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草药中提取天然色素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天然食用色素生产工艺 2011.10.10

第五章 天然食用色素生产工艺 2011.10.10

• 2、黄酮类

Flavonoids
(1) 呈浅黄色主要有黄酮、黄酮醇、黄烷酮、查耳酮及 衍生物。 (2)黄酮羟基呈酸性。黄酮可与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 遇三氯化铁可呈兰、紫、蓝黑、棕色。 • 在碱性条件下,黄酮易开环生成查尔酮型结构呈黄色(橙 、棕),在酸性条件下,又恢复闭环结构,颜色消失,如: 马铃薯,小麦面粉、稻米、芦笋、荸荠等在碱性下烹煮变 黄。 • (3)类黄酮色素在空气中久置,易氧化生成褐色沉淀。
二、常见天然色素结构及性质
• 能使人的视觉产生各种色感的物质,称为色素。 • 人肉眼观察到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吸收了可见光区 (400-800nm)的某些波长的光后,透过光所呈现 出的颜色。即人们看到的颜色是被吸收光的互补 色。
不同波长的颜色及其互补色
• • • • 透过光(互补色) 波长(nm) 相应的颜色 400 紫 黄绿 425 蓝青 黄 450 青 橙黄 490 青绿 红 510 绿 紫 530 黄绿 紫 550 黄 蓝青 590 橙黄 青 640 红 青绿 730 紫 绿
沙棘黄: 沙棘黄色素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 主要存在于
沙棘果皮中。 栀子黄色素: 是从黄栀子中提取出来的, 是国际国内都允 许使用的天然色素。 多穗柯色素: 是用多穗柯树叶提取而制得的一种黄棕色酚
类色素。
3.食用天然绿色素
根据资源情况和色素的特性, 在我国食用 天然绿色素是以由蚕砂(蚕粪) 中提取的叶绿 素铜钠盐为主, 为蓝黑色带金属光泽粉末状或 绿色的膏状。
力,扩大其使用范围及提高其使用价值,以减少其包装、
运输和保存中的困难,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不多。
三、天然食用色素分类
• 1、来源 • 动物色素(血红素、虾、蟹皮类、胡萝卜素) • 植物色素(绿、红、紫) • 微生物(红曲素) • 2、化学结构 • 卟啉类衍生物(叶绿素、血红素) • 异戊二烯类衍生物(类胡萝卜素) • 多酚类衍生物(花青素、儿茶素) • 酮类衍生物(姜黄、红曲) • 醌类衍生物(虫胶、胭脂虫红) • 3、溶解性 • 脂溶性色素 水溶性色素

植物中色素的提取

植物中色素的提取

植物中色素的提取摘要:脂溶性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叶黄素与胡萝卜素,三者常共存。

此外尚有藏红花素、辣椒红素等。

除叶绿素外,多为四萜衍生物。

这类色素不溶于水。

难溶于甲醇,易溶于高浓度乙醇、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

胡萝卜素在乙醇中也不溶。

叶绿素等在制备中草药制剂或提取其他有效成分时常需作为杂质去除,以使药物纯化,中草药(特别是叶类、全草类)的乙醇提取液中含有多量叶绿素、可在浓缩液中加水使之沉出,也可通过氧化铝、碳酸钙等吸附剂而除去。

叶绿素本身有抑菌作用,可制备成消炎的药物。

水溶性色素主要为花色甙类,又称花青素,普遍存在于花中。

溶于水及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遇醋酸铅试剂会沉淀,并能被活性炭吸附,其颜色随pH的不同而会改变。

花色甙在制备中草药制剂或提取有效成分时,常作为杂质去除。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吸附薄层色谱分离法,它利用各成分对同一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使在移动相(溶剂)流过固定相(吸附剂)的过程中,连续的产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从而达到各成分的互相分离的目的。

一、引言绿色植物是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及矿物质来为自己制造食物,整个过程名为“光合作用”,而所需的阳光则被叶子内的绿色元素吸收,这一种绿色的有机化合物就是叶绿素。

叶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组密切相关的绿色色素,它的功能是吸收太阳的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素共有a、b、c和d4种。

凡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氧气的植物均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存在于高等植物、绿藻和眼虫藻中。

(1)叶绿素a 有四个甲基与卟吩核连接(R=—CH3)。

蜡状蓝黑色微小晶体。

熔点117~120℃。

溶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苯。

不溶于石油醚。

乙醇溶液是蓝绿色,并有深红色荧光。

(2)叶绿素b 有三个甲基和一个醛基与卟吩核连接(R=—CHO)。

蜡状蓝黑色微小晶体。

熔点120~130℃。

溶于乙醇和乙醚,难溶于石油醚。

乙醚溶液有亮绿色。

其他有机溶剂的溶液通常是绿色至黄绿色,并有红色荧光。

紫背天葵红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研究

紫背天葵红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研究
T e d f r n o iin ft e it rcin i ds u s d. h i e e tc ndt s o h ne a to s ic s e o
Ke o d Bg n m rt ua ;nt a r i et oi e m Ab mn ( S ;v il se— yw rs eo i f bii l ai sp a rl e pg n ;Bv e Sr lu u d m n u i B A) ib p c , 提高机 体免 疫力 和抗 病 可
毒 能力 , 具有抵抗 衰 老的作 用… 。 并
容, 已经成 为引人 注 目的课题 , 但迄 今对 中草药 有效
成 分与 白蛋 白结合 的性 质还 很少报 道 。本 文 以牛血
研 究 中药有 效成 分 与蛋 白质 的作 用 , 仅 能 为 不 确定 中草药有 效成 分 及 作 用 强度 提供 一 定信 息 , 而 且 对 阐明小 分子化 合 物与蛋 白质 的结合 规律 和 机理
中药是 通过 多成 分 、 途 径 、 多 多层 次 、 多靶 点 在 人 体 内发挥 整合作 用 , 究 中药 有 效 成 分 整体 与 蛋 白质 研
1 实 验 部 分
1 1 试剂 与仪器 .
紫背 天 葵 : 庆 鼎 湖 山 产 品 ; 血 清 白 蛋 白 肇 牛
收 稿 1期 : 0 —0 —2 3 2 5 5 6 0 基 金 项 目 : 庆 学 院 校 级 青 年 项 目资 助 课 题 (36 肇 00 )
to c p rsoy
秋 海 棠 科 ( eoi ee 植 物 紫 背 天 葵 ( eo i Bgna a) c Bg n a
的 相互作 用具 有一定 的现实 意义 。 血 清 白蛋 白是 一 种 重要 的运 输 蛋 白 , 具 有 维 它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摘要:现在是讲究环保的时代,和谐社会,合成染料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无知污染环境,而且合成染料的原料石油也日渐减少,所以合成染料不符合现在的需求了。

