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主题学
比较文学:主题学
第一节 主题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二、主题学研究的范畴 (二)人物典型研究 人物的典型意义:每一个人物典型, 3 、 人物的典型意义 : 每一个人物典型 , 都具有各自隐含的主题和 结构,通过研究它们的变迁及对他们作出的不同处理, 结构,通过研究它们的变迁及对他们作出的不同处理,可以发掘人物的 深层内涵,从中获得大量的主题信息, 深层内涵,从中获得大量的主题信息,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阐发各民族 文学的个性与共性,这就是我们研究人物典型的目的所在。 文学的个性与共性,这就是我们研究人物典型的目的所在。 源氏物语》中众多悲剧女性形象,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如 《 源氏物语 》 中众多悲剧女性形象 , 印度史诗 《 罗摩衍那 》 中悉 多的形象。 多的形象。 (三)意象研究 什么是意象? 1 、 什么是意象 ? 意象就是当人在以审美观念观照事物时意识中所 呈现的形象。意象是指富有某种特殊含义的多种审美意味的文学形象。 呈现的形象。意象是指富有某种特殊含义的多种审美意味的文学形象。 王维《红豆》 李商隐《锦瑟无题 无题》 如:王维《红豆》、李商隐《锦瑟 无题》
第二节
母题研究与主题研究
三、主题研究 什么是主题?主题是如何形成的? 1、什么是主题?主题是如何形成的? 主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2、主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1)再加工 (2)再处理 (3)再利用
第1、什么是题材? 题材通常是指可以改造, 题材通常是指可以改造 , 加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的 素材,它是摆在读者面前的一个生活的侧面,是某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或 素材,它是摆在读者面前的一个生活的侧面, 想象中的生活。 想象中的生活。 题材研究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主题。 2、题材研究的意义: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主题。 题材研究的方法: 3、题材研究的方法: 考察题材形成的流变过程。 西游记》 (1)考察题材形成的流变过程。《西游记》 (2)神话原型研究 (3)民间文学研究
论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范畴
论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范畴摘要:一、引言1.比较文学主题学的概念与重要性2.研究范畴的拓展与演变二、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方法1.主题分析法2.跨文化比较法3.文学互文性分析三、比较文学主题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文学作品的主题变迁2.作家创作风格的比较研究3.文学流派的跨地域传播四、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现实意义1.对文学教育的启示2.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3.提升文学创作的创新性五、结论1.总结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成果2.展望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正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
作为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主题学旨在探讨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作品之间的主题共性与差异,从而深化我们对文学现象的理解。
本文将从研究范畴、方法、领域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对比较文学主题学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比较文学主题学的概念。
比较文学主题学是以文学作品的主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中主题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探讨文学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主题学不仅关注单独一部作品的主题构成,还关注多个作品、多个作家、多个流派之间的主题关联。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主题分析法、跨文化比较法和文学互文性分析。
主题分析法是对文学作品中的主题进行深入挖掘和剖析,以揭示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艺术价值。
跨文化比较法则是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讨文化差异对文学主题的影响。
文学互文性分析则是强调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联,认为每一部作品都是整个文学体系中的一部分,从而在更广泛的文学语境中解读作品主题。
在研究范畴方面,比较文学主题学涉及多个领域。
