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谈苏州园林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的融合应用
感谢观看
汇报人:abc
书法艺术与园林 景观的融合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abc
目 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书法艺术在园林 景观中的应用
Part Three.
书法艺术与园林 景观的相互影响
Part Four.
书法艺术与园林 景观融合的实践 案例
Part Five.
书法艺术与园林 景观融合的未来 展望
国际交流与推广:推动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的融合,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 影响力。
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融合的社会意义
提升文化素养:书法和园林景观的 融合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 传统文化,提升社会整体文化素养。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书法和园林景 观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二者的融合 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林景观融合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技术应用: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的动态融合。
跨界合作与创新:书法家与景观设计师的合作,将书法艺术元素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创造出更 具艺术价值的作品。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书法艺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Part Five 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融
合的未来展望
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融合的创新方向
数字化技术: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的动态融合。
生态环保:结合绿色建筑理念,将书法艺术融入园林景观设计,提高生态效益。
多元化表现形式:探索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的跨界融合,如将书法元素融入雕塑、装 置艺术等。 互动体验:增加观众参与度,通过互动装置、游戏等形式,让观众亲身体验书法艺术 与园林景观的融合之美。
浅议中国书法与古典园林的互通性
浅议中国书法与古典园林的互通性摘要:本文试图从时空性、书法与园林的构成要素以及两者的传情达意三个方面论述中国书法与古典园林的关系。
美学家宗白华指出:“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它们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因此各门艺术在美感特殊性方而,往往可以找到许多相同之处或相通之处。
”[1]一般认为,书法同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的亲缘较近,许多学者对此均有论述。
然而书法与建筑、园林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在书法与建筑方面亦有学者研究。
而对于书法与园林的关系表面看来不那么密切,其实不然,他们作为两种传承下来的艺术仍然具有互通性。
一、书法与园林的时空互通性任何艺术形式都是时代的产物,必然与当时的社会形态具有紧密的联系。
在同一个社会形态背景下,书法与园林必然具有互通性,因为他们同属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
书法作为汉字的表现载体在上古时代只是作为记事的功能,最初的文字也是象形文字,在岩画及陶文中以至于稍后的甲骨文中都可以看出,用线条创造的文字没有规范,或者可以表述为处于萌芽的探索时期,并不讲究也不知道后来书法中所谓的笔法、结构与章法。
园林产生的最初形式是囿、圃。
《诗经》毛苌注:“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说文》也解释囿为“苑有垣也”,囿所圈养的禽兽正是帝王们狩猎所得,圃即种菜和果树的场地。
由此得出,最初的园林并不像后来的园林那样具有强烈的游赏功能。
但是囿里有“台”,这使囿有了通神望天的功能,汉字也同样的最初用于占卜,这都是与当时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从象形文字的囿圃中,可以看出直接表现的就是所谓的当时的“园林”。
金学智先生在《中国书法美学》里依据前人的概述总结中国书法各个历史时期的风格特点为:商周尚象、秦汉尚势、晋代尚韵、南北朝尚神、唐代尚法、宋代尚意、元明尚态、清代尚质。
到了东周与秦时期,文字的表现形式为大小篆,书法的法则开始明显,都具备笔法的藏锋与中锋运笔,婉转流畅(图1),在结构上具有整体的、对称性的图案美。
苏州园林与书法艺术结合
园林与书法古往今来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仅就苏州园林艺术与书法艺术进行说明,苏州园林在书法艺术上可谓达到了几近极致,为人们参观浏览游玩起到了烘托气氛的的效果,是园林与书法艺术有机结合的代表作。
因此,苏州园林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丰富着人类艺术文化的宝库。
所以,我们在园林创造时发扬和继承苏州园林的文化艺术。
取其精华,在现代园林的构思上有所创新。
使我们的园林艺术与书法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苏州园林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
这些自晋及清的名人书法有:明代文徵明、唐寅、王宠,清代邓石如、赵之谦、陆润庠、俞樾、张謇,近代吴昌硕、章太炎,直到现代书家费新我、沙曼翁等,简直可以作为明清以来的名家书法汇展了。
书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与园林结合得天衣无缝,不但是一种解说,同时也是文人雅士抒发情怀的对象。
苏州园林中的书法作品给园林增添了书香墨气,古朴、典雅,在自然美中注入了人文美的丰富内涵,使我们在欣赏笔墨情趣的同时更深刻地感悟园林艺术的精神和内涵。
将书画艺术融入了造园艺术是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的一大特点。
人文荟萃、风物清嘉的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是江南文化中心,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园林受中国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形成精巧、淡雅、自由的风格,创造出令人神往、美轮美奂的空间,体现了意的优雅和景的深邃。
在园林中,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书法、匾联,并不仅仅作为一种装饰、陪衬出现,而是对造园艺术在更高层次上的无形渗透,是建筑及环境的“诗化”、“心灵化”,是不可或缺的。
正如《红楼梦》中贾政所言:“若干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园林与书法艺术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园林意境的感知,必须是园林环境所具有的高品位打动了人的心灵,引发出人的深思、联想、寄情、比兴,把属于审美意识的主客观对象联系起来,情景交融,物我共化。
