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I

4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改变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社会中的地位,而尼西亚信经对信仰的统一也为基督教神哲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4世纪末5世纪初,基督教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奥古斯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母亲是基督徒,父亲却是异教徒。奥古斯丁出生时并未接受洗礼。从7岁起,他开始按照热衷功名的父亲的愿望接受系统的教育。17岁时,他赴迦太基攻读修辞学和哲学,先后曾崇拜西塞罗、信奉摩尼教、悉心钻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最后于386年皈依了基督教。奥古斯丁少年时代放荡不羁,皈依基督教后却闭门思过、清心寡欲,被基督教誉为浪子回头的典范。他曾作过教师、神父,后升任北非希波主教,后半生忠心耿耿地致力于基督教的传教事业,为基督教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教会称为“伟大的教父”、“杰出的大师”、“上帝的使者”等等。奥古斯丁一生著述甚多,《忏悔录》、《上帝之国》是他的代表作,此外重要的还有《驳学园派》、《独语录》、《论自由意志》、《论真宗教》、《论三位一体》等。

一、论自我意识

奥古斯丁哲学的目的是用哲学的手段论证基督教的信仰,为人们指明一条寻找上帝的路径。在他看来,这条路径既离不开知识,同时又不能局限于知识。为此,奥古斯丁必须一方面针对当时盛行的怀疑论而论证知识的确定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指出知识的不足。

奥古斯丁的出发点是人的自我意识。在《独语录》中,他与自己的理性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你知道自己在思维吗?――我知道。――所以,你在思维是千真万确的吗?――是千真万确的”。在他看来,人可以怀疑一切,唯独不能怀疑自己思维的确定性。“难道有人怀疑他自己在生活、在回忆、在认识、在意欲、在认知、在判断吗?……当他怀疑时,他就知道自己不晓得任何可靠的东西;当他怀疑时,他就知道自己不可以毫无根据地表示赞同;尽管一个人仍然可以怀疑自己有所意欲,但他却不能怀疑这个怀疑本身”。奥古斯丁甚至用人的思维可能产生错误来证明思维的确定性。他说:如果我错了,我就存在。奥古斯丁的这一论证使他成为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思想的先驱。

除了“我思”这种经验的事实真理之外,奥古斯丁还在逻辑、数学等领域发现了“理性的真理”,如“同一个灵魂不能在同一时间既是可死的又是不死的”,“三乘三等于九”等。伦理学领域的一些规范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奥古斯丁认为,哲学的任务不在于确认这些真理的客观有效性,而在于寻找它们的形而上学根源。这些真理之所以是真的,就在于它们分有了绝对的真理,而绝对的真理就是上帝。在这样的意义上,真理也就不是人的认识或思维的结果。感性经验是不能认识真理的,因为物质世界虽然景象万千,奇妙无比,但都是些变化无常的东西,在这里是不可能找到上帝的。真理也不是理智的创造物,理性不是创造真理,而是发现真理。人的理性只能借助“超自然之光”的照明,认识早就存在于自己内心中的真理。“不要到外部去寻找,要转入你自身。真理就居住在人的内心”。奥古斯丁描述了自己寻找这真理的过

程:“我进入心灵后,我用我灵魂的眼睛……瞻望着在我灵魂的眼睛之上的、在我思想之上的永定之光。这光,不是肉眼可见的、普通的光,也不是同一类型而比较强烈的、发射更清晰的光芒普照四方的光。……这光在我思想上,也不似油浮于水,天覆于地;这光在我之上,因为它创造了我,我在其下,因为我是它创造的。谁认识真理,即认识这光;谁认识这光,也就认识永恒”。这个永恒或真理不是别的,就是上帝。

二、上帝的认识与信仰

鉴于真理的这种特性,奥古斯丁深入内心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思维着的精神,而是为了寻找上帝。奥古斯丁从自身之外的物质世界回到自身之内,从肉体回到灵魂,逐级上升,最后达到理性,“找寻到理性所以能毫不迟疑肯定不变优于可变,是受那一种光明的照耀……,最后在惊心动魄的一瞥中,得见‘存在本体’。这时我才懂得‘你形而上的神性,如何能凭所造之物而辨认洞见’,但我无力凝目直视,不能不退回到原来的境界,仅仅保留着向往爱恋的心情”。理性之所以无力凝视上帝,就因为上帝是绝对超越的,是不可认识的。上帝大而无量,善而无质,现存而超越空间,永恒而超越时间。我们的思维和一切范畴都不适用于上帝。因此,对上帝的认识不能是从经验出发的实证认识,而只能是一种神秘的直觉,是靠“刹那间悟入于真慧”,“一转瞬接触到超越万有、永恒常在的智慧”。因此,奥古斯丁在理性与信仰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虽然主张“信仰寻求理解”,倡导用理性解释信仰,但对他来说更为根本的却是“信仰为了理解”,信仰是一切认识的先决条件、方法和途径。

奥古斯丁关于上帝的三位一体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上述观点。在奥古斯丁之前,奥里根曾把圣父、圣子、圣灵按照顺序排列成等级,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三神论的危险。奥古斯丁力图运用哲学的思维清除希腊传统多神论不彻底的尾巴,他认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对人的思索将有助于领会上帝的三位一体。就像人的生命由存在、认识、意志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离的本质一样,上帝的实体存在于圣父、圣子、圣灵这三个位格中,在每一位格中上帝都是完整的存在。然而归根结底,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说又是人的自然理性无法说清的东西,因此奥古斯丁最终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把它归为奥秘,宣称“即使有人在其中捉摸到一些,能表达出来,也决不可自以为捉摸到超越一切的不变本体”。总之,上帝只能信仰而不可认识。

三、上帝从无中创造世界

上帝创造世界,是基督教最基本的信条。但上帝如何创造世界,基督教的圣经却没有进行明晰的哲学思辨,这也就给种种不同的解释留下了余地。当犹太教特别是基督教走出巴勒斯坦的狭窄领域,开始与以明晰的逻辑思维为特征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接触的时候,就由此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神学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上帝用什么创造了世界?

对神学家来说,在这个问题中隐藏着某种陷阱。如果答案是上帝用某种东西创造了世界,那么势必又产生一个问题,即这“某种东西”是不是上帝的造物?如果回答说“不是”,就会出现不是上帝创造、与上帝同样永恒的东西,这东西就会限制上帝的无限性、绝对性,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