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课 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本课是在讲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围绕"认识的根本任务"分析"想"的过程。"认识的根本任务"围绕: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是,怎么样实现来讲授。"想"的过程的分析是围绕"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讲述的,即怎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使认识不断深化,同时在"分析事物的本质"的"想"的过程中,应培养怎样的科学思维方法。
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一定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一,可以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回答教师提出的有梯度的问题;
第二,教师应尽量避免自己举例来证明教材的理论观点,而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当前的时事热点、他们的所见所闻及自身的经历来论证教材中的理论观点;
第三,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框、节、课的小结,小结应以简洁、清晰的知识结构图为主;
第四,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在全课内容讲授完之后,由学生提出本课的问题,教师整理后集中答疑。
指点迷津
教师如何解决疑难问题、热点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呢?
教师可以采用"抛砖引玉"中提出的方法,即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回答教师提出的有梯度的问题;由学生举例来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如"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如何讲授这一内容呢?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针对教材三方面的理由提出问题:
首先,从学习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讲,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提问:(1)举例说明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2)对此说出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是什么?(3)举例说明为什么认识了现象,哪怕是诸多的现象,也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4)对现象的认识是否有利于对本质的认识?为什么?
其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提问:(1)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都正确的前提下,哪个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更深,水平更高?为什么?(2)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是否说明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3)举出你在学习中的一个例子,说明理解比感觉要深刻得多。
第三,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提问:(1)为什么是真理?科学理论?你能说明认识与真理、科学理论的关系吗?(2)为什么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3)你能说出邓小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起了怎样的作用?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对本质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艰苦、反复的过程;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认识事物是要把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等。如何掌握这些重点,做到理解深刻,运用自如呢?
第一,应该能够明确:从哪些方面把握每一知识内容。例: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
我们所说的"做";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其余内容略。
第二,应该进一步明确: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是什么。例: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在明确了两个条件是什么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要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怎样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在认识的飞跃中起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怎样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在认识的飞跃中起怎样的作用;这两个条件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两者具有一致性,要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两个条件都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依赖于前者,它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关键)。其余内容略。
第三,应该进一步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完每一框题内容时,同时我们可以画出简明、清晰、准确的知识结构图,总结其知识的内在联系: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人与物的区别→主观能动性1想2做3想和做中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制约(理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认识的根本任务》: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为什么是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看从认识的程度、水平看从认识的作用看方法论: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飞跃理性认识条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为什么怎样在飞跃中起的作用
《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世界层次无限性世界广度无限性世界发展无限性世界无限性→决定深化认识发展认识深度:认识需逐步深化广度:认识需不断扩展进程:认识须向前推移
《重视思维形式的培养》:理性思维的形式含义作用基本要求概念判断推理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思维中必须进行分析综合结合伴随合理想像创造性思维在学习完全课书后,应将所学内容相联系: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为什么是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看从认识的程度、水平看……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从认识的作用看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是主观能动性、表现正确发挥客观因素制约主观因素制约怎样实现具备两个条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关系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如何认识现象与感性认识、本质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第一,要明确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是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是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理象是本质的表现。
第二,要明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