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
黑塞的写作特点
黑塞的写作特点
赫尔曼·黑塞的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象征手法:黑塞的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描绘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
2. 心理深度:黑塞的作品具有相当的心理深度,他擅长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思想,使得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心理洞察力。
3. 优美的文笔:黑塞的文笔优美细腻,他用词精准,语言节奏感强烈,使得他的作品极具艺术魅力。
4. 哲学思考:黑塞的作品深受欧洲文化和哲学传统影响,作品中常常融入深刻的哲学思考,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
5. 强烈的个人风格:黑塞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的作品往往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悟为素材,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6. 独特的叙事方式:黑塞的叙事方式独特,他擅长通过故事和人物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7. 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关注:黑塞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思考和探索,他强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
黑塞文集12卷
黑塞文集12卷介绍黑塞(Hermann Hesse)是德国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被公认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德语作家之一。
黑塞的文学作品广泛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内心的追求和困惑。
其中,黑塞文集12卷是他最具代表性和成就丰富的作品之一。
作品背景黑塞生于1877年,在德国和瑞士度过了他的一生。
他在文学创作上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青春期的挣扎、个人意识觉醒的追求、对东方文化的深入研究等。
他的文学风格独特,以诗意和哲学性见长。
黑塞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也为他赢得了多个重要的文学奖项,如196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黑塞文集12卷的主题1. 自我探索与成长黑塞的文集中,深入探讨了人类内在的情感、欲望和迷茫。
他通过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个人成长和自我发现的重要性。
黑塞的作品鼓励读者主动反思,寻找真实的自我,摆脱社会的束缚,追寻内心的追求。
2. 自然与人的关系黑塞对自然的描写充满了敬畏之情,他认为自然是人类灵魂的源泉。
他通过生动的描写,将自然景色融入到作品的背景中,让读者体验到与自然的共鸣。
他展示了自然与人的亲密联系,认为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大自然。
3. 爱与性的探索黑塞的作品中,对爱和性的探索是一个重要主题。
他通过描绘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内心的欲望,提出了对于爱与性的积极思考。
他认为爱是人类存在的基本需求,但也存在着个人的追求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
通过对爱与性的深入探索,黑塞试图找到一种平衡的方式来满足人的需求。
黑塞文集12卷的意义黑塞文集12卷代表了黑塞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对于德国现代文学和世界文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德国本土广泛传播,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赞誉。
黑塞文集12卷通过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自然、爱与性等主题的探讨,引发了读者的深入思考。
他的作品展示了个人成长和自我发现的重要性,并鼓励读者去追寻内心的追求。
同时,他也提倡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呼吁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黑塞 诗歌
黑塞诗歌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德国作家,诗人。
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寿85岁。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七月的孩子我们,七月里出生的孩子,喜爱白茉莉花的清香,我们沿着繁茂的花园游逛,静静地耽于沉重的梦里.大红的罂粟花是我们的同胞,它在麦田里,灼热的墙上,闪烁着颤巍巍的红光,然后,它的花瓣被风刮掉.我们的生涯也要像七月之夜,背著幻梦,把它的轮舞跳完热中于梦想和热烈的收获节,手拿着麦穗和红罂粟的花环.白云瞧,她们又在蔚蓝的天空里飘荡,仿佛是被遗忘了的美妙的歌调一样!只有在风尘之中跋涉过长途的旅程,懂得漂泊者的甘苦的人才能了解她们。
我爱那白色的浮云,我爱太阳、风和海,因为她们是无家可归者的姊妹和使者。
