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在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在意象”
何谓美学?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
而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恢复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
那什么又是美在意象?朱光潜说:“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宗白华说:“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
美(意象世界)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
这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
这也就是杜夫海纳说的“灿烂的感性”。
美(意象世界)不是一个既成的、实体化的存在,而是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
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
这就是美与美感的同一。
由于人们习惯于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看待世界,所以生活世界这个本原的世界被遮蔽了。
为了揭示这个真实的世界,人们必须创造一个“意象世界”。
美(意象世界)是对“自我”的有限性的超越,是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
美在意象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
自然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自然美不是自然物本身客观存在的美,而是人心目中显现的自然物、自然风景的意象世界。
自然美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是人与自然风景的契合。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品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政治形势剧变之后,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面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自由生活的朦胧追求。
自然美的生成(人与自然风景的契合)要依赖于社会文化环境的诸多因素,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活动的具体情境。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很多作品中,都创造了“人与万物一体”的意象世界,而这种意象世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态美”。
社会美是社会生活领域的意象世界,它也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尽管天天重复,显得单调、平淡,但如果人们能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它们就会生成一个充满情趣的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包含有深刻的历史的意蕴,显现出老百姓的本真的生活世界。
如老上海的生活总是被影视剧拿来展现,而特定的事件所反映出的社会情况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独特的社会美,这种美经久不衰。
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
艺术不是为人们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供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是向人们呈现一个意象世界。
艺术美和自然美一样,都是意象世界,都是人的创造,都真实地显现人的生活世界。
但艺术是多层面的复合体。
除了审美的层面(本体的层面),还有知识的层面、技术的层面、物质载体的层面、经济的层面、政治的层面,等等。
科学美表现为物理学理论、定律的简洁、对称、和谐、统一之美,也就是说,科学美主要是一种数学美、形式美,是诉诸理智的,是一种理智美。
物理世界的“美”和“真”(物理世界的规律和结构)是统一的,因而,科学家对于美的追求,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技术美是社会美的一个特殊的领域,是在大工业的时代条件下,各种工业产品以及人的整个生存环境的美。
技术美的核心是功能美,即产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的有机统一,并且给人带来愉悦。
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能够有意识地追求审美的人生,那么他同时也就在向着最高的层面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审美的人生就是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
可以跳出“自我”,跳出主客二分的限隔,从而用审美的眼光和审美的心胸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