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美国)标准一具有信息素质能力的学生能确定所需要信息的性质和范围。
1.能定义和表述信息需求。
1)通过与教师交流,参与课堂讨论、同行讨论和电子论坛,来确认研究课题,
或其他信息需求。
2)能根据信息需求,展开论点,系统地阐述问题。
3)能通过探索一般的信息源,提高对课题的熟悉程度。
4)能定义或者调整信息需求,达到一个可控制的中心点。
5)能确定关键的概念和术语,来描述信息需求。
6)认识到现有的信息能与原来已有的观念、实验或分析结合起来,产生新的信
息。
2.能确认各种不同类型和格式的潜在信息源。
1)了解信息是怎样正式或非正式地产生、组织和传播的。
2)认识到把知识按学科分类可以影响获取信息的方式。
3)能辨认各种不同格式的潜在资源的价值和区别(如多媒体、数据库、网站、数据系统、声像资料和纸介文本)。
4)能辨认潜在资源的目的和使用对象(如大众化的还是学术性的,当代的还是历史的)。
5)能区别一次信息源和二次信息源,并认识到它们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用处和
重要性。
6)懂得对一次信息源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组织和加工。
3.能考虑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成本和效益。
1)确定所需信息的可获得性,在本地资源不能满足需要时能使用扩大搜索范围
的方法(如: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使用其他地方的资源,获取图片、音像和文本资料)。
2)为了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理解其内容,考虑获得新的语言或技能的可行性(如:外语或者基于学科的信息)。
3)确定获取所需信息的实际而全面的计划和时间表。
4.能重新评估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
1)进一步审视最初的信息需求,阐明、修改和优化问题。
2)描述判断和选取信息所采用的标准。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质能力的学生能有效而又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能选用最适当的调研方法或检索系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确认正确的调研方法(如实验方法、模拟、实地调查)。
2)考察各种不同类型调研方法的优越性和适用性。
3)考察各种信息检索系统的范围、内容和组织结构形式。
4)从调研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中,选择有效又高效的途径和方法获取所需要信息。
2.能建构和运用有效的检索策略。
1)能根据调研方法制订研究计划。
2)确定所需信息的关键词、同义词和相关术语。
3)能选择适合相关学科领域和信息检索来源的受控词表。
4)针对所选择的信息检索系统,运用适当的检索命令构建检索策略(例如:对搜索引擎使用布尔运算符、截词符和位置算符;内部管理器,如书目索引)。
5)在各种信息检索系统中实现检索策略,这些信息检索系统拥有不同的用户界面、搜索引擎、命令语言、协议和搜索参数。
6)运用适合相关学科领域的调研方案实施检索。
3.能运用各种方法联机检索,或通过人员咨询的方式获取信息。
1)运用各种检索系统,检索不同格式的信息。
2)运用各种不同的分类表和其他的系统(索书号系统或索引),找出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在图书馆里,或在其他场所中的位置。
3)利用所在机构的专业化的网上或面对面的服务来获取信息(如:图书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专业协会、机构的研究办公室、社区资源、专家和有经验的人员等)。
4)利用调查、书信、面谈或其他形式的调查方法,获取原始信息。 4
.能在必要时调整和优化检索策略。
1)评价检索结果的数量、质量和相关性,确定是否需要采用另外的信息检索系
统和调研方法。
2)辨认所检得信息中的缺陷,决定是否需要修改检索策略。
3)必要时,采用修改后的策略再进行检索。
5.能够抽取、记录和管理信息及其来源。
1)能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中选择最适当的一种,完成抽取所需信息的任务(
如:软件的拷贝/粘贴功能、复印机、扫描仪、声像设备、探测仪器等)。
2)能建立一个系统来组织和整理这些信息。
3)区别引用资源的类型,熟悉不同类型资源的引用的组成部分和正确语法。 4)记录所有相关的引用文献信息,以便将来参考。
5)能采用各种技术,管理所收集和整理的信息。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质能力的学生能评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能把所遴选出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背景和价值系统结合起来。
1.能从所收集的信息中,概括出中心思想。
1)阅读原文,汲取要点。
2)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思想,并能准确地选用数据。
3)确认以后可能引用的原文资料。
2.能结合并运用基本的标准来评价信息及其来源。
1)能研究和比较各种来源的信息,以评价信息的可靠性、有效性、准确性、权
威性、时效性、观点或偏见。
2)分析论点或论证方法的结构和逻辑。
3)确认信息的偏见性、欺骗性或操纵性。
4)找出信息产生时文化的、物质的或其他背景信息,了解这种环境对理解信息的影响。
3.能综合信息内容的主题,并创建新的概念。
1)能认识到概念之间的相关性,初步将它们组合成有论据支持的语句。
2)如果可能,能扩展初步的分析,在更高抽象层次上建立新的假设。新的假设可能需要更多的信息。
3)能利用计算机或其他技术(例如:电子表格、数据库、多媒体、声像设备)研究新概念和其他现象的相互作用。
4.能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来判断信息是否增值,或是否前后矛盾,是否独具特色。
1)确定信息是否满足研究或其他的信息需求。
2)自觉地利用所选择的标准判断信息是否抵触,或者验证来源于其他出处的信息。
3)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做出结论。
4)运用适合学科的方法,对理论进行验证(例如:模拟装置、实验等)。5)对数据来源、信息收集工具或检索策略的局限性,以及结论的合理性提出疑问,以确定可能的准确性。
6)对新旧信息和知识进行整合。
7)遴选能给主题提供证据的信息。
5.能判断新的知识对个人价值观念体系的影响,并使之逐步达到和谐和统一
。 1)研究收集到的文献中遇到的不同观点。
2)决定是否接受或摒弃新的观点。
6.能够通过与他人或者某一领域的专家、实践者的讨论,验证对信息的诊释和理解。
1)参与课堂讨论或其他形式的讨论。
2)参与班级举办的、目的在于鼓励就某一主题进行对话的电子论坛(如: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聊天室等)
3)通过不同的机制征求专家的意见(如:面谈、电子邮件、邮件列表管理系统
等)。
7.能决定是否应该修改现有的查询。
1)确定最初的信息需求是否已经满足,或者需要补充更多的信息。
2)必要时,能够重新审视搜索策略,并与其他的概念做必要的整合。
3)重新考察所采用的信息检索资源,必要时扩大到其他的信息资源。
标准四具有信息素质能力的学生,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的一员,能有效地利用
信息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
1.能运用新的和原有的信息,计划和创造新的作品或表现形式。
1)能用一种方式,将信息内容组织起来,以支持产生新的作品或表现形式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