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苏州园林鉴赏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鉴赏

苏州园林鉴赏

苏州园林鉴赏摘要:古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作为一座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历史古城,有着它特有的美。

而这座古城美的展现形式之一就是苏州的园林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

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部分,与其它地方的园林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

苏州园林的特色,其总体上来说就可以代表了南方的园林特色,因此苏州的园林具有巧妙、精致、朴素、淡雅等特点。

然而这只是在广义上对于苏州园林艺术特点的概括。

真正对于苏州园林艺术的理解我个人认为还是得去从苏州园林的构成的基础要素、园林所体现出来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等方面对其进行解构、剖析。

关键词:苏州园林、布局一、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苏州的园林一般情况下不是严格的像北方皇家园林的那种中轴线布局,更多的是强调一种曲折变化的美。

例如有时候为了适应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园中亭榭的建造及为随意,甚至可以置使传统建筑的奇数开间而不顾,突出半间的小筑来。

再者,造园过程中造园者注重建筑的曲线美和韵律没。

通常情况下房屋建筑的屋顶采用举折和房角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舒展般飘逸的檐角。

屋顶各部分的曲线生动流畅,轻巧自在,呈现出一种动态美。

园中的曲桥、拱桥、曲径等,处处展现出优美的曲线。

有些园林虽然不大,但是有核心部分,主次分明,照应齐全。

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行文流畅,过渡自然。

一个园林从正门走到最后一座庭院,会感觉园子像一首曲子,有序曲、高潮和尾声。

一一关照,气韵生动,韵律和谐。

最后因为苏州的园林大部分的建筑都是木架构,内外墙可有可无,空间可虚可实。

因此建筑充分利用这种灵活性和随意性创造出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获得与自然环境的山、水、花、木密切嵌合的多样性。

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等建筑是人为的,是古人的人造景观,但是他它的造型、色彩、质感又分明和自然十分贴切。

它不生硬、不突兀。

建筑分散但又不缺乏联系。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

造园者通过叠山置石来搭起园林的骨架。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青岛理工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析苏州园林——拙政园学生专业班级艺升093学生姓名(学号)陈云(200830903)指导教师钱治科完成时间 2010年11月20日2010 年 11 月 20 日拙政园拙政园拙政园,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

它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今拙政园辖地面积约83.5亩,其中开放面积约73亩。

73亩开放面积中,仅38亩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今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即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

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书>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

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他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

苏州园林论文六篇

苏州园林论文六篇

苏州园林论文六篇苏州园林论文范文1【教学目标】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培育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力量;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苏州园林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苏州园林视频。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

苏州园林许多,叶圣陶先生是苏州人,苏州很多园林留下了他成长的脚印,他一次次地与伴侣游林,在园林中听昆曲、结诗社,今日,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走入“苏州园林”。

活动一:设计苏州园林朗读全文,依据课文内容以设计者的口吻简介苏州园林的建筑设计。

预设:“务必使巡游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追问:仅仅做到了“四个讲究”,是不是就肯定能保证苏州园林无论在哪个点上都能呈现出“完善的图画”?预设:“每一个角落都留意图画美”,“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颜色淡雅”。

小结:设计园林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设计园林规划布局,也要局部落实,通过详细的实物来展现特色;既要留意主要的物景布置,也要留意细部次要的物景布置,园林展现的才是一幅幅完善的图画。

活动二:巡游苏州园林再读课文,以游人的口吻谈谈巡游苏州园林的感受。

1.填空。

依照“苏州园林有______之美,你看______”的句式谈游园感受。

预设:①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几座小山协作着竹子花木,让人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②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池沼的边沿不是齐整的石岸,是凹凸屈曲任其自然,东边几块玲珑的石头,西边有花草。