天然染料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

关键词:合成天然发展一染料的历史染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采用天然物质作染料。

古人从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出染料来进行布料的印染和作画。

但是因为天然染料的来源少而且技术有限,所以天然染料的色彩单一,应用也不广泛,价格昂贵,只能是贵族们使用。

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有染织物的技术。

约公元前25世纪印度用茜草和蓝草染色。

与此同时,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掌握媒染技术,用植物染料染成黄、红、绿等色。

在远古时期,就有价值昂贵的著名泰尔紫,可能由克里特人首先制出,后来腓尼基人掌握了其制作技术,从海螺中提取的泰尔紫,牢度较好。

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中国曾利用多种矿物和植物,染出黄、红、蓝、绿、紫、黑色。

黄色使用石黄、荩草、地黄、黄栌;红色使用赭石、朱砂、茜草;蓝色使用石青、靛草;绿色作用空青、荩草;紫色使用紫草;黑色使用皂斗等。

1972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西汉纺织品,色彩仍很清晰,利用近代分析技术,确证朱红色为硫化汞,银灰色为硫化铅,粉白色为绢云母,蓝色为靛蓝。

由此可见当时的染料应用技术水平(见彩图唐代用多种彩色颜料绘制的墓室壁画、西汉印花敷彩纱(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533~544年,中国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卷五中,详细记载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提炼方法如“□红花法”、“造靛法”等,所制成的染料可较长期使用。

中国染料和染成的织物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欧洲。

自炼焦工业发展后,从副产品煤焦油中分离出苯、萘、蒽等芳烃化合物,为合成染料提供了原料,染料生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1856年,英国化学家帕金(W.H.Perkin,1838-1907)在制取奎宁的试验中意外地发现一种紫色染料——苯胺紫。

1857年苯胺紫投入生产,这标志着合成染料工业的开端。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研).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研).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研).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中草药以植物药为主,⽽植物都是由复杂的化学成分所组成。

其中主要有纤维素、叶绿素、单糖、低聚糖和淀粉、蛋⽩质和酶、油脂和蜡、树脂、树胶、鞣质及⽆机盐等。

其中,许多物质对植物机体⽣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称为⼀次代谢产物。

⼀般认为它们在药⽤上是⽆效成分或杂质。

⽽另外⼀些化学成分如:⽣物碱、黄酮、蒽醌、⾹⾖素、⽊脂素、有机酸、氨基酸、萜类、苷类等对维持植物⽣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称为⼆次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在植物体内虽含量很少,多则百之⼏,少则百万分之⼏,甚⾄更少。

但它们往往具有较强的⽣理活性,其中有些已应⽤于临床,我们称之为有效成分。

当然有效成分与⽆效成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如天花粉的引产有效成分是蛋⽩质,⾹茹中的多糖对实验动物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

在进⾏中草药成分提取前,应注意对所⽤材料的原植物品种的鉴定并留样备查。

同时要系统查阅⽂献,以充分了解,利⽤前⼈的经验。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般有下⾯两种情况:第⼀、从植物中提取已知的有效成分或已知的化学结构类型者。

如从⽢草中提取⽢草酸、⿇黄中提取⿇黄素;三棵针中提取黄连素等(提取有效成分)。

或从植物中提取某类成分如总⽣物碱、总酸性成分。

如从银杏叶中提取总黄酮;从⼤黄中提取总蒽醌(提取有效部位)。

⼯作程序⽐较简单。

⼀般先查阅有关资料,特别是⼯业⽣产的⽅法,搜集⽐较该种或该类成分的各种提取⽅法,再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选⽤。

(注意先重复该⽅法,得到产品后,再结合⽣产实际,不断改进⼯艺,达到⼤⽣产要求)。

第⼆、从中草药中寻找未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时,情况⽐较复杂。

只能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在临床或药理试验配合下,经不同溶剂提取,以确定有效部位。

然后再逐步划分,追踪有效成分最集中的部位,最后分得有效成分。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对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通常是利⽤适当的溶剂或适当的⽅法将植物中的化学成分从植物中抽提出来。

中药渣资源综合再利用研究进展

中药渣资源综合再利用研究进展

中药渣资源综合再利用研究进展摘要: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之产生的中药渣废弃物也日益增加,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中药渣具有很多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其利用方式主要有:提取其他有效成分,用于育苗及栽培基质,禽畜饲料生产,培养食用菌,发酵制取生物油、乙醇及沼气,处理废水,用于造纸产业;提取天然色素及作为药渣塑料原料等.关键词:中药渣;再利用;途径随着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草药和中成药的应用日益广泛,中药渣废弃量日渐增加。

据统计,我国仅植物类药渣年排放量就高达65万多吨。

中药渣一般含水量较高且含有一定营养成分,极易腐败,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早期中药渣处理的形式主要包括填埋、焚烧、固定区域堆放等,不仅耗去大量的资金,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研究开发能将中药渣生态化利用,为制药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对环境不造成危害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是目前医药、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将中药渣综合利用的最新进展概述如下。

1中药渣的来源及化学成分中药渣来源于中成药原料药生产、中药饮片的加工与炮制,以及含中药成分的轻化工产品的生产等,其中以中成药生产带来的药渣量最大,约占药渣总量的70%。

中药主要由植物、动物和部分矿物类药材组成,其中植物类药材占87%以上。

1.1多糖类研究了五味子醇提残渣中多糖的提取工艺,发现水提法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4,温度100℃,时间6h,提取2次,此条件下五味子多糖的得率为11.52%,粗多糖样品中多糖含量为44.46%。

注射环磷酰胺(CTX)造成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观察五味子粗多糖对小鼠腹腔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水平的作用。

结果发现五味子醇提残渣中粗多糖具有较好的免疫增强作用。

从提取总皂苷后的三七药渣中提取、分离与纯化得到三七中另一有效成分———三七多糖,含量达50%。

报道提取甘草酸后的甘草渣中含甘草多糖7.89%。

1.2苯丙素类五味子冲剂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的中药制剂。

(整理)天然产物作业

(整理)天然产物作业

黄酮类化合物1.盐酸-镁粉反应鉴别黄酮类化合物,下列哪项错误( )A .多数查耳酮显橙红色B .多数黄酮苷显橙红-紫红色C .多数二氢黄酮显橙红-紫红色D .多数异黄酮不显红色 2.下列化合物具旋光的是( ).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黄酮醇 D .查耳酮3.用聚酰胺层析分离下列黄酮苷元,以醇-水混合溶剂洗脱,最先洗脱下来的是( )A .二氢黄酮B .黄酮醇C .异黄酮D .查耳酮 4.水溶性最大的黄酮苷元是:( )A .黄酮B .花色素C .黄酮醇D .二氢黄酮 5.用于鉴别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试剂是( )A .ZrOCl 2B .NaBH 4C .HCl-Mg 粉D .SrCl 2 6.下列化合物按结构应属于( )A. 黄酮类B. 异黄酮类C. 查耳酮类D. 二氢黄酮类7.黄酮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黄酮。

