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使国际分工不断扩大和深化,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逐渐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从现阶段看,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其基本特征是商品,技术,信息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江泽民指出:“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张,引起了投资方式和国际分工的变化,加速了生产、投资、贸易、金融的全球化……。”因而,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生产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

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之一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产业成长和产业转移,它的直接影响是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分工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形成货物、资本、劳物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通,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相济相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21世纪加速自身的发展,就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的新变化,势必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市场配置资

源边界的不断扩大;对全球范围内微观规制改革的推动,股东资本

主义对法人资本主义的代替等经济全球化影响下趋势必将对僵硬

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重大冲击,这就要求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进一步完善和开放,而且要求未来的体制对全球变化趋势有着灵活

的反应能力和调整弹性。

二、对中国宏观调控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发展开放型

经济,将导致国际经济环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

国内市场,从而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的运行和稳定。

三、对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引进来”和“走出

去”战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将转变为全球化的综合战略,必将为

中国传统的微观经济管理体系带来更大挑战。

四、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在金融、技术、服务成为国际竞争

的新手段的条件下,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包括金融

衍生工具在内风险管理市场体系,发展与国际连接的信用、结算和

信息网络体系,有效打击网络诈骗和犯罪,加快金融和信息网络基

础设施建设,都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提出新的挑战。

五、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的收入贫困,人类贫困与知识贫困;

事业率的冲击,信息差距,中西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更显著地突现在

我们面前。

纵上所述,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传统的进口替代体制或出口导向体制开始转向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发展开发型经济体制,无疑是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基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社会化环境中发展开放型经济,比在国内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加入WTO后所面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压力和难度,甚至超过了1979年的改革开放,这些挑战同时又为中国经济的发

展带来新的机遇。

首先,全球化可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获得的最主要的利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机制如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率的提高,通过出口扩大总需求,通过外资弥补我国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进口和吸引外资可带来国外先进实用技术等都可有效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其次全球化为我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短缺经济”类型向供大于求的“结构性过剩”类型的转变,引起是许多企业的关、停、并、转、破,促使这一时期下岗工人急剧增加。面对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资源相对稀缺的最基本国情,我国可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开放服务业,这样就可以利用工业国的剩余资本,为我国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再次,全球化有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全球化为我国发展动力不足,缺乏新的投资来源和技术来源,改革动力不足,缺乏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等提供了新的机遇。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中国可以借助外力扫除市场化改革中的障碍,全球化将引入外来竞争机制,带来压力和紧迫感,成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动力。

第四,全球化有助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资源紧缺,能源不足,资本短缺,技术相对落后等国情,中国必须有效地开放和进口农业、能源和矿产等国际资源,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国际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最后,全球化是中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主要途径。世界银行认为中国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首先就要缩小技术差距和知识差距,而途径不外乎有: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扩大国际贸易;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证,使这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成为创造新增就业的主要来源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针对以上的全球化对中国提出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制呢?

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首先要求我国建立新的产权结构,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其次加快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的转变。在全球化竞争中,体制竞争是第一位,要建立有利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体制软环境,政府职能转变是其中主要的一环。

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政策,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势力的企业到国外去投资办厂,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市场发展跨国经营,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促进国内成熟产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向外转移,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高产业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能力。

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改善外贸结构。以加入WTO的承诺逐步降低关税,减少数量限制和规模配额管理,按照非歧视原则对国外产品和服务实行国民待遇;还要借鉴采用国际标准,有效实施健康、安全、卫生和环保方面的检查检疫和疫情监控;完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保障措施,维护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在利用外资方面应继续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逐步对外国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继续合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