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泥与化学外加剂的相容性
粉煤灰超量后果2)

强度增长缓慢,一般大基础可以,因为打基础的验收日期是60天或90天
对于新拌混凝土虽然替代了部分水泥,但粘度增大,需水量大,吸附外加剂,反而造成成本增加
2\、煤灰-水泥-化学外加剂的相容性,表现为混凝土水胶比能否有效地降低,一般说来,当水胶比只能在0.4以上时,在中等强度混凝土中使用的效果就可能成问题; 2、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少,由于起激发作用的氢氧化钙含量减少,使粉煤灰的水化条件劣化,所以在不同条件下存在一最佳粉煤灰掺量,并非越大越好; 3、掺粉煤灰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对温度更为敏感,在气温较低时制备的掺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发展较为缓慢
3பைடு நூலகம்、早期强度过低,影响施工进度。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不利于远距离运输
粉煤灰掺量过量的话会隔绝水化反应,加之粉煤灰本身没有强度,导致后期混凝土强度负增长。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安华梅,等: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TQ172.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0389(2021)01-35-03 [D0l]10.13697/ki.32-1449/tu.2021.01.010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安华梅1,周李镇2,钟根彳(1•遵义赛德水泥有限公司,贵州遵义563005;2.南京凯盛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210036)摘要: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影响因素众多,如熟料矿物组成、粉磨工艺、水泥细度、混合材种类等。
本文结合本公司的实际问题,分析了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结果表明,从改善熟料矿物组成和提高熟料烧成质量入手,可改善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效果显著。
关键词:水泥汐卜加剂;相容性;解决措施Cause analysis and solution of poor compatibility between cement and admixtureAn Huamei 1,Zh0U Lizhen 2, Zhong Gen 2(l.Zunyi Saide Cement Co.,Ltd., Zunyi, 563005, Chia)Abstract :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cement and admixture, such as clinker mineral composition, grindingprocess, cement fineness, admixture type, etc. Based on the actual problems of our compan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poor compatibility between cement and admixtur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atibili ty of cement and admixture can be improved by improving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sintering quality of clinker.Key words : cement; admixture; compatibility; solution0引言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问题一直是水泥生产厂家、混凝土施工单位和外加剂生产厂家比较棘手的 技术难题。
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

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随着建筑工程也就开始增多,但是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如何提升混凝土的质量,这就对于工程施工十分关键。
近些年,人们开始研制出混凝土外加剂,可以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影响,这样就可以满足工程施工需求。
接下来在本文中主要是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进行合理分析。
关键词:外加剂;混凝土;性能;影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工程对于水泥、混凝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建筑工程技术正在不断改进、升级,对于混凝土的使用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工程项目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必须要满足可调凝、高耐久性、轻质等特性,还要能够容易成型,方便养护,这就需要人们加强对混凝土技术的创新。
