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微生态制剂丁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进展_易中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用微生态制剂丁酸梭菌的

研究与应用进展

易中华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收稿日期:2011 - 06 - 21

丁酸梭菌又名酪酸菌,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奶酪、天然酸奶、人与动物粪便及土壤中。丁酸梭菌作为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是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1933)首先发现并报告的,又叫宫入菌。丁酸梭菌具有耐热、耐酸及耐受多种抗生素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微生态制剂(黄俊等,2004)。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饲用丁酸梭菌制剂,对于减少当前饲料中抗生素产品的滥用、减少药物在肉品中的残留、降低动物细菌的耐药性和保障动物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丁酸梭菌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物学功效、丁酸梭菌制剂的培养与发酵生产工艺、饲用丁酸梭菌制剂的实际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等几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特性

1.1 分类及形态学特性

丁酸梭菌是一种厌氧的革兰阳性芽孢杆菌,呈直杆状或稍有弯曲,单个或成对,短链,偶见有丝状菌体,菌体灰白色,呈煎蛋样,中间隆起。细菌直径为(0.6~1.2)×(3~7) μm,两端钝圆,中间部分轻度膨胀,周身鞭毛,具有运动性。孢子卵圆,偏

心或次端生。革兰染色初培养的菌为阳性,后期培养可变为革兰阴性。1.2 培养和生化特性

丁酸梭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初期试管上部呈轻微浑浊,产生大量的气体,后期沉淀较多。平板划线培养31 ℃,24 h,可见直径 1.2~3 mm 菌落,正面圆形,边缘整齐,侧面低凸,表面湿润光滑,乳黄色,不透明,略有酸臭味。最适生长温度25~37 ℃,最适pH 4~9.8。

丁酸梭菌细胞壁含DL-二氨基庚二酸,葡萄糖是唯一的细胞壁糖。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白色或奶油色的不规则圆形菌落,稍突,直径为1~3 mm。丁酸梭菌不水解明胶,不消化血清蛋白,能够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和乳糖等糖类产酸,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产生淀粉酶,水解淀粉但不水解纤维素。水解淀粉和糖类的最终代谢产物为丁酸、乙酸和乳酸,还发现有少量的丙酸和甲酸,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阴性。丁酸梭菌DNA 的G+C 含量的摩尔分数为27 %~28 %。从粪便中分离的丁酸梭菌-拜氏梭菌杂交菌株还含有果胶酸裂解酶,其能降解肠道内的果胶酸为中间产物寡聚半乳糖(OA)和4, 5-不饱和半乳糖醛酸(DA),OA 最终分解成挥发性的短链脂肪酸 -乙酸、少量丁酸和甲酸,DA 则完全分解

摘 要 丁酸梭菌作为一种新型微生态制剂,具有耐热、耐酸及耐受多种抗生素等特点。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饲用丁酸梭菌制剂,对于减少当前饲料中抗生素产品的滥用、减少药物在肉品中的残留、降低动物细菌的耐药性和保障动物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丁酸梭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效、丁酸梭菌制剂的培养与发酵生产工艺、饲用丁酸梭菌制剂的实际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关键词 丁酸梭菌 生物学特性 培养条件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 816.7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2 - 2813(2012

)02 - 0014 - 04

为乙酸和甲酸。

1.3 稳定性

丁酸梭菌制剂中活菌是以芽孢形式存在的,对各种恶劣环境、存贮及加工运输过程中的高温、高湿、酸性、机械磨擦和挤压等因素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经80 ℃、30 min和90 ℃、l0 min热处理后全部存活;加热90 ℃20 min后,95 %存活;加热100 ℃ 5 min后30 %存活。耐热,耐酸,pH为1~5时仍能存活,能耐受胃液、胆汁酸和消化液;pH 为4~9.8时适合其生长。其固体活菌制剂在室温和干燥情况下保存超过3年,未见活菌显著减少。因此,丁酸梭菌能够抵抗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热及其胃肠道酸性环境,与目前广泛应用的非芽孢类活菌制剂相比更具市场竞争力。

1.4 药物敏感性

丁酸梭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可与某些抗生素同时使用,不干扰其他细菌感染的治疗。经多次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丁酸梭菌对头孢立新、氨苄西林、羟氨苄西林、强力霉素、链霉素、多黏菌素E、交沙霉素、红霉素、洁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磺胺甲硝唑、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吡哌酸均不敏感,只对新生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和四环素等少数几种抗生素敏感。因此,丁酸梭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可与某些抗生素联合应用,避免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给动物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在目前饲料中普遍添加抗生素的情况下仍能发挥效能,明显有别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非芽孢类微生态制剂。

2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效

2.1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增殖

丁酸梭菌是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有益菌,它通过促进有益菌和抑制有害菌双重作用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改善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减少肠道疾病的产生(赵熙等,1999)。因而丁酸梭菌可代替抗生素广泛用于鸡、猪和牛等动物,尤其对乳猪的拉稀有特别的疗效。临床试验证明,本菌剂对腹泻、肠应激综合征和腹部症状的有效率可超过80 %,对便秘、便稀和胃肠炎的疗效也有60 % ~75 %,是良好的整肠微生态药物。

丁酸梭菌能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菌和拟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和发育,特别是它能产生促双歧杆菌发育的因子。朱晓慧等(2000)将丁酸梭菌分别与双歧杆菌、乳酸菌和粪杆菌进行体外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双歧杆菌、乳酸菌和粪杆菌活菌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24 %、42.57 %和6.76 %。

丁酸梭菌能抑制肠道内葡萄球菌、念珠菌、克雷伯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菌、伤寒沙门菌、霍乱沙门菌、霍乱弧菌及引起伪膜性肠炎的魏氏梭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张雪平等,2001;唐宝英等,2005;Imase等,2008),减少胺类、吲哚类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从而调整或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

2.2 增强免疫功能

口服丁酸梭菌能增加动物体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刺激小肠黏膜免疫活性,使IgA增多,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提高动物机体自身的免疫力。给鸡饲喂含丁酸梭菌的饲料,摄食1周后,结果表明:其血清中新城疫血凝抑制(ND-HI)抗体效价迅速上升。傅思武等(2000)用酪酸菌-婴儿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对小鼠进行试验,结果30 d后测定,发现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增加,说明该制剂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

用热灭活丁酸梭菌制成的疫苗有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当机体摄食丁酸梭菌死菌体(10亿CFU/g)后,从小肠上皮无菌取出派伊尔氏淋巴集结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gA含量,试验组 (6 μg/mL)明显高于未摄食菌体的对照组(0.5 μg/mL)。

2.3 在肠道产生益生产物

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乙酸和丁酸,而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的主要营养物质。因此,丁酸梭菌对肠道上皮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有很重要的意义。此外,丁酸梭菌在肠道内能产生B族维生素、维生素K和维生素E等物质, 对机体具有保健作用;还能产生淀粉酶、蛋白酶和糖苷酶等多种酶类,同时还产生降解植物饲料中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等非淀粉多糖酶,这有助于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并降解肠道内纤维和果胶等难消化的糖类,且最终产物又可被机体吸收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