学术态度和导向” 。 【 关键词】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定性研究
二、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不同版本及与 其他研究方法论的比较
% % 在现有的研究方 法论文献中, 至 少存 在 着 $ 个扎 根 理论 研究 方 法论 的 版 本: 格莱瑟 ( !"#$%& ) 和斯特劳斯 ( ’(&#)$$ ) 的原始版本 ( *&+,+-#" .%&$+*- ) ;斯 特 劳 斯 和 科 宾( /*&0+- )的 程 序 化 版 本 ( 1&*2%3)&#"+$%3 .%&$+*- ) ; 查美斯 ( /4#&5#6 ) 的构建型扎根理论 ( 74% /*-$(&)2(+.+$( ’ $ 811&*#24 (* !&*)-3%3 74%*&9 ) 。对使 用不 同版本的扎根理论研究者而言, 鉴于社会科学里大范围的范式、 学科 背景、 研究领域以及研究者各自研究问题等方面的差异, 学界在扎根 &’’( ) 。在现有的诸多关 理论的版本选择问 题 上 缺 乏 共 识( :%""$ , 于扎 根 理 论研究方法 论的文献中, 绝 大部 分 是 被认 为 违 背和 脱离原 始版本的 ( ;#.%$ , !""& : )(* + ))$ ) 。 关于斯特劳斯和科宾 的 指 令 性 扎 根 理 论 方 式, 有研究者已经观 察到, 他们的扎根理 论研究方法 论已 经 变得 相 当 程序 化 和过 于公式 化 ( <%"+# , &’’) : $," ) 。尽管如 此, 至今为止这个版本使用得最为广 泛。研究者应该清醒地 意 识 到, 问 题 不 是 谁 的 扎 根 理 论 是 对 的— — — 格莱瑟和斯特劳斯 ( !"#$%& = ’(&#)$$ , &’), ) 的 版 本、 斯特劳斯和科 宾 ( ’(&#)$$ = /*&0+- , &’’" ) 的 版 本、 抑或是格莱瑟 ( !"#$%& , &’’! ) 的版本— — —问题是你从他们那里可以学到什么, 如何去用, 如何用以 争 论、 维护和辩护你自己所采用的版本 ( /4%$"%& , &’’) , 转引自 ;#.%$ , !""& : ))! ) 。进一 步 来 说, 所 有 人 都 有 被 评 判 的 可 能。 而 你 应该从你的 ( 博士) 研究中获得一种 学 术 辩论 语 言, 这种持续的辩论 为不同知 识 的 不 断 涌 现 创 造 了 条 件 ( >#4- , &’’) , 转 引 自 ;#.%$ , !""& : ))! ) 。 在讨论不同版本的扎 根 理 论 研 究 方 法 论 的 同 时, 研究实践中扎 根理论和定性数据分 析 二 者 的 界 限 往 往 并 不 清 楚。 事 实 上, 正统地 # !"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23d182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c.png)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现象的深入挖掘和理论的逐步建构,来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在社会科学领域,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研究领域,如教育、管理、社会学等。
本文将从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研究过程的具体步骤以及方法的优缺点等方面对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扎根理论三大理论支撑。
其中,符号互动主义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符号的交互来构建对现实的理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对现实的建构和解释,而扎根理论则强调对现象的深入挖掘和理论的逐步建构。
这些理论的结合为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成为一种有力的研究方法。
其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数据收集、编码、理论构建和验证等。
在数据收集阶段,研究者通常通过访谈、观察和文件分析等方式来获取研究材料,然后将数据进行编码和分类,逐步建构出相关的理论模型。
在理论构建和验证阶段,研究者需要不断地回到原始数据中寻找证据,以验证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是否能够准确地解释现象。
这一过程需要研究者具备较强的理论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其能够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面理解现象的途径。
同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还能够促进理论的不断建构和修正,为学科领域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研究过程较为复杂、耗时耗力,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研究素养和专业能力等。
综上所述,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质性研究方法,其理论基础扎根于符号互动主义、建构主义和扎根理论等理论之上,具体步骤包括数据收集、编码、理论构建和验证等。
尽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优点仍然使其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之一。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对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演示版扎根理论.ppt
![演示版扎根理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f6fe59e009581b6ad9eb60.png)
Grounded Theory
一 简述 二 三个流派 三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四 方法流程
..。..
12
Company name
四、方法流程
(一)、资料收集 (二)、资料分析(扎根理论的核心) (三)、形成理论模型
..。..
