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名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德名言
1.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唐孙思邈--------
2.临病人于饿顷便处汤剂何敏捷乃尔,要惟有定识于平时,乃克有定方于片刻。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3.不读本草,焉知药性?专泥药性,决不识病;假饶识病,未必得法,识病得法,工中之甲。
--------金张子和《儒门事亲卷十四治病》--------
4.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
5.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6.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清刘仕廉《医学集成》--------
7.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书之传,而医家言则汗牛充栋。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8.医之事岂易言哉?非讨论而悉其源,无以施临证之功,非临证而着其效,无以验讨论之力,二者未至,不足言医也。
--------清张文燮《医效秘传张序》--------
9.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10.《内经》无论真不真,总是秦汉间书,得其词组,即是治法;《伤寒论》无问全不全,茍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已足矣。后学能识病,全赖此数书。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11.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此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理,便呆钝不灵。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12.大约功夫到时,眼光中无相同之病。看一百人病,便有一百人方,不得茍同,始为有味。若功夫未到,便觉大略相同。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13.凡看病须要格分寸。谅病之分寸,而定药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减一味不得。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14.凡少年人看病,心中必谓天下无死症,如有死者,总由我功夫不到,一遇难处,遂打起精神,与他格算,必须万全而后止。学医者,不可无此种兴会。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15.凡临证,须审病人情状,酌配方药。但记每方治某病便非。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16.大凡名家亦有偏处。当日雨田先生善用凉药,非无用温处,用至七分止矣;性天先生善用温药,非无用凉处,用至七分而止。两家对待,各具至理。雨田先生曰:一分热邪不除,便为不了之病,易戕正气。性天先生曰:一分阳气不亏,不受阴邪为病。当时两家论治最好看,然亦须有学问去领会,无学问者安能识此奥旨,而两家亦终不相通。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17.用古人之法,审其用法之时,得其立法之心。学无常师,择善而从。
--------明孙一奎《赤水玄珠》--------
18.学医一道,既不能离开书本,也不能专靠书本,既要凭些经验阅历,也要懂得经籍要义。
--------近代冉雪峰--------(Dr.Yang)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先秦扁鹊见《医述》
“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
“我命在我,不在于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风邪者,皆由恣意极情,不知自惜,故虚损生也。”——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诚篇》
“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贼。”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一大医精诚》“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园而行欲方。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谓胆大也;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行之方也;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智之园也。”——后晋刘昫《旧唐书·孙思邈传》
“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崇善,是药饵也。” ——明龚廷贤《鲁府禁方卷四医有百药》
“医虽小道,实具甚深三昧。须收摄心体,涵泳性灵,动中习存,忙中习定。外则四体常和,内则元神常寂。然后望色闻声,问病切脉,自然得其精,而施治得宜也。”——明王绍隆《医灯续焰医范袁氏医家十事》
“凡作医师,宜先虚怀,灵知空洞,本无一物;苟执我见,便与物对;我见坚固,势必轻人,我是人非,与境角立,一灵空窍,动为所塞,虽日亲近人,终不获益,白首故吾,良可悲矣。”——明缪希雍《本草经疏祝医五则》
“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明裴一中《言医序》
“欲济世而习医则是,欲谋利而习医则非。我若有疾,望医之救我者何如?我之父母子孙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淡矣。利心淡,仁心现;仁心现,斯畏心生。”——明王肯堂《灵兰要览晓澜重定绪言》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清吴瑭《温病条辨·序》
“顾医之难也,非读书识字则不能医,非格物穷理则不能医,非通权达变更不能医。”——清唐容川《医学见能·原序》
“医家有割股之心,安得有轻忽人命者哉?”——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
“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书之传,而医家言则汗牛充栋。”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