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课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配套K12】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案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案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案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一课时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主观能动性的含义;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理解: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表现;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同情况下,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表现。
运用: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诸多实例,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能力方面提高分析比较能力;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觉悟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提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性,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将自己锻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学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表现。
●教学难点人类的精神因素在发挥主观能动性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不是课文重点,可采取让学生阅读思考,教师提问的方法。
●教具准备幻灯机、投影材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五课的中心论题是认识的根本任务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作为认识论的开篇,这是因为它应该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逻辑起点。
上册主要讲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及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仅应当了解客观世界的本质、状况和发展规律,而且应当了解人自身的属性、能力和需求,必须对人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把这两方面正确地结合起来,才能确定想问题、办事情的正确方案。
因而下册讲有关人自身的问题:人认识世界的根本任务,如何完成这一任务,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人的实践活动等。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人能否认识世界?人如何认识世界?人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式,获得了真理性认识,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指导人们的实践,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学好本课是学好下册的理论基础。
本课共有三节。
第一节,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第三节,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第一节,先讲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从人类认识过程看,当人类把目光转向人自身,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人自身的能力问题。
高一政治哲学常识教案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哲学常识教案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什么必须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人为什么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人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明确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作用,提高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本质的自学性。
具体要求1. 知识方面识记: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
理解:1.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表现;2. 结合实例,从道理上说明为什么必须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3. 说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物质条件、客观规律和自身素质的制约;4. 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5. 结合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6. 结合事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7. 结合事例说明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及其各自的作用;8. 结合基本事实,理解认识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变化;9. 结合实例,指出概念、判断、揄在思维过程中的主要作用;10. 结合基本事实,说明在认识过程中分析和综合的意义。
运用:1. 列举实例,运用有关原理,比较说明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2. 结合事例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3. 能运用有关原理,针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1. 能力方面1. 在教学中,通过比较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表现,比较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比较认识的深化、扩展、推移,比较概念、判断、推理的作用,比较分析与综合的意义,等等,通过这些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2. 在教学中,通过讲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分析与综合的关系,等等,提高学生的评语思维能力。
1. 觉悟方面1. 提高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学性,挖掘自身潜力,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2. 在重大的社会问题上,能自觉坚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端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政治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课件
第五课 透过(tòu ɡuò)现象认 识本质
课堂练习
第一页,共18页。
单项选择(xuǎnzé)
1.“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 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 )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实践”和“理论” D.“主要矛盾”和“次 要矛盾” 2.“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在其背后隐藏着… 个共同东西万有引力。这表明( ) A.同一现象只能(zhī nénɡ)表现同同本质 B.同一本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C.现象、本质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 D.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
第七页,共18页。
13.关于条件、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条件不具备,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条件,具备 了一定的条件,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B.条件具备了,人们就能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需要发挥 主观能动件
C.人们按规律办事,要受到条件的限制,发挥主观能动 性是无用的
D.规律的存在并且(bìngqiě)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而人 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有条件的,是受物质条件制约的
第二页,共ng rèn shi)是认识过程第一次 飞跃中不可分割的两个认识阶段,它们统一基础在于( )
高二政治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二政治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第一框:认识的根本任务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仅是本框题的教学重点,也是全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因为:从本课的中心议题来看。
本课的中心论题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阐明这一论题需要从两方面来论述,一是为什么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二是怎样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因此,这个教学重点是直接关系到本课的中心论题得以说明的基础。
(二)难点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是教学难点。
三. 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能够结合切身经验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能够列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
能够通过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的分析,结合有关的理论分析,理解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能够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性。
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教学,提高比较分析能力。
通过关于认识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的三条理由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二)学习提纲第二节: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1. 认识的根本任务(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①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从认识的作用来说,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3)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
(三)问题解析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
2.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
①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多变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哲学基础——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教学内容: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教学目标:1、识记现象和本质的基本含义2、理解现象和本质的就辩证关系3、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教学重点:分析现象揭示本质的意义教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课件显示课题)复习上一课的知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提问: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感性认识哪些属于理性认识:刘翔跑的飞快;万有引力定律;苹果落地;“三个代表”思想;地球公转导致四季更替。
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导出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一、本质和现象的含义举例:中国古代有则神化……才能有自觉的行动请学生说说雷电产生的原因?解释: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质是云中放电。
从而归纳出本质和现象的含义。
(课件展示)1、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和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2、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运用:请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并分析它们的本质(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现象分为真象和假象提问: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四种现象有何不同(课件展示)1、秋天到了,树叶的颜色变黄了2、我们看见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围绕着地球转3、在哈哈镜中看见自己变形的影像4、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分析:第一种现象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而其他三种则并没有真实地反映,而是歪曲了事物的本质。