13
Company name
(一)、资料收集
1.抽样
目的抽样 理论抽样 滚雪球抽样
1
三级编码(开放式、主轴式、选择式)
2
撰写备忘录
3
不断比较(贯穿研究始终)
4
资料分析过程的严谨性及其评价标准
..。..
18
Company name
(二)、资料分析(扎根理论的核心)
是一个复杂和循环的过程。
主要由编码和撰写备忘录两部分组成。 这两个过程之间没有界限,可同时进行。
利用录音笔将访谈资料转录文字, 再用质性研究资料分析软件 Nvivo 8 中文版 整理和分析。
9
Company name
田霖. 扎根理论评述及其实际应用[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0
。
..。..
10
Company name
三、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注意:
1.资料收集和分析是同步进行的.(最特色) 2.由于其主要宗旨是构建理论,它特别强
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
11
Company name
..。..
19
Company name
两种资料分析策略:
一种是 Glaser 的传统扎根理论资料分析策略: 开放式编码、选择式编码和理论性编码。
2获取资料 深入访谈 参与式观察
..。..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32f454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2.png)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一、本文概述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是一种重要的定性研究方法,它强调从实际数据中提炼和构建理论。
该方法论的核心在于通过对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从原始资料中发现和提炼出核心概念、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出新的理论。
本文将对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并掌握这一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起点、数据来源、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这些要素是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的基础,对于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阐述扎根理论研究的研究程序。
这包括从数据收集到理论构建的整个过程,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编码、分类和分析,以及如何从数据中提炼出核心概念、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些步骤将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扎根理论研究的具体操作。
本文将讨论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评判标准。
这些标准用于评估扎根理论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包括理论构建的合理性、数据收集的充分性、数据分析的严谨性等。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评判标准,读者可以更好地评价和应用扎根理论研究的结果。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理解并掌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核心思想和方法,为进行高质量的定性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的要素扎根理论是一种从具体实践出发,通过归纳分析建立和发展理论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从实际现象中提炼出理论,而不是从已有的理论出发去解释现象。
扎根理论方法论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收集:扎根理论的研究始于对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数据收集。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访谈、文档分析、观察等多种方式。
在收集数据时,研究者应保持开放和敏感,尽量捕捉到现象的全貌和细节。
数据编码:收集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编码,即将数据转化为概念和范畴。
编码过程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个层次,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归纳,将数据提炼成具有解释力的概念和范畴。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f0f270c581b6bd97f19eaee.png)
2 不断进行比较 扎根理论的主要分析思路是比较,在资料和资料之间、 理论和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资料与理论之间的 相关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及其属性。 比较通常有四个步骤: 1 ,根据概念的类别对资料进行比较。 2,将有关概念类属与它们的属性进行整合,对这些概念类 属进行比较,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将这些关系用某种 方式联系起来。 3,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 确定该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将 初步理论返回到原始资料进行验证,同时不断地优化现有理 论,使之变得更加精细。 4,对理论进行陈述,将所掌握的资料、概念类属、类属的 特性以及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一层层地描述出来,作为对研已成型或正形成的理论基础上 进行样本选取过程,目的是为了概念本身更清晰, 概念间的关系更清楚。理论性抽样的对象是与用来 建构理论的那些概念相关的事件。 6 检验与评估标准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扎根理论展开评估: 1,研究问题的来源及样本选择的依据2,研究背景 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程度3,具体概念和范畴与原始 资料的对应程度4,概念和范畴的代表性5,概念和 范畴的稠密程度6,理论抽样的依据7,初步形成理 论对进一步收集资料的指导性8,假设被验证的程 度9,核心范畴确定的科学性10,理论的歧义性11, 程序的科学性12,成形理论的解释力。
二 扎根理论的特点
