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生物毒性快速检测与给水水质预警

间、 养世代 、 培 培养温度 等条件对测定 值 的影 响, 并通过 引入 校
正因子改进 了测试方法 , 使实验数据的标准偏差降低 , 提高了实
验的重现 性。明亮发光杆菌是海水发光菌, 毒性测试 时需要 向样 品中加入 一定 量的盐 以维持菌 的正常 生长 ,这会 导致样品中一 些有毒物质毒性大 小发生变化 。9 5年 , 18 中国学者从青海湟鱼体 表分离出了一种淡水型发光菌一 青海孤 菌,该菌具有在淡水体 系中能正常发光的特点 ,更适用 于淡水环 境样品的生物毒性测
现在的研 究认 为, 完整的应急检测应 该分为三级 : 一级是快
速检测 , 二级是确定性检测 , 三级是精 确权威检测 。每一级的检 测方法特 点不 同, 能提供 的信息也不 同, 其中第一级应 以快速检
试。 中华等利用该菌对 印染废水 中的 1 童 4种染料进行 了毒性检 测, 结果表 明, 发光菌 比化学参数 能更准确地反映废水的生物毒
维普资讯
建材与装饰 2 0 0 7年 7月下旬刊
勘察、 测绘与测试技术
生物毒性快速检测与给水水质预警
李 东
( 广州市番 禺区 自来水 公司)
摘 要 : 文重 点介绍 了五种生物毒性快速检测方法——发光细菌毒性 实验、 本 生物传感器检 测、 鱼类 毒性实验、 藻类毒性实 验和水蚤 毒性实验等, 为建立城市给水水质 预警系统提供 新的思路 。 关键词 : 生物毒性 ; 快速检测 ; 水质预警
物 , 以达 到测试多种有毒物 质综合 毒性 的 目的, 可 因此, 微生物
传感器是 目前具有很好 发展前途的毒 性检测生物传感器 。田中 良春 等将 硝化细 菌 固定 化菌 膜 固定在溶 解氧 电极 上组成 传感
污水中新兴污染物的非靶向筛查研究进展

咱摘要暂 大量的新兴污染物渊ECs冤随污水排放入自然环境中袁对水生生物和水质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遥 污水中 新兴污染物的识别袁是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尧毒性效应的前提遥 基于色谱-高分辨率质谱的非靶向筛查技术能够 实现复杂水环境中新兴污染物的高通量测定遥 综述了现有非靶向筛查技术在识别污水中的新兴污染物的研究进展袁 主要包括样品的预处理方法袁色谱-高分辨率质谱仪器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的过程及参数优化袁非靶向识别新兴污 染物的应用进展和发展趋势等袁可为污水中新兴污染物的识别1渊6冤
表 1 部分商用和开源的化合物数据库尧化合物谱图数据库尧非靶向数据处理和谱图预测的软件或网站
化合物数据库
化合物质谱谱图数据库
非靶向数据处理软件和网站
谱图预测软件和网站
Pubchem渊https院//pubchem.ncbi.nlm. /冤
咱关键词暂 非靶向筛查曰新兴污染物曰污水曰识别 咱中图分类号暂 X703 咱文献标识码暂 A 咱文章编号暂 1005-829X渊2021冤06-0048-10
阐述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

阐述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水环境质量检测主要是针对水环境受污染程度进行检测。
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水环境质量检测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检測内容包括地表水检测、地下水检测和海洋水检测。
按检测性质区分,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分为常规检测、应急检测、特定目的检测及科研检测几种类型。
本文主要对常规检测方法及一些新型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概况1.1关于水环境质量检测水环境质量检测可以分为现状检测和水污染源监测两大类。
现状检测主要检测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水污染源监测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医院污水的检测,有时也包括农业退水、雨水初水等检测。
水环境检测方法包括在线自动监测和实验室检测两种。
随着检测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线自动监测以其实时、连续、远程监控的优势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实验室检测作为常规检测的有效手段不仅没有受到削弱,反而由于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手段更为丰富了。
传统检测方法以理化分析为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例,检测项目包括基本项目24项,如水温、pH值、溶解氧、COD、BOD5、氨氮、总磷、总氮、8个必测的有毒重金属元素、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等项目,另外还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与特定项目85项,尽管这些项目能够定量反映污染物的浓度,但却无法及时、全面、直接地反映污染物对水环境所造成的综合影响,而生物毒性检测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随着人们对环境激素(EDC)和持久性有机物(POPs)与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EDC与POPs检测受到重视。
1.2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特点及选择水环境质量检测方法非常丰富,以GB3838-2002中污染物检测为例,除了部分项目可以采用普通化学分析方法,很多项目需要采用仪器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光谱法、分子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等。
垃圾渗沥液的生物毒性研究进展

( 1 .Z h o n g s h a n Mi n g c h e n g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e r v i c e s C o . ,L t d,Z h o n g s h a n Gu a n g d o n g 5 2 8 4 0 3 ;2 .C o l l e g e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n d En e r g y,S o u t h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y ,Gu g a n g z h o u Gu a n g d o n g 5 1 0 6 4 0 )