(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具体解释这三种现象,从而引出真象与假象的含义)真象:正面的直接地反映本质的现象(课件展示)假象:从反面歪曲的表现本质的现象(课件展示)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1.区别用雷电现象的例子逐条进行分析教材中列举的三点区别,在此可将规律加到一起进行比较协助学生完成分析表格(课件展示)2.联系同样可运用教材上雷电现象的例子分析云中放电表现为雷电现象,雷电现象则是云中放电的表现……说明本质与现象互相联系相互依存(课件展示)思考:下列现象是如何反映本质的: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05.第五课-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第五课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本课是在讲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围绕"认识的根本任务"分析"想"的过程。
"认识的根本任务"围绕: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是,怎么样实现来讲授。
"想"的过程的分析是围绕"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讲述的,即怎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使认识不断深化,同时在"分析事物的本质"的"想"的过程中,应培养怎样的科学思维方法。
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一定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一,可以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回答教师提出的有梯度的问题;第二,教师应尽量避免自己举例来证明教材的理论观点,而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当前的时事热点、他们的所见所闻及自身的经历来论证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第三,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框、节、课的小结,小结应以简洁、清晰的知识结构图为主;第四,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在全课内容讲授完之后,由学生提出本课的问题,教师整理后集中答疑。
指点迷津教师如何解决疑难问题、热点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呢?教师可以采用"抛砖引玉"中提出的方法,即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回答教师提出的有梯度的问题;由学生举例来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如"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如何讲授这一内容呢?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针对教材三方面的理由提出问题:首先,从学习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讲,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提问:(1)举例说明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2)对此说出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是什么?(3)举例说明为什么认识了现象,哪怕是诸多的现象,也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4)对现象的认识是否有利于对本质的认识?为什么?其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doc-第五课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一、教育和教学目标:(一)知识素质要求1、基本概念理解:(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结合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
2、基本原理识记: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起积极作用的一些事例。
理解:(1)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物质条件、客观规律和自身素质的制约。
(3)以事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4)以事例说明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分析事物的本质,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5)结合事例,理解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6)结合事例,说明在认识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意义。
运用:(1)运用有关原理,结合事例说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为什么是错误的。
(2)举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进而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
(3)运用有关原理,针对某一社会实际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3、方法论意义(1)坚持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二)能力素质要求1、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1)比较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表现及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2)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3)比较认识的扩展、深化、推移;(4)比较概念、判断、推理的作用;分析与综合的意义。
2、提高辨证思维的能力。
(1)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关系;(2)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3)理解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三)思想觉悟要求(1)提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觉性,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2)透过现象看本质,端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而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了广阔的余地。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第二个条件。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复习课教案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复习课教案高考考核要求(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见识高考1.(2005天津卷35.)附石式盆景把树木和山石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景物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盆景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
这表明艺术创作必须A. 注重量的积累B. 运用合理想象C. 提升感性认识D. 重视实践作用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
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变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
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对运动的物体敏感。
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
2.(2005全国卷2.30)、巧获蟾衣的过程体现了①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③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自由的④人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3.(2005全国131).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
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①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③前者是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②④4.(2005江苏卷28).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凹凸相反,经过查阅资料和苦苦思索,形成了一种设想:由于某种驱动力,把原本连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分裂开来,天长日久,便为大西洋所隔…… 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第一,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 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和规律
例一,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商品市 场中,我们看到
例一:在商品市场中
商品经济的现象 商品时多时少 价格时高时低 企业兴盛衰败 感性认识
认识问题中的辨证法是————感性认识需要发展 为理性认识
• 5.法国天才数学家格勒阿的挚友鲁柏被人刺死,死时鲁柏手里 • 死死捏着没吃完的馅饼,数学家来到三楼314房间,思索后肯定 • 地说,314号的主人吉姆就是杀人凶手,因为馅饼英语是PIE, • 而希腊语含义是π,其值是3.14。鲁柏是善于思考的人,临死 • 时,他用馅饼来暗示凶手所住的房间,根据这一分析,警方很快逮捕了 • 吉姆。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
)
A
A、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B、客观物质在人脑中正确的反映
C、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组成的知识体系
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
3、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
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主要说明( D )
A、 感觉反映活生生的现象是可靠的,理解是抽象的不 可靠的
B、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 理性认识
三、要提高 “透过现象认识 本质”的自觉性
第一,不要满足于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 要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通过现象认识事 物的本质。
第二,由于现象认识问题危害多多,不 能满足于感性认识,需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就要努力学习科学理论知识。
第三,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这是基本原理,遵循该原理,就要慎对 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透过现象,正确认识其 本质
复习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人教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事物的客观性质
整体
过程
各个要素
各要素
内在联系上
结合起来
一个整体
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
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
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矛盾分析方法
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
热点探析
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工影响天气的哲学思考 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精神 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引发的哲学思考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主观能动性的内容
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制约
认识的根本任务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
认识的根本任务
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
两个条件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认识
要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复习课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知识要览 知识整合 知识梳理 热点探析
知识要览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
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哲学常识》下册基本原理 第五课 透过现象看本质.