A .3-OH B .5-OH C .6-OH D .7-OH8.在聚酰胺色谱上对黄酮类化合物洗脱能力最弱的溶剂是( ) A .95%乙醇 B .丙酮 C .水D .甲酰胺9.在5%NaHCO 3水溶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为( ) A .3, 5, 7-三OH 黄酮B .2'-OH 茶耳酮C .3, 6,-二羟基花色素D .7, 4'-二羟基黄酮 10.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发生最强吸附作用时,应在( )中. A.95%乙醇 B.15% 乙醇 C.水 D、酸水 E.甲酰胺11.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MeOH 中加入NaOMe 诊断试剂峰带I向红移动40~60nm ,强度不变或增强说明( )。

A.无4-OH B.有3-OH C.有4-OH , 无 3-OH D.有4-OH 和3-OH 12.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 )。

A.分配 B.氢键缔合 C.分子筛 D.离子交换 13.一般说来,不适宜用氧化铝为吸附剂进行分离的化合物是( ) A.生物碱 B.碱性氨基酸 C.黄酮类 D.挥发油14.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甲醇液中加入诊断试剂醋酸钠/ 硼酸,是为了判断黄酮结构中是否具OOOHCH 3HO H 3COH有( )结构A.3-OH ,4C=O B.5-OH ,4C=O C.7-OH D.邻二OH15.在黄酮的甲醇液中,加入诊断试剂醋酸钠后Ⅱ带红移5~20nm ,说明具有( )结构A.4’-OH B.7-OH 5-OH 3-OH 16.能使二氢黄酮还原成红色的试剂是( )A.三氯化铝 B. 二氯氧锆 C.氢氧化钠 D.四氢硼钠17.OHOHOHOHOOglc 按结构应属于( )A.异黄酮 B.二氢黄酮 C.查耳酮 D.花色素类 18.下列化合物按结构应属于( )A. 异黄酮类B. 黄酮醇类C.查耳酮类D.二氢黄酮醇类19.下列化合物按结构应属于( )A .黄酮醇类B .异黄酮类C .查耳酮类D .二氢黄酮醇类19.样品的四氢硼钠反应生成紫~紫红色,说明含有( )A .二氢黄酮类B .异黄酮类C .黄酮D .黄酮醇20.黄酮类化合物加2%二氯氧化锆甲醇液显黄色,再加入枸橼酸后黄色显著消退,该黄酮类化合物是( )A .3,5-二羟基黄酮B .5-羟基黄酮醇C .3-羟基黄酮D .5-羟基黄酮21.OOCOOHOOOHHO不具有的反应是( )A .Gibb’s 反应B .AlCl 3 反应C .盐酸-镁粉反应D .异羟肟酸铁反应 22.黄酮苷元糖苷化后,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是( )A .α-C 向低场位移B .α-C 向高场位移 C .邻位碳向高场位移D .对位碳向高场位移 23.何种样品的醇溶液+NaBH 4+浓HCl 生成紫~紫红色A .二氢黄酮类B .异黄酮类C .黄酮D .黄酮醇 24.黄酮的C 7-OH 与糖成苷后,将发生( ) OOOHHOGlcOOHHOOOHOHOOA .C-8向高场位移B .C-7向高场位移C .C-10向高场位移D .C-6向高场位移25.黄酮类的紫外吸收光谱中,加入诊断试剂NaOAc (未熔融)后,带Ⅱ红移10nm ,说明该化合物存在 ( )基团。

哪些中草药可以用来染发

哪些中草药可以用来染发

哪些中草药可以用来染发人类利用天然植物进行染发已有数千年历史。

古代埃及人、罗马人、中国人和印度人,很早就用过植物(汁)色素染发。

尤其在中医药专著中,记载有大量的具有染发功效的中草药。

研究表明,许多植物类中药(或成分)确有“乌发”功效,尽管目前其成效并不太理想,但仍普遍受到重视。

原因是中草药毒性低,使用安全,其发展前景令人看好。

据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以下一些常用的中草药(成分)具有染发功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1.风仙花又名指甲花,其主要成分是2-羟基-1,4-萘醌,另含有一种靛蓝的成分,合起来可产生黑色染料。

是目前国外用得最多的染发原料之一。

2.苏木内含苏木红或苏木素,在金属离子参与下,可用作氧化型染发剂,颜色随金属离子不同可呈棕、黄、黑、红多种,不刺激头皮,着色牢。

3.升麻从北升麻中得到的异阿魏酸,加入护发素中,能促进毛发髓质和皮质中的黑色素颗粒的生成。

4.茜草主要含茜草素、茜草色素等,以茜草素含量最高。

茜草素可直接作发用染料(赤褐色),也可用作无刺激性的氧化发用染料助剂,使色泽柔和、持久。

5.何首乌内含蒽醌类化合物属于一种有机染料,有较好的着色功效。

6.五味子含挥发油、黏液质、有机酸等成分。

对毛发根部细胞有活化作用,使白发变黑。

7.旱莲草(旱墨莲)全草含挥发油、鞣质、皂苷、烟碱、维生素A样物质及怀德内酯成分,有黑发作用。

8.姜黄从姜黄中提取的姜黄素,在碱性条件时染色为鲜红色,酸性时为黄色,生成铁盐时为褐色。

可作黄色染发。

9.槟榔子从槟榔种子中提取的槟榔色素,在铁盐的作用下为黑色、蓝黑色或红黑色,可用于乌发。

10.栀子含一种叫京尼平的成分,在弱酸性介质中水解为伊蚁二醛,自然聚合为蓝色物质,在氨基酸或蛋白质存在的条件下聚合为黑色物质。

11.番红花含番红花苷,染色为鲜红色,可染发用。

12.老鹳草含一种“槟精”成分,在铁盐作用下,可染成黑褐色。

纯品不溶于水,溶于碱液。

13.石榴皮(根)它内含鞣酸,与某些金属、生物碱结合后能增强着色功能,可在毛发表面形成一层被膜,对毛发起保护作用。

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

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

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与作用机制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珍贵财富,在中药学、药理学、化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是其药效的基础,不同的活性成分对不同的疾病有着独特的作用机制。

本文将从不同类别的中草药活性成分与其作用机制,介绍中草药的治疗多种疾病的原理。

1. 黄酮类黄酮类是中草药中最常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保健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豆、苦荞、玫瑰、黄芪等植物中。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最常见的代表是大豆异黄酮,它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对女性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等疾病有着一定的预防作用。

此外,黄酮类还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活性,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癌症的抵抗力。

2. 生物碱类生物碱类是中草药中的一类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成分,如薯蓣生物碱、麦角毒生物碱、茶碱等。