一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变迁,通过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主题,可以揭示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是作家创作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比不同作家的创作特点,可以挖掘出作家的个性风格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
三是文学流派的跨地域传播,研究不同地区、国家文学流派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学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比较文学作业之主题学.doc
·比较文学作业·主题学:举例说明中西文学里的主题人物的区别。
举例:中西文学中的“火神”在中国上古神话中,祝融被尊为火神。
《吕氏春秋》载“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为祝融。
”另有《山海经》等书籍称他为炎帝的子孙。
此后《汉书》与《墨子》提及祝融的火攻在军事战争中的作用,《国语》中歌颂祝融时用了“天明地德,光照四海”八个字,可见其功之大。
虽然中国的古代普遍认为是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但在《史记》等文献中却认为让火种得以保留和使用的人确是祝融,他教会人民用火照明、取暖、防灾,在中国文学中无不透露着朝拜之感。
赫淮斯托斯是希腊十二神之一,“赫淮斯托斯”这个词在希腊文中就是火神的意思。
他貌丑、身残。
与中国古代对火神祝融的崇拜不同,在西方的文学中,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火神赫淮斯托斯,形象也是多变的,他既造福人类,同时也不得不尊崇父亲的命令制造了“潘多拉之盒”的人间灾难。
这就打破了中国文学中火神形象的一成不变,打破了定评的模式,使火神的形象更丰富并加以新的评价。
主题学:举例说明穿越古今的普罗米修斯举例: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最初呈现在赫希俄德《工作与时日》中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被布鲁门贝格挑选出来作为希腊文化命运的隐喻,并通过追踪普罗米修斯的历史踪迹而启示了艺术神话变形的轨迹以及终结的可能。
普罗米修斯首先是一个反抗天神的形象,一个制陶匠人竟然在祭祀仪式上玩弄欺诈手法将文明之火盗到人间,从此人类就有可能限制神圣的权力,而自主地把握现实。
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则以一种同雅典启蒙顶逆的纯粹神话形式把普罗米修斯塑造为生存幻象及其幻灭的象征。
“悲剧的特征在于,它是一种试验性的学习,也是在寻找决断的真理”,但普罗米修斯决断失败,陷入到生存意志投射的幻象之中不能自拔,在“微暗的火”所象征的“盲目希望”中被困在高加索山岩,忍受生存的艰辛与苦难的磨砺。
在经受了古代启蒙之后,神话仿佛被撕开一道裂口,超验秩序从中闪现一道微光,在智术师(sophists)和犬儒(Cynics)那里普罗米修斯的造人、救人、反抗、受罚的故事被喜剧化,作为文明与拯救之象征的“火”被当作毫无价值的东西。
经典:第十一讲-比较文学的主题学研究
主题学的基本概念(2): 题材和情境
(1)题材,即可以改造、加工、建构完整故事、情节和意蕴 的素材。主题寓于素材之中,素材隐含着母题。
主题学就是题材史研究。 主题学包括神话素材研究。 主题学重视民间文学素材研究。 (2)情境,即人的情感、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组合,人物在某
个特定脉络中的关系。情境是流动的局面,情节是行为的结构。 情境研究: ——文学中特定的情境,以及不同作家对基本情境的不同处理。
性,并上升到了问题高度。 3,母题具有普遍性,主题则有个性差异。 4,母题是有限的,而主题则是无限的。 对事件最简单的归纳(M)/价值判断(T);客观性/主观性;基本叙述句/复杂判断句。 主题是在母题的归纳之上进行价值判断,母题为常量,而主题是变量。母题是潜在的主
题,是主题赖以生长的基础,源自原始文化的永久主题;主题是母题的具体化和表现形 式,使母题在流变中不断复活,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母题研究的四个方面:纯粹母题研究(孤寂,别离,怀古);情境母题研究(灰姑娘舞 会遇郎君,世代家仇爱犹难);人物母题研究(复仇人物,贪婪人物,智慧人物);意 象母题(花园,山谷,落叶,月光) 主题研究的三个方面:改造主题(浮士德形象的多重意义是改造的产物);阐释主题 (在不同历史语境下主题的不同侧面);挪用主题(沿用旧有主题,表达不同的价值)
而形成了文学主题学研究的传统。浪漫主义 主题学探索的重点是: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的流传。 艺术童话(Kunstmaerchen),Ludwig
神话赋予仪式以韵味,韵味反复而凝聚为 “原型”。在谈论叙事时,原始韵味就是神 话;在谈到叙事的涵义时,原始韵味就是被 称为“原型”。
Tieck (1773-1853), E. T. A. Hoffmann(1776-1822), Wilhelm Hauff(1802-1827)。 民间童话(Volkmaerchen), Achim von
比较文学研究 第五章 主题学
三、题材、意象、惯用语
❖ 题材往往可以在不同国度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 有时作为整个故事的一部分,有时则笼罩全局。如 《灰栏记》的题材
❖ 意象指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同一客观事物构成意象在不同文学体系中有很大差 异,如中外文学中的“山”、“水”意象。意象也 会有发展变化的
❖ 原型批评就是对这些重复的现象作为世界性 的综合的宏观分析
母题与形势(情形)有关,而主题与人物有关,是通过人物具体化的,母题是从形势(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属于问题或思想层面。 了解主题学与主题的区别
本章重点 了解主题与母题的区别
主题可以被理解为作品提出的基本问题或所给予的主要信息。 原型批评的内涵、特点、意义及其局限 主题学研究范围包括哪些对象? 什么是主题,它与母题有何不同? 什么是主题,它与母题有何不同?
什么是主题,它与母题有何不同?
