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研究

杭州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研究
杭州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研究

杭州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2008年,杭州在全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受到广大市民以及游客的青睐。而本文则是通过对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营运情况的调研,阐述并分析在杭州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满意度以及在营运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对杭州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杭州公共自行车发展现状建议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居民出行量逐年递增。虽然政府在城市建设上加大了投资力度,但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对城市交通资源的需求,城市交通压力也因而越来越大,以至于出现“行路难、停车难”的城市交通“两难”问题。

2008 年3 月,杭州市委、市政府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模式,决定在国内率先构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并将其纳入杭州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之中,为绿色出行提供新的载体。

杭州公共自行车营运现状

2008年5月1日,为了解决交通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杭州在全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的领域。公共自行车推出后,受到了广大市民及游客的青睐,自行车的租用量也不断上升。1.杭州公共自行车租用状况

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已经在全市投入5万辆公共自行车;一共设立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2000个,平均每200-300米设立一个租车点;遍布杭州六个城区。以2010年5月份为例,杭州六大城区平均日租用量达到25.4万人次;平均每天每辆车被租用5次;最多一天平均每辆车被租用6.4次;目前最多日租出总量为32.19万人次(2010年6月2日)。

2.杭州公共自行车调配与后台服务

据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公共自行车经过三次后台的系统的升级,租赁方式不断得到完善。第一次升级,使得租还车方式有了改进,从最初的外挂POS机上租还车改进为可以从每个锁止器上租车以及还车,增强了租车和还车的便捷性;第二次升级,使得格蕾租车还车信息上传更加及时,解决了租车区非法认证码问题,有利于及时对车辆进行调配;第三次升级后,租用者未还到位的车辆可由后面的租用者用其卡还到系统内,减少了用户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必要费用损失,也大大降低了车辆的流失。下一步的改进方向,是“出行者”信息系统的开发推广,可查询最近租车点的空余车辆数量。

目前,由于杭州各个城区的公共自行车租借率不一样,同一个区域内各个租赁服务点的租借情况也存在不平衡现象。经常会出现某县租赁点锁车桩或爆满、或清空,使得市民经常遇到或还不进车、或租不到车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公司在各个区域安装“锁止器空满未”报警系统,并结合各个服务点的监控进行科学合理调度。在营业结束以后,通过调运车进行调配。

公共自行车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租赁过程中遭遇的问题

通过发问卷与实地调查,可知,众多受访者以及其他游客表示在租赁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主要显示在5大方面:1)有时候在换乘点根本就无车可借;2)有些网点很难还车,甚至有些根本就还不进车;3)高峰时期,特别是在上下班时期借不到车;4)有些网点自行车损坏眼中;5)公共自行车公交服务公司其服务热线经常不能打通。

2.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

公共自行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的鼓掌一般包含一下几个方面:1)自行车车胎没有气;2)自行车车链脱落;3)自行车车座椅损坏眼中;4)还有其他一些小毛病,如刹车失灵,车锁坏掉。

3.服务热线相应与问题有效处理方面

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规模的扩大,使公交热线的咨询服务压力陡增,综合受理量已从初期的日均600人次,提升到现在的日均2300余人次,市民热线打不进问题非常突出。调查数据显示:在拨打过服务热线的受访者中,有近60%的受访者有打不通热线的经历;15%的受访者虽打通了电话但未能得到服务响应;仅有25%的受访者接通热线,问题得到有效处理。

4.租赁手续办理点少且程序繁琐

大部分受访的民众表示,自己在租还车的过程发现,公共自行车的租赁办理点明显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办理点过少,对于大家正常的租还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也有不少民众表示在办理租赁的过程中办理程序显得相对较为复杂,而且公共自行车共同服务公司其所收取的押金数额过多,也不符合常理,万一丢失租借卡损失较为严重。

5.服务点设置少且分布不均

因为公共自行车的租赁点分为24小时和非24小时,这对于城市中生活的有些人来说。非24小时的租赁点对于其正常的租还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皆表示24小时的服务点过少,应该适时增加,方便民众的出行。另外,公共自行车的服务点由于在各个主城区之间分布情况不一样,在某些区域,网点的分布不均匀,而且有些网点的间距设置也不合理,有些过于密集,有些则相隔太远距离。

优化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议

1.优化整体服务水平

1)公共自行车服务人员配置。很多受访者建议单个网点需配置维修与服务人员1名,5 个网点配置维修与服务人员各1 名。数据较为集中的显示了市民与游客对加强服务网点的维修与服务力量的要求,如能以5个站点进行维修与服务人员的配置,将有助于提高公共自行车保养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与标准化。PBS 系统的服务响应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2)配置公共自行车自助式维修工具。大多数市民认为公共自行车服务点要配置打气筒,以方便市民自助解决车胎没气故障,无需等待维修人员,这将极大增加公共自行车的周转与使用频率。

3)延长公共自行车网点的服务时间。本次调研发现很多市民抱怨公共自行车服务时间结束得太早。随着杭州市民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建议增加24 小时租、还车点,延长服务时间,尤其是在主要街道、中心城区、人流集中处;在早晚租车或还车高峰时,每个租车点要有管理人员值班。

4)为来杭游客提供更便捷的租赁服务。外地游客可凭身份证和押金(由经营部门规定)在酒店、超市、书报亭等服务点办理,并实现所有服务点的“通租通还”,可尝试推出国际上流行的自行车包周、包旬、包月这类的“贴心”服务,或可为来杭旅游团队设计自行车游览专线等,推动“绿色旅行”。

2.优化运营管理

1)增加带亲子座的公共自行车配置。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希望有更多的带亲子座的公共自行车,建议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可考虑增加15%~20%比例的亲子座公共自行车以满足市民需求。

