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传说

昆仑山传说
昆仑山传说

神话之山——昆仑山

昆仑山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山。昆仑神话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觑,昆仑山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昆仑神话也是我们民族的文明之源。

昆仑山这片神圣之境,编织出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串联而成的昆仑神话,构成了中国神话的史诗。古人尊称昆仑山为“万山之宗”,是神圣之境。

黄帝是神国至高无上的主宰,不仅天有神宫,而且在地上还建有行宫,有开明兽守门。黄帝的行宫就坐落在昆仑山的第九重山顶。汉族神话中和昆仑山有关的最著名的就是西王母、黄帝和后羿。昆仑山是诸神的乐园,这里有西王母的瑶池,有结有珍珠和美玉的神树。传说昆仑山其下有不能浮起羽毛的弱水,外围还有生长持续燃烧不灭的神树的炎火山。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后来的传说又为西王母配上一位“东王公”,并演化成玉皇大帝的原型。

昆仑神话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神往。如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嫦娥奔月、赤松行雨、蟠桃盛会、后羿射日、白蛇盗草等。《西游记》和《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这些故事的特点是雄浑博大,以天地为场景,视万物为雏形。因此,独具特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些神话传说,有的传递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有的表达了崇尚自然和万物有灵的思想,有的寄托了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希望,有的讲述了智勇超群的英雄故事,有的歌颂了人类族群之间的友谊,有的赞美了人类神奇的生活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悲悯情怀,对现代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启示。

莽莽昆仑,气吞万里,以无比磅礴的气势,撑起了雄浑的青藏高原,成为世界的第三极。它气象万千,画图难措。其间山川纵横,雪峰连绵;漫漫冰川下,激流奔腾;云雾缭绕处,飞瀑甘泉;珍禽时鸣于深涧,异兽出没于幽洞;物华天宝,钟灵毓秀,蕴藏着无尽的壮美、富饶和神秘。传说中的昆仑,既高且大,为中央之极,也是连接天地的天柱,仙人万一还想上天,这是绝妙的歇脚之处。昆仑又是黄河之源,黄河是母亲河,古人出于这种崇拜心理,将昆仑由神山转化为仙山

便顺理成章。

昆仑由神话世界变为仙境,有一个过程。如《西次三经》说,昆仑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里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陆吾神守护之外,还有一种长了四只角,有些像羊的兽,名土鳞,能吃人;那上面的鸟,样子如蜂,却大得如鸳鸯。有一种开黄花结红果的树,果子味道如李,无核,名叫沙棠,吃了能御水而不溺死。这明明是怪异的神话世界。

昆仑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昆仑神话的意境很美,在莽莽昆仑,山峦叠叠,青云淡淡,天空中偶尔有仙鹤飞过,幽幽而鸣,一切恍如梦幻,似真似幻。昆仑神话的气势也很磅礴。中国几千年的文献一直强调“河出昆仑”。“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魄魄”,在今天看来十分神圣的昆仑,在原始意义上是一种混沌迷茫状态,所以神话里的昆仑山便呈现出一派雄伟、壮美的气象。从远古始,昆仑山亦成为中华各民族同心向往的圣地。从它那浑沌博大的身躯中焕发出的精神力量,经五千年的涵养积聚,终成为泱泱中华文化的源头。孕育出无数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谱写了万千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创世神话不仅是宗教神话,也是各民族文化当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青海有昆仑文化和西王母神话,有丰饶的创世神话的沃土,在搭建起的关于全世界创世神话的学术平台上,展示大美青海的神圣、神奇、神秘。这不仅可以促进昆仑神话与世界各创世神话之间的对话,还可以展示青海丰富多彩的、历史悠久的多民族文化,展示昆仑文化的魅力。昆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的根母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海外华人。以强大的磁力,成为中华民族最牢固的精神纽带。可以说,昆仑的地理在青海、昆仑的精神在世界昆仑文化既是青海的,更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千百年来,在以昆仑山和西王母为主要内容的昆仑神话中,西王母,用她“保护弱小、爱护环境”的精神,始终在每一位有良知的人心中驻守。也鼓舞着海外华人改变自己、走向世界的雄心,成为凝聚全球华人中华民族大认同的象征。

《山海经》植物神话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217350243.html, 《山海经》植物神话研究综述 作者:杜杨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5期 摘要:自《山海经》成书至今,对其植物神话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天梯神话研究、草神话研究、夸父与蚩尤神话、《山海经》植物神话的文学价值研究等。其中有对前人观点的继承,也有学者的创新。尤其是近现代对《山海经》的研究打破了以往只注重对文本内容进行注释的固有局面,开始运用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对《山海经》进行阐释、整理,从文化人类学、原始社会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对《山海经》植物神话的研究成果做一概述。 关键词:《山海经》;植物神话;神木信仰;花草信仰;文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15-02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古籍中收录神话最多的一部专著,其中关于植物神话的记载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先民原始神秘思维的记录,它反映了上古之时万物平等的观念,体现了神话原生质朴的特征及原始人的植物崇拜。《山海经》中的植物都或多或少与先民有着利害关系。袁珂在《中国古代神话》一书中认为,《山海经》中的植物大多对人类有益。{1}潜明兹在《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中对《山海经》中的植物神话进行粗略统计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对人有益和对人有害两类,认为《山海经》是记载灵异植物较多的神话集。{2}傅修延在《试论中的“原生态叙事”》中认为,《山海经》中的自然界是以人的需求来做判断的,因此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性。{3}韩一鴈的《中的动植物表》一文偏重于对《山海经》中动植物的资料整理,文中附有表解,将《山海经》中所记分为草、木等七类,每类又有名称、性质等条目。{4}此外,《浅谈》{5}、《与古代植物分类》{6}与《记载的植物地理学》{7}也分别对《五藏山经》中植物的分类、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及肯定。 一、《山海经》的神木研究 (一)作为天梯的神木 袁珂在《略论的神话》一文中认为建木是众帝上下于天的工具,即天梯,是《山海经》中唯一具有这种作用的神木。{8}张光直在《中国青铜时代》(二集)中认为,天梯是巫师从事陟降工作的工具之一,如《山海经》中的扶木和扶桑。{9}纪晓建在《、灵巫之互证——、神话比较研究之四》中也论述了关于巫凭借神树上下于天地这一问题。唐世贵、唐晓梅在《华文本作者质疑(上)》中认为青铜树的原型就是用于祭祀的神树,这与《山海经》中的建木、若木

