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精卫填海

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钱玉华

(北宝兴路800号)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鸟坚韧不拔的意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能借助注释,在理解关键字词意思的基础上,了解《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清楚。

[教学时间]

1.5-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不知道神话故事?

2、师:神话故事是在人类原始时期产生的,讲述的是关于神仙或像神仙一样有本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神话故事,名字叫《精卫填海》。

说明:

也许有些同学了解一些神话故事,但到底什么才是神话,学生对此知之甚少。实际上,对神话这一概念有界定,“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它与传说、民间故事有所区别。”但这样的表述对于学生的理解会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对“神话”有一个简单但正确的认识。

3、出示课题:精卫填海,生读课题。

*板书:精卫填海

*学生就课题质疑。

4、这个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介绍《山海经》,请学生看课后注释①。说明: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代表,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后的注释,对此有所了解,也培养学生仔细阅读注释的习惯。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些不同,它是《精卫填海》故事的原文,是文言文。请大家轻声读读这则故事,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借助文章后的注释或字典来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说明:

课文中有一些字学生因为平时接触不多,所以不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让他们圈出来,然后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在无形中教授了学生自学的方法。

2、交流。

*出示:

发鸠(jiū) 柘(zhì)木喙(huì) 詨(xiào) 溺(nì) 堙(yīn)

*指名读,齐读。

3、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4、跟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读,齐读。

说明:

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文言文的课文,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首先会遇到的困难就是朗读。因为文言文的结构与现代文不同,所以教师可以先示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再带着学生朗读,直到读通顺为止,只有读得有语感了才容易了解课文的内容。朗读的形式要多样,不要让学生有枯

燥乏味的感觉。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2)师:在刚才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觉得有哪个词或哪句话不理解的呢?

*学生质疑。

①出示句子: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②指名读。

③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其:它的;乌:乌鸦;赤:红色;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④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轻声自己试一试,指名交流。

(在那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说明:

这篇课文是选读课文,所以在句子的理解上尽可能让学生借助注释或字典自学。但教师通过学生质疑,对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要进行点拨。课文共4句话,第二句话最长,句子中有几个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学生可能不理解,课后的注释中又没有标注,这样对学生理解句子造成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突破难点。

(3)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其它句子的意思。

*师:先说说你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淹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精卫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

(5)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轻声准备,交流。

(6)教师小结:同学们借助注释、查阅字典自己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课文共四句话,第一句写精卫鸟生活的环境;第二句写精卫鸟的外形、颜色和鸣叫声,并介绍了取名精卫的原因;第三句写精卫鸟的来历;最后一句写精卫鸟怎样填海。同学们能不能不看课文,根据四句话的主要内容来说一说《精卫填海》的故事。指名交流。

说明:

教学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先了解有关字词的意思,再连起来解释句子的意思,从句子再慢慢过渡到把整个故事讲清楚。讲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语汇,使句意表达更流畅。

2、感受精卫坚韧不拔的意志。

(1)出示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2)指名读,齐读。

*板书:溺而不返堙于东海

(3)想象说话: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大海会怎么说?精卫又会怎么回答呢?

*出示: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

(4)教师小结:不管春夏秋冬,酷夏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了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一只小鸟想用这种办法填平大海。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可贵的。它坚韧不拔的意志是让人敬佩的。

*板书:坚韧不拔

(5)感情朗读句子。

3、齐读全文。

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