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学第八章 社会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三)把阶级作为最高层次的分层 阶级论阐明了阶级社会的基本结构是阶级结构。按 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社会结构首先要用经济标准去 分析社会各阶级的关系,其次还要对阶级内部各阶层人 们的关系进行分析。在这二重分析中,阶级分析是主要 的,但在阶级分析中又缺少不了阶层分析。马克思指出: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年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 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 成的阶梯。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 中世纪,有封建领主、陪臣、行会师傅、帮工、农奴, 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各种不同的等第。”马 克思对不同社会形态的阶层分析,清楚地表明马克思并 不否认社会分层研究。
5
5.阶级与阶层 阶级和阶层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阶级是在一定 的生产关系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人们所组成,而阶层的划 分标准除经济关系以外,还有社会地位的高低、政治权 力的大小以及其他诸多社会因素。在社会结构分析中, 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而阶级分析对阶层分析 具有指导意义。
6
(二)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 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开创了科学认识私有制社会中基 本社会结构的理论视野。这一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 方法对于我们研究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 马克思主义阶级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它主要是针对 19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现状所提出的。正如马克 思所强调的,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一个多世纪以来,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社会的阶级与阶层状况都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因此,如何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论 是现代社会学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2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 个方面: 1.阶级划分的标准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对阶级的认识及对阶级 的划分必须联系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3
2.阶级产生的条件 阶级又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历史范畴,它只产生 于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特定阶段,这一历史现象也是与社 会生产力紧密联系的。阶级产生的条件首先是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使产品出现剩余,于 是有了占有他人剩余产品的可能;其次是私有制的出现, 私有制使剥夺和占有他人剩余产品由可能成为现实,并 使这种占有制度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私有 制将被其他优越的社会制度所取代,阶级也将随着私有 制的消亡而消亡。
8
源自文库
(二)结构性不平等与差异性不平等 阶级社会存在着不平等现象,而不平等又可以分为 两类,一是结构性不平等,二是差异性不平等。 结构性不平等是指各阶级之间由于生产资料占有的 不平等带来的根本性不平等。这种根本性不平等体现在 经济上的剥削与被剥削,政治上的压迫与被压迫。它具 有不可调和性、稳定性的特征。只有从根本上铲除剥削 制度的基础,改变社会的阶级结构,才能消除结构性的 不平等。在人类历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 义社会的阶级结构都属于结构性不平等。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尽管阶级对立、阶级斗争有所缓解,但结构性不平 等仍然存在。
4
3.阶级斗争 阶级冲突是私有制社会最根本的社会冲突。私有制 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代表社会两大利益集团的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 无产阶级处于被剥削、受压迫的严酷境地,社会不平等 以一种极端的形式出现,这种极端的不平等必然产生两 个阶级根本利益的矛盾冲突,从而导致阶级斗争的产生。 4.阶级意识 所谓阶级意识,即同一阶级成员对本阶级共同利益 的自觉认同感和心理归宿感。阶级意识是否形成是衡量 一个阶级是不成熟的“自在阶级”,还是成熟的“自为 阶级”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八章 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从广义上说包括了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等 社会横向结构,以及由阶级、阶层等不同社会层次及其 关系构成的社会纵向结构。本章讨论的是社会纵向结构 。社会阶级、阶层主要是由于社会分化,特别是经济关 系的不断变化而形成的。社会纵向结构显示了社会的不 平等,合理的分层流动是现代社会协调社会结构的重要 机制。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分化呈加速化,大规模的 分层流动又使社会纵向结构产生了加速变迁。
10
(二)对社会冲突的规律性把握 社会冲突在阶级社会集中体现在阶级冲突上。以生 产资料占有关系为核心的阶级论说明了阶级冲突是不可 避免的,因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同时也是妨 碍社会系统正常运行的制度原因。要从根本上消除人类 社会的不平等,使社会步入良性循环,就必须改变生产 资料的占有关系,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由经济制度的 改变带来社会制度的变迁,又只能在被剥削阶级意识到 自身的阶级利益后,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因此,阶级 论在社会冲突上重点研究的是两个问题,一是阶级内部 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过渡的规律,二是两个对立阶级 之间阶级斗争的规律。这说明阶级论在社会冲突规律性 把握上,是具有革命性、批判性的。
7
二、阶级结构的基本范畴
从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可以看到,阶级之间的固定关 系构成了社会阶级结构。对阶级结构的分析主要是从基 本阶级结构和结构性不平等两个基本范畴展开的。 (一)基本阶级结构和非基本阶级结构 一个阶级社会往往同时存在着若干阶级,这些阶级 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两个相对抗的基本阶级,二是附 属于基本阶级的那些非基本阶级,因而阶级社会就出现 了基本阶级结构和非基本阶级结构。
9
三、阶级结构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阶级论为研究社会阶级结构提供了基本 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的一元化标准 马克思主义以生产资料占有的多少作为划分阶级的 标准,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指导,抓住了社会垂直分 化中具有决定性的、本质的因素,即人们对生产资料的 占有关系决定了人们在经济领域及其他社会领域中的差 异,也决定了人们的阶级属性。这种一元化的、定性的 阶级划分标准直接切入到私有制的要害,反映了19世纪 资本主义社会客观存在的阶级剥削、阶级对立现象。
1
第一节 社会阶级结构
社会的阶级结构,是指阶级社会中各阶级既相互对 立又相互联系的结合方式。阶级结构主要是从社会成员 的阶级属性来划分的社会纵向结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家在深入剖析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经济结构后,揭示了 阶级社会中出现的社会垂直分化最本质的因素:社会成 员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这既是社会阶级划分的 主要标准,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根源,也是产生社会阶级 结构的根本原因。因此,对社会阶级结构的分析首先要 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入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