响 ,毒性抑制作用导致生物体最大 比生长速率降 垃圾 渗 沥 液 中的氨 氮 主要 由有 机 的 和人 工 合 成 的 低 、半 饱 和 系数 升高 ,或者 导致 微 生物 菌 群 的不 化合物降解产生l 7 ] 。在水中氨氮溶解性很高 ,并 利转 变 ,从而使 生物降解速率大幅度降低 ,甚至 且 在氨 态 氮 和铵 盐 之 间 建立 平 衡 ,这种 平 衡 取 决 f Z p H E 。一 般来 讲 垃圾 渗 沥液 中的氨 氮浓 度 随 着 使体 系 内微 生 物迅 速 死 亡 ,导致 处 理 系统 彻 底 失  ̄
垃 圾 渗 沥 液是 一 种 污染 物 种 类 繁 多 、水 质 构 物厌 氧 分解作 用 而产 生 的水 。 由于 垃圾 成分 复 杂 ,
成 复 杂 的高浓 度 毒性/ 难 降解 有机 废 水 ,迄 今 为止 填埋后发 生分解 、溶 出 、发酵等反应 ,所以渗沥 并 未 找 到切 实 有 效 的处 理 工 艺 。在垃 圾 渗 沥液 的 液 中含有 大量 的无机 物和有机物 ,他们所产 生的 各 种 处 理 工艺 中 ,生 物处 理 法 是 去 除有 机 污染 物 毒性不仅与其性质有关 ,同时也依赖于浓度和有 的最 佳 工艺 [ 。研 究 表 明[ ,垃圾 渗 沥液 中污染 效性E 。通常垃圾渗沥液 主要包 括无机物 、重金
水质监测技术的国际比较分析

水质监测技术的国际比较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水质监测技术则是评估水资源质量、保障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不断提高,各国在水质监测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欧美国家的水质监测技术在欧美国家,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相对较为成熟。
以美国为例,其在水质监测方面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首先是传感器技术的广泛应用。
美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了多种高精度的水质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水温、酸碱度(pH 值)、溶解氧、电导率等关键参数。
这些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能够为水质监测提供连续、准确的数据支持。
其次,美国在水质监测中重视实验室分析技术。
通过先进的化学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可以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进行精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同时,美国还建立了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和数据库,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综合分析,为水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欧洲国家如德国、英国等在水质监测技术方面也有突出表现。
德国注重多参数监测系统的集成,将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指标相结合,形成全面的水质评估体系。
英国则在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做得较为出色,制定了严格的水质监测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二、亚洲国家的水质监测技术亚洲的一些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在水质监测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日本在水质监测中突出了生物技术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标志物等技术,能够快速检测水中的生物毒性和污染物的生物可降解性。
此外,日本还注重水质监测设备的小型化和便携化,便于在现场进行快速检测和应急监测。
韩国则在信息化技术与水质监测的结合方面有所建树。
通过建立智能化的水质监测平台,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分析和预警。
同时,韩国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水质监测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监测水平。
污染场地土壤生物毒性测试方法研究进展

污染场地土壤生物毒性测试方法研究进展殷娟;范雅伦;李倩;付融冰;陈玲【摘要】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污染场地的土壤质量评价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的测试方法主要以模式生物的个体或细胞为受试对象,将其暴露于污染土壤或浸提液中以探究污染物对生物的毒害作用.不同的毒性测试方法都有适用范围,加上污染场地环境复杂,更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对不同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进行了综述,为特定污染类型场地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19(038)004【总页数】5页(P193-197)【关键词】污染场地;生物可利用性;生物毒性测试方法【作者】殷娟;范雅伦;李倩;付融冰;陈玲【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31 前言污染场地被视为潜在的污染源,不仅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引发地下水污染。
污染场地土壤的风险评估,传统方法是利用化学分析手段测定污染物的总量,再与规定的标准值进行比较,从剂量-反应关系评估其危害。
但高的总浓度并不总能转化为高迁移性、生物利用性和毒性[1-2],因此单纯依靠化学分析手段有可能会高估场地的污染情况。
同时,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仅制定了有限环境项目的管控标准,难以对不同污染类型场地的污染程度做出准确评价。
而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可有效弥补化学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反映污染物质对生物体的综合效应,为特定场地的实际生态风险评估给予技术支撑。
2 生物毒性测试方法2.1 陆生生物毒性测试方法陆生生物毒性测试方法能够直接接触环境毒性,被视为诊断场地污染物生物可利用部分危害的有用工具[3-4]。
表1归纳了目前比较常用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表明不同的受试生物、毒性终点对不同污染类型的土壤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氧化石墨烯水体和土壤生物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2.
