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等要求。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的高职师资队伍,不仅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具体要求。
一、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中高学历、专业化的教师数量偏少。据调查,江苏省高职学校中具有硕土学位的专业教师比例只有8.1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1.27%。而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到209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调查显示,全国除了上海、北京以外,其他省份的高职教师学历结构均不合理。这说明我国的高职教师在学历结构上距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5月对辽宁、四川、陕西、湖南、江苏5省3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现状的抽样调查显示,高职高专教师来源仍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从企业调入的数量不多(见下表)。
另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为27%。高职教师中按传统教学模式,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型”教师占多数,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偏少。
(三)教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目前,虽然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教师聘任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但由于制度本身的滞后、死板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诸如“干好干坏一个样”、“人才单位所有制”、“论资排辈”、“抢奖金、抢职称”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四)缺乏完整、科学的培养和培训体系
由于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培训重视不够,造成当前高职高专骨干敦师和学科带头人年龄老化,信息社会化的素质和能力缺乏,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提高或调整高职教师学历、知识和能力结构
1.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是反映高职师资队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地通过外聘、进修、内培等途径和措施,大力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在努力提高用人标准时,也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学历,聘用一些重理论、轻实践的高学历者。应该尽可能地聘用那些既有高学历又在第一线工作过的有实际经验的“双师型”人员。对于专业经验与业绩、职称与能力等各方面都很优秀,而学历尚达不到要求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可以聘为兼职教师,从而加快推进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对于来自普通高校的教师或者是刚从高校毕业到高职院校任教的高学历者,应进行岗前培训,给予他们实习和进修的机会,使他们接受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培养。通过这些措施,使高职教师不仅提高学历或学位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
2.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职教师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形成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的“T”型知识结构,从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基础文化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是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和创新的原动力。基础文化知识应该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基础文化知识要广,越扎实和丰富,教师就越能发挥出他们的潜力。
专业知识是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指导时应掌握的知识。它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包括两类:一类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如经济学、环境监测、机械设计制造、电子信息、分子生物学等;另一类是从事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如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学原理等。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实现从理论传授到实际操作所要掌握的知识。它包括实际操作中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实验器皿的使用方法、实验试剂的性能、实际操作规程等方面的知识。
其他知识是与教师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主要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人际关系学、运筹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另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了满足信息化和国际化交流的需要,高职教师还要掌握诸如计算机操作、网络技术运用及外语交流等方面的知识。
上述三方面的知识不是并列的。其中,专业知识是核心层次,基础文化知识是基础层次,其他知识是外围层次。高职教师需要构建自己向纵深拓展的、多目次的、博与专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成为一名由原来的单一“专型”转变为“博+专+新型”的合格高职教师。
3.培养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能力
(1)重组与更新现有知识的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人才需求趋势走向技术型、实用型和创新型。因此,高职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也应按照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作相应的调整,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高职教师需具备能及时地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与更新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满足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2)实际专业操作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是高职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学习操作与学习理论不同,学习操作首先表现为动作模仿,而学生模仿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操作动作示范。另外,当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时,需要指导教师为其提供参考建议,以便学生自行摸索和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教师要想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具备能非常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高职院校要发展与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关键是要培养一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如果高职教师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就能从传递信息的烦琐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问题,还能更迅速、准确地捕捉和获取科学前沿知识和信息,有利于教学和科研。此外,国外的职业教育比我国发展得早且经验丰富,如果高职教师掌握了网络技术的运用,就能促进国际化交流,有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4)心理调控能力。有资料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其他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由于职务晋升、考核评优、住房分配、子女就业等厂系列直接或间接的因素,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另外,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不协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给教师造成了不良情绪。鉴于这些因素,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控能力,只有首先解决好自身的问题,才能以健康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进入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5)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能力。首先,加强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助于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突破传统观念、寻找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次,善于总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