具有抗癌、镇痛、抗感染等多种作用。

其中最常用的生物碱化合物是喜树碱,它可以使心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对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3. 黑色素类黑色素类是中草药中的一种多酚类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黑色素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黑枸杞、黑豆、黑芝麻、黑枸杞等中草药中。

黑色素类化合物还可以补血、养肝、护肝、补肾等作用,黑枸杞中富含的黑色素类成分被认为是恢复机体健康的良好来源。

4. 咖啡因类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提神、抗疲劳、降低血压等作用。

具体而言,咖啡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使人保持警觉状态,同时还有轻微的镇痛作用。

此外,咖啡因还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增加尿量,降低糖原合成等机制来降低血压。

5. 三萜类三萜类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桑叶、栀子、茵陈、三七等中草药中。

三萜类化合物有着抗血小板凝聚、抗炎、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萜类化合物是甘草酸,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具有抗肿瘤作用。

此外,甘草酸还可以刺激胃肠道的分泌、促进消化、降低胃酸分泌,对消化系统疾病也有着治疗作用。

天然色素的种类

天然色素的种类

天然⾊色素种类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1.动物来源色素:胭脂虫红、紫胶红、藻青素、鱼鳞箔、苏木藻色素、虾壳色素、龙虾红色素、蟹壳色素、藻蓝色素、念珠藻蓝色色素、紫菜色素。

植物来源色素:2.类胡萝卜素类:番茄色素(番茄红素)、天然胡萝卜素、混合类胡萝卜素、玉米黄、胭脂俗橙色素、藏红花色素、栀子黄色素、栀子绿色素、辣椒红色素、甜椒红色素、辣椒橙色素、南瓜黄色素、沙棘黄、密蒙黄色素、柑橘披黄色素、苜蓿色素、万寿菊色素、柑橘黄、枸杞色素、银杏黄色素、苦瓜色素、蒲公英色素。

3.类黄酮化合物类:牵牛花色素、紫苏色素、紫玉米色素、葡萄皮色素、葡萄汁色素、葡萄皮紫色素、甘草色素、乌拉尔甘草色素、高粱色素、菊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红花素、红花黄色素、红花黄A、草莓色素、黑莓果天然黑红色素、红球甘蓝、紫甘蓝色素、接骨木色素、萝卜红、越橘红、黑米色素、黑糯米黑色素、黑豆红、黑芝麻色素、黑向日葵籽壳色素、蜀葵花红色素、玫瑰色素、苦水玫瑰色素、玫瑰茄红、紫叶小檗红色素、紫叶小檗叶片红色素、枸树果色素、柚皮色素、杨梅色素、天然苋菜红色素、凌霄花红色素、赤豆批色素、赤豆皮褐色素、洋葱色素、洋葱表皮色素、橡子壳棕、绒花红色素、一串红花色素、月季花红色素、黑加仑色素、紫菜薹色素、紫菜苔色素、桑椹红色素、槐豆胚芽色素、花生衣色素、核桃色素、美洲山核桃色素、紫青芋色素、紫山药色素、红米红、苏木色素、牛油树果色素、蓝锭果红、罗望子色素、薯蓣色素、大理花黄色素、紫荆花红色素、红肉李色素、板栗壳色素、乌饭树果色素、女贞果皮天然紫红色素、地念果红色素、火棘果色素、樱桃色素、雪峰红樱红色素、火炬树色素、紫甘薯红色素、芸豆色素、灵芝色素、桃金娘色素、勾儿茶果色素、河东乌麦色素、紫红薯色素、大花葵色素、紫苕色素、野牡丹色素、杜鹃花色素、山兰红色素、笃斯色素、柚皮苷。

4.多酚类化合物:茶黄色素、多穗柯棕、儿茶黑色素、金樱子棕。

5.醌类化合物:茜草红色素、紫草红、紫草色素、紫蓝红色素、紫草素、虎杖色素、凤仙花红色素、决明子红色素。

促进黑色素形成的常用中药

促进黑色素形成的常用中药

促进黑色素形成的常用中药促进黑色素形成的常用中药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肤色的均匀和亮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美丽特质之一。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如过度暴晒、遗传等,使得一些人面临着皮肤色素沉淀不均的问题。

这时,促进黑色素形成的常用中药可能会成为一个有益的选择。

本文将评估几种常用中药的深度和广度,并探讨其对黑色素形成的影响。

1. 当归当归,又称为女补草,是传统中医药常用的草本植物。

它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等。

这些成分能够刺激黑色素细胞的活跃度,促进黑色素的合成和沉着。

当归可以作为促进黑色素形成的一种选择。

2. 黄芪黄芪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调节阳气、益气固表的功效。

与此黄芪中的多糖、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成分也能够刺激黑色素细胞的活跃度,并提高黑色素的合成效率。

黄芪也是促进黑色素形成的一种常用中药。

3. 枸杞子枸杞子是一种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的漆树科植物。

它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尤其是β-胡萝卜素和天然维生素C等。

这些成分能够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和生长,并提高黑色素的沉着。

枸杞子也被广泛用于促进黑色素形成的中药中。

4. 伊香木伊香木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树木。

它能够促进黑色素细胞的活跃度,增强黑色素的合成和分泌。

伊香木还具有镇痛和抗炎的作用,可以缓解皮肤问题引起的不适感。

伊香木也常被使用在促进黑色素形成的中药中。

总结:通过对几种常用中药的深入评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中药对促进黑色素形成具有显著的效果。

当归、黄芪、枸杞子和伊香木等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刺激黑色素细胞的活跃度,增加黑色素的合成和沉着。

它们在解决皮肤色素沉淀不均问题上具有较高的潜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撰写高质量中文文章的写手,我个人认为,促进黑色素形成的常用中药是一种具有潜力的解决方案。

在世界各地,许多人对均匀亮丽的肤色有着追求。

通过深入了解和使用中草药,我们可以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皮肤质量。

然而,虽然中草药具有潜力,但在使用之前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肤质和身体状况,并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第五讲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PPT

第五讲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PPT
②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 齐墩果酸:青叶胆 女贞子 柴胡:柴胡挥发油(柴胡注射液);柴胡皂苷、
柴胡醇、芸香苷等。
⑸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资源
①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简称组培)指在无菌与人为控制营养及环境
条件下,对药用植物得器官或组织进行培养,以获得再
生植株为主要目得得生物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具有
交 配机制带来得各种基因型得频率。 ▼交配系统 所谓交配系统就是指生物控制配子形成合子得所有属性, 它就是传粉机制与繁育系统得综合。 交配系统可以分为随机交配与非随机交配。 自花授粉与杂交就是最为典型得非随机交配。
②药用植物杂交育种 杂交:广义得杂交就是指凡基因型不同得个体间得交配, 但最通常得含义就是指已有生殖隔离得异种个体之间得
②功能食品得主要开发类型 目前,国内外开发得功能食品主要包括四个类型: 高营养全营养得实惠型 感官感受得嗜好型 疗效及防病作用得保健型 实用型
作为生产及研制新型功能食品得工厂与研究单位,要 想使新型得产品占领较大得市场,不仅要重视药食两 用中药保健及其她作用,还要注重四种类型消费群 体。
③药膳得开发 药膳又称食疗,内容包括食疗、食治、食补,集传统中 医理论与食品烹饪于一体。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许多食治性药物,如薏苡仁、芡 实、大枣、枸杞子、百合、龙眼、核桃、山药、芝麻、 莲米等。 唐代《食疗本草》就是一部古代食品营养学与食品治疗
多种用途,如:花药培养生产单倍体植物,可缩短育种
周期;原生质体融合培养再生植株;毛状根培养,生产
药用活性成分或诱导再生植株;优良品种得快速繁殖;
种质资源长期保存;药用成分得工厂化生产。
人参组培:人参皂苷
薯蓣组培:薯蓣皂苷元