材的嬗变与他种文学体系中主题与题材的嬗 原型批评就是对这些重复的现象作为世界性的综合的宏观分析
母题总数有限,有人统计约为100个,主题的数量则是无限的 题材往往可以在不同国度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有时作为整个故事的一部分,有时则笼罩全局。
变,作一比较研究,以发现其差异与契合 主题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对主题、母题、题材、意象,以及主题史和题材史,还有原型的研究
了解主题学与主题的区别 包括主题、母题、题材、人物、文类等等 什么是主题,它与母题有何不同? 原型批评就是对这些重复的现象作为世界性的综合的宏观分析 母题总数有限,有人统计约为100个,主题的数量则是无限的 原型批评就是对这些重复的现象作为世界性的综合的宏观分析
第九讲 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文学概论 2014)
主题学、形象学、译介学
主题学
主题学:研究类似的题材、主题、母题、情节、人物、意象在不同民族文 学中的不同表现形态及其形成的原因。 题材的演变: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 灰栏记故事:《圣经· 旧约· 列王记》中所罗门断案。佛经《贤愚经》 佛断案;元杂剧李行道的《包侍制智赚灰阑记》(张海棠、马员外、 赵令史);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格鲁吉亚总督夫人、女 仆,表现了爱战胜血缘关系这一主题) 《长恨歌》故事(主题的演变)(白居易《长恨歌》、白朴《梧桐 雨》、洪升《长生殿》) 《小红帽》故事的演变和后现代改写 从《木兰辞》到迪斯尼的Mulan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爱情
沈从文《湘西散记》:‚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 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 的人。‛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斯丹达尔: 《红与黑》 川端康成:《雪国》 拉夫列尼约夫 :《第四十一个》 加西亚·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杜拉斯:《情人》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杨绛:《洗澡》 电影《恋恋风尘》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苦难
罗素(Bernard Russell,1872-1970) :‚有三种单纯而无比强烈的激 情,一直支配着我的生活: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 的巨大悲悯。‛ [英]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 [法]雨 果:《悲惨世界》 [苏]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美 ]奥尼尔:《长夜漫漫路迢迢》 沈从文:《萧萧》 路遥:《平凡的世界》 朱天文:《小毕的故事》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人性之扭曲、险恶 [英]斯蒂文森:《化身博士》 [英]王尔德:《道连· 格雷的画像》 [美]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 沈从文:《丈夫》、《鸡毛》 刘庆邦:《神木》(《电影《盲井》)
主题学
这样的研究于我们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 作家对同一形象的处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不同作 家的不同风格和成就,不同民族文学的各自特点, 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影响 。
《欧洲文学中的浮士德主题》
⑴对浮士德在欧洲各国的演变做勾勒; ⑵探讨不同作家所塑造的不同浮士德:有德国
民间传说《浮士德博士》、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 剧》、歌德的《浮士德》、瓦莱里《我的浮士德》、 托马斯· 曼的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由一位友人 讲述的德国作曲家阿德里安· 弗来金的一生》等;
1.不同文学中的同一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 作家们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政治或道 德标准,赋予其不同的色彩乃至相反的评价,从中我们 可以窥视到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 如法国的圣女贞德。
历史上的贞德被认为是一位率领法国军民击退英 国侵略军的民族英雄。 但在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第一部中贞德被视为 一个美丽的妖妇;而马克· 吐温则对贞德的政治、军事 才能大加赞赏;法朗士认为贞德的行为只不过是一种强 烈的宗教情感;肖伯纳则写下了《圣女贞德》。
举例二: 材
“灰姑娘”题
相似情节: 1.女主角受到后妈及后妈所生的女儿的苛待,过着 操劳过度、衣食窘迫的生活。 2.女主角在被后妈虐待刁难时,会突然获得意想 不到的帮助而解决难题。这些帮助有的是来自其亡 母,有的是来自神仙,也有的是来自各种动物。 3.女主角在意想不到的帮助之下,终于可以如愿 盛装参加当地的集会、舞会等,也因此能与男主角 相遇。男主角的身份高贵,不过在此节会、舞会中 却无法留住女主角。 4.男主角凭着女主角所遗落的鞋子或其他饰物找 到女主角,并且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5.有些故事还会说明虐待过女主角的后妈及其女 儿的下场。
主题举例:
1 、大家族盛衰史的主题。 《红楼梦》 《源氏物语》 《福尔赛世家》(高尔斯华绥) 《蒂博一家》(马丹-杜伽尔)
比较文学-08-主题-文类-文化过滤与误读
揭示了跨文化文学交流、对话中文化过滤和
误读的必然性;极力倡导不同文化模子之间, 尤其是东西异质文化模子之间,文学交流、 对话,不要以一个既定的形态去征服或替代 另一个文化的形态,应该采取积极的、开放的、 包容的姿态与不同文化模子的文学交流、对 话。
由于“文化模子”、文化异质性的客观存在,
(二)文化过滤产生的原因
“要寻求‘共相’,我们必须放弃死守一 个‘模子’的固执。我们必须要从两个‘模 子’同时进行,而且必须寻根探固,必须从 其本身的文化立场去看,然后加以比较加以 对比,始可得两者的面貌。”(叶维廉《东 西比较文学中“模子”的应用》) 不同的文化“模子”就会有不同的文学观、 审美观和相应的文学意义建构方式及其美学 特征。
龙-《贝奥武甫》-《尼伯龙根之歌》
LAMENT OF THE FRONTIER GUARD By the north gate, the wind blows full of sand, Lonely from the beginning of time until now! Trees fall, the grass goes yellow with autumn, 李白《古风》五十九 I climb the towers and towers 胡关绕风沙,萧索竟终古。 to watch out the barbarous land: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掳。 Desolate castle, the sky, the wide desert.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There is no wall left to this village. Bones white with a thousand frosts, 白骨横千秋,嵯峨蔽榛莽。 High heaps, covered with trees and grass; Who brought this to pass? Who was brought the flaming imperial anger? Who has brought the army with drums and with kettle-drums? Barbarous kings. A gracious spring, turned to blood-ravenous autumn, A turmoil of wars-men, spread over the middle kingdom, Three hundred and sixty thousand, And sorrow, sorrow like rain. Sorrow to go, and sorrow, sorrow returning. Desolate, desolate fields, And no children of warfare upon them, No longer the men for offence and defense. Ah, how shall you know the dreary sorrow at the North Gate, With Rihaku's name forgotten And we guardsmen fed to the tigers