1 在资料中建构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 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 架。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 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 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 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 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 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可以被用来指导人 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扎根理论认为应该在实证资料中获得实质理 论,进而上升到形式理论,作为实证资料与形式理 论中介的实质理论的建构也就成了扎根理论的首要 任务。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2580a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d.png)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科研工作中,理论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德(Glaser)和斯特劳斯(Strauss)于1967年首次提出的,它是一种以发现理论为目的的定性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现象的深入研究和理论的不断提炼,来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
本文将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研究步骤和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以现象为出发点,通过对数据的不断比较和分析,逐步发展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与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相比,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更加注重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理论的不断修正,因此能够更好地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此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目的,灵活运用不同的研究技巧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发现和构建理论。
其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步骤通常包括开放编码、轴心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个阶段。
在开放编码阶段,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以发现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模式;在轴心编码阶段,研究者需要对开放编码的结果进行整合和深入挖掘,以发现其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式;最后,在选择性编码阶段,研究者需要对轴心编码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提炼,以构建一个相对完整和系统的理论框架。
通过这样的研究步骤,研究者可以逐步发展出一个新的理论模式,从而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
最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为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其次,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发现和构建理论,从而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再次,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挑战,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因此,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f83c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3.png)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赛特(Barney Glaser)和安斯(Anselm Strauss)于1967年提出的,它是一种以发现理论为目的的质性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对数据的系统分析和比较,发现其中的模式、规律和概念,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理论。
本文将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开放性、灵活性和系统性。
首先,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开放的态度,即不受传统理论框架的束缚,尽可能地接触和接受各种新的信息和观点。
其次,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灵活性,即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
最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系统性,即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以便发现其中的模式、规律和概念。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步骤。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理论建构三个基本步骤。
首先,研究者需要进行数据收集,这包括采访、观察、文献分析等方法,以获取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材料。
其次,研究者需要进行数据分析,这包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编码、分类和比较等操作,以发现其中的模式、规律和概念。
最后,研究者需要进行理论建构,这包括将发现的模式、规律和概念进行整合和归纳,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理论。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如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
在教育学领域,可以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来研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现象,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概念,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在管理学领域,可以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来研究组织管理中的问题和现象,以发现其中的模式和规律,为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在心理学领域,可以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来研究心理健康中的问题和现象,以发现其中的概念和规律,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09b6fdf852458fb770b56e4.png)
a
6
Company name
实质性和理论性编码区别:
实质性编码:反映被研究的实质研究领域中一个理论的 范畴及其特征。它们是用作构造概念化的理论。
理论性编码:概念化实质性编码之间隐形的相互关系, 可作为相互连接多变量的假设,从而用来解释研究对象如 何去解决他们的主要关注。它们是自然呈现的,穿插于破 碎的事件之中,形成概念,然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它 们提供理论形成的模式,在编码、写备忘录,特别是在手 工整理备忘录的时候自然呈现。