什么是馥芮白

什么是馥芮白

什么是馥芮白简介馥芮白(Fuyubai)是一种具有独特美白功效的美容产品。

它源自于传统的中草药配方,融合现代科技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肤色不均、减少色斑,并提亮肌肤。

馥芮白具有温和的配方,适用于各种肤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本文将深入探讨馥芮白的成分、功效以及正确使用方法。

成分馥芮白的主要成分是从中草药中提取的珍贵植物精华。

这些天然植物精华具有多种功效,包括美白、抗氧化和舒缓肌肤。

其中一些常见的成分包括:1.野葛根提取物:野葛根能够镇定肌肤,减少红肿和炎症反应,同时具有美白作用。

2.甘草根提取物:甘草根富含甘草酸,有助于减少色斑和提亮肤色,还能舒缓敏感肌肤。

3.熊果苷:熊果苷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防止肌肤老化和减轻色素沉着。

4.维生素C衍生物:维生素C衍生物具有抗氧化和美白功效,能够减少黑色素的生成。

这些成分经过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能够协同作用,提供有效的美白效果。

功效馥芮白作为一款美白产品,具有多种功效:1. 均匀肤色馥芮白能够调理肌肤,均匀肤色,减少色素沉着和不均匀问题。

使用一段时间后,肌肤会变得更加明亮,均匀,具有自然光泽。

2. 减少色斑馥芮白中的甘草根提取物和维生素C衍生物能够减少色斑、雀斑和其他色素沉着问题。

长期使用可以显著改善肌肤的均匀度和透明度。

3. 抗氧化馥芮白中的熊果苷和维生素C衍生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功效,能够抵御自由基的损害,延缓肌肤老化过程。

使用后,肌肤会变得更加紧致、有弹性。

4. 舒缓敏感肌肤馥芮白中的野葛根提取物和甘草根提取物具有舒缓和修复皮肤的功效。

对于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敏感肌肤,使用馥芮白能够减轻不适感,提供舒适的护理。

使用方法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正确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以下是使用馥芮白的建议步骤:1.清洁皮肤: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清洁面部肌肤,将脸部彻底洗净,并轻轻拍干。

2.使用化妆水:在洁面后,使用适合自己肤质的化妆水,帮助皮肤保持水分,为后续护肤品做好准备。

食品加工过程中中草药提取液的使用研究

食品加工过程中中草药提取液的使用研究

食品加工过程中中草药提取液的使用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对于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天然食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中草药提取液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其在食品行业中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中草药提取液的定义与分类、提取方法、应用领域及其潜在风险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草药提取液的定义与分类。

中草药提取液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从中草药中提取出的具有药理活性成分的液体。

根据提取液的成分与性质不同,中草药提取液可以分为水溶性提取液和有机溶剂提取液两大类。

水溶性提取液主要通过水的溶解作用从中草药中萃取活性成分,适用于水溶性的中草药材料,例如决明子、菊花等;而有机溶剂提取液则主要通过有机溶剂与中草药中的脂溶性活性成分相溶解,适用于油脂溶性的中草药,例如山茱萸子、人参等。

其次,中草药提取液的提取方法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常见的中草药提取液的提取方法包括水煎法、浸泡法、蒸馏法、超声波法等。

水煎法是将中草药材料加入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利用水的煮沸作用将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溶解出来。

浸泡法则是将中草药材料浸泡在水或酒等溶剂中,使活性成分逐渐溶解到溶剂中。

蒸馏法则是通过加热将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蒸发,然后再冷凝收集蒸发出的成分。

超声波法则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加速中草药中活性成分的溶解。

中草药提取液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

首先,中草药提取液可以作为一种天然食品添加剂,丰富食品的口感和营养。

例如,将中草药提取液添加到酸奶中,不仅可以增加酸奶的口感,还可以提高酸奶的保健功效。

此外,中草药提取液还可以用于防腐保鲜。

一些中草药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此外,中草药提取液还可以用于食品色素的替代。

传统食品色素多数是化学合成的,而中草药提取液则可以提供天然的色彩,并且对人体较为安全。

然而,尽管中草药提取液在食品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潜在风险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天然色素的研究和应用(最新整理)

天然色素的研究和应用(最新整理)

天然色素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天然色素的特点与特性、分类、性质与作用、应用与开发,简要介绍了合成色素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倡导人们进一步研制开发出品种多样的天然色素。

关键词:色素;天然色素;花色素;应用开发;1天然色素的概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天然色素在食品业和化妆行业的使用逐渐普及,使用技术逐渐提高,天然色素逐渐成为美化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天然色素的研究与开发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目前国际上已开发的食用天然色素共100余种。

中国正式批准的(1998)共47种,日本列为允许使用的共102种,欧共体13种,英国26种。

目前,我国提取天然色素的原料多为植物性原料,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从人工种植的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如辣椒红色素、甜菜红色素、姜黄色素、红花色素、黑芝麻色素、红甘蓝色素、黑米色素等;(2)从农产品副产物或废弃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如高粱红色素(高粱壳)、β-胡萝卜素(蚕沙)、桔皮色素(桔皮)、紫草红色素(紫草根)等;(3)从野生植物和野浆果类提取的天然色素,如越桔红色素、黑加仑色素、万寿菊色素、茜草色素、桑椹色素等。

这些资源在我国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如能科学合理的应用,不但可以大大降低天然色素的成本,增加经济收入,而且对国家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都将具有潜在的意义[1、2]。

2天然植物色素的特点及特性2.1天然色素的呈色机理植物的花、叶、果实、皮等往往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这与植物自身内部的天然色素有关。