2.
2 氧化石墨烯对藻类的毒性效应
一般情况下,氧化石墨烯对某些藻类不具有明显 毒
性,但对于一些藻类毒性效应较强.氧化石墨烯会影 响
生长阶段的光合色 素,如 在 高 浓 度 下,会 促 进 海 藻 的 生
长和光合色 素 的 增 加 [11]. 当 暴 露 时 间 为 96h,浓 度 低
收稿日期:
[]
子(
Cu2+ 、
Co2+ 、
Zn2+ 、
Sb3+ )具 有 强 吸 附 能 力 6 ,可 能 导
致氧化石墨烯与金属离子联合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从
而加大氧化石墨烯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
2.
2 氧化石墨烯的水生生物毒性
2.
2.
1 氧化石墨烯对鱼类的毒性效应
氧化石墨烯在水中高度分散,会随着水流发生转 化
性,不同片层之间会团聚,甚至沉积到水底 [3];而 氧 化 石
墨烯具有高亲水性 和 表 面 活 性,在 纯 水 中 能 均 匀 分 散,
形成稳定的胶体 溶 液,因 此 难 以 去 除 [4],由 于 氧 化 石 墨
烯能在水体中高度移动,这加大了氧化石墨烯的潜在毒
性影响,对水环境理化性质也会有一定的 影 响 [5]. 石 墨
境中,将对环境造成危害,进而影响 生 态 安 全 和 人 群 健 康. 综 述 了 水 体 和 土 壤 中 氧 化 石 墨 烯 的 生 物 毒 性,
并对用来评估其生物 毒 性 的 模 式 生 物 进 行 了 探 讨,可 为 更 好 地 评 估 氧 化 石 墨 烯 的 生 态 风 险 提 供 依 据 和
周萌萌,等:氧化石墨烯水体和土壤生物毒性效强大的 吸 附 力 [1],同
时,它在改善材料性 能 发 挥 着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其 中 有
检测实习报告范文4篇

检测实习报告范文4篇发光细菌毒性检测仪进行生物毒性测试。
Eclox便携式水质毒性分析仪支持两种毒性检测方法:发光细菌法和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毒性分析可用于恶劣试验环境下的毒性检测,其检测结果与发光细菌法相当。
发光细菌法生物毒性分析试剂符合国际标准iso11348的规定,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Lumifoxxx手持式发光细菌毒性检测仪是一种基于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毒性检测系统,可以根据发光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发光强度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该仪器使用发光细菌的冻干试剂。
当这些细菌处于有毒环境中时,它们的光线会受到抑制。
根据光照强度的变化,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的毒性,并可直接检测出数千种潜在的有毒物质。
试验结果可与标准有毒物质HgCl2或苯酚进行比较,以获得相应的毒性水平。
(国家标准《GB/t15441-1995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经过一个月的生物毒性测试,从中我也总结出:水的生物毒性值大小不仅与水的温度,试剂的温度有关,还仪器是否水平,平稳有关。
仪器上的生物毒性显示线在加试剂后6min 后开始下降。
而进行多个样品检测时,选用国产的lumifoxxx能有效地缩短检测的时间。
而单样或少样时用eclox便携式比较适合。
五、关于自来水的常识和问题:下面再说说我们再水质监测中的一些常见的知识和问题吧!1.首先,我们来取现场测试的总氯和余氯:添加氯,作为一种有效的杀菌消毒手段,仍被世界上超过80%的水厂使用着。
所以,市政自来水中必须保持一定量的余氯,以确保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安全。
但是,当氯和有机酸反应,就会产生许多致癌的副产品,比如三卤甲烷等。
超过一定量的氯,本身也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危害,且带有难闻的气味,俗称“漂白粉味”。
现在,大多数的专家达成共识,使用氯化水和饮用水中有氯化物的确和得癌几率有一定的关系。
2.红虫问题:红虫是昆虫双翅目摇蚊科摇蚊的幼虫,摇蚊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红虫)、蛹和成虫(摇蚊)四个阶段。
水质检测员心得体会

水质检测员心得体会在我担任水质检测员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水质的检测和保护的重要性。
我不仅学习了许多关于水质的科学知识,还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检测技能。
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在这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理解到水质检测的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纯净的水不仅对人类健康有害,也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因此,我们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它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提供了基础数据。
其次,我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作为一名水质检测员,我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科学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如分光光度计、电导仪、气相色谱仪等。
同时,我还要了解和掌握各种化学分析方法和标准,如国标、AOAC等。