比较文学-第四章_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
(一)、什么是神话
从社会学角度看,它是“人民的幻想用一种 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 本身”。 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看,它起源于巫术和宗 教的祭祀、礼仪。 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是人类最古老的认识论 -泛灵论和最古老的思维方法-比拟类推的 产物。
(二)、神话的特点
一种口头文学 与宗教有密切的联系 既虚幻又反映现实生活 是后世文学的“武库”
《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斯蒂思· 汤普森
(五)、心理分析学派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弗莱等,从 心理活动的层面分析和寻找神话产生的原因。
(五)、心理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 本我 无意识 自我 前意识 超我 意识
力比多
“俄狄浦斯情结” “厄勒克特拉情结”
(五)、心理分析学派
(三)、民间文学
广义 指在民间以口头方式广泛流传的文学, 包括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民间故事、 寓言、童话、谚语等各种类型。 狭义 由文人的创作相对的一个概念,指民间 艺人的创作。
(四)、神话与民间文学的区别
神话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原始氏族部落、 早期奴隶社会)内 ,由先人进行的一种不自 觉的艺术加工,是大众的集体创作; 民间文学是指人类逐渐走出蒙昧状态之 后的自觉的艺术创造,大都由特定的讲述者 或传承者完成,属于个人创作。
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赋、 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 移,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 范于核要;箴、铭、碑、诔,则体制于弘深; 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比循体而成势, 随意而立功者也。虽复契会相参,节文互杂, 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中国现行分类方法
三分法 抒情类、叙事类、戏剧类 四分法 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在中外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Hale Waihona Puke 义。 、般来说 , 不 同民族具有不 同的“ 审美意味” . 同样 的 自然 景象在不 同民族 的人们心中引起 不同的情感体验。 朱光潜 曾总结过 中西方诗 人在 文学作品 中对 于 自然意向 选择上 的不 同偏好 , “ 西诗偏 于刚 , 中诗偏 于柔 西方诗人所爱 好 的 自然是 大海, 是狂风暴 雨, 是峭崖荒谷 , 是 日景 ; 中国诗人 所 爱好 的 自然是 明溪 疏 柳 , 是微风细雨, 是 湖光 山 色 , 是 月景 。”
提 供 多种 教 学方 法 。
【 关键词 】 主题 学 主题 典 型人物形 象 意象 题 材 【 基金项 目】 此论 文得到 了 2 0 1 2年度上 海市教育委员会 民办高校青年教 师科研 项 目资助。
【 中图分类号】 G 6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8 — 0 0 0 1 — 0 1
【 摘要 】 当前 的比较文 学理论存在 着理论化与空洞化 的明显趋 势, 眼下的中外文 学教 学又存在 着线条化和零散化 的突出特点。 本文 旨在通过 目前比较文学中主题 学理论的研 究成果 , 探讨如何将其运 用在 中外文学教学 中。从主题学 中的主题、 典型人物形 象、 意象以及题 材几个层 面在 中外文学 中进行平行研 究, 并结合教 学案例将 主题 学理论和 中外文学教 学相 互渗透 , 为教 师拓 宽思路 ,
通过 不同民族文学作 品中性格 与个性 大致相 同的 主题 学是 比较 文学的一 个重要研 究领域 , 主要 “ 研 究同一 究的重点是 : 来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作品 中所蕴含的不同主题。 主题、 题材 、 母题、 人物典型 、 情境、 意象等跨 国跨 民族的流传和 人 物形 象。
小议比较文学视野中的主题学
小议比较文学视野中的主题学摘要:主题学是当今学界十分热门的一个研究领域,主题学在世界民间文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和重大影响之后,中国学者也开始对其进行了广泛关注。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母题、题材、情境等在不同民族、国家文学中的流传与表现。
然而,当我们热衷于细微研究时,却忽略了主题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即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亚类之一,它的研究是以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比较文学理论为依托的,主题学学科定位的模糊性,使其研究呈现出了一系列尴尬处境。
这也促使我们对主题学理论建设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主题学;比较文学;跨文化;缺陷中图分类号:i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主题学(stoffkunde德语),英语国家常用的是“题材史”(stoffgeschichte),是产生于19世纪中叶德国民间故事研究领域的一种理论方法。
它集中体现了一种跨文体、跨学科、跨文化的文本审视眼光。
进入21世纪,主题学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中国的主题学研究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正如孟昭毅先生所说:“目前,主题学正逐渐发展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成为一门独立性很强的学科。
”[1]主题学以其新颖的视角与丰硕的研究成果,昭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展,研究者们渐渐丢弃了比较文学的实质,开始在国别文学的领域大谈主题学研究,一些教材的定义也出现了前后矛盾的情况。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于学科理论建设与研究严谨性的深思。
在许多比较文学教材和论文中,主题学都被归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但是在对主题学的定位和具体论述中,又存在很多模糊不清之处。