植物体内的一些有机分子(色素)在阳光的照射下,吸收了一定频率的有色光后,使分子内电子发生振动跃迁现象。

由于各种植物的有机分子(色素)中的电子成键能力不同,电子激发跃迁时所需的能量也就不一样,故对吸收光的频率就有一定的选择性。

不同植物具有合成适应自身特点的有机色素分子的能力各有差异,因此,不同的植物就表现出不同的体色及花色,从而使大自然呈现出姚紫嫣红的美丽景色。

2.2天然植物色素的特点(1)绝大多数天然色素无毒和无副作用,安全性高;(2)天然植物色素大多为花青素类、黄酮类、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它们不但具有着色作用,而且具有增强人体功能、保健防病等功效;(3)天然色素的着色色调比较自然,更加接近天然物质的颜色;(4)天然色素对pH值变化十分敏感,色调会随之发生很大变化。

制作天然染黑发的方法

制作天然染黑发的方法

制作天然染黑发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使用咖啡染发。

咖啡中含有丰富的色素,可以为
头发染上自然的黑色。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适量的咖啡粉与适量的护
发素混合均匀,然后涂抹在干净的头发上,包裹保鲜膜,静置2-3
个小时,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染发,还可
以滋润头发,使头发更加光滑。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核桃染发。

核桃壳中含有丰富的色素和油脂,可以为头发提供染色和滋润的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核桃壳煮沸
后取出核桃壳水,待其冷却后涂抹在头发上,包裹保鲜膜,静置4-
6个小时,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染发,还
可以改善头发的质地,使头发更加柔顺。

第三种方法是使用苦参染发。

苦参是一种中草药,具有良好的
染发效果。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适量的苦参粉末与适量的水混合成糊状,然后涂抹在头发上,包裹保鲜膜,静置3-4个小时,最后用清
水冲洗干净即可。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染发,还可以改善头发的发质,使头发更加有光泽。

总的来说,天然染发是一种健康、环保的染发方式,它不仅可
以为头发染上自然的黑色,还可以改善头发的发质,使头发更加健康。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以上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天然染发方式,让头发更加美丽健康。

竹红消的功效与作用

竹红消的功效与作用

竹红消的功效与作用竹红消,又称竹叶红或竹红,是一种中草药,其主要成分是竹叶红素。

竹叶红素是一种稀有天然色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竹红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证明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一、竹红消的功效1. 抗氧化作用:竹叶红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减缓肌肤皱纹的产生,对于延缓衰老、保持皮肤的弹性有很好的效果。

2. 抗炎作用:竹叶红素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肌肤红肿、肿痛等炎症症状,对于湿疹、痤疮等皮肤炎症有很好的疗效。

3. 促进血液循环:竹红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提高血液的供氧能力,改善皮肤的暗黄、无光泽状态,使皮肤更加亮丽有光泽。

4. 改善睡眠质量:竹红消对于改善睡眠质量有很好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烦躁等情绪,帮助入睡和保持睡眠的稳定,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有很好的疗效。

5. 提高免疫力:竹叶红素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于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6. 降低血糖、血脂:竹红消具有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可以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对于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有辅助治疗的功效。

7. 消炎止痛:竹红消具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可以缓解各种疼痛症状,如关节炎、肌肉疼痛等,对于炎症性疼痛有显著的镇痛效果。

二、竹红消的作用1. 美容养颜:竹红消可以抗氧化,延缓细胞衰老,提高皮肤的弹性和光泽,对于美容养颜有很好的作用。

2. 抗衰老:竹红消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延缓细胞老化,降低衰老的速度,对于延缓衰老、保持年轻有很好的作用。

3. 改善睡眠:竹红消能够缓解焦虑、烦躁等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帮助入睡和保持睡眠的稳定。

4. 降血脂、降血糖:竹红消可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和血脂,对于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5. 镇痛消炎:竹红消具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对于疼痛和炎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植物色素的用途

植物色素的用途

天然植物色素是指从天然植物的花、叶、果实和种子中分离提取,并经过纯化精制而成的色素。

天然植物色素色调柔和、安全无毒,常用于改善食品的色泽,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植物色素达40多种。

另外天然植物色素本身具有生物活性,可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化妆品及医药保健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已开发出多款临床治疗产品,如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茶色素胶囊等。

随着当今健康环保意识的提高,具有绿色和健康属性的天然植物色素已成为大健康行业开发和应用的持续热点。

天然植物色素品种较多,化学结构复杂,主要包括:黄酮类、花色素类、类胡萝卜素、醌类色素、叶绿素等。

黄酮类:黄酮类色素是具有酮式羰基结构的一种水溶性色素,其衍生物多显黄色,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延缓衰老等的作用,在食品及医药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如姜黄、郁金的块茎中提取的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消炎抑菌、抗肿瘤等作用而广受市场欢迎。

沙棘黄色素,其主要存在于沙棘果皮中,其色泽鲜艳,着色力强,安全可靠还能改善风味,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花色素类:花色素可由叶绿素转化生成,主要以花色苷的形式存在于花瓣和果实中.如牵牛花、茄子、草莓、火龙果等。

花色素的颜色与pH有关,大多偏红、紫色的蔬果都含有花色素。

花色素是羟基供体,能强效清除自由基,具有抗炎抗氧化、防衰老、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

黑枸杞中的花色素是目前所发现植物中含量最高的;紫甘薯产量高且富含花色素,是理想的花色素提取原料。

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是一类脂溶性的萜类聚合物,由异戊二烯以共轭双键相连而成,主要包括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素黄质等共计700多种组分。

是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形式,在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保护心血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天然类胡萝卜素全球每年产量近亿吨,产品开发和应用非常广泛。

醌类色素:一些具有醌类结构或能生物合成醌类的化合物都属醌类色素,范围较广。

如紫草中的紫草素类和异紫草素类,茜草中的橙色茜草素等。

从胡萝卜中提取色素的实验

从胡萝卜中提取色素的实验

从胡萝卜中提取色素的实验前言色素分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大类,天然色素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就有使用天然色素作纺织品染料、米饭、酿酒、化妆品等色料的记载。

自从1856年英国人帕金合成出第一种人工色素—苯胺紫之后,合成色素因其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且价格便宜等特点,在人们的生活中就开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毒理学和分析化学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认识到多数合成色素品种对人体有较为严重的毒性和致畸、致癌性,世界各国严格限制使用尚未弄清其安全性的合成色素品种,不少合成色素相继从各国许可使用的名单中删除。

因而,现在利用无毒无害的天然物质提取食用、化妆品和医用色素,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天然色素天然色素来自天然物质,现今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

天然色素具有安全、健康的特点,许多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理功能。

1天然色素的提取天然色素的生产和获得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直接提取;二是人工合成;三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1]。

目前绝大多数品种的天然色素是采用直接提取方法生产的。

色素的提取主要有下列方法:溶剂提取法、萃取法、酶法、压榨法、粉碎法、组织培养法、微生物发酵法及人工合成法等,下面仅介绍几种常用的、具有发展前景的天然色素提取方法。

1.1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目前从动植物中提取色素的一种普遍常用的方法。

溶剂提取法包括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和回流提取法。

以水为溶剂提取天然色素可用浸渍法和煎煮法,前者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对湿、热稳定且不易挥发的原料用有机溶剂提取可采用回流提取法。