一、混凝土外加剂的介绍混凝土外加剂是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而衍生出的必然产物,通常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早强剂、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
混凝土外加剂的最大优势就是只需在混凝土中加入少许,就能快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能够对工程项目施工带来极大地便利。
如果能够合理使用混凝土外加剂,就可以加速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还会降低施工成本费用。
二、对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分析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对混凝土的影响由于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较多,添加不同的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造成影响也不一样。
例如,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混凝土的水灰比变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同时水灰比的降低减少了混凝土内部空隙提高了混凝土内部的密实性,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因此,在理解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时,就可以根据混凝土的外加剂使用技术规范,然后添加某一种或多种外加剂,观察混凝土性能是否发生改变。
如果发生的改变与技术规范中所描述的一致,那就说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良好。
如果发生的效果与描述不一致,那就说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相容性不好。
例如,在混凝土中加入了某种减水剂,经过一段时间,混凝土出现严重缺水和易性很差的现象,这就说明混凝土中的水泥与该减水剂不相容。
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的试验研究

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的试验研究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是生产优质混凝土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检测水泥净浆流动度,对比不同矿物组成的熟料及不同条件下的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差异,为高性能水泥生产提供参考。
1 试验用材料1)水泥、熟料:选择江山南方水泥生产过程中有代表性的样品及小磨制备对比样品。
2)混凝土外加剂:不同时间用户提供的多种外加剂。
2 试验方法检测水泥、熟料掺入外加剂后的净浆流动度,外加剂掺量按用户提供的推荐掺量加入。
3 试验结果及分析3.1 熟料矿物组成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表1 熟料净浆流动度试验记录试样编号 熟料矿物组成(%) 水泥净浆流动度 (mm) 窑型外加剂C 3S C 2S C 3A C 4AF f-CaO A0 57.57 18.76 6.77 9.73 0.94 238 5000t/d 江山南方 温州用户提供 聚羧酸1.0%A1 56.77 19.87 7.27 9.46 0.89 257 A2 58.44 18.65 7.75 9.50 0.88 240 A3 51.54 22.45 8.17 9.83 1.06 249 A4 53.57 20.73 8.43 9.90 1.07 244 A5 56.88 17.83 8.86 9.96 1.10 238 B0 56.29 19.31 7.05 9.28 1.27 233 2500t/d 江山南方 B1 47.52 26.68 7.96 9.65 1.54 244 B2 50.08 25.96 7.98 9.44 0.98 238 B3 43.61 31.18 8.43 9.75 1.18 247 B4 56.25 16.88 9.12 10.12 1.75 255 C0 51.23 25.29 7.96 9.94 / 249 5000t/d 常山南方 C155.6420.618.249.15/247从表1熟料净浆流动度试验结果看:江山南方5000t/d 和2500t/d 两条生产线熟料,其C 3A 含量从6.77%逐步增加至9.12%,C 3S 含量在43.61%至58.44%之间变动,检测熟料净浆流动度结果比较接近,熟料矿物组成与净浆流动度之间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性,与常山南方5000t/d 的熟料相比,其净浆流动度结果也未有明显差异。
甄别及调整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试验方法

甄别及调整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试验方法外加剂与水泥产生不相适应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在使用泵送减水剂时,这种现象更加频繁。