因此,造园要由有修养、有文化的人完成。
2019年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书法艺术文化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与书法艺术文化中国的园林艺术与书法艺术同为艺术门类,理应存在着内在联系性和一致性,具有某些彼此相通的共同规律。
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表现素材、却都表达着共同的主题———对美的追求。
园林既是一种文化,又是容纳其他文化的场所。
中国园林之所以独具风格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们民族文化特质所规定的,因此,寻找出他们之间的相通性,对进一步研究传统园林与书法艺术的关系起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园林和书法艺术的渊源1.书法文字的起源与建筑的关联谈到园林,我们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园林是广义的建筑,它是由狭义的建筑、山石、花木、水域及其它人文景观所构成。
建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书法与园林,可以从书法与建筑之间找到一些关联。
宗白华在《中国书法里的美术思想》一文中写道:“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迁做骨干来贯穿”;而在中国因“书法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风格的特征”。
从书法的功能作用(是思想文化的交流工具)和社会意义(一部书法史,暗示着整个社会、哲学、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中国书法不象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正如林语堂在《中国人》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对于中国人来说,书法是民族精神最基本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研究史上有一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书法的审美心理根源与象形有关,这类学者认为书法起源于模仿自然事物的具体形态,即从现实生活中可找到形体的根源。
文字是书法的载体,研究书法的起源不可避免地应从文字入手。
书法是以点线为基本构成元素集合而成,当点线组合成了字,就成为点线所框进的一块空间。
结字之法讲的就是用点线构造最美的空间,于方寸之间生出万千种点线的排列组合。
建筑则是以墙、梁、柱等为基本构成元素集合而成的空间体,二者都在进行空间的构建。
“园林”互文“诗词书画”
“园林”互文“诗词书画”摘要:园林和诗词书画都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其中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
古人们从最初的认识自然,描摹自然,模仿自然,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然后又通过诗词书画艺术手法表达出来,再到通过园林把诗词书画等艺术在生活中营造出来,然后反过来再影响诗词书画的表现。
由于古时园林流传到今世的算是凤毛麟角,然而园林和诗词书画之间的互文互译的关系,为我们今天学习园林寻得了一个间接的途径。
关键词:园林古诗古文题词书法Abstract:Garden and poetry and painting are the products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are permeated with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ought. Ancient people from the initial understanding,depicting, imitation of natureto the use, transformation of nature, and then through the poetry,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to expression. And then through the garden to create poetry,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in life, and in turn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Due to the ancient garden of this world is really rare. However, intertextual translation between landscape and poetry,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help we find an indirect way to study garden today.Key Words:garden; ancient-poetry; ancient Chinese prose; inscription; calligraphy一、古诗《柏林寺南望》唐.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园林与诗书画的伴生关系
园林与诗书画的伴生关系自古以来,园林、诗歌、书法和绘画这四种传统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
这种伴生关系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于美的独特追求和感悟。
园林作为传统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构造与设计离不开诗、书、画的元素。
在园林的布局和设计中,灵感往往来源于自然,同时也融入了诗、书、画等艺术形式的精髓。
诗、书、画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在园林中得到了直接的体现和延伸。
例如,在园林的题词和命名上,诗人和园主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感悟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诗。
这些诗歌既反映了园林的美景,也抒发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与此同时,书法和绘画也在园林的构造和装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园林的建筑和雕刻中,书法家的题词和绘画作品的装饰不仅增加了园林的艺术气息,也使其更具文化内涵。
绘画所描绘的山水意境与园林的实际景观相呼应,形成了“景中有画,画中有景”的独特艺术效果。
书法的运用则使园林更具有动态美和形式美,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享受。
反过来,诗、书、画也从园林中汲取灵感和素材。
诗人根据园林的景色和情感体验创作出动人的诗句,书法家从园林的建筑和雕刻中获取灵感,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书法作品。
画家则从园林的景色和氛围中获取灵感,创作出描绘园林美景的绘画作品。
这些艺术形式既反映了园林的美景,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除了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互影响,园林、诗、书、画在传承和发展上也表现出密切的伴生关系。