美好的世界无论年老或年轻时,我始终感觉到:黑夜里,一座山,阳台上一个沉默的女性,月光下略有起伏的一条白色的路,从我怀着眷念的躯体里夺走了恐惧的心。
啊,火热的世界,啊,你这位阳台上白皙的女性,山谷里吠叫的狗,滚滚远去的火车,你们始终是我最甜蜜的幻想和梦境,啊,尽管你们撒谎,尽管你们骗得我好不伤心。
我常常尝试踏上通往可怕的“现实”的道路,那是官吏、法律、时髦和金钱行市主宰的地方,但我始终孤独地逃跑,既死亡又感到获得了解放,返回那幻梦与令人幸福的痴愚如清泉喷涌的地方。
黑夜里树间闷热的风,黝黑的吉普塞女人,充满愚蠢的眷念和诗人的芳香的世界,你的闪电使我震颤,我听到你的声音在呼唤,我永远沉醉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对黑塞的评价有哪些
对黑塞的评价有哪些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及文学家。
曾获得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那你知道对黑塞有哪些肯定的评价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对黑塞的评价黑塞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
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
西方学界对黑塞的评价并不高于同为诺奖得主的托马斯·曼,及他的兄弟亨利希·曼。
但托马斯·曼说过,黑塞代表了一个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
他的写作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的爱心。
黑塞是反现代文明、反美的,在他眼中,美国正是现代文明的化身。
他在堤契诺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创作之余和农人、村夫闲话家常,欣赏他们的质朴。
堤契诺的居民作息一如远古,时间在此似乎停滞不前了,黑塞的思古情怀油然而生,流露于笔尖,因而想起德国文学史中著名的浪漫诗人艾兴多夫,仿效他唤醒酣睡于万物之中的诗歌,同时,他也回忆起施蒂弗特,学习他体会隐藏于万物形体之下的神性。
在堤契诺,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
文学家黑塞的影响1962年黑塞逝世,但他的生命在作品中延续着,影响着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人,百年不衰。
黑塞的作品迄今已被译成五十三种语言,有七百四十二种译本,仅在印度,《席特哈尔塔》就被译成了十二种方言。
二次大战后,美国文坛霸主一直是海明威。
然而自六十年代中起黑塞渐渐取代了海明威,一时成了美国大众的文学崇拜偶像。
特别是《荒原狼》,它在问世差不多半个世纪后在美国掀起一股“狼潮”,甚至有的摇滚队也取名“荒原狼”(这个队曾在黑塞纪念活动期间去德国演出)。
赫尔曼黑塞
开始创作
作家生前写作的房间 1884年,七岁的黑塞开始写诗。 1886年黑塞一家再次回到卡尔夫。到十三岁为止, 就读于卡尔夫小学和拉丁语学校。《在轮下》《德米安》《童心》《回忆少年时》,皆以此四年的少年时代为小 说的题材。1891年,黑塞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伦修道院。但是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他过了一年 便逃离了学校。他还曾企图自杀,于是父母不得不顺从他本人的意旨。1892年至1899年这一段独立谋生的时期, 黑塞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先在工厂当学徒,后到书店当店员。
人物生平
早年 开始创作
辉煌时期 逝世
早年
黑塞一家,左边赫尔曼 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于德国南部的施瓦本地区一个叫卡尔夫的小城。 父亲是基督教新教牧师,外祖父也是传教士,曾长期在印度传教,通晓多种印度方言,黑塞的母亲出生于印度, 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因而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同时黑塞的家庭具有多国血统,他的父亲是德国人, 但出生于爱沙尼亚,母亲是法籍瑞士人,黑塞本人也可以说混有德国、法国、瑞士和英国血统。这使黑塞从小就 接受比较广泛的文化和开放的思想,不仅受到欧洲文化的熏陶,也有东方、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的古老文化的影响, 这对黑塞日后的文学创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黑塞在晚年所写的一篇童年回忆录中作了这样的描述:“这 幢屋子里交错着许多世界的光芒。人们在这屋里祈祷和读《圣经》,研究和学习印度哲学,还演奏许多优美的音 乐。这里有知道佛陀和老子的人,有来自许多不同国度的客人……这样美的家庭是我喜欢的,但是我希望的世界 更美,我的梦想也更多。现实是从来不充足的,魔术是必要的。”黑塞在这篇名为《魔术师的童年》的回忆中, 把自己青少年时期所受的各种教育,加上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幻想,归结为一种对自己有巨大影响的无与 伦比的魔力,因此他希望成为一名魔术师。黑塞后来毕生从事的工作,就是他自己所谓的魔术师的工作。幼年的 黑塞就显示出优异的禀赋和叛逆的倾向。
黑塞最著名的一首诗
黑塞最著名的一首诗
黑塞最著名的一首诗是《雾中》。
雾中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创作的诗歌。
这首诗歌结构完整,通篇押韵。
诗歌开篇描写诗人在雾中散步的场景,引申出孤独的主题。
由雾及至黑暗,再走回雾中,最后回归到人的孤独,强化了“孤独”的主题。
《雾中》
在雾中散步,真正奇妙!
一木一石都很孤独,
没有一株树看到别株树,
每一株树都很孤独。
当我的生活还很明朗的时候,
我在世间有无数的友人;
如今,大雾弥漫,
我再也看不到一人,
的确,不知道黑暗的人,
不能称为贤智的人,
黑影轻轻地把他和一切世人
隔开,使他无法逃遁。
在雾中散步,真正奇妙!