例如在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的《比较文学》中,作者指出“主题学探索的是相同主题(包含套语、意象和母题等)在不同时代及不同的作家手中的处理,据以了解时代的特征和作家的‘用意’(intention)”,还指出“主题学研究讨论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不同处理,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外部——手段和形式”。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整理)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在这里族际语言与文化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东方汉语比较文学景观下,民族文学这个概念的理论有效性大于国别文学。
对于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必须要拥有两种、两种以上很好的民族文学基础及其相对应的语言能力。
国别文学: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如中国文学、日本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等。
从这个概念使用的心理习惯上可以见出,这一概念的汉语使用者习惯于国内学术界以国家的政治地域性来区别文学的学科界限。
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就是国别文学,可以互为指称,如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在这里,民族、语言、文化与国家这四个概念是整合在一条意义链上成立的。
总体文学: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期的共时性上表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这些共同的文学思潮与共同的文学流派在空间上的伸展、在地理上的扩张,已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被研究,这就是总体文学。
“总体文学”是由“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发展而来的。
对“世界文学”有如下三种理解:一、世界文学指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的总和;二、世界文学是指那些超越民族、时代的,广为流传的世界经典作品;三、它指代了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所产生的成果。
目前,学界对第三种理解比较认同。
这种理解,已较接近“总体文学”的概念。
比较文学--主题学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
我国近一二十年以来,主题学研究成果颇丰,刘 守华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比较故事学》 如《“孔雀公主”故事的流传与演变》和《“蛇 郎”故事在亚洲》 王立1990年《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与流 变》,中国古代诗词中惜时、相思、出处、怀古、 悲秋、春恨、游仙、思乡、黍离、、生死。其余 四本专著更为扎实与严谨。《意象的主题史研 究》、《母题与心态史丛论》、《江湖侠踪与侠 文学》《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
20世纪80年代后,对主题学理论的研究更着 重于方法论的研究,俄裔旅美学者卓尔科夫 斯基和谢格洛夫,探索文学研究模式化,图 表化的途径,寻找主题与文本之间的衍生关 系,即主题的历代演变关系. 耶鲁大学列耐特为首的人工智慧小组,分析 故事的“情节单元”,普林斯等致力从读者 的角度来探寻文本“主题化”的建构。
三 情境研究
母题与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潜在部分,而情境则是 作品的外现部分,情境是人物在每个特定时刻的 相互关系。如相爱的男女主人公与阻挠婚姻的父 母,构成一充满矛盾的情境。 母题出自情境,如情境:两个女人之间的一个男 人;其母题为爱的选择。 有时,相同的情境所体现出来的母题是相同的, 有时则不同。前者,在《俄狄浦斯王》与《 薛丁 山征西》中,情境都是“不相识的父子之战”, 母题都是“命运”。后者如两个女人之间的一个 男人这个情境,在《美狄亚》中母题是“复仇”, 在《聊斋》的《莲香》中其母题与复仇无关。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
西方主题学的女性主义批评视野,肖沃特,女性 主义批评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作中轻视女 性,第二阶段其注意力虽然集中于女性作家创作 文本和重视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史,但历代以 来跨越民族界限且反复出现的形象、主题与情节 与男性主导文化中的女性的社会、心理和美学经 验之间的关系是女性主义批 评关注的焦点。埋入 90年代以后,苏珊巴斯奈特在《比较文学批评导 论》中辟专章“性别与主题”,当代女性主义文 题学运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来对男性话语文学中 女性形象的塑造进行分析,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 色彩。
主题学名词解释
主题学名词解释主题学是比较文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研究跨越国界、文化和语言界限的相同或相似主题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和演变。
简单来说,主题学关注的不是个别作品的独特性,而是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比如说,爱情、死亡、复仇、成长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主题。
主题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
它既包括了对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基本的人类经验的探讨,如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人性善恶的思考等;也涵盖了对各种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反映,像战争、和平、环保、种族歧视等在文学中的呈现。
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中相同主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爱情这一主题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内涵。
在西方文学中,爱情常常被描绘得热烈奔放、充满激情;而在东方文学里,爱情可能更倾向于含蓄内敛、细腻深沉。
主题学的研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比较不同作品中主题的呈现方式、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异同。
这需要研究者具备敏锐的文学感知力和扎实的文本解读能力。
另一种方法是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主题产生和演变的社会、文化根源。
例如,研究复仇主题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时代和社会对于正义、公平的理解和追求,以及这种理解如何影响了文学作品中复仇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行为动机。