2)以服务项目强化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管理。加强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管理可以运作多种型的服务项目,比如说开设便民服务点,开设便利店,或者开设报刊亭。对于公共自行车较为密集的站点可考虑不同的便利店与便民服务点,配套城市服务,解决就业需求。

3)加强公共自行车官方网站建设和管理。杭州公共自行车官方网站与服务系统始于同一建设期,网友反映,网站内容的更新、意见处理、管理与维护均有待加强,网站建设与管理中特别应注意加强:一是目标明确、定位正确;二

是主题鲜明、富有特色;三是版式编排布局要合理;四是色彩和谐重点突出;

五是形式内容要和谐统一;六是加强网络互动与创建英文版本。

4)加强对使用者个人信息安全的管理。当前公共自行车可以使用市民卡进行租赁,而个人信息泄密事件时有发生,造成用户的恐惧与不安。因此,需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防止个人信息泄密。

3.优化经营模式

1)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商业化。杭州公共自行车有2 000 个服务点遍布杭州各个角落。这些密集的服务点,既可很好地服务于系统的正常运营,同时蕴藏着无限商机。受访者认为公共自行车网点的多元经营与商业化将很好地消化项目前期投入的回报率,也能更好地为市民与外地游客提供多元化服务。2)探索公共自行车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武汉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在运作上,实行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公益服务市场化的“政企共建”原则。

“武汉模式”主要是政府在企业的依托下发展公共事业,没有将公共事业完全交给市场,又发挥了市场的灵活性,将有限的资金利益最大化,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3)公共自行车车体广告与服务点广告经营。因此,研究与引导广告资源融入PBS 项目,将促进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有效实现杭州市政府“不花纳税人一分钱”的承诺。

公共自行车应体现“公共性”使用功能

杭州公共自行车由于其特殊的使用环境和特殊的适用人群,加之高频率地使用,势必造成一定量的损耗。这些损耗的原因除了自然环境以及认为因素外,还有一方面在于杭州公共自行车功能结构上的设计难以很好地体现“公共性”设计原则。

现今杭州道路上所投放的公共自行车车型为普通车型,在结构和功能设计上与“普通家用自行车”并无区别。但此时自行车的使用对象已发生了改变,由个人变成了大众群体,而自行车仍旧没有改变。这些“普通家用自行车”的功能零部件难以承受高频率和大流量人群使用,导致出现各种问题,或零部件加速老化、

脱落,或断裂、遗失,使用寿命急剧缩短。因此,杭州公共自行车零部件损耗现象眼中,维修、更换零部件频繁等并不仅仅由于用户造成,而是也存在公共自行车设计上的问题,即其没能突出“公共性”原则进行功能与结构合理设计。

公共自行车存在的根本就是“大众使用”。作为城市公共自行车,“公共性”应该是其遵循的首要设计原则。它包括自行车的结构合理、简洁,功能符合大众群体使用的需求;系统租赁服务的便捷性,用户骑乘使用的便捷性与舒适性,维修过程的简单、方便性;零部件结实、耐用,选择的材料能适应户外多变的气候等要求;甚至色彩、造型都要满足“公共使用”的需要。要让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更好地符合大众群体的需求,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任重而道远。

体现全方位价值

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投入运用以来,取得的成果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和缓解城市交通两难问题”的初衷,在推进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创导绿色出行,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以及提高市民身体素质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果。

首先,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把公共自行车交通融入了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公交出行线路在车站设置时,有一定的标准要求,既要考虑到站点的人流量,又要考虑到站点与站点之间的距离等各类情况,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了“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且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力度也在加大,因此也存在因城市建设原因使有些道路的交通受到影响,机动车辆不能正常通行,公交线路需要进行调整,也因此加大了“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其次,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城市交通“两难”。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日显增大,交通“两难”问题也成为各个城市面临的难题。只有通过优先发展公交,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来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从而根本解决城市交通“两难”。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立足服务对象,通过技术创新,不但自身已成为城市大公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来最大限度地降低租用者出行成本,并把公共自行车租用优惠条件与公交出行相联系,从而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来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对缓解

交通“两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倡导绿色出行,提高市民身体素质,推进节能减排。从公共自行车推出使用的情况来看,公共自行车作为绿色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深受公众喜爱。通过自行车的骑行,使身体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身体素质。在环境保护,推进节能减排方面成效也是十分显著。随着系统的不断扩大,使用量的不断增加,生态效应将日益显现。

第四,提高了城市品位,改善了城市形象。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推行,与杭州休闲旅游的城市定位吻合。智能管理系统通过技术创新,不仅作为一个出行的首选方式,通过与运河慢行系统、河道慢行系统、西湖环湖游以及商场超市购物相结合,相得益彰,已成为杭州人休闲、游览的重要方式,为杭州这座生活品质之城更加增添了休闲的氛围,增添了旅游的气息,大大减少了城市固有的工业化气息,展现的是一幅人与自然相融的美丽画卷。

结束语

2012 年,地铁1 号线将正式通车。根据杭州地铁规划,今后每个地铁站周边的公共自行车停车位,将不少于200 个。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充分实现了杭州市政府要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缓解城市“行路难、停车难”,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提倡“绿色”出行的愿景。

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与杭州市致力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的目标不谋而合。同时,这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显示了杭州市委、市政府落实民生民主与科学发展观和为民办实事的务实精神。

论杭州公共自行车对市民、游客出行的影响(社会实践结论)