世界十大地貌奇观

地球十大地貌奇观 1.波纹岩(美国) 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界处的波纹状 的岩石带,是一片经过19亿年地质作用,由沙 丘演变成的岩石结构。波纹岩是由花岗岩石构 成的,其经过亿万年大自然的洗礼,将波浪岩 表面刻画成凹陷的形状。波浪岩表面的线条是 由于含有炭和氢的雨水冲刷,带走表面的化学 物质,同时产生化学作用,在波浪岩表面形成 黑色,灰色,红色,咖啡色和土黄色的条纹。 波纹岩的附近还有原住民遗留下来的史前壁 画,画中似鸟似兽的生物代表原住民传说里的 人物还有守护神。 2.赤水丹霞(中国) 赤水丹霞位于贵州赤水市境内,面积达一 千多平方公里,以发育成熟典型,形态壮美闻 名。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 特殊地貌。当地古时曾沉积厚厚的红色地层, 当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岩层 沿垂直节理方向发育,红层被割成一片片红色 孤立的山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形成如今的丹霞 地貌。赤水丹霞以其艳丽鲜红的丹霞赤壁,拔 地而起的孤峰窄脊,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巨 大的岩廊洞穴和优美的丹霞峡谷与绿色森林、飞瀑流泉相映成趣。 3.撒哈拉之眼(毛里塔尼亚) 撒哈拉之眼又被称为“理查特结构”,位于 西南部境内,直径达48公里,从太空上清晰可 见。海拔高度约400米,整体相当平坦,看起来 就像个菊石,绕地球轨道才得见其全貌。最初它 认为是个陨石坑,但构造的中心地势平坦,没有 发现曾有高温与撞击的地质证据;没有发现火成 岩堆积的圆顶,也排除了火山的可能。现在普遍

认为理查特结构是地形抬升与侵蚀作用同时进行的结果,结构的同心圆状痕迹则是硬度较高、不易受侵蚀的古生代石英岩。 4.大蓝洞(洪都拉斯) 大蓝洞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下 洞穴,位于中美洲加勒比海西岸伯 利兹外海约100公里处,比邻灯塔 礁。大蓝洞外观呈圆形,直径约 304米,深约145米,洞口呈现近 乎完美的圆形,又非常巧合地与合 围的环礁重合,从天上俯瞰仿佛是 一道美丽的花环,呈现出深蓝色的 景象,这一结构在世界上被称为“蓝洞”。大蓝洞为石灰岩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河时期,后来因海水上升,洞顶随之塌陷,遂变成水下洞穴。现今的大蓝洞还是世界上闻名遐迩的潜水胜地。 5.巨型水晶洞(墨西哥) 巨型水晶洞位 于墨西哥南部奇瓦 瓦沙漠,奈加山脉 下350米处的银与 锌矿内,这里拥有 地球上最大的天然 水晶。洞内高耸着 壮观的晶体,有如松树,长度超过七米。晶体清澈,多面,由于含有硒元素,呈现出半透明的金黄和银白色,令人惊叹叫绝。由于淹没在矿物质丰富的水当中,水晶长的很快。这些水的温度稳定,通常保持在58摄氏度左右,在此温度下,无水石膏与水结合生成石膏,长期积累从而形成了洞穴中的水晶。 6. 羚羊峡谷(美国) 羚羊峡谷是世界着名狭缝型峡谷之一,位于美 国亚利桑纳州,属于纳瓦荷原住民保护区,纳瓦荷 族曾将此地视为静思与神灵沟通的栖息地。该地过 去是叉角羚羊栖息处,峡谷里常有羚羊漫步,故取 名羚羊峡谷。峡谷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

一部《山海经》,一个奇幻大世界

《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有的人说是神话故事,有的人说是历史故事,也有人说是医药典籍或者地理之书。而百度上关于《山海经》给出的介绍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个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 已经凌乱了是不是?到底,这部神秘的古籍是什么呢――它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上古第一国土资源报告 《山海经》中记载了10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以及诸多邦国山水地理、风土、产物等信息。里面包含了几千年前的国土资源,包括山脉、河流以及依附于山脉的矿产、花草、树木、动物等,还有在这些山脉上空出现的天文现象。这些都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东西,放在今天讲,《山海经》是自然课本、百科全书,是国土资源数据库。 尽管《山海经》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神话志怪部分,但如果把它当成历史记载,你就会茅塞顿开,会有巨大收获。我们的远祖努力想把他们掌握的整个国土情况以及他们的历史详细地告诉后代,也许,他们当时的智力和表达能力都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是他们仍然费尽心机想叙述清楚。在《山海经》里你可以非常清楚地看见他们的这种努力。此外,在口头流传和后来的书面整理编纂时难免有传播者的主观改动。 《山海经》每到一地,记载的一般次序为:山―水―动物(或人)―植物―矿产―神(图腾)。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真实的记载,只有对动物的记载荒诞不经,而这种荒诞不经其实有可能是当时人的叙述能力低下造成的。可以想象,作者已经尽了最大的能力来记录这些动物,用了他最熟悉的动物来概括所见物种的全貌,使我们在几千年以后还能读懂文字的意思。 我们的远祖真是伟大,伟大得令人五体投地。他们像神农尝百草一样记载着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山海经》中很多动物、植物都是经过人的食用,产生了效果以后才写出简单的几个字,比如:“可以毒鱼”“食之已嗌痛”“食之已狂”等