《哲学常识》下册基本原理第五课透过现象看本质1.主观能动性原理【基本观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它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方法论】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坚持两个标准:一是量的标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是质的标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考试题精析】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基本观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方法论】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按规律办事。
②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片面强调规律客观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运用】①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那种认为客观规律会妨碍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高考试题精析】3.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原理【基本观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与本质。
现象和本质有确定的界限,同时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本质存在于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现象总要表现本质。
【方法论】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以现象代替本质,其危害是相当大的。
【方法论运用】真象与假象都是同一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要善于区分真象与假象;要善于区分假象与错觉。
《透过现象看本质》课件
来揭示。
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反映本质的变化,而本质的变化则必然反映
03
在现象上。
02
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现象的观察方法
全面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应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信息,不遗漏任何细节。
客观性
观察时应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客观,不受个人偏见或主观臆断的影响,确保观察 结果的准确性。
持续性
对于需要长时间观察的现象,应保持耐心和持久性,不断记录和 分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实践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实验
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内在规律和本质联系,推动科 学理论的发展。
观察与推理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运用归纳和演绎推理,揭示自然规律的内 在本质。
假说与验证
提出科学假说,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假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推动科学 知识的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判断事物真相
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做出 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识别谎言与欺骗
通过观察言行举止和言辞表达,识别谎言和欺骗,探究其背后的真 实动机和意图。
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到根本解 决方案。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市场调研
透过市场现象,分析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消费者行为,为企业 制定正确的市场策略提供依据。
感谢观看
透过现象看本质
contents
目录
• 现象与本质的概述 • 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义 •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实践应用 •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局限性
01
现象与本质的概述
现象与本质的定义
现象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什么必须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人为什么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人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明确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作用,提高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本质的自学性。
具体要求1. 知识方面识记: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
理解:1. 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表现;2. 结合实例,从道理上说明为什么必须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3. 说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物质条件、客观规律和自身素质的制约;4. 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5. 结合实例说明真理的确切含义;6. 结合事例说明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7. 结合事例说明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及其各自的作用;8. 结合基本事实,理解认识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变化;9. 结合实例,指出概念、判断、揄在思维过程中的主要作用;10. 结合基本事实,说明在认识过程中分析和综合的意义。
运用:1. 列举实例,运用有关原理,比较说明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2. 结合事例分析“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危害;3. 能运用有关原理,针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能力方面:1. 在教学中,通过比较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表现,比较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比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比较认识的深化、扩展、推移,比较概念、判断、推理的作用,比较分析与综合的意义,等等,通过这些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2. 在教学中,通过讲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制约它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分析与综合的关系,等等,提高学生的评语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1. 提高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学性,挖掘自身潜力,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2. 在重大的社会问题上,能自觉坚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端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的本质第二节 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认识的根本任务课件(共22张PPT)
2021/11/2
第十四页,共22页。
思考(sīkǎo):
人为什么要认识世界? 什么样的认识才能(cáinéng)更好地指导 实践呢?
2021/11/2
第十五页,共22页。
认识(rèn shi)的作用
2021/11/2
认识的能动作 用,不但表现于从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 识之能动的飞跃, 更重要的还表现于 从理性的认识到革 命(gé〃mìng)的实 践这一个飞跃。
1.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 (shìwù)的本质和规律 2. 为什么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 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 性
2021/11/2
第三页,共22页。
小结(xiǎojié)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 (xiànxiàng)抓住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 。
2021/11/2
第二十页,共22页。
返回(fǎnhuí)
小结(xiǎojié)
我们今天学习了认识的根本任务这一 框,主要讲了三个问题(wèntí): 1.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2.为什 么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要提高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自觉 性。
2021/11/2
第二十一页,共22页。
第五课 透过(tòu ɡuò)现象认识的本质第二节 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认识的根 本任务课件
第一页,共22页。
谁对谁错?为什么?