爱护环境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论杭州公共自行车对市民、游客出行的影响作者:陈睿忻、陈杨、蒋雯、杜晟、申屠姚钢、王赛艳、朱杨燕、李健、郭东辉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本次在学院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当中,我们以刚刚被列入世界遗产的西湖风景区为例,对“杭州公共自行车对市民、游客出行的影响”通过发放问卷、采访有关单位负责人等形式展开了深入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 1. 杭州公共自行车对人们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 杭州公共自行车从2008年5月诞生到现在,也不过只有三年多的时间,但已经对市民、游客的出行方式的选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单天的租车人次在不断被刷新。系统运营之初,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日均租用辆仅为5000多人次,而今年在7月份,杭州公共自行车日均租用突破20万人次,最高日租用量32.2万人次,每辆自行车日均租用超过5次,可见杭州公共自行车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使用。 在接受我们问卷调查的各个年龄层的市民、游客当中,表示会使用杭州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比例也是相当高的,占到了70%以上。当问及杭州公共自行车带来哪些好处时,不少人回答说杭州公共自行车可以保护西湖生态环境、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出行方式的选择、缓解道路交通压力。这些说明了杭州公共自行车在被广泛的使用的同时,其社会价值也已经被人们说认可。 尽管有一部分的市民、游客由于种种原因平时不会骑自行车出行,但是他们

还是选择了公交车、步行、电瓶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由此可见,虽然现在私家车的数量非常庞大,但“低碳出行”依然是社会的主流。 如果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再加大对于公共自行车的宣传力度,简化办理自行车租用IC卡的手续,及时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乐意使用杭州公共自行车。 1.1. 杭州公共自行车对市民出行方式的影响 只有34.48%的市民从未使用过杭州公共自行车,其他人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并且经常偶尔或者使用的人占到了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杭州市民、在杭常住者的半数以上,说明杭州公共自行车受到了本地居民的普遍欢迎。 在各个年龄层中,26-35岁经常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市民所占比例最高。在其他年龄层中,市民经常或者偶尔使用杭州公共自行车的也都超过半数以上,可见杭州公共自行车在各个年龄层的市民当中都收到广泛欢迎。 选择杭州公共自行车作为代步方式的市民们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原因有公共自行车具有轻便灵活、不像机动车容易受到道路宽度以及限行措施的限制的特点、费用低廉、使用公共自行车可以用为找停车的地方而犯愁。 对于其他市民来说,除了不了解办理自行车租用卡Z卡的流程以外,平时行进的路程过短或者过远、租一辆车需要在IC卡预存200块钱的押金都是他们平时不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的理由。 1.2. 杭州公共自行车对游客出行方式的影响 通过我们对一些还不了解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游客进行有关宣传,选择已经在使用或者将会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游客的比例达到了将近3/4,说明不仅市民,而且游客对于公共自行车也有很大的需求。 年龄段在12岁到25岁的被访游客中有75%的人表示已经在使用或者将会使用,年龄段在26岁到35岁的有72.73%,年龄段在36岁到45岁的有68.75%,均在7成左右,可见杭州公共自行车在各个年龄层的游客当中同样受到广泛欢迎。 相比会平时会骑公共自行车的市民,有使用公共自行车意愿的游客的主要的

共享单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共享单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模式也迅速发展,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应运而生。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城市交通以及环境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今天,共享单车更是一种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简便快捷,还能有效避开出行高峰期的拥堵。在我国共享单车还处于发展阶段,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共享单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为进一步促进共享单车健康有序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共享单车基本设备发展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8)01(c)-0179-02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发展公共交通非常重要。共享单车是借着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热潮产生的一种新型低碳交通工具,不仅可以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可以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随着我国移动支付的普及,我国共享单车呈井喷式发展,各种颜色、各个品牌的共享单车排满城

市街边,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本文就共享单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展开讨论。 1 共享单车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共享单车是在2014年开始兴起的,是企业通过分时租赁的方式向民众提供便捷单车,这种运行方式具有廉价性、灵活性等特点,有效实现了互联网与交通的有效结合。 自2014年共享单车在我国出现开始,该行业迅速发展,最开始出现在城市街头的以摩拜、ofo小黄车品牌为主。2016年是共享单车的热潮期,到目前为止,各个城市中出现的共享单车品牌多达二十几家,发展速度非常快,各个品牌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在我国,共享单车所涉及的用户范围非常广,主要以上班族及?W生为主,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年龄较大的中老年人也开始追赶潮流高效利用共享单车,不仅带动了一些人的“单车情怀”,对于城市来说还能促进绿色出行。除此之外,共享单车企业在投放运行中,会收取一部分押金,这些押金会为企业融资,甚至有一些国内知名企业也参与投资,这会带动企业的迅速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1]。但是我国的共享单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有利也有弊,方便人们的同时,也引发出了一些社会性质的问题,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共享单车服务,才能够保证共享单车的可持续发展。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使用状况调研报告

