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著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建筑著作
《考工记》 考工记》
《考工记》,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的一部记述奴隶社会宫府手工业生产各工 考工记》
种的制造工艺和质量规格的宫书。据后人考,成书年代大约在春秋末、战国初的时期,由春 秋末各国人编写,作者不可考。西汉河间王刘德因《周宫》缺失《冬宫》篇,遂以《考工记》 补入,刘歆时政《周宫》名为《周礼》,故亦称《周礼·冬宫考工记》。本来二者并非在一书 的。书中记录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百工之事,分攻木之工,攻金之工,设色(彩绘染色) 之工,刮摩(雕刻琢磨)之工,搏植(陶艺)之工等六大类,共十个不同工种的生产工艺, 总结了古代在制造车辆、兵器、制作农具、彩绘以及建造城郭、宫室、沟 等方面的经验。从 选材到制造方法,产品构造与规格以及质量的验收方法,工程型制等等都分别做了或详或略 的记述,是一部比较切实而具体讲述生产技艺的著作,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
《鲁班经》 鲁班经》
《鲁班经》,是以宁波天一阁所藏的明中叶(约成化、弘治间、1465——1505年) 鲁班经》
的《鲁班营造正式》为底本改编而成的流传至今的一部民间木工行业的专用书。国家文物局 藏万历本,稍晚根据万历本翻刻了崇祯本,在北京图书馆及南京图书馆藏,嗣后的翻刻本, 以木版或石印本,流传于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诸省,源远流长,达五、六半年之久。本书内 容包括:当时民间房舍施工步骤;当时施工工具;定位技术的水平方法,记录了常用建筑类 型和常用尺度,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项目,如仑、厩、木质农具、推车及风箱等,比较详 细记录了当时民间日常生活用具和家具的形式、构造和尺度,并包括了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 社会意识形态在建筑领域的反映,是研究民间建筑传统木工技术发展(特别是南方)的珍贵 资料,并且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宋人李诫字明仲著,完成于十一世纪最后一年,于公元1103年、 营造法式》
1145年两次刊行全国,明代曾收入《永乐大典》,清代又曾收入《四库全书》,但流传极少, 几乎被遗忘。到公元1919年和1925年据手抄本(即丁本和陶本)两次影印后,才引起国内外 学者之重视,研究工作随即开始。这部三十六卷巨著是我国现存古代科学著作中最早、最完 备的一部建筑学著作,其内容分为:制度、工限、料例、图样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 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互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 作等十三个工种,分别详实论述。所谓制度包含着建筑及结构设计规范,施工方法、工序和 砖瓦、琉璃等建筑材料制造方法,工限是劳动定额,料例是材料定额及灰浆、颜料、琉璃釉 料配合成分,图样式制度的形象说明。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我 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今人梁思成教授遗稿——《营造法式注释》一书已出版。在 其基础上,陈明达先生又著新成果《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一书,它将对以后研究者产生影 响。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史编委会组织编写, 刘敦桢主编,1959年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及历史研究室组 织了中国建筑史编辑委员会开始编写《中国古代建筑史》,历 时七年。前后修改八次。在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组织了我国 有关院校、文化、历史、考古等单位对建筑史有研究的人员, 刘敦桢教授自始至终主持了编写工作。这是一份集体研究的成 果,集体的创作。本书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 展和成就。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文字简要,叙 事详明,资料图片丰富,附图质量较好,有不少资料具有权威 性,在目前同类书和资料中是较好的一部,具有较高的学术水 平,对建筑历史研究工作和建筑教学工作等都具有参考价值。
《园冶》 园冶》
《园冶》,明末计成著,该书成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初名《园牧》,北京 园冶》