不相适应的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偏小,扩展度更小,而此时的减水剂用量已经相当大,通俗的说法就是“打不开”;二是坍落度损失大,有时甚至出现假凝, 即在搅拌开始时水泥浆很稀,随即迅速发粘、变干,出机后混凝土和易性很差;三是虽然坍落度和扩展度都不小,但混凝土泌水,有时滞后1~3小时泌水并且严重;四是砂浆包裹不住石子,发生离析但却并未大量泌水;五是新拌混凝土中未观察到明显不适应,可是硬化后强度偏低。
特定外加剂与特定的水泥发生不相适应的原因可能来自三个方面:水泥特性引起;混凝土组成材料,特别是其中的砂及掺和料引起;外加剂本身匹配不当所引起。
究竟哪个是主要原因,需要经过试验和分析,要想调整到相适应,就必须进行试验。
于是,从何处着手开始试验的问题就摆到我们面前了。
第一步宜从检测拟用的水泥pH值开始,也就是水泥的碱度。
用pH试纸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当然用pH计或pH笔更好。
可以用三份水溶解一份水泥(以重量计),充分搅拌后沉淀澄清,取清液一滴置于广泛pH试纸上,观察试纸背面变色程度以确定水泥的碱性。
一般pH值应在12以上,但也有普通硅酸盐水泥pH值只有9~10,个别的更低。
试验结果让我们能初步判断:水泥中可溶性碱量大还是小;水泥中的混合材是否是含偏酸性的材料或石粉类惰性材料而使pH值偏低。
第二步是考察。
考察的第一部分是要尽量设法取得该种水泥的熟料分析结果。
水泥厂每班做一次熟料的萤光快速分析,每个月有一个平均值,虽然不可能写在水泥合格证上,但也不是一个保密资料。
如果我们能得到近期任何一日的熟料分析结果也可以。
根据分析数据可以计算出水泥中的四种矿物:铝酸三钙C3A,铁铝酸四钙C4AF,硅酸三钙C3S和硅酸二钙C2S的数量。
影响水泥适应性的矿物是C3A、C3S和C4AF。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选择缓凝剂的品种。
水泥、混凝土与外加剂之间的相容性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分析

2水泥、混凝土与外加剂之间的相容性问题主要的主要因素有:
2.1 外加剂自身的因素 外加剂的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品种不同; ( 2) 结构官能团的不同; ( 3) 聚合度不同; ( 4) 复配组分不同。 这些影响回通过不同的方式会影响与水泥的适应性。而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外加剂 也会有很多差异,主要原因有: ( 1) 生产制作工艺; ( 2) 厂家制作过程的技术水平; ( 3)质量管理水平。 因此, 不同的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必然有差异。
葫芦岛华夏商砼有限公司
除二水石膏外,天然硬石膏和化工副产品石膏也可作缓凝剂。尽管硬石膏溶解度比二水 石膏大,不过它的溶解速度很慢,为满足缓凝要求,其加入量以SO3计,一般要比二水 石膏适当增加。有些厂两种石膏混合使用效果也很好。化工副产品石膏中含有少量游离 酸,会使凝结时间过长,应纯化处理(洗涤或用碱性物质中和)才能很好利用。 2.4 水泥细度和颗粒级配的影响 水泥厂家常常为了达到水泥新标准要求, 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强研磨, 提高水泥的细度 从而提高强度。水泥过细, 需水量大, 同样会吸附外加剂量更大, 外加剂损失量大; 同时 过细的水泥在研磨时温度更高, 也会使更多的水合石膏分解成无水石膏, 无水石膏含量 提高, 与外加剂的适应性也会变差。水泥的颗粒级配不好, 水泥净浆泌水率大的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较差。 2.4.1 水泥细度和粒度分布 1、90%的水泥颗粒在3~30μm,总量中<10μm颗粒<10%,因为<3μm颗粒 只有早强作用,而<10μm偏小,需水量大,吸附减水剂多,这是由于颗粒细易絮凝, 分散它们就要多量水或减水剂。太粗颗粒无增强作用>60μm。 2、 颗粒球形好——流动度高,流动度损失小,对减水剂吸附小。
葫芦岛华夏商砼有限公司
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关键词: 水泥外加剂 中图分类号 T U 525 混处土 文献标识码 : A 文意编号 1672- 3791(200 )01(0 - 0014- 01 7 一定的含气量往往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工
1 混凝土的基本特性的变化
首先必须指出混凝土作为一种材料,可 以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去考察它、 研究它。 但混 凝土又和一般的材料不同。其矿物组成和微 结构随时间而变化,其物理力学性能受硬化 条件、 环境影响很大。 混凝土工作者应更关注 混凝土在塑性阶段及向硬化阶段转化期间.
效途径。
适应水泥, 就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 影响水泥
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原因是两方面的,水泥和
微结构内部应力的变化。 混经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很快. 在醚固 初
期从塑性转变到弹性的阶段,高强与普通混 凝土所受的内应力是不同的。普通混凝土在
外加剂都必须承担责任。对于水泥制 造来说 必须从原材料配方、 矿物组成、 烧成温度,
冷却制、细度及混合材的质量各方面人手配 制适应HPC 水泥。另一个主要任务是控制水 泥质量的稳定. 有时质最的稳定比质量的好 坏更重要。因为一个流变性较差但性能德定 的水泥,我们可以调节外加剂去适应它: 但