主题学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当我们发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作品都在关注某些共同的主题时,这表明人类在某些基本的情感和价值观念上是相通的。
而在处理这些主题的方式上的差异,则反映了各自文化的独特性。
此外,主题学对于文学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家们可以通过了解前人对某些主题的处理方式,开拓自己的创作思路,避免重复前人的套路,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主题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化多样性的窗户。
它让我们看到了在不同的文学世界中,那些共同的人类情感和思想是如何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主题学名词解释比较文学
主题学名词解释比较文学篇一《主题学在比较文学里那点事儿》嘿,今儿咱就来唠唠那主题学在比较文学里面到底是啥玩意儿。
你别说,这玩意儿还挺有意思的。
就拿我之前看电影那事儿来说吧。
有一回,我连着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中国拍的武侠片,一部是美国拍的西部牛仔片。
这两部电影看着风格那是天差地别,一个是舞刀弄剑在深山老林里飞来飞去,另一个是骑着马在茫茫荒原上追逐打闹。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俩电影除了都是讲英雄的故事之外,没啥联系。
可后来仔细一琢磨,嘿,从主题学的角度来看,还真有那么点门道。
这两部电影其实都是在讲勇敢、正义战胜邪恶的事儿。
中国武侠片里那大侠,为了保护江湖正义,跟那些个大坏蛋斗智斗勇,各种惊险刺激的打斗场面,看的我那叫一个热血沸腾。
而那美国西部牛仔片呢,牛仔们为了给小镇带来安宁,跟那些不法之徒在荒原上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追逐戏码,同样也是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在比较文学的范畴里,主题学就像是一个放大镜,它能把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作品中相同或者相似的主题给找出来。
就好比我看的这两部电影,虽然故事场景、表现方式都不一样,但它们的核心主题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在宣扬那种正义必胜的精神。
而且啊,通过主题学的比较,我们还能发现不同文化对于同一个主题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国武侠片里,大侠往往有着深厚的内力和高超的武功,他们的勇敢和正义更多地体现在武术和智谋上。
而美国西部牛仔片里,牛仔们靠的是他们的骑马技术、射击本领,还有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
所以啊,这主题学在比较文学里,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它能在不同的作品之间穿梭,找到那些隐藏的联系,让我们看到文学世界里更多的奇妙之处。
咱看作品的时候,多从这个角度去琢磨琢磨,还真能发现不少有意思的事儿呢。
篇二《主题学:比较文学里的“寻宝游戏”》要说这主题学在比较文学里啊,就像是一场特别有趣的“寻宝游戏”。
我来给你讲讲我在阅读过程中玩的这一场“游戏”。
前段时间,我对不同国家的童话故事着了迷。
主题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主题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主题学主题学(thematology)是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上,主题学能否进入比较文学领域有过争议,关于主题学的定义也不尽一致,但主题学以它特有的研究领域、明确的国际意识和它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终于得到学界的承认,成为比较文学的又一分支学科。
第一节主题学的历史和定义一、主题学的发展历史主题学被认为“是在19世纪从德国的民俗学热中培育出来的一门学问”。
起初民俗学家关注的是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演变,在研究中,人们发现这些故事总有一些大致相同但又有区别的若干说法,于是感到有必要加以整理,以描绘出故事的谱系图。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扩大了研究范围,着手探讨诸如友谊、时间、别离、自然、世外桃源等与神话传说关系不大的主题,发表了“多得不可胜数”的博士论文和其他论文,由此在德国形成了一门可观的主题学研究。
又由于要给这些流传中发生变异的民间文学主题正本清源,学者们在方法上转向比较,其研究视野随着流传的路线遍及欧洲,于是主题学便与比较文学结缘。
主题学研究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批评。
法国比较文学学者巴登斯贝格不赞成主题学,他力图证明主题学研究缺乏科学性,认为在这类研究中,链条的各个环节“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地重建起来,必然会有许多断裂”。
法国的另一学者保罗·阿扎尔认为主题学不可能把研究限定在“事实联系”的范围内,因此持拒绝态度。
法国学者所持的立场与他们的实证主义倾向相关。
在美国,主题学也受到冷落。
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不设“主题学”,在谈到文学史时,他们认为“材料史(Stoffgesehiehte)是最少文学性的历史”①,因为它主要与社会、历史、心理等因素有关,所以理所当然遭到形式主义批评的否定。
韦勒克还认为,作家的创造性只存在于处理材料并使之成形的过程中,借鉴来的主题或题材只是作家用来创作的材料,而不是作家的创造。
这些学者的确看到了主题学研究的某些先天性缺陷,但尽管如此,主题学研究仍继续进行,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论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范畴
论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范畴一、主题与主题学主题,通常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思想、情感或意象。
它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者用以构建故事、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基石。
而主题学,则是研究文学主题的学科,通过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作品中的主题,来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二、文学主题的类型文学主题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爱与恨、生与死、命运与选择、善与恶、美与丑、孤独与寂寞、希望与绝望等。
这些主题在各种文学流派和风格中都有体现,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
三、文学主题的演进与变化文学主题的演进与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的变迁。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古老的文学主题如命运、神灵等逐渐被现代的主题如自由、民主、科学等所取代。