这些标准和方法的准确理解和执行,是保证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再者,我对我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自豪感。
通过我的努力,我可以提供准确的水质数据,帮助人们了解他们的饮用水是否安全,是否符合健康标准。
我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这使我感到深深的自豪。
最后,我意识到我在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质检测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我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变化的需求和挑战。
总的来说,我很高兴我能成为一名水质检测员。
我深知我的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我将继续以专业的态度和热情,致力于提供准确、及时的水质检测数据,为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在进行水质监测时,以下哪种参数属于必测项目?A.温度B. PH值C.悬浮物D.以上都是水质监测中,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检测水中的总大肠菌群?A.滤膜法B. MPN法C.多管发酵法D.荧光法在进行水质监测时,以下哪种物质属于营养盐?A.硝酸盐B.磷酸盐C.硫化物D.氯化物水质监测中,以下哪种指标常用于评价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A.总氮B.总磷C.高锰酸盐指数D.以上都是在进行水质监测时,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水中的溶解氧?A.滴定法B.碘量法C.折光法D.荧光法请简述在进行水质监测时,如何正确使用溶解氧测定仪?请简述在进行水质监测时,如何正确保存和运输水样?请根据你所在地区的水质情况,设计一份完整的水质监测方案。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学监测方法

病毒监测
总结词
病毒是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类,其对宿主 细胞的感染会影响污水处理效果。主要是 因为病毒的检测较为困难。常见的病毒监 测方法包括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计数和 特异性基因检测等。了解病毒在污水处理 过程中的存在和变化情况,有助于评估污 水处理厂的卫生安全状况和潜在的环境风 险。
详细描述
通过计数和鉴定细菌种类,了解污水处理过程中细菌的数量和变化情况,有助于评估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况和处 理效果。常见的细菌监测方法包括平板计数法、流式细胞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
真菌监测
总结词
真菌在污水处理中也有一定的分布,其监测有助于了解污水处理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 功能。
详细描述
真菌监测主要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和计数,以了解真菌在污水处理过 程中的存在和变化情况。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污水处理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
02
镜检法
总结词
镜检法是一种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污水中微生物的监测方法 。
详细描述
镜检法包括直接观察和油镜观察,可以直接计数和鉴别不同 类型的微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该方法具有简单 、快速、直观等优点,但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且无法 准确计数低浓度微生物。
流式细胞术
总结词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污水中微生物进行快速、高通量检测的方 法。
ATP生物发光法
要点一
总结词
ATP生物发光法是通过测量生物体内ATP的含量来评估微生 物活性的方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ATP是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其含量可以反映微 生物的活性。ATP生物发光法通过测量生物体内ATP的含 量,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微生物的活性。该方法具有灵 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在线监测和过程控制。
生物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12-02T15:42:21.847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4期作者:卞桂荣[导读] 随着水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使水环境监测工作显得特别的重要卞桂荣芜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安徽芜湖 241001摘要:随着水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使水环境监测工作显得特别的重要,而且在水环境中生物技术也发挥了较为重要的效用。