人类起源与昆仑山

人类起源与昆仑山 贝克汉发表于:07-12-14 13:23 [只看该作者] 、非洲科普特等,不过在下所破Phaistos Disc 文字还有待证实其与埃及象形文字的渊源。 5. 根据著述,昆仑山非常高。或高“方八百高万仞” 或高“平地三万六千里”(《穆天子传》),或高万一千里,或高二千五百余里(《史记》)。总之,高的一般人登不上去的,所以庄子说:等不了的山莫过于昆仑。(《庄子-知北游》:不过乎昆仑。)正因为如此高,所以古时候的人们认为,昆仑山可以通向天庭。因此,昆仑又称 “天柱”,《淮南子》曾经著述大洪水登天灾的产生与天柱的倒塌有关;《神异经》竟然更形象的说:昆仑山上有铜柱高耸入云三千里。 6. 昆仑曾经被毁坏过,并传说大洪水登天灾的产生与天柱的倒塌有关。《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因此,《山海经》之《海内西经》将毁坏后的昆仑山,叫昆仑之虚;郦道元《水经注》将毁坏后的昆仑山,叫昆仑墟,曰: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昆仑山既然被毁坏,因此他的高度日

后就要打折扣,我们知道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山是西玛拉雅山,那么上古的位于埃及到中东之间的世界上最高的山——昆仑,在今天又确切的是那座山呢? 7. 根据著述,昆仑山离中国王府非常远。离秦都咸阳三十六万里,(《穆天子传》),或四十六万里(《十洲记》)。我们知 道《西游记》所述印度离唐长安十万八千里,与此相比,昆仑山至陕西西安的距离是印度至陕西西安的距离的两倍多。 8. 根据著述,昆仑山位于上古“联合古陆”的中心。大禹治水之后对全球大陆的划分为九州岛,其中,中央冀州,而昆仑山位于埃及附近,在下在《华夏名源》一文中,考证埃及就是华夏的古音,华古音读萼,与萼甲骨文本同,夏,甲骨文与夔本同,古音读冀。萼冀读音连起来就是埃及,简称为冀,冀州就是埃及Egypt。于是埃及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冀州,位于上古“联合古陆”的中心,而昆仑离埃及不远。 《河图括地象》云: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千里,名曰神州。而冀州的别称就是神州。中国自古以神州自居,而其实的神州却在埃及,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并不矛盾,中国历史上多次迁徙,多次战乱,多次分裂,但朝代容易改,江山却难移。埃及自古是位于非洲,中国自古是位于亚洲,两地相去是非常遥远,但政权的扩张或政治中心的分裂与迁徙,未尝不可能将它们联系起来。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

中国地理景观三大自然地理区的 自然地理特征 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势高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如图a)。三大自然地理区景观各异,有着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 图a 东部季风区在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地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这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5%。 本区的湿润程度较高,特别是东南部湿润程度更高,河流均为外流河。中国主要的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大多自西向东,由本区入海。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地势很少有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没有冰川和雪线。在沿海沉降地带,因河流所夹泥沙的堆积作用,形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一些没入海中的山岭,露出海面的部分,则成为分布于沿海的众多岛屿。

本区内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由北而南,气候逐渐变暖。由北起大兴安岭北端的寒温带,向南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员最广。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也有一部分温带草原。但因本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口稠密,除东北山地、横断山区、台湾东部山地尚保留有较大片原始森林,黑龙江省北部尚有一些未开垦的荒原外,绝大部分可耕地均已开垦为农田。平原地区村落和城镇广布,原来的自然面貌已大大改观。 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地域分异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土壤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雨量集中在夏季,春季常枯旱,部分地方有盐碱土。代表性的森林,在寒温带为由兴安落叶松组成落叶针叶林;在中温带为由红松和槭属、椴属、桦木属等阔叶树种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在暖温带为由栎属和赤松、油松等松属组成的针阔混交林。由于这一带受人的干扰很大,天然森林保存很少,在华北常见的桦、杨、柳林主要是次生林或河岸林。作物多为旱作,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为主,南部可种植棉花、甘薯等。东北地区除北部外多为一年一熟,华北可二年三熟,有水灌溉地亦可一年二熟。果树有苹果、梨、桃、杏、柿、核桃、板栗、枣、葡萄等。 中国北方,一年四季的景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冬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一片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春季冰雪消融,农田翻耕后,东北平原富含腐殖质的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呈现黑色。华北大地的基本色调则为黄色,西部有堆积很厚、面积广大的黄土高原。夏季炎热多雨,树木葱笼,庄稼茂盛,大地呈现着一片青绿色彩。秋季是红叶满山、庄稼黄熟、棉桃银白、果实累累的色彩绚丽的收获季节。 中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土壤基本不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土壤无盐碱,全年都有作物生长,主要作物为水稻,一年二熟至三熟。森林以亚热带常

《山海经》中的植物(精选.)