初期时变形很 但产生的 大, 应力很小, 因为此
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很小,这就是普通混凝 土早期不易开裂或开裂较少原因,但随着混
(3)强度
并不是说高强混凝土就一定是高性能混 凝土, 就一定具有良 好的耐久生。 反过来说大
凝土强度的发展. 弹性模量迅速增大, 导致混
凝七变 形很小, 生的应力很大。 所产 高强混凝
土开裂较普通混凝土多、裂缝发生时间较早 主要不是水泥用量较多、 收缩大所引起, 最主
量强度 要求不很高的混凝土, 也可以配制成 耐久 性很好的高性能混凝土。因 此HPC 的 范
谈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张
丽等
137
� 施工技术�
�� � �
�
�
� �, �� , �
���
�
��
( 山西电建一公司, 山西 大同 037043)
� � � � 摘 � 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词� �� �� �� ; � ; �
, 因此 � 了解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及外加剂对 C 3A , C 4A F 混水后, 电位 呈正 值, 较 多地 吸附 外加 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影响, � 对更好使用外加剂, 处理好外 剂. C 3S , C 2S 混水后 电位呈负值, 吸附量较少. 在 加剂与水泥及混凝土的关系, 充分发挥混凝土在建筑 工程上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3A 需水量大 , 水泥矿物中 C 水化快, 放热大, 吸附外加 4A F , C 3S, C 2S. 水泥新标准实行 剂量最大 , 依次为 C 后, 水泥厂为提高强度而增加 C 3A 与 C 4A F , 其含量越 3A 含量对相容性的影响远比 高, 适应效果越差, 且C C 4A F 大, 3A 或其 这是由于高效减水剂优先吸附于 C 初期水化物的表面, C 3A 的水化速度比 C 3A F 快. 水 泥中 C 3A , C 4A F 含量低对外加剂适应好, 混凝土体积 稳定性好 , 开裂趋势减少 . 2.4 水泥细度与颗粒级配的影响 为满足水泥标准的强度要求, 提高水泥细度是最 有效的办法 , 但水泥过细, 表面积的增加 , 需水量大更 加降低了液相中外加剂浓度, 增加了液体粘度 , 塑化效 果变差,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更快. 水泥过细早期水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水泥与化学外加剂的相容性作者:王栋民,金欣2009年06月30日[字体:放大缩小默认] 我要评论摘要:标签:外加剂,水泥,常用的缓凝剂有木钙、糖钙、柠檬酸(盐)、酒石酸、葡萄酸(盐)、多聚磷酸盐等。
在考虑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时,对流态高强泵送混凝土常常必须同时考虑外加剂与矿物质掺合料(如磨细矿渣、粉煤灰、硅灰、沸石粉、膨胀剂等)的相容性。
3)环境条件的影响因素在考虑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时,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条件,最主要的有温度、时间、湿度等,如某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值,会随时间的延长而损失,会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大损失速率。
这些均可以通过掺用不同品种的外加剂进行调整。
中国陈建奎、王栋民合作提出“复合超塑化剂CSP的配方设计”即在大量试验基础上提出一个配方计算方法,本质也在于解决水泥一外加剂相容性的定量问题。
4 水泥生产厂家的主要应对措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流态泵送混凝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未来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业化将对水泥与化学外加剂相容性的问题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泥是否满足国际及ISO标准是决定它能否出厂的问题,而其与外加剂是否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则是其能否进入市场和实际使用的问题,对水泥企业生死攸关。
对此,作者认为水泥厂应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如下:1、应注重本厂水泥与市场所在地区通用化学外加剂的相容性。
2、在厂内建立混凝土试验室,进行水泥与市场通用化学外加剂相容性的研究。
3、有条件的水泥厂,特别是离中心市较近的水泥厂,可以建立专业的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生产分厂(车间),生产化学外加剂,对市场提供一条龙服务。
3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能作的工作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下属的水泥科学与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简称水泥所)和设计分院与国内水泥制造、混凝土应用及建筑施工行业有广泛联系,主要从事水泥品种、工艺、装备的研究,水泥厂设计、水泥新标准包括ISO标准的制定等。