四、文学主题与文化背景文学主题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其主题的选择、表达方式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五、文学主题与流派风格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例如,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然的美丽,而现实主义文学则更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的复杂性。
通过研究不同流派和风格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评价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价值。
六、文学主题与文学体裁不同的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例如,诗歌可能是表达情感和意象的重要手段,而小说则更注重情节的构建和人物性格的描写。
通过研究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各种文学形式的特性和价值。
七、文学主题与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灵感。
通过翻译和其他形式的交流,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得以传播和交流,从而丰富了文学创作的素材和手法。
同时,跨文化交流也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和影响力。
八、文学主题与其他艺术形式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艺术手法的借鉴和融合上,还表现在思想内涵的相互影响上。
比较文学主题学例子
比较文学主题学例子《比较文学主题学:跨越文化的趣味发现》比较文学主题学就像是一场跨越国界和文化的奇妙寻宝之旅,总能挖掘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又趣味十足的例子。
先说大家都熟悉的灰姑娘的故事。
这个故事几乎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翻版。
西方有经典的灰姑娘,受尽继母和姐姐们的欺负,最后在仙女的帮助下,穿着水晶鞋参加舞会并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而在中国,也有类似主题的故事,像《叶限》。
同样是继母苛待女主角,也有神奇的法术相助,而且都有着“失而复得”的重要物件,只是一个是水晶鞋,一个是金履。
从比较文学主题学的角度来看,这反映了不同文化中对于善良遭受苦难最终获得幸福这一主题的共同向往。
并能从中发现即使文化背景不同,但人类内心对正义、美好结局的期望是相似的。
再看看爱情主题。
在西方文学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爱情悲剧的典型。
两个来自有世仇家族的年轻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以生死相隔告终。
在东方,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有同样的境遇。
他们被封建礼教所束缚,无法自由结合。
梁山伯因为错失祝英台而郁郁而死,祝英台也跳坟与其魂魄化蝶双飞。
这里就可以看出,爱情受到外界强大阻碍而充满悲剧色彩是一个极具普遍性的主题。
只不过西方是家族仇恨的阻碍,东方是封建礼教的禁锢。
这就像是两座屹立在爱情道路上不同风格的大墙,虽然墙的形态不一,但都把相爱的人挡住了路,让人觉得既遗憾又揪心。
还有冒险主题呢。
《奥德赛》讲述了奥德修斯在海上历经多年漂泊、重重艰险才得以回家的冒险之旅。
故事充满了神奇生物、暴风雨的洗礼和神的旨意干预等元素。
同样地,中国的《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也是斩妖除魔、遭遇重重关卡。
从比较文学主题学上来看,这都是人类对冒险、对挑战未知的好奇和勇气的体现。
好比说不同文化的探险者们都怀揣着极大的热情去挑战那些未知的黑洞,西方的奥德修斯钻进了神话的黑洞,一路打怪升级;而唐僧师徒则钻进了妖魔鬼怪的黑洞,也是一路克服困难向目标前行。
这些不同文化中类似主题的故事让我觉得特别有趣。
主题学 比较文学
主题学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借助比较方法,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比较分析,来揭示文学作品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学与其他领域的关联。
比较文学旨在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并推动文学研究的发展。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流派之间的比较。
通过对这些比较分析,研究者可以发现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相异之处,进一步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主题对比、文学批评等方式进行。
同时,比较文学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如比较文化学、比较宗教学、比较历史学等,来拓宽研究的视野。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于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教育的推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促进文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
此外,比较文学的研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批判思维能力。
总之,比较文学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方法和理论,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以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促进文学研究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主题学研究概述
一、主题学的概念: (一)主题学与一般主题研究 1.主题学是比较文学中的一个部门. 2.一般主题研究则是任何文学作品许多层面 中一个层面的研究. 3.主题学探索的是相同主题在不同时代以及 不同的作家手中的处理,据以了解时代的特 征与作家的用意. 4.一般的主题研究探讨的是个别主题的呈现.
第二节 主题学研究的分类
法国梵第根的分法 罗马尼亚迪马的分法 梵第根的分法 1.局面与传统的题材;各国流传但又起源不明的 传说,提出伦理问题的一般局面,如家族复仇, 作者偏爱的 地方、动物与花草 2.实有与空想的文学典型;生活中的人,民族、 职业社会地位,从传说与民间故事提炼出来的典 型,如魔鬼。 3.传说与传说中的人物,比较文学家偏爱的领域, 传说,与历史人物。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
20世纪80年代后,对主题学理论的研究更着 重于方法论的研究,俄裔旅美学者卓尔科夫 斯基和谢格洛夫,探索文学研究模式化,图 表化的途径,寻找主题与文本之间的衍生关 系,即主题的历代演变关系. 耶鲁大学列耐特为首的人工智慧小组,分析 故事的“情节单元”,普林斯等致力从读者 的角度来探寻文本“主题化”的建构。
题材是指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 的素材,包括人物与姓名,或生活.但须注 意的是题材不等于松散零乱的原始材料,它 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内容. 题材史只有在超越国别史与民族文学的界 限时,这时才具有比较文学的性质。 情景,或称形势、局面,指文学作品常见的 典型的格局. 文学作品的中心情节、事件或 行为往往在一定的情节中发生,人物的情感 态度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的情境 当中获得体现.