③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池沼里美丽的金鱼和鲤鱼游来游去,荷花也开放了。

④苏州园林有自然之美,你看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藤萝花满眼的珠光宝气,使人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2.仿句。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巡游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用诗句形容园林的景致,你能仿照这句话,选择园林中的一幅图画,引用合适的诗句来形容园林中的其他景致吗?投影供应相关诗句:“小桥流水人家”,“庭院深深深几许”,“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听雨入秋竹”,“芭蕉叶上潇潇雨”,“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曲径通幽处”,“寒花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苏 州园林的特征?
➢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画 ➢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逻 辑
• 角落重修饰


• 门窗重图案


• 色调重配合


目的: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4.阅读第二部分,深入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自然之趣的美术画
苏江 州南 园园 林林 甲甲 江天 南下
有关“苏州园林”的诗句、对联
1.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俗语)
2.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谭惟则《狮子林即景》)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对联)
4.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狮子林立雪堂对联)
5.城中佳处是狮林,细雨轻风此首寻。 岂不居然闹市里,致生邈尔濮濠心。 (乾隆《游狮子林即景杂咏》)
•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
干就是一幅好画。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1)第六段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 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 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 没有把景致分开。
(1)分析第四段的结构:
中心句: 第1句 假山: 2—3句 池沼: 4—11句
总分
(2)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 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 处处写“画”。
(3)“雷同”能否用“相同”替换,为什么?

中国建筑鉴赏--苏州园林

中国建筑鉴赏--苏州园林
苏州,湖山毓秀、风情清嘉、人文荟萃、地要物丰,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历史悠久、造园精巧、数量丰富著称于世,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造园艺术,在城市有限的空间,不仅通过“景语”状物抒情,把理水叠山、园林建筑、陈设布置、植物配置揉合在一起,并以亭台楼阁、池水假山、树木花卉为主体,辅之以小桥、流水、回廊、曲径等,营造出了古朴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邃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而且在众多的厅堂轩馆、亭台楼阁内布设着大量古今名人的书画墨迹,如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等,巧妙地在幽静典雅之中显出物华文茂的园林景观。令人赏心飞目,叹为观止。
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意为堂名。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庄严肃穆。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苏州城市图)。相传乾隆帝南巡时,曾召誉满江浙的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于此堂内说书。堂南,“瑶华境界”、“印心石层”、“看山楼”等几处轩亭都各擅其胜。折而向北,有馆三间名“翠玲珑”,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
竹是沧浪亭自苏舜钦筑园以来的传统植物,亦是沧浪亭的特色之一。现植各类竹20余种。“翠玲珑”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馆曲折,绿意四周,前后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风乍起,万竿摇空,滴翠匀碧,沁人心脾。
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的艺术园林建筑风格和特色。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推荐3篇)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推荐3篇)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推荐3篇)【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第1篇】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现存文字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般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在的苏州早已变成各大旅游爱好者,常去的地方,人也越来越多,园中的景也很受喜爱。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内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种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而得林泉之越”,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的艺术境地。

苏州园林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园古典园林的总称。

来到苏州,游贤古典园林,优雅精致的景色,一定能让你深陷其中。

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我认为最美的园林,不愧是苏州园林。

【中国文化遗产议论文素材第2篇】举世闻名得长城全长6000多公里,合12000多华里,它被誉为“万里长城”,可谓名副其实。

长城初为秦始皇下令修筑,前后共动用了几十万民工,用39年得时间才完工。

长城得修建,有利于抵御北方匈奴得骚扰,因而保证了那里农业得正常进行,对中原一带得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远望长城,高耸雄伟,蜿蜒万里,四周被连绵起伏、危峰兀立、高大雄伟得青山环绕着。

在这绿色得海洋中,它犹如一条灰色巨龙,盘绕于峰峦之间。

曾有一位南北朝诗人,用这样得诗句来形容它得险、长、高:“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据报载第一次登上月球得美国宇航员说,在太空中望地球,最明显得建筑物就是长城了。