图书馆藏有明刻本及明版日本抄本。百余年前,杰著得到日本造园界人士的推崇,尊为世界 造园学最古名著,更名为《夺天工》。自此以后,渐次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注意,开始从事于 残本的搜集和文字、图式的斟订。1931年先后由陶兰泉与中国营造学社分别印行,使国人重 视前辈遗著,在祖国的建筑和造园艺术上发挥作用。《园冶》共分三卷,一卷分兴造论,园 说及相地、立基、屋宇、装折四篇。二卷全记栏杆。三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 借景六篇。其中兴造论及园说,叙述造园意义,至于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六篇,其立论皆从造园出发,全属造园艺术之理论,亦系此书精华所在。它对我国造园史、 建筑史的研究及造园设计和造园建筑都有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1981年10月陈植教授编著的 《园冶注释》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并译为数国文字,裨益于造园艺术之国际影响。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是“中国营造学社”的主要刊物。它汇集了中国营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造学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情况,是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重要文献。《汇刊》从1930年编 辑出版第一卷第一期始,至1944年著第七卷第二期止,前后共出版七卷二十二期,它系用16 开本,铅字排印,每期封面上刊有“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八个蓝字,题签为婉漪先生(即瞿 兑之)。《汇刊》是一本纯粹的学术性刊物,代表了我国三十年代对古建筑的研究水平。主 要内容有:论文杂俎、本社纪事、营造算例、图样、校刊、转载、译丛、维修、通讯、专著、 书译等等。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详实、系统的学术研究和宣传,使国内外学者对我国传统 建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汇刊》每一期都有大量的照片、图版、插图、成为刊 物的一大特色。该刊物字体大,图录精致,绘制技术水平高,更重要的是涉及面甚广,内容 丰富,门类全,分析问题和阐述问题比较深而且透,为研究我国建筑史与古建筑学奠定了基 础。特别是今天有些古建筑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我们仍可以通过《汇刊》中的图样,看 到当年存在时的建筑原貌,甚至可以 参考它进行复原设计,因此《汇刊》在今日学术上已成 为经典 营造法原》
《营造法原》,今人姚祖原著,张至刚增编(三十年代原拟由中国营造学社出版, 营造法原》
后因日寇侵华战争爆发,未能付印,1959年,1986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两次出版)。原 稿系苏州营造世家姚承祖晚年遗著,约三万二千余言,附图式八十余种,可是书中所用术语 仅限于苏州一地,未予注释苦涩难解,且书中若干歌诀,更不是初学通懂的。所用图式悉循 旧法,没有比例可循,不过表示式样形状而已。张教授在整理过程中,重实例考察,访遍苏 州寺观、祠庙、住宅、庭园、择其式样结构与原书符合,务使文字通俗化、系统化和图式的 科学化。此书记述了我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做法,全书按各部做法系统地阐述了建筑的形制、 构造、配料、工限等内容,兼及江南园林建筑的布局和构造,材料丰富详实,全书文字月十 三万五千,附照片170余帧,图版51幅。本书对设计研究传统形式建筑及维修古建筑有较大参 考价值。
《清式营造则例》 清式营造则例》
《清式营造则例》,今人梁思成著。1934年,1941年中国营造学社两次出版。 清式营造则例》
1981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再版。本著作是梁教授三十年代初期对清代建筑的营造方法及其 则例进行研究后发表的一部学术著作。主要内容有清代“宫式”建筑各部分名称,比例大小, 功用及做法的注释;有标示建筑物立面、剖面及局部详图的图版和实物照片,以及著者根据 民间工匠世代相传的秘本而编订的《营造算例》等。全书文字生动,形象鲜明,插图详细。 自出版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一直是中国建筑史界和古建筑修缮单位一部重要的“文法课 本”。无论是中国和外国凡是想升堂入室,深入弄懂中国古代建筑的人,都离不开《清式营 造则例》这个必经的门径。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张驭寰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担任主任编审。自公元1976年开始编写,历时近十年,科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发行。全书 有120余万字,图片1800余幅。本著作是一部独创性,高水平的建筑技术史的学术专著,集全 国上百名优秀专家学者的智慧,通力合作,全面、系统、完整、深入地总结概括了从原始社 会、奴隶社会到清末数千年建筑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士工建筑、 木结构建筑、砖结构建筑技术、建筑防护技术、建筑材料及古代建筑设计、城市建筑设计和 园林建筑技术、建筑装饰艺术技术、古代匠师、建筑专著的评介和建筑大事年表等。本书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编著宗旨。对全国古代建筑进行了全面考察,归纳分类,挑选其精华, 全书所用的资料都是最新的研究成果。本书以中英两种文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博得关注, 对建筑、艺术、古建维修、建筑教学、文物考古、科技史、文化史等诸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参 考价值。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今人刘致平著,本书最初是抗日战争时期作者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