《山海经》中的植物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山海经》植物的认识都想当然,望文生义,生出了许多神奇不可理喻的内容,致使后人把有些植物变成了神话中的植物。《山海经》是秦代中国地理志,它所记载的植物都应该是中国境内常见的植物,没有半点虚假内容。本文想从文字的原意探求《山海经》中的植物真像,还植物名称、功能、属性的本来面目。《山海经》中的植物可分两种,一种是草本植物,一种是木本植物。现分述如下: 一,草本植物 韭、祝余 《南次一经·招摇之山》:“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考原文原意:韭,像形字,很多整齐的草在一起,因字的笔画为“九”画,九又表极数,故称“韭”为“九”。又因“韭”是可以吃的草,故称“韭菜”。青,草木初生青绿色。华,从当中剖开,即半破。《礼·曲礼》上:“为国君(削瓜)者华之,巾以绤。”《注》:“华,中裂之,不四析也。”引申为割韭菜。祝,祝福。余,我,通“予”。食,受纳。饥,饥饿。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有一种草呀,它生长状态似齐整排列的草在一起,青嫩时开割,称为祈福予我的食品,受纳它做食物没有饥饿。”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祝余”和“韭”都不是草的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把“祈福予我”的草便称为“韭菜”了。可见先秦时代的“韭”并不是“韭菜”的正式名称。 穀 《南山经·招摇之山》:“有木焉,其状如穀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穀。” 后人将这段文字释译成: 考文字原文原意:木,种植。通“树”。穀,合成字,由“士”“禾”“冖”“殳”组成。即“人(士)”在覆盖的土上(冖)“劳作耕种”(殳)“稻谷(禾)”,禾苗是长稻谷的,穀就是稻谷。黑,

昏暗。引申为堆积收藏。理,处理。华,半破。引申把谷堆破开。照。阳光照射暴晒。迷,使人入迷。这段文字的原意是: “ 有种植的农作物,它生长的状态跟稻谷一样,收割脱粒堆积收藏,精心处理,将谷堆破开摊在地面四处,让阳光暴晒,称为使人入迷的稻谷。” 从破译的内容来看,它并非是构树的名称,而是南方人种植的谷物。 丹、粟 《南次二经·柜山》:“多丹粟。” 考原文原意:丹,红色颗粒。此指红高粱。粟,合成字。由“西”“米”组成。西,西方山地。米,粮食。“西”“米”组成“粟”字,原意指西方山地的粮食,即小米。它是针对南方的大米稻谷而言的。这句话的原意是: “这里多产红高粱和小米。”把它看作矿物名称就错了。 青雘 《南次二经·成山》:“其下多青雘。” 考文字原意:青,草木翠绿色。引申义为青翠草木或青翠庄稼。雘,合成字。由“丹”“镬”组成。丹,红高粱。“镬”,收获。雘字的原意为“红高粱收获”。这句话的文字原意为:“山下多青翠庄稼红高梁收获。” 如果把它释作矿物名字就可能失去这二个文字原意了。 (艹咎) 《南次三经·仑者之山》:“有木焉,其状如穀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艹咎),可以血玉。” 考原文原意:木,种植。通“树”。穀,稻谷。赤,裸露。理,处理。汗,汁。漆,漆一样的浓度。饴,糖。食,受纳。释,溶解,消散。白,大,通“伯”。(艹咎),合成字。由

昆仑山导游词

昆仑山导游词 灵山有人之景观,女娲大型雕塑,更有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华厦第一奇观女娲峰, 从这儿向西望去,这位人类共同母亲的化身。顶天立地,毅立于望娘坡上,观人间烟火, 看世间善恶,宏法度化,佛光普照。 大家好!欢迎来到万山之宗,地球之脉的昆仑山。昆仑山口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中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 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 纳赤台一眼泉水终年突突翻涌,被当地人称为“圣水”,此泉,便是昆仑泉。即使隆 冬时节,四野里冰天雪地,昆仑泉水却从不封冻,依然喷涌不止,成为一大奇观。 各位游客,这里总的名字是叫幽谷壶口,我们从观瀑桥上走过,上边是马腰河峡谷的 第二跳,在悬崖上有四个大字“幽谷壶口”,大山深处,峡曲谷幽,一溪清泉如泄,形同 壶嘴,在幽谷的左前方,是明清时的古驿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还透着岁月的苍桑,这里 是明清时从湖南、广东到西南的必经之路,我们今天站在这里,身边还依稀听到山间忽远 忽近的马帮的驼铃声。 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森林公园的概况:祖山是大约一亿年前燕山造山运动的花 岗岩侵入体,经过多次断袭和长年风化等地质过程,形成了地势险峻的一座独立山体。因 燕山东端、渤海以北诸山皆以此山分支盘拨,它如群山之祖,故名“祖山”。祖山位于秦 皇岛市的西北部,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南境,东距秦皇岛50公里(指现在的北路),西距青 龙县城100公里。祖山总面积118平方公里,有五大景区:北龙潭景区、望海寺景区、响 山景区、花果山景区和背牛顶景区。自然景观100余处,是一处以奇险的山景和明秀的水 景为主体特色的山岳型自然风景区。 沿山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仙人湖”。“仙人湖”湖水清澈见底,水质优良, 是个天然浴场和水上乐园。距“仙人湖”百十米,是“佛园”景区。“佛园”的碑坊大门 坐西朝东,寓“紫气东来”之意,门额上书有“佛园”二字。佛园的大门前有石狮一对, 分别由一座四方形高大石围栏围护。两侧山体上或雕或塑着众多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穿过石雕坊碑,沿着弯曲的山间小道前行,一路上可以尽情领略紫蓬山佛教文化的神韵。 说到奇,它是由一块巨大的完整的花岗岩构成。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削成而四方,其广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谓之大奇”。华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东、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耸立,势飞向云外,影倒黄河里”,有天外三峰”之称。提到险,其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悬岩镌刻的全真岩”,三面临空,上凸下凹的 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悬岩上开凿的千尺童、百尺峡、老君犁沟、擦耳崖、苍龙岭等处都