Grounded Theory
一 简述 二 三个流派 三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四 方法流程
a
1
Company name
一、简述
扎根理论,又称根基理论,是质性研究方法之一。
1967 年,美国社会学家格莱瑟(Glaser) 和施特劳斯(Strauss)在《在扎根 理论的发现》一书中提出其定义是,从数据中发展理论。
a
19
Company name
两种资料分析策略:
一种是 Glaser 的传统扎根理论资料分析策略: 开放式编码、选择式编码和理论性编码。
另一种是 Strauss 与 Corbin 的扎根理论资料分析策 略: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
a
20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Click to edit1.h抽e样adline
② 理论抽样:
是一种以已经被证明或形 成中的理论所具有的相关 联的概念为基础所做的抽 样。
强调边收集边进行编 码和分析,在逐步形成概 念化的过程中,根据概念 化程度调整抽样重点,从 而决定下一步抽样的对象 ,从哪里可以获得样本。
一 简述 二 三个流派 三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四 方法流程
扎根理论的方法论意涵、建构与融合
![扎根理论的方法论意涵、建构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6e515f4a83c4bb4cf6ecd17c.png)
关键词: 扎根理论; 方法论; 建构主义; 后现代视角 作者简介: 吴继霞( 1962— ) ,女,江苏如皋人,博士,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格心 理学与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常生活中诚信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研究”( 项目编号: 14BKS080) 的阶 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068( 2019) 01-0035-15 收稿日期: 2019-03-01 DOI: 10. 19563 / j. cnki. sdjk. 2019. 01. 004
历经五十余年的发展,扎根理论作为方法论的
意涵已发生了许多变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扎根 理论与具体研究实践的结合为扎根理论的发展提 供了诸多可能。笔者从扎根理论的不同理论基础 出发,梳理当前研究方法论中的不同形式,并在此 基础上对扎根理论研究实践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扎根理论(必读经典)
![扎根理论(必读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eccd250e4afe04a1b171de61.png)
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 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 偏见”和研究界的 “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 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
➢ 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 ,确定类属的属 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 及类属化。
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
➢ 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表 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
提纲
扎根理论
一、质的研究 二、扎根理论的含义 三、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 四、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五、扎根理论的缺陷
一、质的研究
扎根理论
➢ 扎根理论是国外质的研究(质化研究)的杰出代表,质 的研究萌芽于二十世纪初,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臻 于成熟,扎根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 质的研究是指不是经由统计或其它量化程序产生研究结 果的方法;质化程序包括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
➢ 也不同于定量研究的消灭主观偏见或价值中立为原则的 研究方法,质的研究以反实证主义为基础,认为社会研 究根本不可能完全排除主体的旨趣及其他主观因素的影 响,对事实的接受、选择、描述和综合不可能没有重点 和方向,它把统计学作为一种理论而非方法。
二、扎根理论的含义
扎根理论
1、理论演化
➢ 扎根理论是一种比较新颖的研究方法。 ➢ 它首先是由格拉斯(Glaser)和斯特劳斯(Strauss)
理论建立
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
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
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扎根理论
四、扎根理论的操作性程序
➢ 广州某中学新旧教师组成“师徒制”成功经验的扎根理论分析模型
一级编码
课时较少 备课组相同 办公室相同 老教师有责任心 老教师不怕自以为是 新教师谦虚 新教师不怕曝露缺点
扎根理论研究
![扎根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bc7f1d258fafab068dc0290.png)
扎根理论研究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二、扎根理论研究的步骤扎根理论研究虽然遵循一般研究步骤,包括选题、文献探讨、撰写研究计划书、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但是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①选题:适合于扎根理论研究的问题是过程类问题,即研究人的行为、相互作用和过程的问题。
②文献探讨:扎根理论研究的文献探讨的特点是强调原则上研究前或研究初期不进行文献探讨,当研究到出现理论解释的阶段时在进行探讨。
③研究计划:扎根理论研究开始前虽然也有研究计划,但研究并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严格按其计划执行,特点是计划可随着研究问题的出现而进行修改,如访谈和观察的问题,入选研究对象的标准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着研究的进展、出现新问题的重要程度而变化。
④收集和整理资料:扎根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其方法和其他质性研究相同。
⑤分析资料:扎根理论研究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同时进行,使用持续比较法分析资料是扎根理论的特点。
⑥撰写论文。
Strau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的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放式登录、轴心式登录、选择式登录。
登录是资料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一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