长城由砖砌成,城墙高3--5米,墙头是齿形得,很适合防御敌人。

长城上有八大关: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雁门关、娘子关、偏头关、嘉峪关、玉门关。

其中得山海关最为有名,它背山面海,处于万顷波涛、千丈绝壁之间,号称“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是历代兵家得必争之地,明末李自成曾与降清得吴三桂在此酣战。

中国园林鉴赏——苏州园林

中国园林鉴赏——苏州园林

中国园林鉴赏——从苏州古典园林谈开去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

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

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

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

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

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

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艺术鉴赏

苏州园林艺术鉴赏
苏州园林艺术鉴赏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艺术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园林艺术鉴赏1苏州园林中构景方法的运用
1.1抑景中国传统艺术比较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采取这种抑景的办法,就会使园林看上去有艺术魅力。苏州园林入口处有的时候在门口放上假山,又叫做山抑。
苏州园林中的意境,是等待有心的人们去感悟的。漏窗后的一角风景,入口处的雕花屏风,明明遮住了却偏偏流了一丝念想。让人忍不住去窥探,到底在旁边或是背面隐藏了怎样的景致,让周围的风景都变得黯然。就是这样的不明朗,这样的曲折,带着点小情调,吸引你一环又一环的发现,或许多少年前浏览的古人也和今天的我有着同样的心境,才会在这园林中吟诵出一首又一首的诗歌。
苏州园林形成因素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
避倾轧的官场、喧嚣的尘世,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道家的哲学、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

苏州园林鉴赏

苏州园林鉴赏

苏州园林鉴赏——拙政园苏州园林,在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林建筑。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

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民居多进的格局。

品赏苏州园林,首先就应欣赏其参差自然的美,品赏如其如何着意避免轴线,破坏规则的艺术技巧,或者说,品赏其不整齐、不平衡、不规则、不整齐一律的空间布局。

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

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这就开始形成了轴线感了。

但是,聪明的造园家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这样,到远香堂就没有符合中轴线的笔直通道可走。

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

园林毕业论文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大全【通用5篇】

园林毕业论文 园林毕业论文范文大全【通用5篇】

园林毕业论文园林毕业论文范文大全【通
用5篇】
毕业论文,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5篇《园林毕业论文园林毕业论文范文大全》,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关于园林毕业论文篇一
尊敬的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苏州古典园林游玩,我是大家的导游,我叫徐悦,也可以叫我悦导。

今天我们将去苏州的古典园林转转,请大家跟好咯!
苏州古典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有一句话说得好“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沧浪亭,沧浪亭是建于宋朝公元948——1264年,被文人成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占地面积1·08公顷。

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囹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还写下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造首诗。

踱步沧浪亭,可以看见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

人们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现在,请大家自由活动半小时,要注意几点事项:
1、注意安全
2、不要戏水
3、注意卫生
4、不要破坏花草
现在清大家自由解散,最后:祝大家玩的愉快。

软件测试毕业论文。

苏州园林论文

苏州园林论文

苏州园林论文“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分析摘要:“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艺术价值被广泛认可。

本文从苏州园林的历史、规划、构造和装饰等方面分析其艺术价值,并仔细阐述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和影响,以说明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关键词:苏州园林,艺术价值,传统文化一、引言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其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奇妙的建筑精髓、人文景观的融合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等方面而被广泛地认可。

本文旨在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以了解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二、苏州园林的历史苏州园林的历史悠久,其始于春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

今天保留下来的苏州园林主要是明代到清代的产物。

园林建筑、景观细节都受到了历代园林发展历程与民间园艺技艺的熏陶,所以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