自古以来,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一直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不断发展。
在教育方面,艺术家们也常常将园林作为教学和实践的场所,引导学生从自然中寻找灵感,从诗、书、画中汲取营养。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园林、诗、书、画之间的更加紧密,也使得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园林与诗、书、画之间的伴生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人文美的不懈追求。
这四种传统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广阔天地。
在园林里邂逅书法
在园林里邂逅书法园林中的书法表达了园主人的审美品质及对高雅情操的向往。
一芥小园,几处题名,数对楹联,书卷之气油然而生。
《礼记·学记》里说:“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游息中也能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
寻碑访帖,游学于苏州古典园林,在欣赏笔墨情趣的同时更对苏州园林的意蕴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苏州园林之楹联——音义之美中国书法与古典文学密不可分,墨色与文采齐飞。
楹联是最具特色的苏州园林艺术之一,一般置于入口大门两边的亭台抱柱上。
中国文字具备音形义三美,在苏州园林中,随处可见雅致精妙的楹联。
寓意其中而音流弦外,言语有尽而深意无穷。
它们对仗工整、用字严谨,寓意深刻,既应了这一园小景,也体现了园林主人的心灵独白,表达了文人的品格才情,是园林中的点睛之笔。
拙政园,建于明代正德初年,它的主人是一位敢于直言而不讨皇帝欢心的朝廷御史,他不滿朝廷,辞官返乡,给白己的园子取名“拙政”,园中有精彩的楹联如“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体现了主人严谨平和的长者气度。
雪香云蔚亭的南柱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意思是蝉叫之声越是喧闹,深林就越是静谧;鸟鸣之音越是嘹亮,山谷就越发清幽,成功创造出一种幽静生态的自然之景,给人静逸的心境,为后人所传颂。
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五峰仙馆的长楹联寓意非凡,“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书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意思是说,读《尚书》取其雅正,读《易经》取其善变,读《离骚》取其幽深,读《庄子》取其豁达,读《汉书》取其坚韧,最有味道的是潜心在书里的时光;与菊花同拙朴,与梅花同疏朗,与莲花同高洁,与兰花同芬芳,与海棠同风韵,一定会自称是花里的神仙。
借用五书精髓,指引我们要做一个善于读书的人;用花的精神,指引我们做一个品格高洁,心智不凡的人。
沧浪亭中的那副“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楹联,是写景又抒情的传世佳作。
浅谈书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书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作者:李世勇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2期摘要:书法艺术的美不仅是章法、结构、线条、墨色之美,而是在于书法家内心情感的表达,当书法艺术通过内心情感表达出来,书法作品就有了生命、灵魂,便能打动人。
在园林景观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历代名家墨迹,如泰山的石刻,苏州园林等都有名家书法作品,只不过这些作品表现的形式不一样,书法艺术在景观设计中具有独特的美,本文主要分析书法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
关键词:书法;园林;景观;设计中国书法最早进入园林景观的是风景名胜、寺庙园林。
古今风景名胜、寺庙园林有很多书法家的优秀作品,著名书法家钟繇、王羲之父子等在寺庙园林和风景名胜中都留有真迹。
园林中的碑刻、匾额楹联不仅是园林景观中的风景线,而且书法本身就具有鉴赏价值,具有古雅之美。
国内目前书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尚未得到学者和设计师的重视,书法作为园林景观组成的元素,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非常的重要。
然而,由于人们对书法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元素的认识不多,使得目前国内书法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不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在国内园林景观设计如何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1 书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色彩美、形式美、自然美书法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色彩美、形式美、自然美等。
能给人一种古雅之美,根据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哪种字体、色彩、形式,最终是让书法艺术融合到园林景观中。
在园林景观中的书法艺术,书法家在石板或者木板等材料中设计书法的结体和章法,而不同的结体和章法会形成完全不同的艺术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书法作品中的文字色彩、作品形式与园林景观必须是和谐的。
这样才能让书法艺术融合到园林景观中,才能体现色彩美、形式美、自然美。
2 书法与园林景观设计要和谐统一就园林景观设计而言,任何一个园林景观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基调。
而书法元素就是要和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格调保持一致,不能与园林景观作设计风格相背离,甚至是与园林景观风格冲突。
浅析苏州园林艺术与文创产品的结合设计
浅析苏州园林艺术与文创产品的结合设计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典范,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美的园林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苏州园林的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中,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和生活用品。
本文将从苏州园林的特点、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发展以及结合设计的创新方向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苏州园林艺术的特点苏州园林以小巧玲珑、曲径通幽、变化多端、布局精致著称,其设计理念和施工工艺均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苏州园林以山水建筑、水墨画意、盆景布局等独特手法,展现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和风采。