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使用状况调研报告 班级:城规0801 姓名:夏彬彬学号:200804130120 摘要公共自行车系统是杭州市政府有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以公共交通与自行车换乘、停车换乘为核心的组合交通模式,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倡导绿色交通,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品质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车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 1调研背景 自行车是我国普及最广的代步交通工具,其拥有量为世界各国之最。作为同城短区间非机动载人设备,自行车廉价、便捷、健身、环保、节能的特点尤为突出,是当今乃至今后更长时间人们生活中不可获缺和替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我国最早实行公共自行车的城市是杭州,杭州融鼎科技在2008年5月1日,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领域,意图让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无缝对接",破解交通末端"最后一公里"难题。国外经验 巴黎——每次用车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免费。而实际上,巴黎市内每隔200多米就有一个联网租赁站。大多数巴黎市民骑车车程也不会超过30分钟,租赁后在任何一个租赁站归还,相当于是免费服务。 哥本哈根——市中心约有150处自行车停车点,任何人将20克郎硬币放进车链上的孔眼内,便可以使用这种公共自行车,用完再锁在任何一个存车处,取出硬币即可。 伦敦——现有273英里的自行车道,其中一半是2000年后修建的,想租赁自行车的市民用手机给服务中心发条短信,就会收到一个开锁密码,通过这个密码,用户可在市内任何一个租车停放处自行取车。 里昂——自2005年5月以来,里昂市的3000辆租赁自行车已行驶了1609万公里,这一数据相当于减少了汽车行驶所排放的3000吨二氧化碳气体;图雷纳还说,推行自行车项目以来,里昂市的机动车流量下降了4%。 2 调研概况 调研以杭州市城市中心区、商务区和居住区的公共自行车站点为主。对其使用群体的调研,了解其使用状况。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为主,通过站点访问、拦截访问和随机访问对公共自行车使用者进行调研。对站点自行车的摆放,使用率进行拍照。将使用人群根据年龄、性别、职业进行划分,从而得到使用人的构成比例。绘制图表。进行发放问卷,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将收到的问卷进行分类统计,数字解读。了解公共自行车使用率与主要用途与人们的使用满意度。 2.1使用群体的构成状况 在我发放的100份问卷中,回收到87份,其中市民有70人,游客17人,问卷有效率是87%,市民与游客的比例是大约4:1,男女比例是1.175:1。所以杭州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受惠群体以市民为主,游客为辅。男性的数量略多于女性。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_规划和建设_谭喆_TanZhe

城市建筑┃规划与设计┃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P LANNING A ND D ESIGN 35 油田企业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初探 Residential Area Environment Design of Oilfield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 ■ 张学青 ■ Zhang Xueqing [摘 要] 本文以河南油田华山小区的规划设计为例,对油田企业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从小区的功能结构、景观系统、交通组织、建筑形象及特色设计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规划立意和思路,展现其力图为企业职工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居住生活环境的目标。 [关键词] 独立工矿区 居住小区 景观环境 规划设计 [Abstract] Tak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enan oilfield in Huashan area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the exploration and attempt to design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f oil field enterprise in independ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 introd- uces the design planning conception and ideas from several as- pects of function structure, landscape system, traffic organizat- ion, building imag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to show its goal of trying to create a harmonious living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 workers. [Keywords] independent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 residen- tial area,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河南油田基地距河南省南阳市区东南约45 km,地处唐河、新野、宛城三区(县)交界处,始建于1972年。建设初期,按照石油企业“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的发展思路,跟随生产区域就地建设生活基地,逐步形成了目前的远离市区、自建自管的独立工矿生活区。截止2012年底河南油田已建成不同规模的生活小区共计42个,各类成套标准住宅3.4万套,矿区职工家属总人口10.5万人。 河南油田作为无城市依托的独立工矿区,由于建设条件及发展思路所限,早期的居住小区建设形成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筑、轻环境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职工家属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居住小区规划中的环境设计便成为设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仅以近期规划建设的华山小区为例,浅谈在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如何体现特色、提高环境质量。 一、 整体和谐、布局合理的功能结构 华山小区位于油田中心区内,四面环路(如图1),与翠湖公园隔路相对,四周均为已建成区。 图1 华山小区 鉴于小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按照人流主要出行方向,在南入口设置小区服务中心,与南侧的已建小区形成呼应。由于小区四周均为中心区干道,为减少道路交通对小区居民的生活干扰,沿小区周边布置公共服务和商业建筑,在形成对外有效屏障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公共建筑的商业价值。 小区布局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建成后可与相邻的小区连成一片,成为矿区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优良的居住区。 二、 借景生情、独具立意的景观系统 华山小区东侧与油田中心区唯一的休闲公园—— 翠湖公园隔路相对,在小区内仰首即可观赏到公园内的假山、亭阁,高层住户的居民低头可遥望水波、绿柳。 借助这种独有的环境优势,小区的景观体系分为三个层次:道路景观、楼周绿化、公共区域景观。主要道路两旁种植常绿乔木,局部集中种植落叶乔木,配置常绿灌木及花卉、草坪。楼前入口处局部花砖铺地,种植常绿的庭荫树,设置休息桌椅;楼后种植常绿灌木,风景树及观赏树、花篱,植草砖作停车场。公共区域设置各类场地、小品、构架等设施,人行道旁种植观赏树、花卉;草坪上种植绿篱、风景树、玩石、花坛、果树,花架旁栽爬藤植物。各专业设施设备采用常绿灌木遮挡、美化。小区绿化率达到43%。 其次从景观形式上,借翠湖公园之景,塑小区个性之美。公园的山水大观拓展了居民的视野,小区则可通过简洁朴素的植物配置为居民创造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植物配置设计中,从形态、色彩、季相上的变化,组合出“春、夏、秋、冬”四季各异的景色变幻,以大片常绿乔木、灌木为基底,随着季节变化,春意盎然的茶花、迎春,欢快明亮的合欢、紫薇,热烈馥郁的红叶李、桂花,相继点缀在居民的视线中,为居住其中的石油职工们创造一个多感官享受和全身心放松的优美住所。 三、 人车分行、关注生态的交通组织 小区道路不同于城市道路,小区内交通组织的原则是既方便本区使用,又要避免外来车辆的干扰。华山小区四周均临中心区干道,小区四面设出入口,同时控制通行:南面临五一路为机动车、行人主入口,北面临中原路为机动车出入口,东、西两面为行人生活出入口。 小区交通组织分为两个独立系统,内部按行人与机动车分流的方式布置。机动车道路分为内环路和外环路,内环路均为6 m 宽,外环路均为4.5 m 宽,消防车道成环形布置。人行通道由南至北,由西至东设置景观步行路,并围绕此道路进行景观设计。 四、 经济适用、规整大方的建筑形象 小区内住宅楼套型设计以舒适、适用、经济为主导思想,并充分考虑本地区职工生活习惯及购买能力,确定100 m 2 主力套型及80 m 2 补充套型相结合,以适应不同人口组成家庭的需要。建筑立面造型以简洁、大方为主题,局部配以线脚,色彩柔和、淡雅。 考虑矿区职工长期形成的日常生活习惯,小区内住宅建筑成组团布置,分为东西两个组团,中间以步行景观路分隔。南面局部布置6层住宅楼,中间大部分为9层住宅楼,周边及北面布置11层住宅楼。整体形成南低北高,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格局,形成完整开敞的内部空间以及富有韵律的沿街景观。 五、 无障智能、节能环保的特色设计 华山小区规划设计中,小区道路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同时所有建筑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及平台,电梯也按无障碍要求进行配置。小区设计安装了重要区域的摄像监控系统、每户的“水电气”三表远程抄表系统及电话、电视、计算机数据三网合一的通讯与网络接口,为居民创造多元化信息和安全、舒适与便利的生活环境。 小区所处为Ⅲ类气候区,即夏热冬冷地区。按照《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节能部分主要为住宅楼的节能设计,对建筑的体型系数进行控制,并对屋面、外墙、门窗、楼板等部位采取专项保温节能措施。屋面采用硬质聚氨酯硬泡作保温层,外墙外贴聚苯板保温,外窗为中空玻璃塑钢窗,外门为保温防火防盗三合一安全门,楼板上铺陶粒混凝土保温隔声层。通过以上节能措施,达到本地区要求的节能标准。 六、 结语 居住小区是油田职工家属的家园,随着我国石油事业的日益发展和石油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独立工矿区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也同样反映着时代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专业之间协调配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更新设计理念,融入生态设计的设计手法。同时,规划过程中也应积极倡导居民参与,吸收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以服务意识融入规划设计中,才能够设计出居民满意的居住环境空间。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我们有责任创造方便、舒适、富有特点的环境良好的居住小区,使我们的石油职工能够更加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 [2]住宅设计规范[S].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设计院,南阳 473132) 网络出版时间:2013-11-30 11:4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211970513.html,/kcms/detail/23.1528.TU.20131130.1146.201320.40_064.html