《山海经》中奇花异草整理

《山海经》奇花异草整理 1建木-----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窳西弱水上。 2.寻木---神木,长千里 《山海经·海外北经》:“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拘缨是传说中的古代北国名。 3.扶桑树----华夏古老的创世神话中的经典图腾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君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4.柜格松---天下树木翘楚 《山海经》中记载,在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座山名叫方山,山上有棵青色大树,名叫柜格松,那也是太阳和月亮所出入的地方。也有说在昆仑山的玉门峰顶,有棵名叫柜格松的护山神木,高834仞,其松木迎风斜倚、俏立风雪,高盈百丈、摩天擦云,矗立天地之间,乃是天下树木翘楚,也是日月所出入之所。 5.文玉树-----传说中的五彩玉树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 6.玗琪树-----生长红色玉石的树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 7.不死树-----治疗筋骨疼痛、还是一种非常好的天然防腐剂,可以长 生不死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

8.圣木曼兑----服食它的果实可以使人圣明智慧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 9.栾木-----枝、叶、果都可以制成长生不死的仙药 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10.朱木----神话树名,也叫四味木 有盖山之国。有树,赤皮枝干,青叶,名曰朱木。 11.丹木-----可食用、能治好黄疸病、抵御火焰伤害 圶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山海经·西次三经》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叶如谷,其实大如瓜,赤符而黑理,食之已瘅,可以御火。《山海经·西次四经》 12.枫木----可以招魂 蚩尤所弃其桎梏,化为枫木。《山海经》山海经的这段记载非常模糊,蚩尤究竟为谁所桎梏,没有记载;蚩尤弃其桎梏是怎么回事?是逃脱了,还是被杀了,也没有记载。 所幸,在《尔雅·翼》中有记载可以补充:“旧说云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上,掷其械于大荒之中,朱山之上,化为枫木之林,此貌夸父之杖化为邓林也”这里面就说的比较详细了,交代了是黄帝诛杀了蚩尤于黎山,然后将他的武器扔到了大荒之中,结果在朱山上他的武器化为一片枫木之林,作者推测这种说法与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的说法是类似的。 13.帝女桑----赤帝女成仙之桑树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五十里曰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叶大尺馀,赤理黄华青柎,名曰帝女之桑。” 14.祝余---可以食用,有饱腹感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中国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地理作业习题 第一章问答题: 简述中国地理位置的基本特征。 中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自然地带形成有什么影响? 简述中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 概述中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第二章自然结构 一.读图读月千帕斯卡平均流场图 要求读出下面的内容:()我国 以北是什么方向的气流?以南是什么方向的气流?()青藏高原南北两侧分别是什么方向的气流?其流场类型(指气旋、反气旋、平直等)如何?()何处有反气旋中心?何处有切变线?()将上面读图结果,联系到地面层的气压中心、气团、锋面等系统试做说明或解释。

二、问答题 简述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中国气候的大陆性强表现在哪? 中国下垫面对气候影响的表现如何? 中国冬、夏环流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指出我国降水季节分配的个主要类型的表现。 简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且对我国的水资源有何基本评价? 试述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我国的森林资源有何特点? 试述中国矿藏的基本特征。分析矿藏资源的成矿条件及分布规律。 第四章灾害与环境 、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重、地域差异大? 、中国有哪些环境问题,为什么?

、论述中国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分布和成因。 、中国生态工程布局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 、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五章人口与经济发展 、论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论述中国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貌、降水的关系。 、对比长江与黄河在治理与开发方面的异同点。 、举例分析中国能源工业布局的特点与依据。 、论述中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发展(可以举例)。 、论述中国交通布局的特点和前景。 第六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空间进程、简述中国文化形成的时空环境。 、概括中国文化结构的主要特征。 、论述中国民族文化的区域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简答中国各区域文化的特征及其地理因素。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有什么区别

