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与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岁的片山悠贵徳和 他的爸爸片山俊作
日本幼儿园日常保育活动
8:00~延长保育 9:00~入园 ・打招呼 ・衣物的整理 ・换鞋 自由游戏 ・保育室(教室) 室外 游戏室 ・与同伴、教师游戏 整理(分类)、早操 10:00~集合(录像) 11:00~12:00~保育活动(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指导) 午餐 14:00~18:00 ~ 离园 延长保育 午点(15时)
二. 儿童发展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概念 1. 把文化看作影响儿童发展的整体因素 文化=父母的养育方式或教师的指导方式 梁军林,孙录(2000),马红彪,王芳芳(2002),何 鹏(1999),赵静波,梁军林(1999), 俞国良( 1999):学习成绩不良与智力因素以外,还与家庭环境 、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相关。 关颖,刘春芬(1994):父母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 儿童社会性得分高分组的比例大大高于宽容型和专制型 的教育方式。 钱铭怡,夏国华(1996),刘秀芬,黄悦勤,李立明( 2001),赵虎(1996),许冬(2002):人格维度神经 质(N)、精神质(P)得分分别与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如严 厉惩罚、拒绝否定、过度干涉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张晓,陈会昌,张桂芳(2008):母子关系、师生关系 与儿童入园第一年的问题行为。
25
四,心理发展与文化的研究取向
个体某个时期的发展——长期的发展变化 个体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 心理发展与文化的理论整合
26
作业:“儿童发展与文化”研究汇总
理论构造 研究文献 研究方法 文化概念 研究领域(研 究对象)
相互作用论
相互构造论
1. 山本登志哉, 张日昇(1997)
1. 自然观察 2.
Fujita & Sano (1988), 芦田等人(2006) ,Ashida等人(2006) :通 过让幼儿教师观看自己与其他教师的保育活动录像,让幼儿 教师认识自己的保育理念和保育知识。 赵冬梅,周宗奎,孙晓军,Yeh Hsueh,Robert Cohen:小 学儿童互选友谊的发展趋势。
18
二. 心理发展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概念 2. 把文化看作心理发展的载体 (1)把文化看作是日常社会活动 外山(1991),中泽等(1993):幼儿通过参加家庭或 幼儿园的活动(就餐、远足)形成进食习惯。 藤崎(1995,1998):幼儿通过参加幼儿园的日常活动 逐渐形成生活习惯。 Rogoff & Toma (1997):小学生通过参加教学活动形成 学习习惯。
19
三,心理发展与文化的理论构造 2,相互构造论 研究多集中于对社会表象的探讨 高田(1999,2004) :采用问卷法,对儿童期后期到老年 期的文化自我概念的发展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早期:依存性〉独立性 成年期:独立性〉依存性 青年期:批判的自我评价 成年期:肯定的自我评价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 手能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 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 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5
日本小学生作文《我和爸爸的便当盒》感动读者
《我和爸爸的便当盒》,是一篇日本小学生的作文,作者是広岛市 立中岛小学校1年级学生片山悠贵徳,获“朝日学生新闻社”第四届 作文比赛最优秀奖。这篇小小作文,看到中途已觉鼻酸。用最朴素 的语言,叙述最朴素的亲情。 定格在2006年,三岁的片山悠贵徳和他的爸爸片山俊作。但是就在 这张照片拍下几个月之后,爸爸俊作因病去世了。三年后,悠贵徳 君成了广岛市立中岛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在作文中写下对爸爸的思 念,通过一个便当盒回忆与爸爸的点点滴滴。这篇作文获得了“朝 日学生新闻社”举办的第四届作文比赛最优秀奖,在颁奖典礼上, 悠贵徳君朗读了自己的作品,在场的大人们无不哽咽。
24
三,心理发展与文化的理论构造 4.相互交涉论
儿童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交涉而获得发展。 Fujita & Sano (1988) :日本保育员的保育观——给儿童时间; 美国保育员的保育观——强调教师的威信和对幼儿的控制 芦田等人(2006) :德国幼儿园——强调幼儿的自我决定能力; 日本幼儿园——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
游戏训练可以提高幼儿自我调控水平 张文静,辛涛(2012):家长和教育者可通过增加 个性化阅读时间、增加阅读文本的多样性以及进行 有效学习策略的指导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投入 。
二. 心理发展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概念
4. 把文化看作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柴山(2002) :以一名从中国来的5岁男孩为研究对象,探讨 了这名男孩的行为变化过程。这名男孩开始不能和同伴轮流 玩玩具,经过同伴和老师的解释,逐渐认识了自己的任性行 为,变得能和同伴轮流玩玩具。
日本幼儿园的教育方针
(1) (2) (3) (4) (5) 培养健康、活泼的孩子。 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 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培养个性丰富的孩子。 培养幼儿善良的品德。
我国来自百度文库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 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重现环境未变的对象: 日>美
背景发生变化:美>日
一. 儿童发展研究与文化