三种登陆并不是严格按其步骤分阶段进行,这一点在开放式登陆和轴心式登录中经常看到。
(一)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开放式登陆是从资料中找出编码或类属的过程。
即找出资料的异同点,提炼编码和类属是将资料分解、验证、比较、概念化,然后进行登录的过程。
在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中,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
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确定类属的属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29867a069dc5022aaea0077.png)
扎根理论简要介绍——《质性研究概论》读书报告一、扎根理论概述● 什么是扎根理论扎根理论研究法是由芝加哥大学的Barney Glaser和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 Strauss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A general methodology for developing theory that is grounded in data systematically gathered and analyzed.”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建构出的概念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不但是由资料中萌生出来,而且也被资料暂时性地验证过了。
扎根的理论,就是用归纳的方法,对现象加以分析整理所得的结果。
换言之,扎根理论是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
发展扎根理论的人不是先有一个理论然后去证实它;而是,他先有一个待研究的领域,然后自此领域中萌生出概念和理论。
说明:1、扎根理论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它强调要忠实于所研究的现象;2、扎根理论研究者不相信理论可以首先通过演绎而得到,然后加以测试;3、扎根理论方法具有极强的可调节性,认为理论必须要一部分一部分地构建,这样,理论才会是累积的,那些与数据或现象不相符的理论解释才会被抛弃。
●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特点扎根理论要求产生的理论能产生出丰富的概念和关系,并且应该满足四个条件:1、与该理论应用的分支领域有较强的适应性;2、容易非专业人士所理解;3、能够被有效地运用到多样化的日常环境中;4、允许研究者对理论的结构和日常环境的过程至少能够进行部分的控制。
●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科学与创意——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的程序是为达到此目标而设计的。
假如学者小心地执行这些程序,这个方法将会满足“好”的科学所要求的一些标准。
——创意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里一个重要的部分。
一文读懂“扎根理论”
![一文读懂“扎根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df43cc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c.png)
⼀⽂读懂“扎根理论”01. 研究范式和扎根理论毫⽆疑问,⽅法论对于任何⼀个致⼒于做研究的学者来说都是⾮常重要的,它是⼈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法,即⼈类⽤什么样的⽅式、⽅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正如迈尔斯所说:研究者要想为读者呈现⼀个确实可信的研究报告,就必须要向外界清楚阐述⾃⼰的研究倾向以及如何构建这个世界的外观,也就是研究⽅法。
但笔者认为,迈尔斯在这⾥所说的研究⽅法实际上是⼀种研究设计,按照克罗蒂观点,⼀个完整的研究设计⾄少应该包括四个要素:认识论(哲学基础)、理论视⾓、⽅法论和具体研究⽅法。
因⽽,如果要想更好地理解⽅法论,还必须要和本体论与认识论结合起来,正因为如此,有学者认为⽤“范式”来探讨这类问题更合适。
但由于⼈⽂社会科学的复杂性,产⽣的研究⽅法、形成的研究范式也异常繁多,为了更好地展现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关系,本⽂归纳了⼀些常⽤研究范式,如表1所⽰。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研究范式,其本体论、认识论与⽅法论也各不相同。
本⽂所探讨的扎根理论,如果从价值取向与研究⽬的上来说,属于实证研究范式;从理论视⾓上来说,属于解释主义范式;从研究⽅法上来说,属于质性研究②;从研究形态上来说,属于经验研究范式;⽽从认识论(哲学基础)上来说,它⼜属于建构主义范畴。
这也使它成为近年来在社会学领域内使⽤最为⼴泛,却⼜是误解最深的研究⽅法论之⼀。
然⽽,作为“当前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范式”和⾛在“质性研究⾰命的最前沿”的⼀种研究⽅法论,很多⼈对它既充满期待,⼜⽆所适从。
因为它的出现,在⼀定程度上化解了传统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分歧;填补了宏⼤研究与微观研究之间的鸿沟。
但同时,扎根理论⼜是⼀个充满争议、开放包容与不断发展的新兴研究⽅法。
基于此,本⽂试图从扎根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本质与内涵、思路与⽅法、争议与反思等⾓度来系统梳理扎根理论的理论体系,并结合其在⼯作场所学习中的相关实例,探讨它的具体应⽤,以期进⼀步丰富⼈⽂社会学科的研究理论,拓展相关研究⽅法。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c0bad9cd0d233d4b14e69b6.png)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
1.对资料进行逐级登录,从资料中产生概念; 2.不断地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系统地询 问与概念有关的生成性理论问题; 3.发展理论性概念,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 联系; 4.理论性抽样,系统的对资料进行编码; 5.建构理论,力求获得理论概念的密度、变 异度和高度的整合性。
6.检核与评价:扎根理论对理论的检验和评价 标准: 1)概念必须来源于原始资料,深深扎根于原 始资料之中。 2)理论中的概念本身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 密度应该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 3)理论中的每一个概念应该与其他概念之间 具有系统的联系。 4)有成套概念联系起来的理论应该具有较强 的实用性,使用范围比较广,具有较强的解释 力。
4.理论抽样的方法:在对资料进行分析时, 研究者可以把从资料中初步生成的理论作 为下一步资料抽样的标准,以指导下一步 的资料分析工作。 5.文献运用的方法和准则:扎根理论的倡导 者认为,研究者在进行理论建构时可以使 用前人的理论或者自己原有的理论,但是 必须与本研究所收集的原始资料及其理论 相匹配。
扎根理论
——一种理论建构方法
扎根理论
什么是扎根理论 起源 扎根理论的基本原则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
什么是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由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于1967年 提出的。它是一种研究的方法,或者说是 一种作质的研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 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上 升到理论。这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理论的 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 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在这 些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而形成理论。