公共自行车系统设计与实现

公共自行车系统设计与实现 1.设计目标 通过先进的智能技术,实现自行车的自动租借、异地还车、用户和车辆管理、租借点无人管理等,在保障用户借还自行车的方便性、快捷性、安全性得同时,采用更合理的方案以节约成本,提高系统的性价比。 2.系统结构 本文所设计的系统由管理中心、租借点主控制器、车位分控制器的三层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首先,管理中心的中央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用户信息管理、车辆监控、报表生成等功能,并且通过GPRS网络实现与个租借点的实时通信,以完成系统数据库的同步。再者,各个租借点控制层包括主控制器、刷卡终端、电源(开关电源、备用电源)等,目的是实现整个租借点的车位和车辆管理。最后,车位分控制层包括自行车、电子锁、车身电子标签读头等,主控层与分控层之间通过RS485通信。 下面对其中的关键技术点进行介绍: (1)主控制器:对租借点的车位控制器、GPRS等外设进行控制,完成管理中心的数据同步;

(2)GPRS模块:使用GPRS无线网络实现中央管理系统与各租借点间的通讯; (3)车位分控制器:对刷卡信息、电子锁锁止信息、自行车检测信息进行处理; (4)电子锁:在系统确认用户有效刷卡后,车位控制器向电子锁发送开锁指令,电子锁打开,用户可自行取车;还车时,将车身上锁扣推入电子锁锁槽,电子锁将车锁死; (5)读卡器:每个车位各一个,用户借还自行车上在上面刷卡,具有读写功能; (6)识别器:通过车身电子标签检测车位是否有车,有哪辆车,保障了租借卡与自行车的正确绑定; (7)电源:用于给主控制器、车位控制器等供电。 3.工作原理和流程 本系统旨在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对自行车租借点的智能化管理,所以下面从用户的角度来推演系统工作的具体流程。 (1)办理租借卡:用户凭相关证件和押金,到指定地点填写申请表,办理租借卡; (2)租借点借车:用户持租借卡可以到任意租借点刷卡借车,借车具体过程如下: 1.在租借点主控制面板刷卡,刷卡有效后,主控制器向卡内写入借卡时间和车辆信息,取车指示灯亮,提示用户到指定车位取车; 2.系统延迟5秒开车位锁,同时将刷卡信息和开锁信息发送到管理中心,系统绑定租借卡和车辆信息。由于中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可以保障分控制器RS485的轮询通信时间,即时多人刷卡也不会发生冲突; 3.用户在系统提示的指定车位可以提取车辆,开始使用; (3)(另一)租借点还车:用户可就近到任意租借点还车,还车具体过程如下: 1.将需还车辆推入空车位,将车身上的锁芯推入支架上的电子锁锁孔,电子锁自动锁住自行车; 2.车位处的读头检测自行车上的电子标签,将信息传送到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核算用户的借车时间和费用,更新数据库; 3.用户在主控制面板刷卡,系统自动扣除相关费用,此时还车完成。 4.系统功能 根据以上的工作流程,可以设计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1)刷卡借还:用户可以在任意租借点刷卡借车还车,并且允许异地还车; (2)实时通信:租借点采集的租车换车信息可以实时发送到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可以在秒级以下的时间内刷新数据库,并将修改的数据实时发送到各租借点; (3)语音提示:对用户的操作进行相关语音提示,如“取车成功”、“祝您一路顺风”、“换车成功”、“谢谢使用”等,以方便用户确认操作是否完成; (4)阈值报警:对车辆将满或车辆过少的情况设置阈值(如20%以下和80%以上),当超过阈值时,提醒管理中心,以方便车辆动态调度; (5)客户黑名单:实行一卡一车制,当卡不符合租借条件时,将其列入黑名单,发送到每个租借点的控制器,使该卡刷卡无效; (6)脱机功能: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各租借点仍然可以进行车辆借还,当网络恢复时,再将信息发送至管理中心; (7)车辆报失:对于在设置天数内(比如3天)未还的车辆进行报失,以便于车辆管理; (8)故障报警:在各租借点设置故障报警按钮,当用户发现故障时,可以按按钮报警,相关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现场进行故障排除; (9)车辆实时跟踪:能够实时跟踪自行车何时何地被何人借出或归还,并可以根据自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机动车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发展初期较少的机动车方便了人们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数量的持续增长,依据辩证法之对立统一及质量互变两个哲学规律,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到私家车的激增已经从给人们带来方便转化为给人们造成困扰: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交通拥堵,交通噪音,停车困扰。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机动车交通直接或间接相关。日益尖锐的问题已经不得不让一叶障目的人们引起注意了。为了应对这些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一个新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公共自行车。早在建国初期,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承担了主要的出行作用,尽管其优点众多:无需燃油,不产污染,没有拥堵;但是其缺点也十分突出:消耗体力,短距出行,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工效,加之工业革命的推动,自行车逐渐被机动车所取代。但是如今的现状,由于自行车出行的特点其再次被提上日程,也许这就是对辩证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诠释。 公共自行车顾名思义:意为公众均可使用的自行车,因与公交车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又称为公交自行车。公共自行车存放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站点。其站点设置依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按照一定距离布设在地铁站出入口、社区大门口、旅游景点等人流集中区域,每个站点根据人流大小的不同配置的公共自行车从20至50辆不等,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可以管理租赁站服务点的公共自行车。每辆公共自行车单独配置锁车器和读卡器,使用者可以通过办理借车卡来进行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服务,各个站点之间互通互联,在方便使用者租借的同时也方便归还