在四川南溪李庄时为同济大学土木系讲授建筑学的讲稿。抗战胜利后,刘致平教授在清华大 学建筑系任教时,又以此为基础讲授中国建筑技术。1957年应建筑工程出版社之约初版。 1987年由建筑工业出版社重新整理再版。本书问世后深受国内外学界的重视。这本著作和一 般研究古建筑的专著或教材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但系统地和较全面地概括了中国各种建筑类 型和各种建筑技术的发展变迁,说明了不同时代的建筑型制和作法特征,为鉴别古建筑年代 提供依据,并对建筑技术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优劣予以得当分析评介,见解独到。同时,也与 外国同类建筑作法进行分析比较以说明其特点及交流和演变的关系。此外,集合民族传统建 筑形式针对今后建筑设计如何灵活运用,因势利导地创造民族风格的建筑提供了“食粮”, 是一部注意了“古为今用”的学术性著作。
《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 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
《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1983年由文化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杜仙 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
洲主编。同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参加编写的单位还有北京市房修二公司,北京市西 城区房管局工程队和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等单位的工人,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本书的主要读 者对象是从事古建筑修缮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编写过程中有着重于总结老 一代古建筑修缮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并从木作、瓦作、石作、油漆作、彩画作、搭材作六 章节分门别类地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古建筑的具体工程做法。在施工技术方面,以古建 筑维修中的传统技术,传统做法为主要内容,对于成熟的、切实可行的、已经取得一定经验 的新材料、新工艺,也作了适当的介绍。在文字叙述方面,力求简明切实,通俗易懂,并附 以必要的插图和图表。关于过去沿用的较难理解的名词、术语、大都是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 实践中所创造的词汇,生命力很强,目前在古建筑施工中,工人还在广泛地使用,具有很重 要的实用价值,为此特在有关章节中予以注释说明。
《营造法式注释》 营造法式注释》
营造法式注释》 《 营造法式注释》,今人梁思成著,是一部为古籍注疏性质的学术著作。从
三十年代起,梁先生就开始对《营造法式》进行研究,原因种种,时停时续,延至六十年代 初才正式着手著述。1966年正当“注释本”上卷近完时,“文革”浩劫开始,1972年梁先生 病逝,直至1978年,在其弟子楼庆西、徐伯安、郭黛 三位同志努力下,“注释本”上卷终于 脱稿付印。1983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著作主要对《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以前 的文字进行了注释和整理了“壕寨制度”、“石作制度”和“大木作制度”的图样,以及有 关工限,料例部分,把《法式》用今天一般工程技术人员读得懂的语文和看的清楚的、准确 的、科学的图样加以注释,对《营造法式》的研究工作无疑的是一项奠定性、开拓性的科学 结果。
《工程做法则例》 工程做法则例》
《工程做法则例》,原编七十四卷。清朝雍正九年开始“详拟作法工料,访察 工程做法则例》
物价”历时三年。雍正十年(公园1734年)刊行,由封建政权所属工部会同内务府主编。 《清会典》著录列入史部政书类,全编大体分为各种房屋建筑工程做法条例与应用例工限 (工料定额)两部分。自土木瓦石、搭材起重、油饰彩画、铜铁活安装。裱糊工程等等,各 有专业条款规定与应用工料名例额限。大木作并附屋架侧样简图示意。这部书在当时是做为 宫廷(宫殿“内工”)和地方“外工”一切房屋营造工程定式“条例”而颁布的,目的在于 统一房屋营造标准,加强工程管理制度,同时又是主管部门审查工程做法,验收核算工料经 费的文书依据。应用范围主要是针对官工“营造坛庙、宫殿、仓库、城垣、寺庙、王府一切 房屋油画裱糊等工程”而设《工程做法》作为一代官工营造规范。内容虽似工程技术为主, 实质精神总未离开封建礼法等级制度,建筑型制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断言,这部官书在 当年具有严格作用和重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