伴随生物技术的逐渐发展,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生物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不断有新方法相继出现,从而为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服务。
为此本文对生物技术在水环境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首先对生物监测技术和现时期常用的生物监测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在此基础上对生物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望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与探究可以为水环境的有效维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生物监测法;水环境监测;应用生物技术属于一门新兴起的学科,具备综合性,主要是基于现代生命科学,融合众多学科的科学原理,并且借助现代化先进科技方法,对生物或是生物成分实施优化改进与应用的一种技术。
随着水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不管是水环境监测,还是污水处理,都应用了生物技术处理技术,这种技术现在已成为各个国家实施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方法及手段。
伴随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水环境防控中生物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效用。
1.生物监测技术优缺点生物监测可以呈现污染物的生物学效应,可以更为直观的反应污染物对于生物体的相应影响;同时有些生物其具备的灵敏度已远高于精密仪器,可以对污染物所形成的影响及时的做出反应;水环境污染通常都是由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复杂污染,然而现时期水环境污染所使用的化学和物理法仅可以测量单种污染物浓度,但是生物监测就有所不同可以有效的补充这种不足,能够呈现多种污染物综合影响。
除此之外,生物监测还具备操作简单方便、成本投入低的优势,可以应用非常少的人力及物力便可完成水环境监测。
利用发光细菌检验水中有毒有害物质

利用发光细菌检验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摘要:水源污染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水质检验,特别是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问题,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各种水质分析方法予以检出,然后对之进行对人体健康的综合评价,检测水中有毒有害物,有时采用生物方法,如鱼毒理学生物检验,水蚤试验等;也有采用近代遗传毒理学的方法,如Ames 致突变试验[1],姐妹染色体交换试验等等,则可提供水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信息,本文则介绍利用发光细菌检验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基本原理,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关键词:水质检验发光细菌有毒有害物质一、发光细菌的存在,分离,纯化和培养[2广阔的海洋是发光细菌生活的大本营,从近海沿岸到南北极;从海水表面到深达1000米的海底都可找到发光细菌,只有少数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中;有的寄生于各种海洋动物如海鱼的发光器官中;有的独立生活在海水中,其数量依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异,据测定夏秋季的海水中每毫升多达几十到几百个,发光细菌属于肠道菌属,分为十个种四个属,在我国海洋中也陆续分离到十个种的六种,其中包括我国特有的新种。
发光细菌可以直接从海水中和海鱼的体表和内脏中分离,所采用的培养基为:胰蛋白胨0.5%,酵母膏0.5%,甘油0.3%,KH2PO40.1%,Na2HPO40.5%,NaCI3%,琼脂2%,pH6.5。
高压灭菌后制成平板,将海鱼或无脊椎动物(如乌贼)切成3~4cm 大小小块,或取其内脏放入灭菌培养皿中20℃培养12-18 小时,在暗室中寻发光点,用接种环挑取发光点,在营养平板上,线培养后形成单个发光菌,再挑取单菌落反复划线分离几次,即可得到纯化的发光菌株,将纯化的菌株接种入同样成分的斜面培养基上,经培养12 小时后,在4℃下保存,每月转接一次,可长期保存活力,使用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20℃下振荡培养10-12 小时,用磷酸缓冲液稀释后备用。
国内外一般都用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lcum)作有毒有害物的检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已将此菌种制成干燥粉剂-20℃下可长期保存,使用极为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1期河北工业科技Vol.24,No.1 2007年1月H ebei Jour nal of Industr 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n.2007文章编号:100821534(2007)0120058205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王晓辉,金静,任洪强,杜利平(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摘要:生物毒性检测能直观地反映污染水体对生物种群的综合毒性,是预测和控制化学物质污染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从毒性测试的受试生物出发,综述了国内外应用于水生生态系统急性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质检测;生物毒性;毒性实验中图分类号:X832文献标识码:ADevelopment