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探索》2010年第2期(总第182期)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初探

蔡志刚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然要求。目前,要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存在不足、户籍制度的制约、就业的现实压力等等。为此,要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消除就业与用工制度上的差异,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

训,加强城乡居民的互动,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10)02-0091-03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落户,实现其市民化。市民化既是新生代农民工安身立命的强烈诉求,也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必然出路。毋庸讳言,这将是一个十分艰难和复杂的过程,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加强对该问题的探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很多,既有来自自身的,也有来自城市的,还有来自制度和文化层面的。

第一,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存在不足使其市民化的诉求不会一帆风顺。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着自身的优点,如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择业理念更加灵活,生活价值观念更加开放和多元,维权意识和平等观念明显增强,精神需求和消费水平要求相对较高等。但是不可讳言的是,他们也有自身的不足,如吃苦耐劳精神相对较差,择业要求相对较高,责任心相对缺乏等等。这两重性共处于新生代农民工身上,使得他们很难在短期内形成一种融入城市所需要的稳定的精神文化和心理支撑,也难以和城市固有的文化传统对接,从而使得他们自身和城市都缺乏“融入”和“接纳”的思想准备,造成他们市民化的诉求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现行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造成了障碍。应该说,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早就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学界的关注。我国理论界曾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过系统和专门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门槛与最大障碍是目前的一些社会管理制度,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在公民应该依法享受的诸多权利上,存在一种制度性的先天不足与缺失,如城乡分离的二元户籍制度,歧视性的就业用工制度,有差别的住房、教育与社会保障制度等。

第三,城市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非均衡状态”不能完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要求。就业的巨大压力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会成为城市显性失业大军的一部分,这难免使得城市政府在现实上对其市民化举棋不定。产业升级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前者主要是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后者主要是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城市产业升级是个非均衡过程,表现为具体的行业升

〔收稿日期〕2010-01-08

〔作者简介〕蔡志刚(1963-),男,河南郏县人,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育经济管理。

经济与社会发展

91

··

《理论探索》2010年第2期(总第182期)

级速度、规模不一样,对劳动力的需求和吸纳也不一样,呈现出一种“非均衡状态”。特别是产业升级的根本路径在于依靠技术进步,而科技进步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本身就是个消解过程,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新生代农民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很难适应高端产业的岗位要求,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集中在低端产业,加重了城市的就业压力,使得城市显性失业大军增加,造成城市政府管理任务加大,管理成本上升,这就使得城市政府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上犹疑不决,甚至变相设置新的障碍。

第四,城市中生活成本高昂使得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市中的不安定因素。一般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缺乏较高的就业技能,又较为缺乏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这些缺陷一旦遭遇经济衰退,其社会负面影响就会放大。光怪陆离的城市虽然暂时安置了他们,但严格的户籍制度又让他们没有心灵归宿。而城市生活成本的高昂,则进一步挤压了他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了在城市生活,他们中的一些人难免不安分,由此会诱发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导致城市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整体市民化的质疑增多。

第五,某些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排斥使其市民化道路举步维艰。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农村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城市相比,二者间的差距还是较大,城乡差异使得“城里人”和“农村人”的社会鸿沟并没有消除。由于某些城里人有一种优越感,对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工从心里看不起,在现实中就会对农民工的市民化产生本能的抵制和拒斥。而新生代农民工自幼在城里长大,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受到城市文化的熏陶,没有了对土地的依恋,也很少干农活,城市生活已经稀释了他们的乡愁,增加了他们对故园的隔膜,与乡土的情感联系也越来越淡薄。他们自然地认同城市,自认为自己的居住地应该是城市而非农村,自己是城里人而不再是“农民”。其结果是虽然身份融不进城市,但却是特殊的“城里人”群体,大量地居住在城中村或者城乡结合部,成了失去农村文化的根又没有和城市文化对接的“边缘人”。

二、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笔者提出如下几条途径:

第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扫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藩篱。近年来,虽然一些城市正在逐渐对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松绑,采取多种措施让农民工在城市落户,但从总体上看,许多大中城市的户籍制度依然门槛奇高,其限制性规定难以逾越。所以,要继续坚定地变革我国实行多年的城乡分离的二元户籍制度,打破“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界限,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使每位公民能获得统一的身份,充分体现公民有居住和迁移的自由权利,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真正体现城乡居民在社会身份与国民待遇上的平等性。正如温家宝总理近日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所言:“如果说最症结的问题,就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在实际操作上,对不同的城市要区别对待,例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完全放开户籍确实有困难,但中小城市的户籍应首先积极地放开。

第二,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解除后顾之忧。长期以来,由于户籍制度导致的身份差异,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既不能在城市购买保障性的住房(如经济适用房),又享受不到城市的住房政策补贴,而且在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子女上学等诸多方面也备受歧视,甚至需要支付比当地市民更多的费用。因此,要在住房、教育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强社会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随后再纳入其他社保体系,以逐步达到将他们市民化的目标。

第三,消除就业与用工制度上的差异,实行同工同酬。目前,我国存在着就业用工制度上的“等级化”,例如在许多企事业单位,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大多踏实肯干,但其从事的具体工作和所获得的报酬始终难以与正式员工相等。因此,要改革目前的就业和用工制度,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正式员工的同工同酬。

第四,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素质支撑。第一代农民工大多靠体力劳动在城里打拼,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都较低。他们打工的目的是为了养家糊口、补贴家用,对自身的发展前途不抱更多的期望,自认为是城市的“过客”。而新生代农民工不再满足于父辈们的“粗放型”打工方式,对自身的发展抱有较高的期望,希望找到技术含量高、待遇好、能够获得城里人认可和尊重的工作岗位,其对职业技能培训从心底接受,并积极为之。因此,政府和全社会要因势利

经济与社会发展

9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