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田野,让美术教学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田野,让美术教学活起来
美术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的教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重要內容。美术教育,要适时走出课堂,开发利用好自然资源,助力教学,让教学生动活泼起来。本文立足于美术教学实际,对于合理开发大自然校本课程进行了一些探讨。
标签:美术教育自然校本课程绘画
《课程标准》提出课程资源多样性的说法,鼓励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从而提高美术教学实效,达到课改目标。卡莱尔曾经说过,“美术一旦脱离了真实,即使不灭亡,也会变得荒诞”,可见真实的景和物,对于美术是多么重要。本校处于山区,学校周围有多片竹林,附近是广阔的田野,一茬茬庄稼,遍生的野草野花和树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是天然的美术课程资源。教师抓住了这点,做好统筹安排,有效开发了这一校本课程资源。
一、走进自然,观察体会
说走进自然,其实就是走出校门,去校园外的竹林转转,去附近的大片田野看看,与自然来个亲密接触,调动起眼耳鼻舌身,用开放的心怀,拥抱自然,感受自然。
1.观察体会
美术,是门艺术课,它植根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教学的最大魅力,同时又是最重要的点,就是引导学生们观察自然万物和人生万象,继而生发感受,用线条、色彩等来描摹人和物,达到表达思想情感之目的。美术教材,虽也配以图片,但书本上的知识,终究不如实物对于人的视觉的冲击力强,引发的感受自然也就浅白,理解起来困难重重,运用起来必然无所适从。鉴于这点,学校决定充分利用好校园周围的自然优势,开发好这一校本课程资源。
比如《向日葵》一课,重点就是帮助学生们感受色彩,理解色彩,然后运用色彩。教师把这一任务,纳入到春秋两季的户外考察。同学们走进自然,对春秋变换的景物,尤其是它们色彩的变化,感触颇深。春天,各种花次第开放,杏花,桃花,梨花,粉得像霞,红得像火,白得像雪。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绚烂的色彩,所带来的繁华热闹感。同时,杏花和桃花的喜庆,梨花的纯净,有助于他们对冷暖色调和中性色调的分类及分类依据知识的了解,增加了使用色彩的兴趣。
2.领悟精神
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们对竹梅的精神,领悟起来困难,把握更无从谈起。如此,画起画来,也就无法通过笔墨来描形状态,表达其内在的气质。此时,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又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教师把感受梅竹精神这一校本课程安排在冬季,重点是领悟竹的精神,因为竹子是这里最多的资源,可随时随地,任意挑选,可观察单独一株,也可观察一片,进行对比,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归纳,寻找规律性东西。在冬日,同学们充分感受着寒冷的气候下,带他们围着校园外的竹林观赏,细细观察竹杆竹枝和竹叶的形态,观察它们在正常和被雪覆盖的情况下,或挺拔或坚韧的外形,进而深入到它们坚贞不屈的神。一旦弄懂形神间的关联,上必要的画法指导,画起画来也就得心应手,竹的精神便透过其形表现出来。比如下面的这幅学生作品,竹的风骨,透过竹节长短的变化,点节时笔墨的轻重,以及叶的浓疏,较好地表现了出来。
二、拓宽视野,加深认识与领悟
局限一隅,眼界便显得狭窄,思维难以被激发,认识与领悟也就显得艰难。故需要拓宽视野。
1.了解习性
唐朝的张彦远说过一句名言:“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在引导学生们观察思考的同时,还不忘请来老农,现场介绍这些自然事物的习性。因为老农们天天与这些事物打交道,见识多,且多是亲历亲知,所以说起它们的习性来,充满生活情趣,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使同学们加深了认识,尤其在精神领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比如老农们介绍竹子的时候,就提到竹子的分布范围广,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地下茎秋冬便已长芽,等到春天笋出,已是积蓄了一冬的力量。还提到了竹子的繁殖方式和竹节等方面的知识。同学们一边听得津津有味,一边也充分边感受到了竹子的顽强和坚贞的精神。迪斯累利曾经说过,“每部杰作都是激情迸发的产物”,虽然不敢奢求学生们出杰作,但是给他们营造一个好的气氛,还是必要的。
三、总结反思,提高效率
1.总结提高绘画技艺
认识和实践,是一对矛盾,互相制约,又相互促进。充分把握课堂、课本与课外及校本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课内学习美术书上理性的知识与技巧,课外亲近自然,增加感性认识,提高领悟能力,反过来省视自己的知识与技巧,总结提高,加深理解,如此往复,知识和技艺进步很快。梁启超说过:“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这句话似乎证明了走进自然,是使得学生们技艺进步的必由之路。
2.总结反思资源的设置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对于这一校本课程资源的认识,也有一个
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过程。比如对图案的绘画,主张让学生们直接去大自然中写生,教师不作引导,结果学生们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巧,也没有信心,很多人乱画一气,沒有实现初衷。对此,给出分析:由实物到图案,需要运用简化归纳,添加组合,夸张变形和分解构成等技巧,而学生们对这知识一无所知,只能乱画。因此,对设置作了一些调整,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试画,教师简单介绍实物与画的异同点。孩子们有了些心得后,再去自然界写生,效果就好多了。
3.反思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资源的设置,还需要评价体系的支撑。既要反思旧有评价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以期合理地继承,也要反思新的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实效。体系的设置和调整,既要考虑到学生,也要考虑到教师,恒量的标准是公正与进步。评价体系更新了,科学了,就能调动起教师和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美术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4.校本课程延续
随着知识的演进和学生的成长,教师也在以上总结反思基础上,做好校本课程延续工作。接下来,将把视角由植物延伸至鸟兽虫鱼;再进一步,将引导学生观察、描绘自然状态下的人。
总之,将学生们带进自然,合理开发这一新的校本课程资源,科学调配,让美术教学从课堂走向田野,观察活生生的自然物,领悟显而易见的精神,让教学活起来,调动起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開发的基本理念与操作流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6).
[2]潘锐芬.浅谈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J].美术大观.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