人生十分孤独。
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另一个人,
每一个人都很孤独。
黑塞最著名的一首诗
黑塞最著名的一首诗
黑塞(Hermann Hesse)是一位德国作家,他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和诗歌。
其中,《悲歌》(Ein Lied)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悲歌》是黑塞的一首短诗,表达了孤独和生命的痛苦。
这首诗以流畅的诗句和深刻的内容而闻名,被认为是黑塞才华的象征。
以下是《悲歌》的几句诗:
在这绝望之时,
我要唱一首悲歌,
哀悼我内心的痛苦。
我的心是一片荒凉的土地,
在那里奋斗无望,
想法被孤独吞噬。
我失去了一切,
没有希望,没有艳阳,
只有无尽的黑暗。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示了黑塞内心深处对于生活的探索和痛苦的诠释。
它也是黑塞作品中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诗之一。
赫尔曼黑塞的历史故事
赫尔曼黑塞的历史故事赫尔曼·黑塞的历史故事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是德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
黑塞的作品中常常融入历史元素,通过描绘历史故事来探讨人类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的意义。
本文将为您带来几个赫尔曼·黑塞作品中的历史故事,一同领略他的独特魅力。
1. 《德米安》(Demian)《德米安》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初的德国,讲述了一个青年德米安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挣扎与内心的斗争。
在故事中,黑塞巧妙地融入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崛起等历史事件的描述,通过这些历史背景,展现了主人公内心成长的历程和他对世界的思考。
2. 《草叶之书》(Das Glasperlenspiel)《草叶之书》是黑塞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小说设定在一个虚构的乌托邦世界,以文明兴衰、知识和历史的回忆为主题。
通过描写一个玻璃珠游戏作为主要场景,黑塞以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式展现了人类的智慧、艺术和哲学,同时也探讨了人性与理性的关系以及内心的追求。
3. 《西伯利亚的海滩》(Der Steppenwolf)《西伯利亚的海滩》是黑塞的另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之一。
故事以一个孤独而内向的主人公哈里·豪尔主导,描述了他在寻求人生意义和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和痛苦。
在小说中,黑塞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回顾,探讨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读者思考生命的真谛以及如何在纷扰的现实中找到自己。
赫尔曼·黑塞的作品中,历史故事成为了他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抒发的重要手段。
通过融入历史背景和事件,他表达了对社会状况、人类情感和个体生命意义的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历史的再现,更是对人性、人情和人生的深层探索,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和启迪。
结语:赫尔曼·黑塞的历史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启示。
黑塞作品阅读顺序
黑塞作品阅读顺序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
出生在德国。
主要作品《悉达多》《精神与爱欲》《在轮下》《德米安》《荒原狼》《玻璃球游戏》,有对这几本小说,建议用这个顺序来读:
1、《悉达多》
三四个小时就能读完,内容很具故事性,容易上手读,能一下子get到黑塞的魅力。
这本颇具代表性,一本书就能对黑塞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有大概的了解,所以最先推荐读这本。
2、《精神与爱欲》(《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感觉是对《悉达多》的“扩充”,接着读能对黑塞“寻找自我”的写作内核有一个接续性的了解。
这本故事性更加丰富,可读性也很强,对自我追求的描写更疯狂。
3、《在轮下》
一本可以被看作自传体性质的书,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不同于上面两本,这本更注重描写压力和世俗对人的天性的摧残。
4、《德米安》
这本和《在轮下》一样,是关于少年成长与觉醒的故事。
比起上面三部,这部易读但不易懂,需要思考之后才能有一些后劲。
5、《荒原狼》
黑塞从这本开始充满哲思。
前半本书都不太容易读,到中间篇幅才有了小说的故事性,但恰恰是前半本让人震撼。
这本对个体的痛苦和压抑描写很深刻,读完后劲非常大。
6、《玻璃球游戏》
我觉得是最难读也最难懂的一本,所以一定要有一定基础之后再读。
有人说文学的尽头是哲学,这本哲思太深刻,虽不易读,但一定要读。
【文学常识】黑塞简介
后一名骑士
赫尔曼·黑塞(1877—62),德国作家、诗人,生于德国南
部小城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考