共享单车发展分析

共享单车发展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共享经济模式逐渐提出并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大众,各城市不断发展的共享单车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在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诸多的作用。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共享单车有效打通了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但其给人们短途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造成了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在对共享单车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强化共享单车管理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APP、公共交通、 Shared Bicycle Development Analysis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shared economic model has been gradually put forward and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In the shared economic model,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ults benefit the community, the city's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hared bicycles for people travel has brought great convenience, at the same time in soc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 has many role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sharing the bus effectively open up the city traffic "last mile", but it gives people a short trip to bring convenience at the same time also produced some problems, resulting in a lot of adverse social impact, Bicycle status quo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shared bicycle management strategy. Keywords:internet, APP, public transport,

景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方案

第1章景区公共自行车系统第2章建设方案 二O一七年一月

目录 第1章景区公共自行车系统 (1) 第2章建设方案 (1) 二O一七年一月 (1) 第3章项目介绍 (4) 3.1. 项目背景 (4) 3.2. 必要性分析 (5) 第4章方案设计 (6) 4.1. 系统介绍 (6) 4.2. 系统构架 (6) 4.3. 系统组成 (7) 4.3.1. 闸机子系统 (7) 4.3.2. 站点控制器 (9) 4.3.3. 自行车临时锁 (10) 4.3.4. 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 (10) 4.3.5. 车辆轨迹跟踪 (12) 4.3.6. 后台管理软件 (13) 4.3.7. 微信扫码租车 (13) 4.4. 系统优势 (15) 4.4.1. 人性化设计 (15)

4.4.2. 强大后台功能 (15) 4.4.3. 手机扫码租还车功能 (15) 4.4.4. 实时租还数据采集 (16) 第5章建设方案 (17) 5.1. 设备清单 (17) 5.2. 工程效果图 (19) 5.3. 景区规划设计图 (20) 5.4. 工期进度计划 (20) 5.5. 工期安排进度 (21) 5.6. 安全事宜 (21) 5.6.1. 施工安全 (21) 5.6.2. 用电安全 (21)

第3章项目介绍 3.1.项目背景 景区作为人们度假旅游的圣地,每年都会吸引来成千上完的游客前来游玩,而公共自行车可以作为一种代步工具,让游客出行多了一种选择,让游客玩得更尽兴。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作为景区的一种增值业务,也将成为景区智能化的一大亮点,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并加以使用。已杭州公共自行车为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不仅方便了人们的近距离出行、游玩,同时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还成为杭州的标志性基础建设,增加了杭州的知名度,为杭州引来了成千上万的各地游客。 特点:低碳、环保、绿色、智慧管理等。 功能: 1)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方便游客进行游玩; 2)通过对自行车行驶信息数据的采集,为景区改良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建立绿色交通系统,既解决了景区内交通问题,又不会破坏景区内生态环境; 4)通过收取保证金、收费租车、定制化服务、广告等方式,使景区获得盈利; 5)提供景区导航、景区软文推送等服务,增加游客游玩景区的体验度; 6)建设绿色、智慧化景区,为景区申请星级景区提供有力帮;

共享单车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邢台学院2017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共享单车小组调研项目报告 报告题目:共享单车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团队名称:共享单车小分队 院(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团队成员:张佳豪、李向泽、侯雪、贾璐瑶、耿若 男、李鑫、王陆宇、金润林 指导教师:李建红 完成时间: 2017 年 9 月