提取高粱红色素是用0.1%的盐酸水溶液浸泡2h,除去杂质和杂色后,再用7%的乙醇水溶液在40℃下浸提,然后过滤、浓缩、干燥而得[2]。

利用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提取姜黄中的姜黄色素[3]。

将虾壳用盐酸浸泡24h后过滤,滤渣用95%乙醇浸泡,提取液经蒸馏后得到浓缩的粗制虾青素提取物[4]。

红花对棉针织物的染色及抑菌性能研究

红花对棉针织物的染色及抑菌性能研究

第32卷第1期2022年3月Vol.32No.1Mar.2022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收稿日期:2021-07-02基金项目: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湘教通〔2020〕191号-3315);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9K024,18K091).作者简介:陈镇(1981-),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绿色染整技术.陈镇1,刘向荣2,何靖协1,胡懿1,罗诗辉1,林祥凯1(1.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新材料开发与应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湘潭411104;2.湖南新马制衣有限公司,沅江413100)摘要:红花既是常见中草药,也是常用的天然食用色素,本文探索了红花在纺织印染领域中的应用.采用超声波水提法从中药材红花中提取染料色素,通过预媒染色法对棉针织物进行染色;在媒染剂明矾用量5g/L ,预媒处理时间30min ,染色温度70℃、保温时间60min 的优化工艺条件下,15%(o.w.f )用量的红花色素对棉针织物染色后的织物得色K/S 值2.306,织物各项色牢度性能指标均能达到生产要求;同时,红花染色织物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尤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能较好,抑菌圈宽度9~10mm .关键词:红花;棉针织物;染色;抑菌中图分类号:TS1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9X (2022)01-0080-04红花对棉针织物的染色及抑菌性能研究0引言近年来,植物染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相比传统合成染料染色,虽然在色谱齐全性、染色牢度及加工成本等方面还不具备完全优势,但其独特的生态、环保、安全、健康属性已经越来越为消费者所接受[1-2].红花是一味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抑菌免疫、消炎止痛、抗氧降压等功效,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伊犁和塔城等地区[3-4].红花干燥花瓣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含查耳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天然食用色素,可用于各种糕点、糖果、饮料等食品及化妆品的着色,具有色价高、色泽鲜艳、着色均匀的特点[5-6].采用中草药红花上染纺织品,使其本身所携带的药理活性成分在织物上得到一定的保留,则纺织品在保持其穿戴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能赋予抑菌、康体、卫生等功效[7-8].1实验部分1.1材料、药品及仪器(1)材料与药品中药红花(药房市售),纯棉针织物(规格:18.2tex 32S 纯棉双面针织坯布,东莞德永佳纺织制衣有限公司),食盐、明矾(分析纯,湖南汇虹制剂有限公司).(2)主要仪器Datacolor 600电脑测色配色仪(美国Datacolor 公司),KQ5200B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BS-2E 实验室振荡培养箱(常州金坛良友仪器有限公司);YG751B 预制式染色摩擦牢度仪、SW-12D 耐洗色牢度试验机(宁波纺织仪器厂);AS-型常温染色小样机、YLD-2000数显电热鼓风烘箱(佛山市南海区宏信机械设备有限公司);SHZ-D (Ⅲ)循环水式真空泵、RE-52C 旋转蒸发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第1期1.2实验内容1.2.1红花色素的提取采用超声辅助水提法,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0min、超声功率177W.1.2.2红花色素染色实验(1)预媒染色工艺织物预媒处理(明矾A g/L,处理时间B min,浴比1∶30)→浸轧预烘(二浸二轧)→织物入染(色素用量15%,浴比1∶30,食盐10g/L)→保温染色(染色温度C℃,保温时间D min)→水洗→皂洗→水洗→烘干.(2)工艺参数优化实验采用正交实验法对主要影响因素及实验参数进行考察,优化预媒染色工艺.因素及水平选取如表1所示,做L34正交实验.表1红花色素染色正交实验设计因素水平A明矾用量(g/L)135B预媒处理时间(min)102030C染色温度(℃)305070D保温时间(min)3060901.2.3抑菌性实验剪取直径1cm的染色织物,采用琼脂平皿扩散法,测量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1.3分析与测试(1)红花色素提取率取干燥烧杯,称重记为M1;将质量为M0的红花经超声辅助水提后所得色素溶液进行蒸发、烘干至色素固体;冷却后称量烧杯与色素总质量M2;则提取率η为:η=M2-M1M0×100%(2)织物得色K/S值在Datacolor600电脑测色配色仪上直接测定,记录布样的K/S值(得色深度).(3)耐摩擦色牢度参考GB/T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测定染色织物干摩擦、湿摩擦牢度.(4)耐皂洗色牢度参考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测定染色织物耐洗色牢度.(5)耐光色牢度参照GB/T8426—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色牢度》进行测试.(6)抑菌性能参照GB/T20944.1-2007《纺织品抑菌性能的评价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进行测试.2结果与分析2.1红花色素的提取率按照1.2.1红花色素的超声辅助水提法及工艺,所得红花色素提取率为1.55%.2.2红花色素上染棉针织物根据1.2.2红花色素预媒染色工艺及参数优化正交实验,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数据分析如表3所示.表2红花色素预媒染色正交实验结果1 2 3 411131020301030507050306090901.3061.3851.4561.668实验号A明矾用量(g/L)B预媒处理时间(min)C染色温度(℃)D保温时间(min)颜色K/S值陈镇,等:红花对棉针织物的染色及抑菌性能研究812022年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5 6 7 8 9335552030102030703070305030606090301.7851.7362.2242.1182.115续表2实验号A明矾用量(g/L)B预媒处理时间(min)C染色温度(℃)D保温时间(min)颜色K/S值表3正交实验结果分析因素K1K2K3R主次因素最佳工艺A1.3821.7302.1520.770A>C>D>BA3B3C3D2B1.7331.7631.7690.036C1.7201.7231.8220.102D1.7351.7821.7470.047从表3可以看出,按照极差大小得到影响红花色素上染棉织物颜色K/S值的主次因素为:明矾用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染色温度,保温和预媒处理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优化条件下的最佳工艺为A3B3C3D2,如表4所示.表4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明矾用量(g/L)5预媒处理时间(min)30染色温度(℃)70保温时间(min)60在最优化染色工艺条件下,红花色素对纯棉织物的染色性能如表5所示.表5优化工艺后的染色性能得色K/S值2.306耐摩擦色牢度/级干摩4-5湿摩4耐皂洗色牢度/级变色4沾色3-4耐光色牢度/级3从表5可以看出,总体上来说,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红花色素上染棉针织物具有较高的颜色K/S值及色牢度;其中,染色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要优于耐皂洗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要优于耐光色牢度,各项色牢度均已达到生产要求.2.3抑菌性实验根据1.2.3抑菌实验,红花染色织物的抑菌性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图1红花色素染色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图2红花色素染色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红花色素上染织物后82第1期仍然保留了其自身一定的抑菌性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红花染色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能要优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在15%(o.w.f)色素用量下,红花色素染色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宽度达9~10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宽度只有4~5mm.该实验结果也与当前红花的相关药理研究结论相符,即红花的水提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9-10].4结论(1)红花色素可采用超声水提法提取,在料液比1∶10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0min、超声功率177W,提取率为1.55%.(2)红花色素采用预媒染色法对棉针织物染色的最优工艺为:媒染剂明矾用量5g/L,预媒处理时间30min,染色温度70℃、保温时间60min,15%(o.w.f)用量的红花色素对棉针织物染色后,织物K/S值2.306.(3)红花染色织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尤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能较好,在15%(o.w.f)色素用量下,红花色素染色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宽度9~10mm.(4)本研究结果将为后续研究者在红花植物染及开辟中草药在纺织印染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参考文献[1]罗嘉威,陈镇,许智伟,方文,刘红红.桑叶色素的绿色提取与生态染色[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9,29(2):65-70.[2]徐粤宇,陈镇,龙晶,王珈惠,毛雨蕾.纯棉织物的牛耳大黄叶色素染色[J].印染,2020,46(11):39-42.[3]Tomasz B.,Martyna Z.D.,Aleksandra Z.,etc.,Antioxi-dant and Cyto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Plant Extract from Dry Flowers as Functional Dyes for Cosmetic Products[J].Molecules,2021,26,2809-2833.[4]黄芳,贾艳梅.红花黄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J].印染助剂,2016,33(1):50-53.[5]李钰,杨晓,叶霄,等.超声辅助提取红花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工艺优化[J].植物研究,2021,41(5):824-835.[6]邹岚,张静,彭梅,李浚斌.红花对丝和麻织物的染色性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毛纺科技,2018,46(7):34-39.[7]李伟勇,高光东.天然植物染料染色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试验[J].化纤与纺织技术,2019,48(4):18-21.[8]白亮亮,邹鸣峰,王恒,谭勇.3种红花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食品科技,2015,40(2):311-314.[9]Fatima Saiwan Sabah,Afrodet A.Saleh.Evaluation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Flavonoid and Oil Extracts from Safflower(Carthamus Tinctorius L)[J].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Research,2015,5(8):41-44.[10]季新燕,常瑞华,梁红娟,等.红花外用微乳制剂的药效学初步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14(3):2-3.Research on Dyeing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Cotton KnittedFabric with SafflowerCHEN Zhen1,LIU Xiangrong2,HE Jingxie1,HU Yi1,LUO Shihui1,LIN Xiangkai1(1.Hunan Key Laboratory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xtile Wateridls,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4,China;2.Hunan Xinma Garment Co.,Ltd,Yuanjiang413100,China)Abstract:Safflower is not only 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but also a natural edible pigment.This study ex-plore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textile printing and dyeing.The dye pigment is extracted from safflower by ultrasonic assisted water extraction,and the pure cotton knitted fabric is dyed by pre medium dyeing.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mordant alum dosage5g/L,pretreatment time30min,dyeing temperature 70℃and holding time60min,the color K/S of cotton knitted fabric is2.306with safflower pigment of15%(o.w.f),and all the fastness indexes can meet the production requirements.And then,safflower pigment dyed fabric has certain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especially for Escherichia coli,and the width of bacteriostatic ring is9-10mm.Keywords:safflower;cotton knitted fabric;dyeing;bacteriostasis陈镇,等:红花对棉针织物的染色及抑菌性能研究8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又红
从中草药中提取天然色素
一.问题的提出
当你吃五颜六色的食品时,你注意到或关心过这些食品的颜色是从哪里来的?你是不是很担心食品中色素是否有毒?原来食品颜色可以分成自然色彩和人工着色,苹果红、橘子黄、大米白、菠菜绿都是这些植物自然的颜色,我们不必担心它们有毒。