2021/11/2
亚里士多德:不 同(bù tónɡ)重量 的物体下落速度 不同(bù tónɡ)。
伽利略:不同重量 的物体下落速度 (sùdù)相同。
第二页,共22页。
认识(rèn shi)的根本任务
2021/11/2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
人的自觉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
它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做”是“想”的基础,“想”是“做”的指导,“想”和“做”的过程,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作支撑。
)2、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一,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第二,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第三,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战胜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
3、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第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4、如何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第一,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第三,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如何处理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主观因素的关系?第一,积累起来的主观因素越正确,就越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实践,积累知识,锻炼能力;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利益出发点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利益出发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6、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东西,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所直接感知。
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高二政治课件-2020年济南地区政治课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资料原创 推荐
经过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 透过现象抓住 事物的本质
事
物
的
本
质
二
1、认 识的根
①是什么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
学 本任务
会
分
析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事 属于感性认识
物
的
本
质
二
1、认 识的根
①是什么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
学 本任务
会
分 析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事 属于感性认识 物
对事物本质和 规律的认识
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1、是 人区别于物
的特点
一 、 主
2、含义: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表现: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观 能 动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 具有的精神状态
性 4、正确发挥 ①客观方面
主观能动性 ②主观方面
①是什么 1、认
二 识的根 学 本任务 会 分 析
会 分 析 事 物 的 本
现象是事物的表 面特征和外部联 系,它是个别的 多变的东西,能 够为人的感觉器
官直接感知
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 本性质,是同类 现象中的一般的 东西,是事物相 对稳定的内部联 系,要由人的理 性思维去把握
二 学
1、认 识的根 本任务
①是什么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含义 ③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事件
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物 的 本 质
3、深化
①认识事物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需要不断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发展 ②认识要在深度上不断深化,广
认识
度上不断扩展,在进程上不断向
前推移。
三 、 培 养 科 学 的 思 维 方 法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PPT课件 人教版
认识—人脑对客观事物 主体对客体的能 的反映。 动的反映。
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 主动意识 中的反映。 被动意识
第一、人类不仅能认识事 物的表面现象,更能认识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 有计划、有目的的。 第三、人类能动认识的重 要表现是认识具有预见性 和创造性。
(2)改造世界的能力与 活动—“做、实践”
第三、人类能够改变或 创造条件,利用规律。
有人说:“我们应以客 观规律为指南。”这种说 法对吗?
(3)精神状态—决心、 意志、干劲
三者的联系: (1)“做”是“想”的基 础。 (2)“想”指导“做”。 (3)“想”和“做”的过程, 需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作支持。
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主观能动性的“主观” 与主观主义的“主观”的区 别。 2、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 动性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 用三者的区别?
“人机大战”平局告终 卡斯帕罗夫:还是人脑好
据新华社报道,在4场“人机大战”之后,这位被认为是国际象棋史上 最出色的棋手在和计算机的较量中,以2:2的总比分结束全部战斗。卡斯 帕罗夫的结论是:“还是人脑更厉害。” 在此前“X3D-Fritz”进行的3场比赛中,卡斯帕罗夫的战绩是首场平、 第二场输、第三场胜。但相对于前三场比赛每次都要绞尽脑汁、用时3个多小 时相比,第四场人机大战仅耗时不到两小时,但步步险恶。到了第27回合眼 看谁都无法取得这最后一场比赛的胜利时,“X3D-Fritz”的设计者“提和”。 今年40岁的卡斯帕罗夫赛后笑着说:“别看时间不长,但对我来说,这 不仅仅是一场国际象棋比赛,更是一场赌博:人脑和电脑的较量。最重要的 是我们双方都在学习。计算机越来越进步,但是我们人类也在这个过程中学 习。” “我觉得在对抗中,人类棋手更有优势。我输棋的原因不是电脑比我强, 而是我自己有压力,出了昏招。我认为,比赛的胜负取决于我。如果我不出 差错,我会赢得比赛、至少也是平局。” “人机大战”虽然以平局结束,但对每秒钟可以计算出5百万步棋的 “X3D-Fritz”却是计算机的一大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本课是在讲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围绕"认识的根本任务"分析"想"的过程。
"认识的根本任务"围绕: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是,怎么样实现来讲授。
"想"的过程的分析是围绕"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讲述的,即怎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使认识不断深化,同时在"分析事物的本质"的"想"的过程中,应培养怎样的科学思维方法。
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一定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一,可以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回答教师提出的有梯度的问题;第二,教师应尽量避免自己举例来证明教材的理论观点,而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当前的时事热点、他们的所见所闻及自身的经历来论证教材中的理论观点;第三,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框、节、课的小结,小结应以简洁、清晰的知识结构图为主;第四,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在全课内容讲授完之后,由学生提出本课的问题,教师整理后集中答疑。
指点迷津教师如何解决疑难问题、热点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呢?教师可以采用"抛砖引玉"中提出的方法,即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回答教师提出的有梯度的问题;由学生举例来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如"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如何讲授这一内容呢?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针对教材三方面的理由提出问题:首先,从学习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讲,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提问:(1)举例说明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2)对此说出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是什么?(3)举例说明为什么认识了现象,哪怕是诸多的现象,也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4)对现象的认识是否有利于对本质的认识?为什么?其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提问:(1)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都正确的前提下,哪个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更深,水平更高?为什么?(2)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是否说明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3)举出你在学习中的一个例子,说明理解比感觉要深刻得多。