苏州园林通过精致的建筑结构、巧妙的景观布局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园林更是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杰作”。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强调“以小见大、以静制动、以曲制直”,注重营造一种“意境”,追求园林的“虚静之美”。
苏州园林将自然景致融入到园林设计之中,注重营造“山水画意”和“盆景布局”,通过错落有致的石桥、假山、水池、竹林等元素,打造出富有韵味的园林景观。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苏州园林艺术开始与文创产品进行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富有艺术价值和实用性的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传承了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而且赋予了新的时尚元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致艺术品。
在文创产品市场中,苏州园林元素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
1. 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苏州园林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经典: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其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设计师在开发文创产品时,传承了苏州园林的经典元素,如假山、石桥、水池、竹林等,以及园林中的经典建筑、山水画意等,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手法进行再创作和演绎,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2)融合时尚: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苏州园林文创产品融合了时尚元素,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实用功能。
通感思维下解读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美学意象的相似性
造性 , 主体性 等特征 , 园林 与书法一样 , 在艺术 中表现为秉 承 自
然 之美 的生 动 的技 艺 , 造 出“ 足于 象 , 内足 于 意” 意 创 外 而 的“ 象 ” 因此将 园林与书法 同置于意象层 面来 研究 是有其合理成 。③
分 的。
二 、中国 传 统 园 林 与书 法 美 学 关 系认 知
考察 。抓住两者共 同关注 的形态语 言——线 以及线 与线之间的 关 系形态 , 线态 ”包含 了显性要素 曲直长短 的创造 和隐性要 即“ , 素起承转合等的创造 。 二是 内容的解读 。 书法成 为园林 的一种解 说 , 自然美中注入了人 文美 的丰富内涵 , 在 是文人雅士抒发 情怀
现 力 。每 一 笔 画 不是 作 为 现 成 的结 果 被 置 于某 处 , 是从 “ ” 而 起 到 “ ” 动 着 出 现 的 , 间 造 型 对 书 写 的 动 作 过 程 有 着 很 强 的依 止 流 空 赖 性 , 直 接 地 影 响 最 终 的视 觉 效 果 。书 法 线 条 所 特 有 的 书 写 的 并
艺术 , 书法讲究形体造型之美 ;. 3 是抽象 的艺术 , 书法是 以抽象的 符号化 的汉字为载体 的, 源于 自然又高 于 自然 ;. 4是表现 的艺术 , 书法重在表现人对宇宙本体和 自然 的感受 ,体现 出书以载道的 理念 。这是从四个不同角度对书法进行 的解构 , 下文 即以此作为 分析 同林与书法审美意象 的内容 , 既有 以发掘内涵的方面 , 也有
的深⑥ 进而产生探幽的心境和审美联想。因此 , 以说园林的路 , 可 径 更像是一座 桥 , 它使 得观赏 者能穿越 时空 , 走进画面 , 成一 变 个入 画人 。园中的路是由主体通 向客观世界的桥 , 由现实通 向梦
继往开来的书画与园林之道
继往开来的书画与园林之道记者I陶瑾章致中老师主讲文征明的一生,细微之处见真意及书画艺术,苏州自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自明代以来,苏州形成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画家的群体,开创了吴 门画派。
文征明是吴门画派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他 的一生不平凡,是一位“熬”出来的大家。
文征明作 为明代的激昂之声,与他的文采、艺术一同留下的,还有他所营造的园林生活。
曰前在彬龙美术馆开展的一场艺术讲座,由苏州著 名书画家、东吴画院副院长章致中先生主讲文征明的一 生,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在细微之处见真意。
少年迟纯,大器晚成文征明,乃文天祥之后,祖居衡山。
文天祥与文 征明,一个是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一个是书画艺术的巨匠,他们之间是否有着某种不可剥离的关系?历 史上,文征明及其子孙皆自称文氏后裔,文征明也不 止一次地以各种书体书录其“先祖”的绝世名篇。
文征明生于1470年(与唐寅同岁),初名壁,字 徵明,后因祖居衡山,故号文衡山。
祖父文洪,以儒 学起家,在易州深水教谕。
父亲文林,温州太守,母 亲祁宗瑞。
很不幸,文征明7岁亡母,由夕_抚养。
照理来说,文氏家族基因还算可以。
可文征明自 小并不聪明,小时候性格内向,8岁时说话还不清楚,不会表达自己。
如果家里有个孩子长到这个年纪还不 会说话,一般父母着急坏了。
可文征明的父亲并不担 心,他认为自己的孩子禀性聪慧,一定有过人之处,13岁被父亲带到温州,语言愈加不通。
15岁时,文征明从温州回到苏州。
文老爷给他找 来两个朋友,都穆(有神童之誉)和唐寅。
后来,文 征明踉吴宽学文,跟李应桢学书,踉沈周学画。
三位 老师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师,在三位老师的悉心指 导下,文征明在诗文书画方面大有长进。
17岁文征明参加府试,中秀才,获三等(唐寅获 一等)。
人生不如意事+之八九,文征明虽身于官宦 世家,但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
文征明的乡试之路 极其艰辛,初试1495年,26岁,不中。
二试1498年,29岁,与唐寅同试,唐寅第一,文征明没考上。
拙政园中书法艺术
园之冬
苏州是水乡,拙政园是水园,有水必有桥。拙 政园里有石板桥、石拱桥等,小飞虹的型制很 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 代鲍昭《白云》诗 “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 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 宛若飞虹,故以为名。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 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 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 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小飞虹桥体为 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 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 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是一座精美 的廊桥
学院:农学院 姓名:贾永生 学号:20151012317