但是一些饮料、加工食品等需要加入食品着色剂,用以改善食品的色泽,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适用对象
本活动适合12-18岁青少年
三.活动目的
希望青少年通过从中草药或天然植物中提取天然色素,了解食用色素知识,研究天然色素。

四.活动准备
1.样品:从中药房购买5~10种不同的中草药各1克。

例如:栀子、黄柏、鸡血藤、紫草、茜草、大青叶、玫瑰花苞、姜黄、桑葚、鸡冠花、草红花、木槿花、金银花、荆芥、紫苏等,可以在活动前将它们分别浸泡在酒精里。

收集橘子皮、西红柿汁、西瓜汁等,
2.用具:烧杯、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量筒等
3.药品:药用酒精、酸、碱
4.信息:查阅关于食用色素的相关知识,了解人工色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调查人们对食品天然色素知识掌握的程度。

四.活动内容
1.取少量紫草样品于两只小烧杯(各约0、1克)中,分别加入10毫升蒸馏水和10毫升药用酒精(最好在活动前将它浸泡在酒精里)。

2.将装有紫草水浸液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促进其中色素的溶解。

3.除去紫草渣,将液体分成两份于三只试管中,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酸液,一只试管中加入碱液,一只试管作对照。

将实验结果记录。

4.取紫草的酒精浸液于三只试管中,同上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5.选取多种实验样品同紫草一样的操作,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五.思考与讨论
1.植物色素在酸和碱里有什么不同?
2.我们是否可以多利用天然色素?
3.生活中食品颜色好看就一定可以食用吗?调查、分析自己经常食用的所有食品中是否加有色素,它们占自己平时食品的比例。

七.背景资料:
1.紫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根粗壮,外表暗紫色,断面紫红色,根含紫色结晶物质乙酰紫草素,可作紫色染料,春秋战国时,人们紫草来染衣服。

茜草(又叫血茜草、血见愁)是一种多年生蔓草,可以做红色染料。

一般100千克茜草根中可提炼1~2千克茜素。

巴西木克含红色素、地衣含紫色素、黄檀木含黄色素、热带含羞草和金合欢树含棕色素、鞣科植物薯莨含深赭色素。

2.天然食用色素是来自天然物,且大多是可以食用,利用一定的加工方法获得的有机着色剂。

但是它们的色素含量和稳定性一般不如人工合成的色素。

不过人们对其安全感比合成色素高,尤其是来自水果、蔬菜的食品的天然色素。

近年来发展很快,各国许可食用的品种和用量均在不断增加。

例如有甜菜红、辣椒红、红曲米、葡萄皮红、橡子壳棕、黑加仑红、焦糖、菊花黄浸膏、玉米黄、姜黄素、藻蓝、茶绿色素、植物炭黑。

3.人工合成食用色素有日落黄、苋菜红、亮蓝、二氧化钛、赤藓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