地貌成因类型指根据地貌成因划分的地貌类型。由于地貌形成因素的复杂性,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成因分类方案。根据外营力,通常划分为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干燥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冰缘地貌、海岸地貌、风化与坡地重力地貌等。外力地貌一般又可以划分为侵蚀的和堆积的两种类型。根据内营力,通常划分为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火山与熔岩流地貌等。无论是外营力地貌还是内营力地貌,在动力性质划分的基础上,都可以按营力的从属关系和形态规模的大小,做进一步的划分。 比较完整的地貌分类系统,常常是既考虑外营力和内营力,又考虑形态及其规模的多级的混合分类系统。另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地貌分类,如有喀斯特地貌分类、风沙地貌分类,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应用地貌分类 雅丹是地理学名词,汉语译为雅尔当,是维吾尔语“险峻的土丘”意。 雅丹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一开始在沙漠里有一座基岩构成的平台形高地,高地内有节理或裂隙发育,暴雨的冲刷使得节理或裂隙加宽扩大。一旦有了可乘之机,风的吹蚀就开始起作用了,由于大风不断剥蚀,风蚀沟谷和洼地逐渐分开了孤岛状的平台小山,后者演变为石柱或石墩。 旅游者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就象到了一个颓废了的古城;纵横交错的风蚀沟谷是街道,石柱和石墩是沿街而建的楼群,地面形成似条条龙脊,座座城堡的景状。这样的“城”称魔鬼城,古书中又称为“龙城”。在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部有魔鬼城,有的规模还不小,令人惊叹不已。 石柱(如前所述,有的石柱就是风成的)继续遭受风的吹蚀而变成各种形状。如果岩层近于水平且硬、软岩层相间,软岩层容易被剥蚀掉,硬岩层相对突出,象屋檐那样,称石檐。如果软、硬层相间的岩层是陡倾斜的,那么就形成锯齿状的雅尔当地形。 如果组成石柱的岩石下软上硬,兼之低处的风携带的沙多且沙粒粗大,高处的风携带的沙少且沙粒细小,风的吹蚀和磨蚀作用在石柱的上部和下部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结果:下部变得很细,象磨菇把,上段则成了蘑菇伞,形成蘑菇石。最后的结果,蘑菇把也剥蚀掉了,蘑菇伞只靠着很小的一点接触面积坐落在基岩上,看上去摇摇晃晃的,称摇摆石。在球状风化的配合下,两块圆古隆冬的大石头只靠一个切点互相接触,上面的圆石似乎风都吹得动,叫风动石,如福建东山岛的花岗岩风动石。 丹霞地貌 世界上由红色砂砾构成的、以赤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是以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命名的,这就是丹霞地貌。 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它是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山海经三植物分类终审稿)

山海经三植物分类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山海经植物分类

实如兰,服之不字。 34无条中次七经苦山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 不实,服之不瘿。 35天楄(biā n) 中次七经堵山方茎而葵状,服者不瘿。 36蒙木中次七经放皋山有木焉,其叶如槐,黄华而不 实,服之不惑。 37牛伤中次七经大苦山有草焉,其状叶如榆,方茎而 苍伤,其根苍文,服者不厥, 可以御兵。 38嘉荣中次七经半石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 余,赤叶赤华,华而不实,服 之者不畏霆。 39帝休中次七经少室山有木焉,叶状如杨,其枝五衢 (qú),黄华黑实,服者不怒。 40栯(yǒu) 木中次七经泰室山其上有木焉,叶状如梨而赤 理,服者不妒。 41草中次七经泰室山有草焉,其状如(zhú),白华黑 实,泽如蘡(yīng)薁(yǔ),服 之不昧 42帝屋中次七经讲山叶状如椒,反伤赤实,可以御 凶。 43亢木中次七经浮戏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食 之不蛊。 44 gan g 中次七经少陉(xī ng)山 有草焉,叶状如葵,而赤茎白 华,实如蘡(yīng)薁(yǔ),食 之不愚。 45梨中次七经太山有草焉,其叶状如萩(qiū) (荻)而赤华,可以已疽 46蓟(jì)柏中次七经敏山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 实,名曰蓟(jì)柏,服者不 寒。 47榖中次七经大騩山有草焉,其状如蓍(shī)而毛, 青华而白实,服之不夭,可以 为腹病。 48莽(wàng) 草中次十一 经 朝歌山有草焉,可以毒鱼。 49鸡谷草中次十一 经兔床山其本如鸡卵,其味酸甘,食者 利于人。 50帝女桑中次十一 经宣山大五十尺,其枝四衢(qú),其叶大尺余,赤理、黄华、青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因素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因素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海拔平均达4000—5000米,是我国最高的一级地形阶梯。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的山脉,南侧是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海拔平均在6000米以上,超过8000米的高峰有7座,以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著称。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分布,东边有岷山和横断山等排列,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 高原内部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走向或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均在5000—6000米以上,主要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在这些山脉之间,分布着地表起伏平缓、面积广阔的高原和盆地,并有星罗棋布的湖泊,高原边缘地带为长江、黄河等亚洲著名的大河发源地。山巅白雪皑皑,高原上牧草如茵,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青藏高原外缘以北、以东,地势显著降低,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构成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与青藏高原西北部毗邻的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海拔1000米左右;再往北是准噶尔盆地;海拔多在500米左右;两大盆地之间耸立着东西走向的天山山地,海拔4000—5000米,部分山峰高逾6000米,山地内部还分布许多断陷盆地。高原东北侧与祁连山北麓相接的是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这些盆地和高原由于深居内陆,干燥少雨,盆地中戈壁、沙漠广布;河渠沿线,绿洲农业,断续分布,高山之颠,冰雪晶莹。青藏高原东缘以东的第二级地形阶梯上,自北而南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不等,由于地表组成物质和内、外营力的不同,使地表形态差别极为显著,有的地势起伏和缓,牧草丛生,有的荒漠广布,沙丘累累;有的沟壑纵横,梁、峁遍布;有的坝子众多,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高原上的山地很多,如阴山、六盘山、吕梁山、秦岭、大巴山、大娄山、武陵山、苗岭等,海拔大多在1500-2500米之间,少数高峰达3000米以上。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大部分在500米以下。 在第二级地形阶梯边缘的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以东,是第三级地形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自北而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这里地势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人口、城镇、村落密集,工业基础雄厚,交通方便的经济区。长江以南为低山丘陵,广大地区海拔不超过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平坦的河谷平原、盆地与低缓的丘陵、低矮断续相连的低山交错分布。在这些平原、低