共享单车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 为了研究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本报告从其发展背景入手,对用户画像、使用情况、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对共享单车消费者进行网络问卷发放及街头问卷发放,根据数据我们发现,共享单车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刻不容缓。 一、共享单车产生背景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是共享经济的新形态。在功能方面,共享单车具有高便捷、高覆盖、高环保、低成本的特点,相对于网约机动车来说,它成本低、安全性高、交通影响低,不会影响正常的出租车公平性,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但是共享单车并不是凭空出现,共享经济热潮,智能技术的发展,运营商的利益追求,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都在促进其发展,本文将从这几个条件进行分析。 第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共享单车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近五年来,我国整体经济呈温和上升趋势,智能手机的拥有量也稳步上升。2016年我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多数用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移动支付的方便快捷也备受人们喜爱与认可,为共享单车的支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共享经济热潮的来袭,也引发了共享单车的出现。在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中,人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一系列闲置资源被盘活,从早期流行的“拼车”到如今的共享单车,人们愈发重视的是物品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方便了人们出行的同时,资源利用率也大大提升。

公共自行车系统简介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由管理中心、站点、发卡处、调度中心、通讯网络和互联网业务平台共同组成,其中站点又包括公共自行车、锁车器和站点控制器。其运营原理是利用通讯网络信号,通过站点控制器将站点运营信息上传到管理中心服务器,管理人员利用互联网调取服务器中的站点信息,从而实现管理中心对全城各个站点的整体管控。 站点包括公共自行车锁车器、站点控制器和公共自行车。 (一)公共自行车锁车器 公共自行车锁车器又称锁止器,是由读卡器和控制模块组成的能够自动锁住公共自行车的室外装置,市民只需要刷卡就能从锁车柱上取车,还车时能够自动锁住公共自行车。该设备24小时全天候工作,通过总线通讯将数据发送给站点控制器,同时带有借车、还车语音提示及故障语音提示功能。采用直流电源供电安全可靠,内置大容量记忆芯片保证信息在断电情况下永久保存。多种色彩及多款外形,可根据不同城市形象定制设计。 (二)站点控制器 每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安装一台,它由室外机柜、通讯控制模块、密码键盘、LCD显示器、电源转换器以及后备电池组成。该控制设备与公共自行车锁车柱实时通讯,同时通过无线通讯与管理中心服务器交货数据,实现系统联网。每一个站点控制器带有一个查询终端,方便市民查询借还车信息等。 (三)公共自行车 公共自行车不同于一般的自行车,它具有坚固耐用、耐腐蚀,特别是车胎一定是免充气车胎,可大量减少维修维护工作。低跨度设计、不同身高及男女适用。每一辆车都有一个不同编号的电子身份识别卡,通过物联网技术跟踪监控。每辆公共自行车可配备临时密码锁,市民中途办事可用密码锁锁车。 公共自行车具有以下优势:①不存在大气和噪音污染,可为居民和旅游者提供便捷的绿色出行方式,提高城市的绿色竞争力,同时骑车还有助于强身健体,减少城市病的发生;②为城市提供1-5公里的短途出行解决方案,成为城市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缓解道路交通拥堵,解决公交出行“最后1公里”难题;③与公共汽车相比。自行车具有体量小、操作灵活、可达性好和投资少的特点。可作为轨道交通接驳的辅助性工具,最大限度地促进各种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居民多层次的短距离出行以及不同出行目的的交通需求,便捷、高效地集散客流,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1] (四)自行车电子卡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机动车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发展初期较少的机动车方便了人们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数量的持续增长,依据辩证法之对立统一及质量互变两个哲学规律,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到私家车的激增已经从给人们带来方便转化为给人们造成困扰: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交通拥堵,交通噪音,停车困扰。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机动车交通直接或间接相关。日益尖锐的问题已经不得不让一叶障目的人们引起注意了。为了应对这些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一个新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公共自行车。早在建国初期,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承担了主要的出行作用,尽管其优点众多:无需燃油,不产污染,没有拥堵;但是其缺点也十分突出:消耗体力,短距出行,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工效,加之工业革命的推动,自行车逐渐被机动车所取代。但是如今的现状,由于自行车出行的特点其再次被提上日程,也许这就是对辩证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诠释。 公共自行车顾名思义:意为公众均可使用的自行车,因与公交车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又称为公交自行车。公共自行车存放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站点。其站点设置依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按照一定距离布设在地铁站出入口、社区大门口、旅游景点等人流集中区域,每个站点根据人流大小的不同配置的公共自行车从20至50辆不等,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可以管理租赁站服务点的公共自行车。每辆公共自行车单独配置锁车器和读卡器,使用者可以通过办理借车卡来进行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服务,各个站点之间互通互联,在方便使用者租借的同时也方便归还服务。公共自行车最先出现在荷兰,在丹麦的发展最为突出。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自行车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普遍推广与应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都陆续开展了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可持续型公共交通工具有着明显的优势:无噪音、零排放、灵活易存取、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无缝衔接。这一系列的优点令其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缓解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首先,公共自行车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工具,使用过程中没有噪音的产生,自行车为人力驱动,无需使用油气作为动力来源,没有有害气体的排放,因此在使用公共自行车的过程中不仅减少了空气污染,同时节约了能源,为社会及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在这个越来约注重环境保护的时代,不产生大气及噪音污染与时代主题相契合。此外,保有量日益增长的私家车尽管给国家的GDP做了不小的贡献,但造成的拥堵也是有目共睹的,令出行者头痛不已。交通拥堵不仅浪费能源,产生大量尾气,同时也浪费了出行者的时间。出行者使用公共交通可以减缓交通拥堵,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公共自行车解决了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公共自行车未被广泛应用之前,人们的出行模式为“行走+公交(地铁)+行走”,在新增公共自行车这一交通工具之后出行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转换为“公共自行车+公交(地铁)+公用自行车”的新模式,这一模式的出现使人的出行更