园中书法
为了念文徵明参与设计拙政园并创作了融诗、 书、画三绝为一体的《拙政园图咏》,今人 将文氏此作刻成书条石,嵌入拙政园东部与 中部隔墙上,镌刻精美,足以传神。刻石的 唯一不足在于不能看出原作的书写痕迹,所 幸我们今天还能看到《拙政园图咏》原作的 墨迹,从手迹本可以分明见识到文徵明劲健 的笔力,从而惊讶于其深厚的书法功底。这 一特色在行草类作品中体现得较为直观,行 草书中笔画的连接与顿挫,看似简单实则最 显功力,文氏此用的行草书连带处,即使细 如游丝也不显柔弱,而笔画折弯处的顿挫十 分鲜明,则是其笔力的又一重要外在表现。
浅谈书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浅谈书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作者:万娜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年第06期摘要: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书法的独特审美为造园设计者获取了灵感,而书法家则不断从造园的形式美感和具象物体上获得新的表现形式。
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它以其特殊的视觉魅力,赋予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点缀形式和完美的形式补充。
书法在园林中的运用,是完全符合我们的审美取向和观念的,书法在园林中的运用要把握好度,不能滥用,它在园林中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其运用要恰到好处,才能体现其价值与内涵。
关键词:书法艺术古典园林运用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它造园方式独特、文化内涵深厚,所以在世界园林艺术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并且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建筑特征、园艺和诗歌书画特征;它是古人追求的最高理想栖居。
它不仅具有诗意的意境之美,还具有内涵的美,是名家翰墨的宝库,而且汇集了中国历代名家的书法墨迹和多种书法样式,创造了文气浓重的园林环境,风雅了建筑空间。
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很多元素都来自于我国深厚的文化背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而其中的书法是园林中的灵魂,与园林的自然之美相得益彰。
书法艺术是我国独有的文化形式,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并有很高的地位。
书法艺术与园林艺术各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有各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表现形式,但在艺术上有相通之处,美学上有共同理念。
书法的线条美、写实和写意、抽象与具象结合、虚实相间等特征,正吻合了古典造园的核心思想——自然意境之美。
书法在园林中的运用在人们眼中是那么的理所应当、合乎常理,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中。
一、中国古典园林与书法的渊源中国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的艺术瑰宝。
中国的文字与世界各国都不同,是利用线条来体现字体的艺术精髓,这是其他国家的文字所没有的。
因此,中国书法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而当书法与我国的古典园林相结合,也就显得自然而相得益彰了。
浅析书法艺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审美应用
-283-随着近些年景观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在设计中如何体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发掘出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优秀景观作品是设计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为景观设计项目的创作提供了设计灵感。
书法艺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的传统艺术,它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传统美学观念。
在书法发展的过程中,由描摹事物形体的象形汉字发展到具有表意汉字的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都有着重要的联系。
这些联系不仅有美学方面的深入思考,也有哲学方面的丰富内涵。
1 园林景观中书法的审美价值一套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不仅需要满足观赏、交流和休憩的功能需求,在作品中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极其重要的。
园林景观设计为展现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园林中融入书法元素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通过将书法艺术平面化、立体化和抽象化等多种设计形式融入到园林设计中。
书法艺术与园林景观设计虽然在艺术门类上有异同,但是在空间结构、表现形式上和意境的营造方面都有许多相通之处,书法艺术能给园林景观作品赋予更深层次的意境和内涵。
两种艺术的相互渗透、影响,为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路。
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书法艺术已经被大量地运用在城市建设之中。
带有书法元素的景观作品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城市街道、广场和绿地公园等,甚至有些历史文化名城还建设了书法艺术景观街道,打造书法文化名城,把书法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来建设城市文化形象。
2 书法在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审美原则2.1 自然为美原则线条美、意境美、韵律美和结构美是书法艺术的重要特征,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自然元素作为载体与之进行有机的融合。
2.1.1 体现自然之美追求自然之美是书法艺术的一个主要特点,书法作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需要书法家从自然之中汲取营养获取灵感,以自然为师,道法自然,使书法之美符合自然之美的规律。
书法表现形式能使人们联想到自然万象,这不仅是因为象形造字法的原因,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角度去分析,从古至今人们也在追求书法美与自然美的统一。
书法与园林艺术的共性探讨
书法与园林艺术的共性探讨作者:唐礼茂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08期摘要:书法艺术作为我国的国粹,和我国的园林艺术再艺术文化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通过书法艺术的起源从书法艺术种的字体、书写风格、书写意境以及寓意等方面来看与我国的园林艺术设计相融合,将双方完美融合再一起达到点睛之笔的意思,通过发现书法艺术和园林艺术种的共通之处达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的作用。