三、苏州园林的规划苏州园林的规划一般分布在南北两岸,南岸按“经纬交错”规划,主要依赖水船,体现了传统水乡特色。

而北岸则按“对称平衡”规划,善用山水之势,也将传统园林构造发挥到了极致。

四、苏州园林的构造苏州园林的构造主要实现了园林布局与建筑装饰的统一,且以人为本,强调观赏和互动。

园林中的极富传统气息的构造包括:亭台楼阁、回廊长廊、奇石古树、假山水池、花坛花壶、龙柱座、以及园林中的湖泊、河流、小桥远船等。

五、苏州园林的装饰苏州园林的装饰一般基于传统美学理念,强调天人合一、意境深长。

主要表现在园林装饰的构件,如:窗棂、栏杆、门额、石刻、壁画等,以及园林中制作精美的:织造工艺品、瓷器、墨宝、书法等。

六、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苏州园林有独特的构造,满足了人们对于传统园林的多种想象和期许。

其装饰艺术背后更是含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每个苏州园林都有自己的特点,“拙政园”的泼墨假山,情趣飞扬,而“留园”的宁静雅致,拥有极高的文化内涵,令人陶醉。

七、苏州园林的影响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影响了很多相关领域。

其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和构造形式对于中国建筑历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可以复制的规制推动了园林建筑的广泛开展与推广。

介绍景点说明文作文说明文

介绍景点说明文作文说明文

介绍景点说明文作文说明文:以苏州园林为例一、引言:走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以其精巧的布局、丰富的意境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享誉海内外。

它并非单纯的游憩场所,更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表达情怀的艺术载体。

本文将以苏州园林为例,详细阐述景点说明文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如何将园林的景致、文化、历史等元素融入文章,创作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景点说明文。

二、景点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景点说明文,顾名思义,是用来介绍景点的文章体裁。

它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更注重对景点的客观描述和细致展现。

其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客观性:景点说明文需要以客观的态度,准确地描述景点的特征,避免主观臆断和情感化的表达。

要注重事实,使用准确的词语和数据。

•形象性:为了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景点的魅力,景点说明文需要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要注重景物的细节描写,力求做到“形神兼备”。

•条理性:为了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景点说明文通常采用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例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要注重文章的层次感和过渡衔接。

•知识性:景点说明文不仅要介绍景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要介绍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相关传说故事等,使读者对景点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要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吸引力: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景点说明文需要运用恰当的开头和结尾,并穿插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或细节,使文章读起来轻松愉快,引人入胜。

三、苏州园林的特色与魅力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

其主要特点包括:•精巧的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精巧别致,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意境。

曲径通幽、假山叠石、水池回廊,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例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巧妙地利用空间层次,营造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

•丰富的意境:苏州园林不仅注重景物的布置,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人注重园林建设,将园林视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进行园林设计、营造和管理,不断演变和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园林风格,如汉代的园林、唐代的园林、宋代的园林、元代的园林等。

其中,以苏州园林和扬州瘦西湖园林为代表,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性精品。

本文将从园林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景点特色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展开探讨。

一、园林的历史文化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和展示。

自古以来,中国园林建筑始终贯穿着自然、人文、艺术和信仰的完美结合。

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书画艺术、诗词歌赋、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均体现在了古典园林中。

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文化。

古代园林建筑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智慧与匠心的结晶,是古代文化精髓的代表。

凭借着独到的文化思想与美学理念,古代园林建筑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提供了精神与思维上的启迪和冥想,使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古代,园林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

贵族们喜欢在园林中举办各种宴会和活动,分享彼此的文化、艺术和智慧。

同时,园林也是信仰和宗教文化的体现,尤其是佛教园林和道教园林,如西湖边的灵隐寺和岳阳楼的道观等,深受人们的崇敬和赞美。

二、建筑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展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传统美学。

其实现方式非常具象,即在一个有限空间中营造一个自然山水之美的人工园林。

在建筑风格上,中国古典园林往往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把人们带入到一个自然风景的场所中。

在建筑材料上,中国古典园林通常使用灰瓦、泥塑、木构、石雕等天然材料,运用传统的园林观念和造园技术,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建筑群。