从黄金到硼砂

从黄金到硼砂 在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从旧金山一路向南,沿着仿佛永无止境的莫哈韦沙漠公路行驶。从旭日东升到晚霞满天,只有沙漠中粗犷的砂丘石砾与倔强生长的“骆驼刺”伴着我们这一路孤寂。我们此行的动力,要从探索那片神秘的“死亡之谷(Death Valley)”开启。 第二天,当我们终于面对被誉为“北美三最(最干,最热,最低)”的“死谷”真容,眼前的荒漠震撼令我瞬间感觉穿越史前。延绵的群山好似千万年沉睡的老者,静止在这广袤无垠的世界里。那深深的沟壑是岁月在他脸上镌刻的线条,是时间的轨迹,生命的年轮。山虽无言,然非无声,耳畔呼呼作响的风声便是他梦中的呢喃。蜿蜒起伏的山脉在灿烂阳光照耀下,变幻着神秘莫测的色彩。或黛黑如墨、或绛紫青蓝、或赤红如血、或金光闪耀……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仿佛打翻了颜料盘,率性将重彩浓抹,一气呵成。大千造化,令人叹为观止! 低下头,我看到脚下干涸的湖床上清晰地分布着长长的轨迹,好似将大地勾勒出一道道神秘的划痕,

轨迹的末端是大小不一的石砾。这便是坊间传说中的冬日奇观――“会走路的石头”。因为冬季的死谷之夜异常寒冷,不期而至的暴风雨在地表结成薄冰,在强劲的荒漠大风吹动下,岩石就能轻而易举地“漂移行走”。 “死谷”这个惊悚名字的来历,要从1849年的加州淘金热说起。我们从马克?吐温的自传体小说《苦行记》中,可以真切感受到那段疯狂投机的岁月。“每只眼睛里闪烁着狂热和紧张的光辉,每个脑袋里翻腾着发财的宏伟蓝图,每个胸膛中激荡着巨大的希望……我们激动万分,为幸福所陶醉,被未来的幸福压得喘不过气来,高傲地同成千上万不知道我们那些神奇的山谷的人交往。”于是,无数怀揣淘金梦的人们经犹他州的盐湖城,翻越内华达山脉进入加州。但有一队篷车因错过最佳季节,只得更改路线,企图把这里作为前往加州的快捷穿越方式。然而,就像马克?吐温对内华达州寸草不生的荒漠描述“连鸟儿飞越这里都要自带干粮”,在这片年降雨量仅比撒哈拉沙漠稍多,夏季最高温为摄氏57度的“火焰山谷”,因其地势险恶,绝路无生,探险者们葬身谷底,化为灰烬。我不禁慨叹脚下的这片不毛之地吞噬了多少生命,无边无际的岩石砂砾下掩埋了多少白骨。只有巍峨群山,与天地

中国地理

第一章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点 §1.1 中国的国情与国际地位 一、中国的国情 1. 历史悠久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多年,是世界四大文明起源国之一,是东方文明的起源地,为世界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人口众多 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4左右,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载体。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为12.95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21%。(05年11月1日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为130756万人) 3.面积辽阔 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104km2,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中国有领海面积473 ×104km2,被称为蓝色国土。 4.海陆兼备的发展中大国 中国陆地有陆地疆界22230km,海疆32000km,海陆兼备,为对外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 二、中国的国际地位 1.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GDP总量:1978年3624.1亿元,2002年102398亿元,2005年182321亿元,1978—2002年均递增率14.94% GDP世界排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年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五 预计:2005年超过法国居世界第四;2020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 205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 人均GDP:1978年379元,2002年7972元,24年增长21倍。05年人均GDP1352美元,居世界第12位 2.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中、俄、巴、澳、美,世界上5个能独立供给资源的国家) 3.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200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6208亿元,占世界的4%。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95年第11位;97年第10位;99年第9位;00年第8位;02年第6位。中国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比重不断增长,2001年达674亿美元。尤其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外汇收入由1978年的2.63亿美增至2002年的204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的地位,外汇储备持续增长,2002年末为2864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同年中国香港为1119亿美元。 §1.2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评价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1.中国的四至点 最北:漠河附近黑龙江江心,53°31'N;最南:曾母暗沙,3°51'N 最东: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135°03'E;最西:帕米尔高原东部73°22'E 2.中国的地理位置评价 (1) 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2)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季,有利农业生产(3)以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为主 二、中国的国土与疆界 1.中国的国土。陆地面积960万km2,面积大于500m2的岛屿6500多个,岛屿总面积1万km2。领海面积473万km2。 2.中国的疆界 (1)陆疆: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长度22230km。陆上邻国15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我国沿边省份9个: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 (2)中国与邻国的边界争端:①中印关于喜玛拉雅以南边界的争端②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端③中菲、中越关于南沙的争端 (3)海疆:大陆海岸线18000km,岛屿海岸线14000km。面积大于10km2的海湾160多处。中国的海上邻国: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沿海省份10个: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

世界十大地质奇迹排名

世界十大地质奇迹排名 一、美国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的神秘“石浪” 位于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的神秘“石浪”是由1.9亿年前的沙丘演变而成。在不到200平方米的山间缝隙中,血红的砂岩如海浪翻腾,刚和柔的奇妙结合令人叹为观止。顺着砂岩的纹路触摸着精致的波浪痕迹,仿佛还可以感受到亿万年前沙暴的精心设计和雕刻。 二、亚利桑那州的羚羊峡谷