of biotoxicity testing method on detecting water quality WAN G Xiao2hui,JIN Jing,REN H ong2qiang,DU Li2ping(School of Envir 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 ing,Hebei Univer 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Shijiazhuang Hebei050018, China)Abstr act:Biotoxicit y testing can intuitivey r ef lect the composit ive toxicit y of contaminated water to biology species,so it pla 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dicting and controlling chemical pollution.The acute biotoxicity testing methods wer e summar ized and their prospects wer e put for wa rd.Key words:water qualit y det ection;biotoxicity;toxicity test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日益增多的工业废水给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其进行毒性检测已经成为评价水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理化分析方法能定量分析污染物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但不能直接、全面地反映各种有毒物质对环境的综合影响;而生物检测可以综合多种有毒物质的相互作用,判定有毒物质的质量浓度和生物效应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为水质的监测和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生物毒性检测方法包括急性毒性实验、亚急性毒性实验、慢性毒性实验以及生物致畸、致癌、致突变实验等,其中急性毒性实验可以探明环境污染物收稿日期:2006206215;修回日期:2006210220责任编辑:王海云基金项目: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PCRRF05002)作者简介:王晓辉(19622),女,河北邢台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器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与机体短时间接触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找出有毒物质的作用途径、剂量与效应的关系,为进行其他各种动物实验提供设计依据,并对环境污染提供预警,因而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毒性测试方法。
笔者对目前国际上应用于水质毒性检测的各种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1鱼类毒性实验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当水体中有毒物质达到一定质量浓度时,就会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因而被广泛用于毒物和废水的生物监测、评价,进而据此进行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的制定以及工业废水的管理等。
早在1946年,DAVIS就用一种比较小的食蚊鱼做废水毒性的现场检验。
近些年,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涉及了多种鱼类和多种有毒物质: ROEX等探讨了1,2,32三氯苯和对硫磷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1];王春凤等利用剑尾鱼检测了重金属汞和硒的急性毒性[2];GERH ARDT利用虹鳟鱼检测了南非采矿污水的毒性[3];TOU SSAINT等论述了饮用水消毒副产品对青鳉鱼的毒性影响[4];其他还有有毒物质对草鱼[5]、鲫鱼[6]、鮈鲫[7]等的毒性研究。
传统鱼类毒性实验采用24,48,96h有毒物质的半数致死的质量浓度来表征急性毒性作用的程度,实验周期较长,且需要大量实验材料和多次重复实验,应用生物标志物评价污染物毒性可弥补这些不足,因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某些特定的外来有毒物质能诱导或抑制生物体内的酶活力,使酶活性异常增高或降低,利用酶活性变化作为生物标志物可以检测有毒物质的生物毒性。
霍传林等发现芳烃及其类似化合物(多氯联苯、多环芳烃、二口恶口英等)对鱼体内细胞色素P450系统依赖的72乙氧基2 32异吩唑酮2脱乙基酶(EROD)活性具有很强的诱导能力[8],因此EROD可以作为检测这类污染物的生物标志物。
黎雯等以EROD作为毒性指标,并利用活体和离体2种生物分析方法检测了二口恶口英的水生态毒性,并与化学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活体方法、离体方法均与化学分析结果相一致,证明了EROD作为毒性检测指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研究表明,活体EROD分析虽能真实反映水体中有毒物质的毒性效应,但活体EROD材料不易保存,离体EROD分析方法对样品的要求没有活体EROD方法高,因此,在没有条件进行活体EROD分析的情况下,离体EROD方法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更由于离体EROD分析方法具有定量测定鱼肝样品中化合物的毒性等价浓度(TEQ)的特点,因此可以实现快速定量筛选,为环境生物样品中此类有毒物质评价提供直接可比较的信息[9]。