这些建筑为中国古典园林增添了更多文化气息和建筑美学的内涵。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石桥、曲径、廊庑、攀岩、亭台、假山、池塘等设计元素贯穿始终,它们被巧妙地布置在园林中,形成了奇巧玄妙的景观,让人们在细微处体验到园林建筑之美。

苏州园林之——网师园(结课论文)

苏州园林之——网师园(结课论文)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园林2012级网师园姓名:***学号:**********院系:农学院班级:12园林教师:***日期:2015年3月一、简介项目名称:网师园地点:地处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11号。

建成时间:网师园始建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

造价:150万规模: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另两资料:约5333平方米、约5400平方米)。

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

建造者简介:史正志: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宋宗元:宋宗元,字少光,清江苏元和(今苏州)人。

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中举。

历直隶成安、良乡知县。

二十三年再任天津道。

三十六年,运河涨溢,天津城西芥园堤溃,洪水泛滥南乡,复逆行围城。

宗元闻舆人言,城东南中堂洼有土?,掘之则水可泄于海。

乃谴营弁孙成玉夜往掘?,遂使洪水迅速消退。

因报告直隶总督,请自芥园挑挖减水河一道,由中堂洼达海,以备排泄洪水;更请分挑岔河至盐山,以利商贾往来贩运。

惜其议未得付诸施行,迁光禄寺少卿。

后辞官归家。

总述: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

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

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

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

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

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网师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

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

网师园按石质分区使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古亭艺术分析毕业论文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古亭艺术分析毕业论文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古亭艺术分析毕业论⽂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古亭艺术分析摘要:亭、台、楼、阁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不提的⼀部分,尤其是“亭”字居⾸。

《园冶》中提到《释名》上说:“亭者,停也。

⼈所停集也。

”苏州园林在世界园林建筑中是独⼀⽆⼆的,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中代表之作。

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重要的点缀,在园林建筑形式中是最多的⼀种,所以亭亦有“园林眼睛”的美誉,其中苏州四⼤名园之⼀的沧浪亭便是以园中⼀亭命名,可见亭的⼴泛性和重要性。

本⽂通过中国古典亭和苏州园林的简述,进⽽主要分析苏州园林中古亭形态和位置经营,最后探讨古亭和现代亭的联系与发展。

关键词:苏州园林古亭形态位置经营Abstract:It can not to be mentioned without pavilion ,rendezvous,storied building,when referred to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especially and firstly pavilion is.From the book named YuanYe,referred Explanation Name ,it says that pavilion means stopping .That is to say ,stopping over and gathering for people.Suzhou gardens ,it’s the unique one among the garden architectures in the world,and also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garden architecture. Pavilion is the very important embellishment in Suzhou gardens and most sorts among the garden architecture forms ,so it’s on the reputation of the garden’s eyes.Among the four most popular gardens,Cang lang pavilion is named by a pavilion in the garden,this show that the extensiveness and importance of pavilion.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 the Chinese ancient pavilion and Suzhou gardens,then mainly analyze the ancient pavilion’s patterns and conduct its position,finally investigate the connection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ancient pavilion and modern pavilion.The key word : Suzhou gardens,ancient pavilion ,figure,position⽬录⽬录 (2)⼀、中国古典亭的简述 (3)(⼀)亭的历史轨迹 (3)1.魏晋之前的亭重在实⽤ (3)2.魏晋以后的亭重在观赏 (4)(⼆)亭的⽂化内涵 (4)⼆、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古亭分析 (6)(⼀)苏州古典园林简介 (6)(⼆)苏州园林建筑中亭的形态分类 (7)(三)苏州园林古亭位置经营 (8)三、古亭与现代亭的联系与发展 (12)插图⽬录 (13)参考书⽬ (16)结语 (17)⼀、中国古典亭的简述(⼀)亭的历史轨迹1.魏晋之前的亭重在实⽤亭在华夏的历史⼗分悠久,从亭的发展轨迹来看,它的功能和形式变化很⼤,据历史记载等实物考古验证,这个分⽔岭在魏晋时期。

