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亚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董树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6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un.,2012第30卷第3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30 No.3
高校亚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董树理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中国进入剧烈的转型期,呈现出多元文化竞争的局面。高校文化受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也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虽然高校亚文化帮助大学生确立良好的价值观,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但也大大的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效果等等,使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高校亚文化;校园文化;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3-0047-03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中国社会进入剧烈的转型期,呈现出多元文化竞争的局面。高校校园文化受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也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高校亚文化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尤为突出,自发性、时代性、创造性及多样性的文化特点和形形色色的文化表现形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高校亚文化的界定
文化是人类劳动、智慧和感情创造的产品的总和。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制度、文学艺术、音乐美术、哲学、历史、宗教和科学技术等意识形态和劳动成果。 [1]文化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的。它是一个复杂系统,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分化、进化。在人类的原始社会时期因为人类劳动分化制度尚未形成,单一的内容很容易形成整合完备高度统一的形式。随后,文化随着阶级性社会的诞生产生分化,逐渐形成了因为阶级和宗教等诸多因素而展现不同的各异的文化形式。而现实社会中的文化形态变得更加纷繁复杂,其中既有主流文化,又有支流文化,我们习惯上将支流文化称为亚文化。
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大环境中,能够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被这个环境中大多数成员所接纳的文化就可以称之为主流文化。它能显示出这个特定大环境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同质性,对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亚文化指的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和价值体系,它独立于社会上主导的行为和价值体系而存在,但仍然是这一主要体系的一部分。生活在亚文化中的群体分享主导文明的因素,但也保持某些独特的行为榜样和价值观念。 [2] 任何群体凡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价值体系不同,且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活方式、语言、价值体系,体现集团、群体个性、风格、凝聚力的文化形态都可称亚文化。 [3]任何一种亚文化的形成都是在特定的主流文化大环境中进行的。高校亚文化作为亚文化中重要而独特的分支,依附于高校学生而存在,它是大学生依照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语言方式,根据主导价值体系与社会价值体系的不同,在某些方面,反映高校生活不同的性格,不同色彩的文化聚集模式。
高校亚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应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已有的大学文化环境基础上敏锐地反映着社会因素的演变。而它的文化形式也随着社会文化外在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因为大学生具有其独特的年龄结构、心理状态、价值体系等,所以在这样的高校内在环境特性的作用下,他们创造并拥有了他们自己的个性化风格化特异化的亚文化。
亚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的在校培养,成长成才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亚文化是一个较为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系统,一方面校园主流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亚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亚文化又吸收融合着诸方面因素形成了其自身的个性风格特色。它与校园中的主流文化有所不同,却又不断地丰富和繁荣着校园主流文化。高校亚文化 是在一定时期内为整个大学生群体所共享的一套价值观念,是校园的微观文化;其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微妙的互动逻辑,体现为高校亚文化对于
47
[收稿日期]2012-05-2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项目: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12512327);佳木斯大学人文社科面上项目:高校亚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W2011-006);佳木斯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校园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10047) [作者简介]董树理(1977-),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主流文化既抗拒反叛又依附承认的双重特质;其同时由于与主流文化的互动和社会变迁的影响而呈现出动态稳定的状态。 [4]
二、高校亚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校园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较大的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而高校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自发性、时代性、创造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呈现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述它:
1.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缓解心理压力。近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不良事件频频发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生在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生活条件、工作就业等多方面所受到的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为此,党和政府就改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需要大学生 内外相结合 学会自我减压。高校亚文化以其兼容并蓄,丰富多彩的姿态和独特的态度,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缓解心理压力的平台。它已经成为校园生活的 减压阀 ,为有着不同经历、不同问题的学生群体解决各自的需求。在参与高校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把最真实的自我完全展示出来,通过自由娱乐活动的发挥,感受不同价值观之间的接触碰撞,有效地调剂生活,丰富其课余时间,缓解心理压力,愉悦身心,使身体与精神发展趋于平衡。
2.推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帮助树立正确价值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正不断的显现出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文化多样性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选择不断丰富,在各种各样色彩各异的选择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学生因其特殊的年龄特点,其价值体系尚未形成完备,所以外界的变化和刺激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一次巨大的价值观的震荡。在参与高校亚文化建设中,大学生通过感受彼此不同的价值理念的对接和碰撞,通过价值的冲突对比,来达到反思自身价值观的目的,以便于应对未来诸多选择和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3.更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观念,提高教育实效。高校亚文化多样性特点突出,因而它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不仅仅体现在一个方面。也正因为多样性特点的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亚文化的环境下也存在着更大的挑战。为了积极应对挑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观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更新是十分必要的。要摒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单一模式,改变简单说教和个人主义灌输,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个性,使平等和谐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这种多样化也需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跟上脚步,不断拓宽渠道和扩大阵地,扩大高校校园文化影响。为了应对高校亚文化迅速发展的趋势,更好的适应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高校亚文化形成的文化内在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教育时效性,高校校园文化一定要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
三、高校亚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消极影响
健康的亚文化对校园文化会产生积极影响,而不良亚文化则会对校园文化产生负面的效应。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1.校园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被弱化。不良亚文化虽然只是在某一小部分学生群体中流行,但其影响力却不可小觑,甚至对校园主流文化形成了冲击。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于有些学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试图通过伪装逃避教育。实际上,这样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不利的,这种情况的发生无异于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地位。当代社会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和IT业的迅猛发展给校园不良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捷径,其内容形式更是趋于多样化,各种非正式组织发展愈演愈烈,这虽然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迎合了大学生对于文化多样性的不同需求。但事实上它也在侧面上增加了大学生的选择难度,也给一些不良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使一些学生不经意间就受到了不良亚文化的影响,从而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引发恶果。对于这些不良亚文化,甚至经常不能提供令学生满意的解释,这样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联系稀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大打折扣。
近年来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素质难以跟上步伐,在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力量较之其他学科又相对不足,因此校园主流文化的发展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局限而大受限制。中央提出的高校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约1:150,但据初步统计,目前高校专职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大多徘徊在1:300左右,有些学校甚至能达到1:400或1:500。这样的比例与中央提出的标准相差甚远,甚至远远不及。另外有些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设施的投入不甚重视,导致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校园主流文化活动诸多局限下难以得到正常的开展,被不良亚文化之风压过一头,这也是使得不良亚文化挑战校园主流文化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2.影响校园文化功能建设。校园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部分,具有调节、激励、引导和转化等功能,对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高校不良亚文化在学生中的流行,对校园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及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些教师对于其本职工作的热爱不及其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一些学生也受到影响,也存在着极重的功利主义倾向。一部分学生总是把表现积极,热心公益活动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