其二,代表一定主题的人物,实有其人者, 贞德,杨家将. 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创 造的人物,美狄亚、浮士德 梁山伯. 西方 文学中主题人物所表现的主题多变,该隐 在拜伦笔下成了被歌颂者。中国则恒常, 如包公。 其三,对已取得一定主题含义的动植物与地 理题材再处理.杜鹃、松柏、高山、大海、 季节。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
陈建宪《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 母题》 夏之放的《神话意象论》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
西方主题学的女性主义批评视野,肖沃特,女性 主义批评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作中轻视女 性,第二阶段其注意力虽然集中于女性作家创作 文本和重视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史,但历代以 来跨越民族界限且反复出现的形象、主题与情节 与男性主导文化中的女性的社会、心理和美学经 验之间的关系是女性主义批 评关注的焦点。埋入 90年代以后,苏珊巴斯奈特在《比较文学批评导 论》中辟专章“性别与主题”,当代女性主义文 题学运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来对男性话语文学中 女性形象的塑造进行分析,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 色彩。
三 情境研境,研究的是基本情境如何从 一个国家(或民族)传入另一国家(或民族),从一 个作家的笔下传入另一作家的笔下,然后不断标 新立异,成为无数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民族特征 和个人风格的作品的过程。可从两方面展开: 一,对文学中常见的特定情境,以及不同作家对 基本情境的不同处理的研究,爱情与职责、道德 伦理的冲突. 二、对情境母题的研究,如落难公子中状元,私 订终身后花园的戏剧情境。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
我国近一二十年以来,主题学研究成果颇丰,刘 守华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比较故事学》 如《“孔雀公主”故事的流传与演变》和《“蛇 郎”故事在亚洲》 王立1990年《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与流 变》,中国古代诗词中惜时、相思、出处、怀古、 悲秋、春恨、游仙、思乡、黍离、、生死。其余 四本专著更为扎实与严谨。《意象的主题史研 究》、《母题与心态史丛论》、《江湖侠踪与侠 文学》《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
5.主题学溯自19世纪德国民俗学的开拓,主 题研究来自柏拉图的文以载道观与儒家的诗 教观。 主题研究定义:是某一作品或某一人物典型 所表现的思想,重在研究对象的内涵. 主题学定义:讨论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 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与人物典 型的不同处理。考察同一主题、题材、情节 与人物典型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学中的流传、 演变及其根源.
母题与人物类型相关,一,人物成为某母 题的化身,如夏禹、俄狄浦斯。西方后世 作品中不断重复改写,中国则很少。二, 由母题生发出来的文学形象,如“贪婪” 母题生发出来的阿巴贡、葛朗台,“智慧” 与诸葛亮。牵线作媒与红娘。
二 主题研究 主题学范围里的主题研究,关 注的是主题的相互取舍、联系与相互影响. 即,研究同一主题在文学史上的不断重复与 演变、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接受与处理。 如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所表现的人与命运的 主题,索福克勒斯,塞内加,高乃依、德莱 顿、伏尔泰写过. 其一 作家对业已存在的故事、情节、事件 包括作家对前人作品的再加工和重新处理, 法国伏尔泰对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
三 情境研究
母题与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潜在部分,而情境则是 作品的外现部分,情境是人物在每个特定时刻的 相互关系。如相爱的男女主人公与阻挠婚姻的父 母,构成一充满矛盾的情境。 母题出自情境,如情境:两个女人之间的一个男 人;其母题为爱的选择。 有时,相同的情境所体现出来的母题是相同的, 有时则不同。前者,在《俄狄浦斯王》与《 薛丁 山征西》中,情境都是“不相识的父子之战”, 母题都是“命运”。后者如两个女人之间的一个 男人这个情境,在《美狄亚》中母题是“复仇”, 在《聊斋》的《莲香》中其母题与复仇无关。
罗马尼亚迪马的分法 典型情境,地理题材,传统描写对象,世 界文学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传说中的典型。 一、母题研究 主题学中的母题,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 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 于周围世界的概念,如生、死、离别、时 间、空间、季节、海洋等。
母题研究可分为两个具体方面:纯粹母题与 人物母题研究。 纯粹母题对神话传说与传统文学中的母题进 行归纳,如中国文学的母题,生死 悲秋 人物母题研究。对上升为母题象征的人物进 行比较,如美狄亚(复仇),普罗米修斯,愚 公等。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用英文写成的主题学理 论文章已有二十多篇,著作有十几部,仅1985年 以来,西方已为主题学举行了6次研讨会或国际会 议。 最近几十年来西方主题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反 映在主题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如普劳厄的 《比较文学研究引论》一书中的“主题与溯源” 一章,将主题学研究分为五个方面,文学中不断 出现的自然现象,反复出现的母题,反复出现的 情境,反复出现的文学类型,反复出现的知名文 学现象。
二、主题学研究中的一些术语
主题是作品的主旨、或者说是中心思想,往往可以 用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来表述. 母题是作品中具体的、不能再分解的主题的组成 部分.它是客观存在,不具有主观倾向性,但经过相 应的组合,可以形成一定的主题.
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主题是抽象的,有主观性. 2.母题是具体的,客观性,无倾向性. 3.母题的数量相对有限,主题却是无限的. 4.主题是母题的具体体现,母题则是潜在的主 题,是主题得以生长的基础,同时它又在主题中 获得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