苏州园林课文赏析

苏州园林课文赏析

苏州园林课文赏析苏州园林课文赏析《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下面一起来欣赏苏州园林课文吧~苏州园林课文赏析篇1说明文文体知识1、明确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空间顺序,或者从前到后,或者从上而上,或者由外到内,或者从点到面,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位置和方向。

例如《中国石拱桥》。

2)时间顺序,因为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恐龙无处不有》。

3)逻辑顺序,先主要后次要,先现象后本质,由总到分,或者把说明内容分为几个方面,一个一个地并列展开。

例如《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等。

2、逻辑顺序(1)现象—本质(2)主要—次要(3)概括—具体(4)原因—结果(5)从特点—用途3、常用说明方法包括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资料、作诠释、画图表等。

(1)分类别:说明事物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

例如《向沙漠进军》把风沙进攻的方式分为两类:“游击战”“阵地战”,然后分别加以说明。

又如《中国石拱桥》把赵州桥的特点分为四点,一点一点分别说明。

(2)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对象一个说法,使读者对被说明的对象有明确的概念。

例如:统筹方法是什么呢?先给它一个说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3)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举出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4)作比较:选择有外部或内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

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在说明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时,就进行了比较。

(5)列数字: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

苏州园林鉴赏

苏州园林鉴赏

苏州园林鉴赏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

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极具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圆;有雅素精巧,曲径通幽,庭园紧凑的“园中瑰宝”网师圆;有石狮林立,迷宫探幽,变化无穷的狮子林等等,正如童巂教授所言:“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四天的实习犹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文化艺术的汪洋中,所到之处受时间之限,然仍可以窥见一斑,徜徉于这个为世人所赞叹的艺术的殿堂。

1.园林的立意苏州园林的风格特色的根基苏州的特色何在呢?有人说苏州的风格在于柔和,即吴语所谓“糯”。

“糯” 是对苏州风格的简要概括,“糯”字包含柔美、温文尔雅、细腻、潇洒等等,同样苏州的园林也有着“春夏秋冬皆有景,阴晴雨雪都成趣”淡雅的风范,当然传统的存在也受到历史的影响,回避倾轧的官场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请”,而以园言志,以景寄情,也正体现了苏州园林浓郁的人文气息和诗情画意的意境。

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同样也是造园之理。

苏州的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古代的造园家在设计时力求园林中每个观赏点,看来都是一幅幅含义深远而有不同层次的画。

正所谓:“古人构园置景,以体扬立意为先”,名师巧匠们,对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体察入微,心有所得,然后筹划布局,剪裁景物,开拓意境,形成园林特有的风貌。

另外古人善于将宗教的事物动静变化的辨证关系应用于园林创作中,景物有动观静观之分,造园之前,首要考虑。

苏州园林的语言特色(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论文)

苏州园林的语言特色(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论文)

苏州园林的语言特色(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论文)在园林梦游--《苏州园林》语言特色很喜欢“扬州八怪”之一金冬心先生的一首词,“荷花开了,银塘悄悄。

新凉早,壁翅蜻蜓多少?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风。

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

”每一读到便想到那落花微雨的江南,这似乎于我有一种神秘的经验,即“一见此地名,诗味便油然而生”。

而最能代表江南文化之一的便是苏州园林,每每心向往之,所以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便格外重视。

然而叶老的这篇文章与我理想的大相径庭,就正如苏州的园林,大都以繁复胜,以精巧胜,而曲园则崇尚简单一样,叶老这篇文章的语言也极尽简单,质朴,大巧若拙。

《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

说明文都要求结构严谨,语言准确。

这篇文章当然也不例外,结构层次严谨,总说和分说紧密配合,显示了结构的严密性。

文章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不能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游览路线来写,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分项说明。

