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肢蹄病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母猪非特异性肢蹄病多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的研究1刘永祥、徐秋良、杨建平、姜东风、刘艳丽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郑州 450009)
[摘要] 母猪肢蹄病在世界范围内常见多发,是母猪淘汰的第二大原因。高强度选育、现代的饲养制度和采食量过高是现代母猪肢蹄病多发的三大因素。应从后备母猪的选择与培育、重视母猪肢蹄健康检查、慎重的营养措施和猪床维护等方面着手实现肢蹄病的有效控制。群养垫料饲喂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母猪;肢蹄病
本文讨论肢蹄病是指人们在追求高生产力的同时,忽略了猪的体质,造成肢蹄结实度下降,肢蹄细软,以肢势、步态和站立不正常、支持躯体困难为特征的非特异性腿病症候群,又称肢蹄软弱综合症、跛腿病等。在现代养猪生产中,特别是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养猪场,种母猪的肢蹄病发生率很高。近几年,由于人们对跛腿对生产效益的影响,以及猪的健康与动物福利的关心,母猪肢蹄病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对母猪肢蹄病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1 母猪非特异性肢蹄病发生情况
在世界范围内,母猪肢蹄软弱综合症的发生率很高。Gjein和Larssen[1]的调查发现,96%的散养母猪和80%的圈养母猪的蹄后侧部至少有1处损伤。Sukumaran等[2]统计显示,2293头繁殖母猪的各类肢蹄病包括角质增生、蹄底损伤和蹄侧开裂等的发生率为37%。Stalder 等[3]检查3158头淘汰母猪发现,前后肢脚垫损伤率分别是67.5%和32.9%,前后肢蹄裂的比率分别是22.6% 和18.1%。我国规模化猪场母猪肢蹄的发生率一般在30%以上[4-6],李宇晓和邢建玉[7]曾报道妊娠前期、中后期及泌乳期母猪肢蹄发生率分别高达72.5%、72.9%和76%。
2 母猪非特异性肢蹄病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母猪非特异性肢蹄病是是母猪淘汰的第二大原因。Anil等[8]将674 母猪按照肢蹄评分分成蹄软组和正常组,然后观察随后350天内两组母猪的淘汰率,发现蹄软组母猪的淘汰率是正常组母猪淘汰率的1.71倍。Heinonen等[9]的调查显示因肢蹄病淘汰的母猪占所有淘汰母猪的20%~45%。与老母猪相比,后备母猪和青年母猪蹄垫娇嫩容易磨损,蹄壳较薄容易破裂,易发生继发感染。Boyle等[10]调查了数个养猪场的记录发现,所有第1胎淘汰的母猪中,肢蹄病母猪所占比例接近32%。Lahrmann等[11]报道第1和第2胎母猪因母猪肢蹄病被淘汰的比例大约为26%~27%。
尽管目前对跛腿与繁殖力之间关系的介绍不多,但是发生跛腿是引起母猪繁殖问题的基础,造成的应激和疼痛会损害母猪的繁殖生理,导致母猪无法发情和妊娠。人工授精或本交时,疼痛可能会干扰催产素的释放,影响子宫收缩以及精子有效运输。腿跛母猪不情愿站立
1作者简介:刘永祥(1969-),男,山东成武县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养猪生产研究。E-mail: yxliu225@
起来采食和饮水,进一步造成体况下降。
3 现代母猪非特异性肢蹄病高发原因分析
3.1 高度选育是现代母猪非特异性肢蹄病多发的遗传基础
猪的肢蹄性状具有低到中等遗传力,肢蹄结实度的遗传力为0.10~0.35,猪肢蹄病有明
显的品种差异,奚德华等[6]曾报道,不同母猪肢蹄软弱综合症的发病率依次为长白、约克夏、二花脸、红灯笼、二元猪。在过去的10~15年,随着母猪生产力的提高,母猪要承受更大营养和体力的压力,而且由于对瘦肉率、生长速度等的选择,后备母猪和母猪的背膘在变薄,上述因素使母猪对管理、环境和营养方面不足的耐受力变差,体质在不断下降[12],体重增加和体质下降、肢蹄发育失调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现代母猪的肢蹄不足以支撑自身的体重,因此,后肢软往往是现代母猪肢蹄病发生的前奏,后肢损伤也较前肢严重。
3.2 现代饲养制度对母猪肢蹄健康的影响
3.2.1 怀孕母猪的限位与群养
限位饲养的母猪长期倒卧缺乏运动,导致骨骼的发育不能与肌肉的发育同步,形成虚弱的后肢,使肢蹄部位血液循环不畅,致使蹄、腿部神经麻痹发展为瘫痪;此外,限位栏的后部漏缝地板的板条过细(<8cm),漏缝过大(>2cm)或限位栏的地板的实心部分过于光滑均对肢蹄造成不利影响。Barnett 等[13]研究显示,与群养方式相比,限位饲养的母猪骨强度降低、肌肉数量减少、关节损伤增多。早期荷兰的调查发现,限位饲养的母猪肢蹄损伤高于群养母猪[14]。2000年,新西兰和欧盟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怀孕母猪必须采用群养方式[15],与限位方式相比,群养符合母猪的天性和福利,有利于繁殖性能的发挥和肢蹄健康的维持[16]。
不同的群饲系统对母猪肢蹄的影响存在差异。Backus 等[17] 比较了三种群饲系统对母猪肢蹄损伤的影响,第一种方式:10~14头母猪混养、自由采食,第二种方式:6~8头母猪混养、每天3次饲喂,第三种方式:126头母猪混养、电子自动饲喂系统饲喂。结果发现第一种饲养方式母猪前肢运动障碍、蹄损伤和皮肤损伤的比率高于后两种方式。
尽管群体舍饲对怀孕母猪有诸多益处,但不良的地面类型可能会对怀孕母猪的蹄趾健康带来不利影响。Gjein和 Larssen[1]在36个怀孕母猪群中比较群养和限位两种饲养方式对母猪肢蹄健康的影响,散放饲养的母猪群中15群采用部分漏缝水泥地板,其他3群采用其他类型的地板,肢蹄损伤连续观察12个月,群养在部分漏缝地板上的母猪蹄病的发生率是限
位饲养母猪的2倍,但垫草群养的母猪蹄病发生率比限位饲养的母猪低的多。
3.2.2 地面类型对怀孕母猪肢蹄的影响
地面类型比饲养方式对怀孕母猪肢蹄健康的影响更大[10]。地面质量如光滑程度、卫生、板条质量、冷暖程度和坡度等直接影响母猪肢蹄健康[18]。Heinonen等[9]发现,群养在水泥地面上的母猪跛腿的比例比群养在漏缝地板的母猪高1倍,严重跛行的猪比例高2.7倍。Gjein 和Larssen[1]的研究表明,群养在水泥漏缝地板的怀孕母猪跛行的风险和蹄感染的风险是群养在塑料漏缝地板母猪的2.4倍。国内学者报道,混凝土地面和钢丝网状漏缝地板饲养的怀孕母猪蹄底损伤的比例分别是35.71%和27.91%[12],戚成理等[19]发现饲养在混凝土畜床、混凝土宽漏缝板和钢丝网漏缝板畜床三种地面类型上的后备母猪肢蹄损伤的发病率分别是37.7%、30.5%、25%。上述研究表明,不同地面类型对怀孕母猪肢蹄损伤程度总的趋势表现为:水泥地面>水泥漏缝地板>塑料漏缝地板>钢丝网漏缝板畜床。目前我国普遍采用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