上海共享单车发展现状及改进建议调研报告

共享单车发展现状及建议问卷调查 您好,为了解最近风靡市场的共享单车使用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特进行本次问卷调查,希望能得到您的真实想法和宝贵意见。您的解答对我们至关重要,希望您能抽出一点宝贵时间参与此次调查,我们将非常感谢!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的年龄大概是? □15岁以下□15-25岁□25-35岁□35-45岁□45岁以上 3、您的学历? □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 4、您最近是否使用过共享单车? □是□否 5、您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共享单车的? □路上看到□朋友推荐□广告推广□其他 6、您使用共享单车的理由是? □方便出行□租金便宜□绿色环保□无桩停车容易找车□其他 7、您在使用共享单车前是否全面的了解过相关规定(比如APP里的用户须知)? □有□没有□只是简单的看过,并不太清楚 8、您比较偏好使用哪个品牌的共享单车? □ofo共享单车□酷骑单车□摩拜单车□小鸣单车□其他 9、您使用共享单车的次数大概是? □每天使用□一周两三次□一月两三次□很少使用 10、您每次使用共享单车的时间大概是? □30分钟以下□30-60分钟□60分钟以上 11、您什么时候会选择使用共享单车? □上下班□购物□城市旅游□好奇,体验一下□与朋友出游 □等不到公交车□到站最后一公里□想锻炼身体□其他

12、您认为是否应该专门规划停放区域来停放共享单车? □很有必要□没必要□无所谓 13、您认为共享单车的站点主要应该设置在? □居民区内□学校附近□旅游休闲地区□公司企业附近 □地铁或公交站附近□各类大小商场附近□其他地方 14、您了解到或遇到过的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有? □占道,扰乱交通□共享单车“私人化”□恶意损坏或用后不锁 □乱停乱放,缺乏管理□乱贴错误二维码□其他 15、当您看到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时,您是否会反馈? □几乎从不反映□几乎每次都会反映□有时会反映 16、您在使用共享单车中遇到的问题有? □车辆损坏□不会锁车□车型高低不合适□停车地太远不方便 □车辆打不开□骑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其他 17、您认为怎样才能减少共享单车使用过程中的不文明现象? □加强监督管理□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举报奖励□加强群众道德教育 18、您认为共享单车的优势在于? □节能环保,绿色出行□使用方便,随时停放□节约出行时间 □可锻炼身体□缓解交通压力□App使用方便□其他 19、您认为共享单车的不足之处在于? □无后座□车辆数量,分布有待优化□停车点少□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损坏车辆不能及时维修□单车骑行体验不佳□其他 20、您认为使用共享单车的意义在于? □低碳环保□方便出行□复兴自行车市场 □缓解交通压力□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他 21、您对您所在地区共享单车建设情况满意吗? □非常满意□一般□不太满意□无所谓 22、对共享单车未来有哪些建议? □降低押金□实名认证□解决私用、上私锁问题□不需交押金□其他 23、您对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管理服务有什么建议?——————————————————————————————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 展的利与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机动车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发展初期较少的机动车方便了人们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数量的持续增长,依据辩证法之对立统一及质量互变两个哲学规律,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到私家车的激增已经从给人们带来方便转化为给人们造成困扰: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交通拥堵,交通噪音,停车困扰。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机动车交通直接或间接相关。日益尖锐的问题已经不得不让一叶障目的人们引起注意了。为了应对这些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一个新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公共自行车。早在建国初期,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承担了主要的出行作用,尽管其优点众多:无需燃油,不产污染,没有拥堵;但是其缺点也十分突出:消耗体力,短距出行,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工效,加之工业革命的推动,自行车逐渐被机动车所取代。但是如今的现状,由于自行车出行的特点其再次被提上日程,也许这就是对辩证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诠释。 公共自行车顾名思义:意为公众均可使用的自行车,因与公交车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又称为公交自行车。公共自行车存放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站点。其站点设置依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按照一定距离布设在地铁站出入口、社区大门口、旅游景点等人流集中区域,每个站点根据人流大小的不同配置的公共自行车从20至50辆不等,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可以管理租赁站服务点的公共自行车。每辆公共自行车单独配置锁车器和读卡器,使用者可以通过办理借车卡来进行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服务,各个站点之间互通互联,在方便使用者租借的同时也方便归还服务。公共自行车最先出现在荷兰,在丹麦的发展最为突出。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共自行车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普遍推广与应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都陆续开展了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

共享单车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共享单车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使用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渗投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也成为传统行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借着互联网的浪潮,共享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嘀嘀打车方兴未艾,共享单车横空出世。 在2016年,共享单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共享单车的出现丰富了出行的方式,为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为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动力。但是共享单车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关系着共享单车的未来,也关系着共享市场的未来。 本论文首先对共享经济及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详细的说明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以及共享单车的兴起过程。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对生存现状进行了分析,使数据真实可靠,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再次,论文详细罗列了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阐述中,充分利用图表进行分析,以直观的说明问题。最后,论文对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大致说明。

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单车;摩拜;ofo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has penetrated our life in all aspects, Internet plus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sharing economic is in full swing, such as Didi taxi, sharing bicycle. In 2016, sharing bicycles became a hot topic. The sharing of the bicycle has provided various transporting ways,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people's lives as well as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provides a new method to better and pers evere the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the impe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 ety and civiliz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can not be ign o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ring bicycle. Whether these problems can b e solved is related to the future of the sharing bicycle and the future of the sha ring economy market. In this thesis, firstly, the development of sharing economy and sharing bic ycle is explained in detail. Secondly, the status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questi onnaire survey, data statistics and so on. Since the data is true and reliable, t he conclusion is truly convincing. Thirdly, the thesis lists the problems encount e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ring bicycle and provides the solution. ther e are graphs to visualize the problems. Finally, the paper gives a general desc ription of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sharing bicycle. Thu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