《美国心理学者》第34期专栏——心理学与儿童:最近的研究与实践, Scarr( 1979)提出: 在社会文化中研究儿童行为的必要性 心理学是与社会、文化、历史紧密相关的学科 在生涯中研究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研究与应用的相互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 文化──历史研究(维果斯基): Cole(1995,1996); Engestrom(1987); Rogoff(1990,2003); Valsiner(1987); van der Veer & Valsiner ( 1991 ); Wertch( 1991 )
山本登志哉,张日昇(1997 ):比较了中日婴儿通过游 戏活动形成交涉行为与交换性行为。
12
二. 心理发展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概念
2. 把文化看作心理发展的载体 (2)把文化看作是一种社会表象
文化自我概念 Markus & Kitayama (1991) 提出了文化自我概念,把自我概念分为独立的 自我和相互依存的自我。 高田(1999) :比较了日本儿童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欧裔、亚裔)儿 童的文化自我概念。 唐泽(2001) 认为,文化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的高低、自我价值感相关 。 b. 其它的社会表象 平井,高桥(2003):小、中、大学生的友谊概念与道德发展的关系 木野(2000) :大学生的情感表现特点(怒)
儿童发展与文化
一. 儿童发展研究与文化 Cole(1996)的《比较文化心理学》(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文化与心理 个体主义文化(欧美)——集体主义文化(东亚) ↓ ↓
独特的自我——相互依存的自我
日:这是一个水池。
美:一条很大的鱼,可 能是鲑鱼,正在向左方 游去。
儿童发展与文化
二. 儿童发展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概念
1. 把文化看作影响儿童发展的整体因素 文化=父母的养育方式或教师的指导方式
東洋等人(1981):幼儿期母亲的控制策略和教养方式 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 藤村(2004):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内容和指导 方式影响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其对概念的理解。 渡边(2004):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影响小 学生的作文表达方式。 神原(2006):幼儿园日常保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数 学指导影响幼儿的数学能力的发展。
13
二. 心理发展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概念 3. 把文化看作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池田(1999) ,柴山(2001,2009) :幼儿园的进食活动对幼儿发 展的影响。 外山,无藤(1990) :家庭中的进餐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秋天等人(1995) , 横山等人(1998) :幼儿园的讲故事,写信等 活动对幼儿的言语发展的影响。 高桥(2003) :家庭中的语言游戏活动对幼儿的言语发展的影 响。 柴山(2001):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对母语为非日语的幼儿习得 日语的影响。 尾关(2007):小学的教学活动对母语为非日语的儿童习得日 语的影响。
2.
日常社会活动 1.游戏活动 2.
1.交涉行为(婴 儿)
2.
共同参与论
相互交涉论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别对3~4岁、4~5 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 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指南》只是让孩子“能通过实物操作 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
16
陈会昌,李冬晖,侯 静,陈欣银(2003) :考察了在家庭自由 游戏中母亲的控制策略和儿童的顺从行为之间的关系。
二. 心理发展与文化研究中的文化概念
3. 把文化看作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杨丽珠等人(2008) 教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好奇心的发展 游戏活动使幼儿自尊获得了明显发展
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可行的
20
三,心理发展与文化的理论构造
2,相互构造论 平井,高桥(2003) :以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为对象,采 用个别访谈法询问面对矛盾情景(与好朋友的约定与转学学 生的有吸引力的邀请发生冲突)时的问题解决策略。
3人一起玩: 小学低年级—30%;中年级—70%;高年级—90%。 中学生,大学生:70—80% 同样的研究(Keller,2003) :以德国柏林的学生为对象,采用 3人一起玩的策略很少。 主要探讨了不同发展阶段对社会习性和社会表象的内化程 度,缺少对具体的发展过程和个体日常行为变化的探讨。
三,心理发展与文化的理论构造 1,相互作用论 儿童 将文化影响内化的大人 父母的教养方式,亲自间的交流方式,教师的指导方式 研究方法: 访谈,问卷,实验,测验(東洋等人,1981) 文献,测验(藤村,2004) 自然观察(渡边,2004) 自然观察(神原,2006) 探讨了文化对儿童能力发展的影响;儿童对文化的影响方 面的探讨不足。
23
三,心理发展与文化的理论构造 3.共同参与论
儿童通过共同参与社会活动而获得发展。 、當眞(1997) :探讨了玛雅家族、日本小学、美国犹太 州小学中共同的学习方式→成人或教师通过调整儿童之 间的对话和共通思考来促进儿童的学习。 柴山(2001) :4岁国际幼儿在日本保育所的进食活动→ 不吃便当—保育员的指导,其他小朋友的帮助—自己进 食
我国幼儿在园作息时间表
7:30 来园 8:20 晨间谈话 8:40 早操 9:00 教学活动一 9:30 点心、游戏 10:00 教学活动二 10:30 小游戏 10:40 中餐 11:10 饭后游戏 11:45 午睡 14:20 午睡起床、点心 15:00 教学活动三 15:30 游戏 16:30 离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