入毛尔布伦修道院。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过了一年便
逃离学校,独立谋生,游历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1904
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一举成名。他在艺术上深
受浪漫主义诗歌影响,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名骑士”。
1912年迁居瑞士,除了写诗、撰文抨击沙文主义外,支援德
国流亡者出版刊物,坚持同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斗争,直至二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战结束。
西方青年读者的精神偶像 1927年发表自传体长篇小说《荒原狼》,引起德国文学界的
激烈争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诗人黑塞的作品有哪些
诗人黑塞的作品有哪些黑塞,全名赫尔曼·黑塞,德国著名的浪漫派作家和诗人,那么黑塞的作品有哪些?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黑塞的作品,希望对你有帮助!黑塞的作品黑塞,全名赫尔曼·黑塞,生于1877年7月2日,卒于1962年8月9日,是德国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被雨果称赞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在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黑塞作品,主要分为三类小说、诗歌和散文,小说有《彼得·卡门青》、《在轮下》、《盖特露德》、《印度之行》、《漂泊的灵魂》等,诗歌集有《浪漫之歌》、《孤独者之歌》、《一根断枝的呻吟》等,散文有《堤契诺之歌》等。
黑塞的童年时期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道路,他的父亲、祖父都是传教士,具有多国文化素养,而黑塞在这种环境接受了宗教信仰和多国文化的启蒙,性格上也更开明和包容,在成年后,黑塞接触了中国古典哲学,深受老子、庄子等道家思想的影响。
这种影响直接表现在了他的作品上。
黑塞作品,充满了孤独、漂泊、出世的感觉,他爱好大自然,喜欢乡村生活,曾经在波登湖畔潜心写作达八年之久,在早期的作品充满了感伤孤独的气息,成熟期的作品,更多的关注了内心心理的对立和统一,因为对精神分析的刻画,让黑塞的作品显得深度有内涵。
黑塞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受到了主流大众的喜爱,而黑塞成了继海明威后,新一代的文学崇拜偶像。
特别是他的小说《荒原狼》,成为当时美国青少年的流行文化,引起了青少年模仿的“狼潮”。
黑塞成就黑塞,全名赫尔曼·黑塞,德国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生于1877年7月2日,卒于1962年8月9日,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在轮下》、《盖特露德》、《浪漫之歌》、《孤独者之歌》、《一根断枝的呻吟》等。
黑塞成就,可以用诺贝尔文学奖来表明,作为全世界最有权威的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足以说明黑塞的文学成就,黑塞被大文豪雨果·巴尔喻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位骑士,这是对黑塞成就的极大褒奖,黑塞的作品深受浪漫主义的影响,在诗歌作品中,随处都能感受到黑塞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他热爱自然,享受孤独,安于质朴的物质生活,启迪很多深受困境的心灵,而小说作品中,黑塞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人类怎样在世界的两极中寻求完美统一,理想和现实,有限和无限,人性和道德等等,都是黑塞小说中经常探讨的主题,这在小说《彼得·卡门青》、《在轮下》等都有体现。
黑塞 素材
赫尔曼·黑塞萧遥整理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于德国南部的施瓦本地区一个叫卡尔夫的小城。
父亲是基督教新教牧师,外祖父也是传教士,曾长期在印度传教,通晓多种印度方言,黑塞的母亲出生于印度,也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因而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
同时黑塞的家庭具有多国血统,他的父亲是德国人,但出生于爱沙尼亚,母亲是法籍瑞士人,黑塞本人也可以说混有德国、法国、瑞士和英国血统。
这使黑塞从小就接受比较广泛的文化和开放的思想,不仅受到欧洲文化的熏陶,也有东方、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的古老文化的影响,这对黑塞日后的文学创作,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始创作1884年,七岁的黑塞开始写诗。
1886年黑塞一家再次回到卡尔夫。
到十三岁为止,就读于卡尔夫小学和拉丁语学校。
《在轮下》、《德米安》、《童心》、《回忆少年时》,皆以此四年的少年时代为小说的题材。
1891年,黑塞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伦修道院。
但是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他过了一年便逃离了学校。
他还曾企图自杀,于是父母不得不顺从他本人的意旨。
1892年至1899年这一段独立谋生的时期,黑塞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先在工厂当学徒,后到书店当店员。