关键词:文字起源;书法艺术;园林艺术;文化共性中图分类号:TU986.1;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027-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017一、前言园林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同时还是可以容纳其他文化的艺术场所,中国的园林文化总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中国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并形成如今的具有众多历史和故事的中国独有的园林艺术文化。
而书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中国的国粹。
园林艺术文化和书法艺术文化的结合最终形成了独有的且专属中国的园林艺术文化,同时也对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书法与园林艺术的审美共性线条作为一项抽象的语言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威廉·布莱克曾说过“,艺术品的好坏,取决于线条弹性的线条愈是独特、鲜明、坚韧,艺术作品就愈是完美。
”线条作为书法艺术和园林艺术的根本,也是最基础、最能够体现想法的一项因素。
自从草书的出现后,线条在艺术中更是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线条通过草书的发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更多人觉得平时一个小小的线条通过组合竟然能成为这么有艺术的一幅字。
中国文人始终重视“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进行创作时更加强调人和自然的关系。
当然,在对于园林创作时更是如此,在对园林进行设计时我国文人们更加倾向于注重诗情画意的构思,将每个景物都铸造优美的故事,令人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中国园林与书法的同构
2020-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中国园林与书法的同构季熊(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摘要院中国艺术以书法为典型,园林则为集大成者。
园林与书法都是借形而下的技法手段来表现形而上的思维意识。
虽然两者依托的媒介不同,原理却具有同构关系。
书法首重用笔和结构,以此表现汉字本身的形式美感;园林则首重立意和布局,以便营造疏密得宜、眼前有景的视觉美感。
借书法理论来解读园林兴作,可以探索到中国艺术的核心。
关键词:园林;书法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014-01一、前言中国的园林与书法都主张“师法自然”,王羲之观鹅悟书法,黄庭坚观船夫骋舟而领悟“荡桨笔法”,此外还有郑板桥的“乱石铺街”书风等,无一不是从自然中受到的启发。
师法自然可谓是中国园林与书法共同的特点,如“曲折尽致”“疏密得宜”“脉源贯通”“开合有度”“前后呼应”“顾盼生情”等表现方式,既是书法原理,又是造园法则。
二、曲折尽致书法以线条造型,园林由路径贯通,两者具有共通的线性美学特征。
如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曲径通幽”“步移景异”,因此中国园林大多是围绕一条游览路线来造景。
书法与园林贵在气脉连贯,如陈从周所言:“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曲折的游廊还能让人左顾右盼欣赏景致,即童寯所说的“眼前有景”。
书法强调前后呼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顾盼生情,于方正中求得变化。
这种正与奇的配置法,类似《孙子兵法》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中国园林也是以正建房,以奇造园。
正如清代钱泳所说的:“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园中的游廊、栏杆、花墙、漏窗作为媒介,呼应了园外的景物。
书法以点线结合为字,方寸之间,便化生出万千种形态;建筑以地基、立柱、屋顶等来构成空间,如童寯所说“园之大者,积多数庭院而成”。
建筑空间依墙体来分界,书法的空间是靠笔画的间架结构来分行布白。
书法创作与园林营造都讲求意在笔先,书写之前,笔墨的虚实、大小、疏密等皆须胸有成竹,方能下笔有神。
苏州园林与书法
苏州园林与书法苏州文人山水园本身就是一个书画的载体,因此书画是园中传情达意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书法,遍及各个角落,成为苏州园林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当我们徜徉在移步换景的亭台楼阁间,仿佛就在欣赏一场最具情境感的书法展览。
园林书法的生态之美园林内有飞檐翘角的亭台楼阁在空间静默,明丽多姿的宠柳娇花在风中摇曳,巧夺天工的假山池沼在光影里变幻,但这些眼前所见的“若干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红楼梦》十七回中贾政语。
)充分道出了书法在园林中的重要作用。
书法借如诗如画的园景恰到好处地呈现,主要起到点睛的作用,因此力求与环境的和谐,以其艺术之美增色园林的情韵。
一是用色融于环境。
传统书法为白纸黑字。
苏州园林地处粉墙黛瓦的江南、园主追慕淡然超逸的生活,园林营构也以黑白色为基调,整体的格调清新淡雅,体现出文人们受释老思想影响的审美趣味。
园内书法除传统用色外则要丰富得多,刻字内通常嵌朱、青、绿、黄等色,或淡雅庄重或辉煌灿烂,但无论何种,都不显得突兀,而是与典雅的室内环境与建筑风格及绿树碧水的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如背屏,为数条木板并成一面,整壁刻字者。
曲园春在堂,左右上方之联匾皆为白底黑字,整个中壁皆木刻成黄底绿字,甚为清雅悦目。
二是用意拓展环境。
书法本是文人书斋中事,美文书札、赋诗酬唱,可谓无事不可书。
苏州园林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将书法置于一个诗情画意的立体场中呈现,使其掩映于蓝天白云之下、桃红柳绿之中,无疑更重与环境两相得宜、生发新境。
书法可以点题抒情志。
中国园林从唐代司空图“休休亭”开始初露主题端倪,到宋代即出现大量的主题园,现存的苏州园林都是主题园,从园名、各处的题额都可以看出园林主人的情志。
如“拙政园”灌园鬻蔬即“拙者之为政”也,三个古朴的隶书表达出王献臣遭贬后索性以种花莳草为正事,简远淡泊、颐养心志。
主厅堂行楷“远香堂”表达出园主追慕荷花香远益清、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简析中国古典园林与书法之关联
简析中国古典园林与书法之关联作者:盛光明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3年第10期园林是为游览观赏、起居理事、读书养性等而建,包括山、水、石、动植物与厅、堂、馆、榭、轩、楼、台、阁、亭、廊、路、桥等各种建筑物的综合场所。
造园追求“生境”、“画境”、“意境”3种艺术境界,而又以“意境”为最终目标。
“意境”就是情景交融,是主观感情与客观外在的有机统一,在这一点上,中国古典园林与绘画、诗文、书法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用具体的形象将诗情画意体现出来,使游览者不但在游园的过程中感受到它的美,而且还从中吸取中国古代园林所折射出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领略传统书法的境界,在人生的旅途中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事物。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这主要表现在与其他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如古典园林与书法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1 渊源及历史轨迹——从功能到审美人类来自大自然,定居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