第三,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提问:(1)为什么是真理?科学理论?你能说明认识与真理、科学理论的关系吗?(2)为什么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3)你能说出邓小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起了怎样的作用?二、学海导航学法指要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对本质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艰苦、反复的过程;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认识事物是要把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等。
如何掌握这些重点,做到理解深刻,运用自如呢?第一,应该能够明确:从哪些方面把握每一知识内容。
例: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其余内容略。
第二,应该进一步明确: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例: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
在明确了两个条件是什么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要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怎样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在认识的飞跃中起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怎样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在认识的飞跃中起怎样的作用;这两个条件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两者具有一致性,要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两个条件都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依赖于前者,它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关键)。
其余内容略。
第三,应该进一步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完每一框题内容时,同时我们可以画出简明、清晰、准确的知识结构图,总结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人与物的区别→主观能动性1想2做3想和做中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制约(理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为什么是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看从认识的程度、水平看从认识的作用看方法论: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飞跃理性认识条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为什么怎样在飞跃中起的作用《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世界层次无限性世界广度无限性世界发展无限性世界无限性→决定深化认识发展认识深度:认识需逐步深化广度:认识需不断扩展进程:认识须向前推移《重视思维形式的培养》:理性思维的形式含义作用基本要求概念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思维中必须进行分析综合结合伴随合理想像创造性思维在学习完全课书后,应将所学内容相联系: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为什么是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看从认识的程度、水平看……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从认识的作用看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是主观能动性、表现正确发挥客观因素制约主观因素制约怎样实现具备两个条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关系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重视思维形式的作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如何认识现象与感性认识、本质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第一,要明确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个别的、多变的,是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是表现为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理象是本质的表现。
第二,要明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基础。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第三,现象与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的认识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属于主观范畴,因此不能将现象等于感性认识,本质等于理性认识。
但二者有一定的联系,即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第四,应该能够运用这些观点联系实际加以说明能够联系自身的实际;联系所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当前的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
如:在讲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时,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精神状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在讲创造性思维及作用时,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讲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时,同学们可以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掌握了这一概念对你理解经济学内容有作用;可以区分什么是商品,什么不是商品;可以进一步了解为什么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可以恰当地做出判断,货币是商品,货币具有商品所具有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从而理解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
同时,同学们应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当前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并用所学的理论加以分析,如:中西部开发问题;如何认识"台独问题"等等。
思维体操1假如下面这些材料是对你们学校情况的调查结果,请结合你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说明用怎样的思维方法,才能对你们学校是否进行素质教育做出正确的评价。
每个假期都对学生进行假期补课;许多任课教师减轻学生的负担,积极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校备有大量的报刊、杂志、图书,学生可以前去阅读或借阅;学生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会经常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近年来,学校接受了许多的大学毕业生;德育处的综合评比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没有选修课,只能学习学校规定的科目;个别教师私自占用学生的自习课;计算机教室对学生开放的时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2材料一: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的认识,自1979年起,先后经历了5个阶段(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3)"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4)"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二:就在我们不断攻克现有的疾病时,在下个世纪将跟随我们的一颗颗新的定时炸弹已悄然准备就绪,它们就是天然或人造的新型病毒。
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的膨胀,1899年时,地球上只有5亿人口,今天已突破60亿,在自然界,当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时,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必爆发。
此外,令人心悸的还有生物武器20世纪见证了人类基于原子物理理论而发明的伟大武器,21世纪将见证人类基于DNA和基因密码理论而发明的伟大武器。
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上述两个材料。
点到为止1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首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获取的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即对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2两个材料都体现了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应从客观世界的无限性,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应不断地深化、扩展和推移。
三、智能显示心中有数1本课的基本概念有: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它的表现;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
2本课的基本观点有: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是;由感性认哀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认识;概念、判断、推理在思维中的作用;在认识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意义。
在高考中,本课内容要求掌握:现象和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