2蚤类毒性实验水蚤是浮游动物中体形较小的一类,以藻类、真菌、碎屑物及溶解性有机物为食,分布广泛,繁殖能力强,同时对多种有毒物质敏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标准毒性实验生物。
当水体受到污染时有毒物质会影响水蚤的生长,干扰水蚤的生殖和发育,导致蚤类个体死亡,因此,目前常用水蚤的死亡率或繁殖能力作为毒性测试指标。
张凤民等利用死亡率作为毒性指标研究了13种硝基苯类有机物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二硝基苯的毒性最大,其24h的LC50(半数致死的质量浓度)为(0.98?0.03) L g/L,其他则介于3.75~39.95L g/L之间[10], BARBOSA等用同样的实验表明,二甲亚砜的LC50 (24.6g/L)低于它在水中的溶解度[11]。
LAN等检测出N2甲基222吡咯烷酮的LC50为2.50mg/L(24 h)[12]。
利用蚤类死亡率作为测试指标,实验现象直观,易观察,但是测试灵敏度低,实验时间长。
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采用生物生理或行为上的变化(如捕食行为、趋光行为及代谢过程等)作为毒性测试指标可以缩短实验时间,提高灵敏度,达到早期预报控制和有效保护生物的目的。
吴永贵等利用隆线蚤的趋光行为变化,并以趋光指数为指标检测水中铬的毒性,检测下限能达到0.056mg/L,远低于48h的LC50(0.144mg/L)和E C50(半数效应浓度)(0.139 mg/L),测定数据的平均精度达到5.46%[13],说明趋光指数法用于监测铬的生物毒性灵敏度高、精确可靠,能很好地反映水中铬的毒性。
CONNON等利用大型蚤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作为生物标志物检测了地下水中煤油的污染,实验证明,低质量浓度煤油溶液能明显地诱导大型蚤体内血红素过氧化氢酶活性,导致酶活性达到最大值的煤油剂量为EC50的30%~40%,因此能更早地检测出地下水中煤油的污染,有利于提前控制污染,防止水体恶化[14]。
黄国兰等以大型蚤的死亡率为指标,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EC50为10.35mg/L(24h),而对大型蚤滤过速率产生影响的EC50为6.25mg/L(24 h),对大型蚤的消化速率产生影响的EC50为6.62 mg/L(24h)[15]。
可见在非致死的质量浓度下DBP 已经对大型蚤的捕食行为产生了危害,因此,以大型蚤捕食行为改变为指标比以死亡率为指标更为灵敏。
3藻类毒性实验在水生生态系统及水生食物链中,藻类是初级生产者,其个体小、繁殖快、对毒物敏感,易于分离、培养并可直接观察细胞水平上的中毒症状,是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毒性实验材料。
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表现在可抑制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酶的活性和生长等。
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常用藻类的生长抑制作为测试指标。
MA等通过检测33种除草剂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抑制效应发现,除草剂能明显地抑制藻类的生长,其中毒性最大的是百草枯,其E C50(96h)为1.0@10-4mg/L,与毒性最小的草除灵(EC50(96h)=37.26mg/L)相差几万倍[16]。
WONG等在研究工业废水对藻类的生长抑制毒性时发现,大部分有机金属化合物(铜和砷除外)对藻类的毒性大于无机金属离子[17]。
孙红文等通过有机物对斜生栅藻、蛋白核小球藻和盐泽螺旋藻、扁藻等的生长抑制毒性实验,认为斜生栅藻和59第1期王晓辉等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扁藻对毒物非常敏感[18]。
以藻类的生长抑制效应作为测试指标,准确可靠,但是工作量大,测定周期长。
陈德辉等提出以氧电极法的光合率作为藻类毒性测试指标,研究了铜离子对羊角月牙藻光合作用效率的抑制效应,整个测试过程简便、快速,能够随时测定受试毒物对藻类光合作用的影响,与藻类生长抑制作用的急性毒性实验比较,测定时间由96h缩短到2h,灵敏度提高了约1倍[19]。
康瑞娟等将细菌荧光酶基因转入丝状体固氮蓝藻2鱼腥藻7120(Ana ba ena sp.P CC 7120)中,利用其作为报告基因,通过对发光强度的测定,能快速、灵敏地反映不同浓度砷对藻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检测出砷的急性毒性[20]。
4微生物毒性实验微生物毒性实验中,研究最多的是发光细菌毒性实验。
发光细菌在正常条件下能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许多有毒物质可抑制其发光强度,通过测定发光强度变化可以实现水质的急性毒性检测,因而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1978年,美国Backman公司首先研制成一种商品名为/Microtox0的生物发光光度计(即生物毒性测定仪),用明亮发光杆菌发光强度的变化检测污染物的毒性,其灵敏度可与鱼类96h急性毒性实验相媲美。
此后,许多学者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了工业废水[21~24]、河流[25]、海水[26]等样品的毒性,中国于1995年将这一方法列为水质急性毒性检测的标准方法[27]。
但是,发光细菌法检测毒性具有发光强度本底值差异较大,检测期间发光变化幅度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