水泥所外加剂与工程材料研究组(ASEM研究组)主要从事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品种、性能与应用的研究以及特种工程材料的开发,研究开发的新品种包括:复合超塑化剂、泵送剂、膨胀剂、防水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化学外加剂,以及自流平水泥、高强无收缩灌浆材料、薄层陶瓷地砖粘结剂、无机刚防水涂料、柔性水泥基防水材料等特种工程材料,近年来在对外加剂与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中,对外加剂与水泥的合理技术改造方案。
对于水泥厂,我们可以为大家作的工作包括:1)从满足相容性的角度出发对水泥提供技术服务、咨询,使其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
2)如水泥厂需要,可帮助水泥厂建立混凝土试验验,建筑化学外加剂生产线,提供化学外加剂的配方、生产技术并指导工程应用。
总而言之,水泥与化学外加剂的相容性对现代混凝土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而又实际的问题,我们愿与国内水泥企业一道共同努力,解决好这一问题,为水泥企业的健康持发展,为建筑施工不断的技术进步贡献力量!2.2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高性能混凝土名词的出现至今也只有10年,不同国家、不同学者依照各自的认识、实践、应用范围和目的要求的差异,对高性能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比较典型的有如下几个:1)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与美国混凝土协会(ACI)于1990年5月召开的讨论会上提出: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高性能要求的均匀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的,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优异的耐久的混凝土,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暴露于严酷环境中的建筑结构。
2)1990年美国P.K.Mehta认为:高性能混凝土不仅要求高强度,还应具有高耐久性(抵抗化学腐蚀)等其它重要性能。
例如高体积稳定性(高弹性模量、低干缩率、低徐变和低温度应变)、高抗渗性和高工作性。
3)1992年法国Malier.Y.A认为: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在于有良好的工作性、高的强度和早期强度、工程经济性高和高耐久性,特别适用于桥梁、港工、核反应堆以及高速公路等重要的混凝土建筑结构。
4)1992年日本的小泽一雅和冈村甫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高工作性(高的流动性、粘聚性与可浇筑性)、低温升、低干缩率、高抗渗性和足够的强度。
5)1992年日本Sarkar.S.L提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如抗压、抗折、抗张强度)、高耐久性(如抗冻融循环、抗碳化和抗化学侵蚀)、高抗渗性,属于水胶比很低的混凝土家族。
不同的工程和应用部门对于高性能混凝土也有不同的要求,会提出不同的性能指标。
我国吴中伟院士在综合国内外各种论点和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性能混凝土提出如下定义: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
针对不同用途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对下列性能有重点地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性。
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上的特点是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并除水泥、水、集料外,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2.3 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技术路线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需要使用高性能水泥。
近若干年来国内外发展了若干品种的高性能水泥,如日本开发了球形颗粒水泥、级配颗粒水泥和贝利特水泥,中国在“九五”攻关项目中也研制成功了高贝利特水泥并进行了工程应用。
球形颗粒水泥是通过合理的粉磨制度,使水泥颗粒呈球形状态,用这种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好,需水量低,适合配制高性能混凝土。
级配颗粒水泥是使水泥石结构的性能。
高贝利物水泥也是一种硅酸盐系的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同的是高具利特水泥熟料矿物组成是高CS和CS,这种水泥熟料烧成温度低,节能省材,虽然早期强度稍低但长期强度高,且水化热低,用其配制的混凝土工作好,耐久性好。
以上一些特性的高性能水泥虽然各有特点,但是各自由于工艺的原因和材料特性的原因,仍未被普通采用。