文章开头用“标本”一词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总领全文;接着紧紧抓住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进行总说,从而确立了全文的中心;然后就体现共同点的四项设计原则(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分别作出具体介绍,并捎带谈到其他的一些次要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

结构层次清晰、明快,一目了然。

另外,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还多次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如:将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比较,说明它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将苏州园林与国外一般园林“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比较,说明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将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比较,说明它极少彩绘的古朴、闲适的风格。

从结构到方法都具有说明文的明显特征。

而本文的语言更有特色,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赏析园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
班级:ZB环艺131
姓名:燕梦琦
学号:201305022112
指导老师:宋国栋
赏析园林文化
摘要:江南园林不仅在风格上与北方园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区别。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而私家园林则又以苏州为最多。为此,苏州又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如苏州留园的楠木厅里,家具都由楠木制成,室内装饰美观精致、朴素大方,形成了一个欣赏性的典雅的室内环境。室内布局一班都采用习惯的对称手法,墙壁上的字画挂屏以及室外的石案、石墩等,也部采取对称的布局,在重复中富有节奏。室内外装修与家具陈设品均以枣红、黑、栗壳等三色为主要色调,从而与园林其他部分的紫青色、白色相调和呼应,体现了园林建筑室内外设计的宁静要求。这恰恰与皇家宫殿建筑追求豪华壮丽,用大红大绿的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
总结: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它是文化和美学的完美结合;苏州古典园林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皇家园林一般总是带有均衡,对称、壮严豪华以及威严的气氛。而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联。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在园景的处理上,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园景空间,但又隔而不断,掩映有趣。通过画框似的一个个漏窗,形成不同的画面,变幻无穷,堂奥纵深,激发游人探幽的兴致。有虚有实,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
关键词:内敛含蓄意境美
正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从最早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一千五百年治园经验,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地处江南水乡的苏州,城市中水道纵横、气候适宜,植物繁茂,花草树木品种丰富,当地又产湖石,叠石掇山的技巧高明,造园条件特别优越,物资又很丰富。为此,富饶的苏州,成了官僚豪富掠夺和享乐的一个重要地方。明清封建社会末期,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就成了私家园林的集中地,苏州的造林活动达到高潮,官僚地主争相造园,一时成为风尚,造园之风达三百余年之久,苏州也就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
巧于因借是江南园林的另一特点,利用借景的手法,使得盈尺之地,俨然大地。借景的办法,通常是通过漏亩使国内外或远或近的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有限的空间以无限延仰,使人游来意无免有时也用国内有国,大国包小国,造成空间多变,层次丰富,这种园中之园,又常在曲径通幽处,在你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队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之产生“迂回不尽致,云水相忘之乐”。有时远借他之物、之景,为我所有,丰富园景。
江南私家园林大都是封建文人、士大夫及地主经营的,比起皇家园林来可说是小本经营,所以更讲究细部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致。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室内普遍陈设有各种字画、工艺品和精致的家具。这些工艺品和家具与建筑功能相协调,经过精心布置,形成了我国园林建筑特有的室内陈设艺术,这种陈设又极大地突出了园林建筑的欣赏性。
如苏州拙政园,应用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疏朗典雅,天然野趣,庭院错落,曲折变换,园林景观,花木为胜的造园艺术。以及用对景,隔景,夹景,漏景和框景的造园手法。它的园中心是远香堂,它的四面都是挺秀的窗格,像是画家的取景框,人们在堂内可以通过窗格观赏园景。远香堂的对面,绿叶掩映的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的四周遍植腊梅;东隅,亭亭玉立的玉兰和鲜艳的桃花,点缀在亭台假山之间;望西,朱红栋梁的荷风四面亭,亭边柳条摇曳,春光月夜,倍觉雅静清幽。国内植物花卉品种繁多,植树栽花,富有情趣,建筑玲珑活泼,给人以轻松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