扎根理论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扎根理论研究
![第五章 扎根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c195f31866fb84ae45c8d96.png)
目录
一、开放式编码
概念
open coding是从资料中找出代码或类属的过程。是将
资料分解、验证、比较、概念化,寻找代码和类属的过程。
-是从资料中寻找有意义的现象,形成代码以及提炼类属 的过程。
-是将资料分解、验证、比较、概念化,然后进行编码的
过程。
第二节 研究步骤
具体步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找资料中的代码
第三篇第五章
第二节 研究步骤
四、研究中的备忘录、观察记录和图表
(一)备忘录
概念
备忘录 • 是为呈现清晰的理论而进行分析的记录,它记 录着原始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过程。
第三篇第五章
第二节 研究步骤
编码备忘录(code notes)
• 是早期撰写的备忘录,主要用于探究和充填代码,分析类属、特 征和维度、现象或事件的条件和文脉。
图表要求
• 包含研究中呈现的类属、下位类属和其所属下的代码。 • 应注意图表要逻辑清晰、流畅,不需要过多解释,不要过分复 杂,以便于理解和直观解释。
第三篇第五章
第二节 研究步骤
五、扎根理论的评价
高质量的质性研究具备的条件
一致的方法论贯穿研究始终。
研究目的清晰。 研究者对自身的偏见和假设保持清醒的认识。
第二节 研究步骤
具体步骤
建立类属以及类属间关系: 从类属的特性和维度建立关系:
• 寻找“短暂和轻微疼痛的人与长期重度疼痛的人,在应对疼痛的方 法上有所不同”的规律。
从“四个线索”的角度建立关系:
• “疼痛”为轴心将类属的特性和其维度相联结,“关节炎”和“气 候”是疼痛的条件,“止痛”为行为/相互行为的策略,“不奏效 ”为结局,“保暖,注意休息和疼痛时听舒缓音乐”是止痛策略的 改变,“疼痛症状缓解”为结局。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37ab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d.png)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大量文献、采访资料和档案资料的深入分析和解释,构建起理论模型并提供解释。
在进行扎根理论研究时,需要遵循以下的研究步骤和原则:1. 研究问题的确定:选择一个有待解释的问题或现象。
该问题通常比较复杂且尚未有充分的解释或理论。
2. 文献、资料收集: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采访资料和档案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包括书籍、学术期刊论文、报纸、访谈录音、视频等。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和分析,通过不断比较、分类、归纳和整理,逐渐形成一种概念范畴体系。
4. 概念的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材料中的共性和相似性,逐步构建起具有内部联系和逻辑框架的概念模型。
5. 理论的构建:通过概念模型的建立,可以逐步形成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解释研究问题。
该理论应该能够解释现象、预测趋势和提供决策帮助。
在进行扎根理论研究时,研究者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开放性:研究者应保持开放的态度,不要预设立场和观点,以免对资料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性解读。
2. 可信性:研究者应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数据的可信性,确保所使用的资料来源可靠,最好进行多次检查和多个研究者的独立验证。
3. 可重复性:研究者应采用明确的步骤和规范的流程来进行研究,以确保研究过程可复制,其他研究者能够按照相同的方法得出相似的结果。
4. 透明度:在研究报告中,研究者应尽量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思考过程,以方便其他研究者理解和评价。
总的来说,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和资料的深入分析和解释,构建起理论模型,并提供对复杂问题的解释和理论支持。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遵循一定的步骤和原则,确保研究的可信性和可重复性。
扎根理论小论文
![扎根理论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adc7f99e314332396893e9.png)
《公共政治课》课程作业学号: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摘要:扎根理论以其显著的质性特征和优势,越来越受到管理学界亚就这的重视。
本文主要从扎根理论的版本、使用背景以及操作流程层面,对扎根理论方法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扎根理论;方法论;适用背景;操作流程一、引言近年来,质性研究作为量化研究的有力补充,日益受到管理学者们的关注。
而扎根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科学的质性研究方法论,也被越来越多的管理学研究者所接受。
扎根理论之所以受到青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量化研究主要适用于考察已识别变量之间的关系,但对于没有得到清晰界定或者无法用既有理论来推导的现象缺乏识别和解释力,这就需要质性研究首先对要研究的现象进行界定或给出理论框架;二是扎根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因其较为科学的操作流程以及注重实践的方法论特点而受到重视。
但是,扎根理论也因其发展时间较短,适用情景尚不清晰而在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
因此本文在综合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旨在对扎根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二、扎根理论不同版本的介绍与比较扎根理论是由格莱瑟(Glarer)和斯特劳斯(Strauss)于1967年率先提出的,目的在于回应当时极其流行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这里的实证主义主要是指石里克(Moritz Schlick )和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所提出来的新实证主义(也称逻辑实证主义),新实证主义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
它认为,科学的方法是研究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因此,它虽然以感性的经验为依据,但却否认了感性认识的积极作用,是不折不扣的理性主义。
从现有文献看,主要存在有三个扎根理论的版本,即格莱瑟( Glaser)和斯特劳斯(Strauss)的原始版本( original version );斯特劳斯和科宾(Corbin)的程序化版本( proceduralised version );查美斯(Charmaz)的构建型扎根理论( The Constructivist' s Approach to Grounded Theor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