目前配制HPC国内外最通用的技术路线是:采用525#硅酸盐水泥复合超等级物质掺合料,外加超塑化剂与合理配的砂石共同拌合以制备高性以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40——C80之间。
超细矿物质掺合料可包括磨细矿渣(比表面积在400,600,800)粉煤灰(一级或二级灰),硅灰,沸石粉等。
超塑化剂一般减水率在15-30%之间,同时,般可控制混凝土坍落花流水度损失满足输送及泵要求。
这就要求道德经剂(化学外加剂)必须与水泥(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水泥与化学外加剂的相容性3.1典型的工程问题水泥与化学外加剂的相容性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科学问题,但它首先是一个工程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最早不是由科研工作者提出的,而是由工程的事故引发。
下面举几个典型事例:1)宝钢工程20世纪80年代的宝钢工程是受到全国关注的重大工程。
在宝钢工程建设中,在使用上海吴凇水泥厂的水泥外掺木钙减水剂配制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出现了急凝现象,不能实现泵送施工,还导致工程质量事故。
后经上海建科所等单位研究,确认是由于吴淞水泥使用的硬石膏与木钙不适应而引起的,并研究分析了其不适应的机理。
这个问题虽然在认识上和机理上算是明白了,但在整个80年代由于技术的普及不够,随木钙减水剂的应用面不断扩大,由于硬石膏和木钙不适应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仍然此起彼伏不断发生。
2)北京国宾花园工程此工程为作者曾接触过的一个工程,此工程采用了北京房山某水泥厂的立窑水泥,海淀区某外加剂厂的高效复合减水剂,开始效果不错,后来有一批水泥拌制的掺同样外加剂的混凝土发急凝现象,导致混凝土结构疏松,最后是将已浇筑完成的800混凝土全部砸掉。
查其原因,水泥按水泥标准检验合格,减水剂标准检验亦合格,但二者配合制得的混凝土却有严重质量问题。
为了查清原因,作者用出事的水泥、减水剂做了试验,确实有急凝现象,但在水泥中掺入0.5--1.0%二水石膏后,则得到了有良好工作性和强度的砂浆与混凝土。
证明该水泥由于石膏掺入量不足(但达到水泥标准性能)而与减水剂不相容。
3)北京西客站工程北京西客站工程是90年代北京最大的土建工程之一,地下结构防水混凝土达20万,要求掺加UEA膨胀剂制备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
拟用水泥8万吨,原计划由北京两个厂供应,但经过大量试验,琉璃河水泥满足要求,而原定的北京另一个水泥厂水泥与UEA共同使用后强度约降低40%左右,完全不相容,最后不得不退出西客站工程。
4)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普遍性问题以上三例为典型的工程事故或问题,事实上对于商品泵送混凝土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相容性问题,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问题。
商品泵送混凝土存在一个搅拌、运输、泵送的问题,如运输时间长,坍落度损失快,现场就可能无法泵送。
所以必须要求水泥与化学外加剂有良好相容性,如果二者相容性不好,则在实际使用时必须另换一中水泥或外加剂二者均换。
所以在现代混凝土拌制和施工时,对水泥厂而言所产水泥除满足国标指标外,必须要与外加剂适应性良好,反过来对外加剂厂亦然。
这样才能有好的市场需求。
3.2 从适应性到相容性适应性,英文称adaptability,相容性,英文称compatibility整个80年代到1995年以前,从研究到应用部门一般称之为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那时候一般认为水泥是固定的、不变的,只要满足水泥国标要求就是合格的、合适的、合理的,而更多的是要求外加剂改变其成分、配方、性能来满足不同品种水泥的性能。
1995年以来,高性能混凝土从研究逐步进入到应用阶段,在该阶段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问题更显非常突出。
在某些时候单纯靠调整外加剂配方来适应某个特定水泥技术上很难实现,有时候会使外加剂成本很高,也不能解决问题,如对于“欠硫化水泥”即使成几倍、几十倍地添加缓凝剂仍不能解决其坍落度损失太快的问题。
于是国内外的有识之士就提出了“双向适应”的问题,即是说不仅要求外加剂适应水泥,同时也要求水泥通过调整其矿物成分、细度来适应外加剂,于是就演绎为“相容性”问题。
确实,混凝土的性能不仅取决于水泥的性能,也取决于外加剂的性能,更取决于二者之间的“相容性”。
相容性搞得好,才能配制出性能优异施工方便的混凝土。
3.3影响水泥------化学外加剂要容性的因素既然水泥与化学外加剂相容性的问题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深入研究影响水泥与化学外加剂相容性的因素就是显得非常地必要。
部体来讲,影响水泥-------化学外加剂相容性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水泥方面,如水泥中与含量细度和碱含量的匹配等;二是化学外加剂方面,如高效减水剂其化学成分、分子量、交联度、磺化程度和平衡离子度等,以及缓凝剂的种类与用量等;三是环境条件,如温度、距离、时间等;1)水泥方面的影响因素1 水泥中含量在常温下,在无石膏存在时,按下列方式极迅速地水化产生水化铝酸钙:在有石膏存在时,就生成不同的产物------钙矾石:这样,随时间而溶出适当水平的和,对产生以下所要求的作用就至关重要:i 持久地抑制的水化而产生水泥浆体或混凝土所需的工作性;ii 在允许适当的早期强度发展的前提下,控制的水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