在广阔的天地自然之间,人类需要为自己营造一处舒适、美好的“家园”——园林。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需要语言,更需要文字,在中国又将其升华为—书法。
人台囿肇始,便于祈福佑民,饲养动植物;文字之初,其于记述事件,撰文立法安邦。
之后随其应用之广泛之深入,其从功能性向其审美性转换,形成特定的园林艺术和人文艺术。
社会政治经济之于园林和人文书法反映了该时代的群体学识修养及社会文化思潮,是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体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韵味风流:“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清尚态”,与古典园林的各时代的意境不谋而合,这也正是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
2 空间关系园林与书法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艺术,但两者之间在空间表达上又可以有交叉、渗透和综合。
园林中可以通过廊、桥、亭、台、榭等元素将建筑群联系起来构成空间体,并配以乔、灌、藤、草本,假以山石、水体以达到空间的变化。
书法是以点线为基本构成元素集合而成,当点线组合成了字,就成了点线索框进的一块空间,书法中线条的变化,黑与白的相互穿插,形成了书法艺术中特有的空间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苏州园林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关键词:苏州园林书法艺术意境园林与书法古往今来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仅就苏州园林艺术与书法艺术进行说明,苏州园林在书法艺术上可谓达到了几近极致,为人们参观浏览游玩起到了烘托气氛的的效果,是园林与书法艺术有机结合的代表作。
因此,苏州园林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丰富着人类艺术文化的宝库。
所以,我们在园林创造时发扬和继承苏州园林的文化艺术。
取其精华,在现代园林的构思上有所创新。
使我们的园林艺术与书法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苏州园林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
这些自晋及清的名人书法有:明代文徵明、唐寅、王宠,清代邓石如、赵之谦、陆润庠、俞樾、张謇,近代吴昌硕、章太炎,直到现代书家费新我、沙曼翁等,简直可以作为明清以来的名家书法汇展了。
[1] 书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与园林结合得天衣无缝,不但是一种解说,同时也是文人雅士抒发情怀的对象。
[2]苏州园林中的书法作品给园林增添了书香墨气,古朴、典雅,在自然美中注入了人文美的丰富内涵,使我们在欣赏笔墨情趣的同时更深刻地感悟园林艺术的精神和内涵。
将书画艺术融入了造园艺术是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的一大特点。
人文荟萃、风物清嘉的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是江南文化中心,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园林受中国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形成精巧、淡雅、自由的风格,创造出令人神往、美轮美奂的空间,体现了意的优雅和景的深邃。
在园林中,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书法、匾联,并不仅仅作为一种装饰、陪衬出现,而是对造园艺术在更高层次上的无形渗透,是建筑及环境的“诗化”、“心灵化”,是不可或缺的。
正如《红楼梦》中贾政所言:“若干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园林与书法艺术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园林意境的感知,必须是园林环境所具有的高品位打动了人的心灵,引发出人的深思、联想、寄情、比兴,把属于审美意识的主客观对象联系起来,情景交融,物我共化。
因此,造园要由有修养、有文化的人完成。
实际上,造园者大多属于有才能得不到发挥,便以纵情放浪、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其束缚的人。
“越名教而任自然”,在欣赏山水花木的同时,调节心理状态,逸居乐道,寄情山水,傲王侯,轻功名,物我同一,主客相契,形成“难得糊涂”的境界。
因此,他们在园林设计、园名、景名中倾注自己的心血,体现自己的学识,映射其内涵和意蕴,让人观后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如苏州网师园的“渔隐”,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留园的“长留天地间”,退思园的“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等,充分表明他们超脱功利、伦理、政治上的束缚,一洗尘俗,与宇宙同在的精神状态。
这些千古绝唱穿越时空,滋润着我们的情感,沐浴着我们的心灵。
苏州园林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丰富着人类艺术文化的宝库,利用“多方胜境,咫尺山林”营造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自然山水家园。
但由于园林多处于市井,空间不是很大,为了形成无限的空间意识,多以写意化的造景手段,利用借景、框景、对景、空间渗透等方法来增加空间层次感,以达到“芥子纳须弥”的空间环境。
“纤余委曲,若不可测”的苏州园林,正是符合了此种造园的特点,在流转往复、回环无穷中创造出一种超逸、空灵而隽永的空间文化。
它强调时间与空间的融合,强调有限空间与无限空间的互相流动、渗透。
“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的“怀云亭”,静寂的小亭将变幻多端的天空拥在其中,马上会使游客觉得其空间无限,生命无穷。
正如庄子所言:“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明月为连璧,以星辰为赍送。
”又如沧浪亭,有对联曰“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把游客带入“真境逼而神境生”、“实景清而空景现”的状态。
见景见趣,如诗如画。
[3—4] 空间序列组织是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问题。
有人把其比喻成山水长卷画,主要是它具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等特点。
而书法匾联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装饰语言,又在暗示空间序列、韵境点景方面功不可没。
它们既形成了视觉中心,又在意趣上加强其领域感和向心力,形成一个个既有分隔又有联系的空间序列。
如苏州拙政园,初到园门,即见腰门匾额上书“拙政园”三字,表明园主王献臣因仕途不得志,隐退苏州,借西晋潘岳《闲居赋》中“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为政也”表明心志,观此三字,立刻把游客的心吊了起来。