羚羊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最北部,距离小城佩奇大约三十公里,是北美印地安人最大部落纳瓦霍人的属地。这里过去是野羚羊的栖息处,因峡谷里常有野羚羊出没而得名。峡谷总长约400多米,谷顶两侧的距离很窄,但由谷顶到谷底的垂直距离却高达十数米。狭缝型峡谷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也就是上,下羚羊峡谷。上羚羊峡谷亦称“裂纹” 而下羚羊峡谷则称作“螺旋” 。光线完全是自然光通过不同深度的红色岩层缝隙的折射射入洞内的,因此光线时刻在变化,一年四季,甚至每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同,置身其中,真似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魔幻世界,令人终身难忘。

三、洪都拉斯蓝洞 距洪都拉斯伯利兹市60英里的海域有一处叫做“蓝洞”的水下坑洞,这个大洞直径为1000多英尺,洞内水深480英尺,是冰河时代末期形成的一个石灰石坑洞。

四、墨西哥巨人水晶洞 该洞位于墨西哥奇瓦瓦沙漠地下深处,洞深达1000英尺,洞 内到处都是壮观的发光巨型石柱,有松树那么高,全部为半透明的 金色和银色。晶体的形状令人惊叹叫绝。晶体形成于含有硫酸钙的 地下水。由于地下一英里处是岩浆,在岩浆的不断加热下,含有硫 酸钙的地下水从数百万年前就开始渗透整个洞穴,从而形成水晶洞。 五、毛里塔尼亚的撒哈拉眼 在撒哈拉大沙漠西南部毛里塔尼亚境内有个十分壮观的圆形地貌,直径为30英里,这就是有名的“撒哈拉眼”。最初人们以为是陨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

附:湘教版·选修Ⅲ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旅游资源的形成是由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两部分组成的。并能分析掌握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形成的决定性影响。 2、了解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并能具体分析某一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2、学会分析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补充知识: 1、怎样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成因: ①太阳辐射因纬度分布不均,引起地理环境产生纬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带。 ②水分因海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引起地理环境产生经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③由于地表组成和结构不均,地势起伏不同,引起地理环境产生非地带性差异,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旅游景观。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旅游资源造成的影响 因为景观差异的存在,才有旅游者从一种景观地到另一景观地的流动,才有旅游现象的产生。这些景观自身也因有差异性的特点成为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 实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 2、我国的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受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地域分异的影响,我国的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1)旅游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 大致以大兴安岭—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为界。 此线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植被生长较好,自然旅游资源清新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以汉族文化为主;此线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植被生长较差,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 (2)旅游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西北地区以昆仑山和祁连山为界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藏族文化特色突出;北部的新疆、内蒙古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土地广袤,绿洲文化、草原文化突出。 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多丘陵山地,水热充沛,气候条件好,自然景观以“秀”为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民居建筑、私家园林、田园风光等也具“秀”的特色;北部虽然植被景观及水体景观逊色于南部,但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自然景观雄冠全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巍峨的宫殿、宏大的陵墓、气派的皇家园林等给人以“雄”的感受。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1、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影响: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的影响。 (2)体现 (1)宏观上看,人们往往选择相对理想的地方,以便营造良好的。

世界上最酷的七大地理自然景观

世界上最酷的七大地理自然景观 地球上有许多美丽壮观的奇迹建筑,诸如中国长城等世界七大奇迹,这些都是人类建造的奇景,其实地球母亲在50亿年的进化历程中,从未停止塑造壮丽的地理自然景色,以下是地球七大洲中最酷的自然景观。 亚洲中国芦笛岩洞 中国桂林地下有一处壮观的地下洞穴系统,被称为“芦笛岩洞”,也是桂林的自然艺术宫殿,其长度为240米(750英尺)。据记载,在唐朝时期该洞穴最多可容纳1000人,目前一些人工灯光照明能够显示洞穴中的岩石结构,自1962年该洞穴正式向游人开放。 该洞穴中最大的一部分是金龙的水晶宫殿,可容纳至少1000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可用作防空洞。洞穴非常像一个独立的石笋。 北美洲犹他州石拱门

在美国犹他州石拱门国家公园保护区存在着2千多个石拱门,它们被称为“魔鬼的花园”,这是一些壮观的自然砂岩拱门,最高的石拱门达到88米(290英尺),高耸于犹他州干燥的沙漠地区中。 经历数千年风沙和罕见的沙漠暴风雨的侵袭,石拱门是残酷地质变化进程的有力证明。到石拱门国家公园参观的游人很容易身处“险境”,来自石拱门顶端的岩石很容易掉落下来,砸伤路过的游人,很难说这种令人惊讶的地形能够持续存在多长时间。

南美洲玻利维亚阿塔卡玛盐湖

玻利维亚阿塔卡玛盐湖(Salar de Uyuni)位于海拔1万英尺的安第斯山脉上,其面积是美国博纳维尔盐湖面积的25倍。这里蕴藏着100亿吨盐暗示着远古明清盐湖的存在,目前昔时的明清湖已蒸发消失,水份早已进入干燥的山脉空气之中。阿塔卡玛盐湖并不是因其蕴藏大量的盐而闻名,每当雨季来临时,盐湖表面就变得像镜面一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镜子! 浅浅的死水和山脉稀薄空气的沉静使游客们产生了一种世外桃源的意境,虽然阿塔卡玛盐湖十分偏远,但还是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访,他们可以居住在盐湖宾馆中。来到阿塔卡玛盐湖游玩的游客最好不要忘记带照相机,或者当遇到美丽的一瞬间时别忘记打开镜头盖。 非洲毛利塔尼亚撒哈拉之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