进入园中,见“入胜”、“通幽”,既清楚预示着空间的高潮,又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自信与潇洒,使游客情绪大振。
待入及“兰雪堂”、“秫香馆”、“天泉亭”、“荷风四面亭”等无不清晰明朗地道出景点的特点以及蕴涵园主那种静穆、飘逸的心态。
[5]“意境”就是情景交融,是主观感情与客观外在的有机统一,在这一点上,中国古典园林与绘画、诗文、书法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6],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衡量园林艺术格调高低的尺度。
中国文人画十分强调“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境界。
概括说,意境是文艺创作中艺术追求的极致,在建筑领域中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
“一拳代山,一勺代水”的苏州园林,以其飘逸潇洒、空灵婉约的气质让人沉醉,给人欢乐,而最具诗意的书法匾联又给“身临其境”的氛围作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琼楼玉宇、灵池瑶台,是古人对神仙般生活的一种向往,是一种怡情悦性的审美体验。
文人墨客长期过着隐居生活,孤芳自赏,同花草树木、明月天地同宿同生,乐在其中,心静恬适,超然物外,自然就有了一种飘飘若仙的感觉。
于是,就有了“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卧云室”(狮子林);就有了“饮涧鹿喧双瀑水,上楼僧踏一梯云”的“梯云室”(网师园);就有了“香云遍山起,花雨以天来”的“花雨亭”(虎丘)。
一切的一切,犹如庄子梦蝶,忘却了一切凡俗的巧作机心,自由而恬淡。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是道家所崇尚的。
而纯净、内敛是苏州园林空间意境之一。
园林建筑多为灰瓦白墙的冷色调,形成一幅幅“粉墙为纸,树为绘”的淡逸清新的水墨画。
[7]园林不论风雨晦阴、春夏秋冬,处处呈现出虚静的氛围。
而水的安逸宁静、游鱼历历,又恰好与其融为一体,在静中溢“动”,形成奇妙的视听空间。
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依水而建,“留听”二字取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霞飞晚,留待残荷听雨声”。
在萧瑟的秋日,如丝的秋雨撞击着枯荷竹叶,淋淋沥沥,似“大珠小珠落玉盘”这美妙的景致,如果没有“留听”二字,怎可能产生阶前听雨、月移花影、听香品颜等身临其境的感觉?苏州园林之美,不仅在于亭台楼阁、树木花草,而在于它整体空间的意象和内涵,而书法匾联又恰如其分地“锦上添花”,共同形成鲜明的、具有强烈文化意味的民族特色。
让我们随着时代的变革发扬光大,创造出更适合现代人心理空间的园林艺术。
参考文献[1]金学智.苏州园林[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3]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姚慧,连峰.书法空间与建筑空间的共通性[J].山西建筑,20XX(31):7.[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7]崔树强.黑白之间——中国书法审美文化[M]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11关键词:苏州园林书法艺术意境园林与书法古往今来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仅就苏州园林艺术与书法艺术进行说明,苏州园林在书法艺术上可谓达到了几近极致,为人们参观浏览游玩起到了烘托气氛的的效果,是园林与书法艺术有机结合的代表作。
因此,苏州园林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丰富着人类艺术文化的宝库。
所以,我们在园林创造时发扬和继承苏州园林的文化艺术。
取其精华,在现代园林的构思上有所创新。
使我们的园林艺术与书法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
苏州园林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
这些自晋及清的名人书法有:明代文徵明、唐寅、王宠,清代邓石如、赵之谦、陆润庠、俞樾、张謇,近代吴昌硕、章太炎,直到现代书家费新我、沙曼翁等,简直可以作为明清以来的名家书法汇展了。
[1] 书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与园林结合得天衣无缝,不但是一种解说,同时也是文人雅士抒发情怀的对象。
[2]苏州园林中的书法作品给园林增添了书香墨气,古朴、典雅,在自然美中注入了人文美的丰富内涵,使我们在欣赏笔墨情趣的同时更深刻地感悟园林艺术的精神和内涵。
将书画艺术融入了造园艺术是苏州古典园林艺术的一大特点。
人文荟萃、风物清嘉的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是江南文化中心,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苏州园林受中国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形成精巧、淡雅、自由的风格,创造出令人神往、美轮美奂的空间,体现了意的优雅和景的深邃。
在园林中,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书法、匾联,并不仅仅作为一种装饰、陪衬出现,而是对造园艺术在更高层次上的无形渗透,是建筑及环境的“诗化”、“心灵化”,是不可或缺的。
正如《红楼梦》中贾政所言:“若干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园林与书法艺术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园林意境的感知,必须是园林环境所具有的高品位打动了人的心灵,引发出人的深思、联想、寄情、比兴,把属于审美意识的主客观对象联系起来,情景交融,物我共化。
因此,造园要由有修养、有文化的人完成。
实际上,造园者大多属于有才能得不到发挥,便以纵情放浪、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其束缚的人。
“越名教而任自然”,在欣赏山水花木的同时,调节心理状态,逸居乐道,寄情山水,傲王侯,轻功名,物我同一,主客相契,形成“难得糊涂”的境界。
因此,他们在园林设计、园名、景名中倾注自己的心血,体现自己的学识,映射其内涵和意蕴,让人观后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如苏州网师园的“渔隐”,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留园的“长留天地间”,退思园的“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等,充分表明他们超脱功利、伦理、政治上的束缚,一洗尘俗,与宇宙同在的精神状态。
这些千古绝唱穿越时空,滋润着我们的情感,沐浴着我们的心灵。
苏州园林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丰富着人类艺术文化的宝库,利用“多方胜境,咫尺山林”营造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自然山水家园。
但由于园林多处于市井,空间不是很大,为了形成无限的空间意识,多以写意化的造景手段,利用借景、框景、对景、空间渗透等方法来增加空间层次感,以达到“芥子纳须弥”的空间环境。
“纤余委曲,若不可测”的苏州园林,正是符合了此种造园的特点,在流转往复、回环无穷中创造出一种超逸、空灵而隽永的空间文化。
它强调时间与空间的融合,强调有限空间与无限空间的互相流动、渗透。
“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的“怀云亭”,静寂的小亭将变幻多端的天空拥在其中,马上会使游客觉得其空间无限,生命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