从1895年起,黑塞大量阅读德国和外国的书籍,深入研究了18、19世纪的欧洲文学和哲学,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对黑塞日后影响巨大的作家是:歌德、诺伐利斯、让·保尔、梯克、荷尔德林和艾兴多夫等人,尼采、叔本华、克尔克郭德尔则是他所喜爱的哲学家,而中国的老子、孔子、庄子都是黑塞崇拜的东方哲人。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偶像的影响,黑塞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世界观。
1899年,《浪漫之歌》由德累斯顿的毕尔森书店印行(自费出版),这部处女诗集收载诗人18岁至21岁之间的诗作。
接着又由来莱比锡的第底利西斯书店出版《午夜后一小时》,包括图宾根时代的九篇散文习作,仅获得里尔克的好评。
7月末离开赫肯豪尔书店。
秋天在巴塞尔的莱希书店工作,起先在贩卖部其后转任旧书部。
赫尔曼·黑塞的经典诗句
赫尔曼·黑塞的经典诗句黑塞是十九世纪末莱茵和上普陀山脉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极富深度,富有哲理,充满情感,令人感动和深思。
黑塞的诗句具有鲜明的个性,使他的作品脱颖而出,受到普遍的赞赏。
其中最著名的经典诗句包括:“人是唯一一种,可以自由地爱恨的生物;只有他们才能展现出无穷的情感。
”这句话表达了人类唯一的特点,也把博爱、乐观、无私和宽容等无限情感融进了一句话当中。
它激发了我们去热爱生活,去发现自己内在的智慧和力量,也让我们明白,做一个更有情感的人才能改变一个开放的世界。
“你要知道,心被痛苦淹没时,你也不要放弃生活。
”这句话则鼓励我们要顽强的活下去,勇敢面对痛苦,勇敢的接受自己的宿命。
它让我们从中受到力量,不再恐惧,勇往直前,继续生活,才能赢得更多的自由。
“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打开清晰的眼泪,神圣的人才能分享经典的诗句。
”这句话勉励我们要坚定信念,改变命运,勇敢的拨开乌云,去改变明天更加美好的明天。
它让我们明白,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打开清晰的眼泪,只有神圣的人才能分享经典的诗句,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此外,黑塞还有许多其他的经典诗句,例如:“我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拥有这个世界的爱”;“自由,才能获得解脱”;“超越极限,才能获得永恒”;“只有经历劳累,才能得到成功”等等。
这些句子不仅句式流畅,而且深入探究了人类生存发展的普遍规律,把人类最深刻的情感和有价值的哲学思想融合起来。
以上,就是赫尔曼黑塞的一些经典诗句,他的作品深具哲理,激发了人们的热情,给人们以力量与启发。
他的诗句的内涵深刻,不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也激发着当今时代的新潮流,最重要的是,他的诗句深深影响了普通民众的思想,改变了我们对生活的看法,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秉持更多的爱、希望和勇气。
黑塞的作文素材
黑塞的作文素材嘿,咱们今天来唠唠黑塞的作文素材呀!哎呀呀,黑塞可是个超级宝藏的作家呢!首先哇,他的人生经历就是超棒的作文素材呀!黑塞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探索。
他出生在德国,可是他的内心世界却像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宇宙,不断地追寻着自我的价值与意义。
他经历了不同的文化碰撞,这种跨文化的体验呀,就可以用来写在关于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或者个人成长在多元环境下的作文里呢!比如说,在写关于“文化包容”的作文时,就可以提到黑塞如何在德国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交融中找到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呀!再说说他的作品风格吧。
哇,那真是独树一帜呢!黑塞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入挖掘。
像《荒原狼》这部作品,他把主人公的内心挣扎描写得淋漓尽致呀!这种对人性内心的黑暗面与光明面的挣扎描写,在写有关人性复杂性的作文里简直是绝佳的素材呢!他笔下的人物不是那种简单的好或者坏,而是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充满了矛盾和纠结。
哎呀呀,这不是很像我们有时候自己内心的写照吗?在面对抉择的时候,我们内心不也有两个甚至多个声音在打架呢?这时候就可以把黑塞作品中的人物拉出来当例子啦!还有哦,黑塞对自然的描写也非常细腻。
他的作品里常常有对自然景色的诗意描绘。
这对于写关于自然之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类作文来说,就是一个宝库呢!想象一下,在写一篇描述大自然如何治愈人心的作文时,引用黑塞笔下那灵动的森林、潺潺的溪流的描写,多有感染力呀!另外呢,黑塞的精神追求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素材呀!他一直在探索心灵的归宿,寻找精神的家园。
这对于那些关于理想、梦想、精神追求的作文主题来说,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嘛!他不断地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着对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世界的向往。
这难道不启发我们去思考自己的精神追求到底是什么吗?黑塞在不同时期的创作转变也很有趣呢。
他早期的作品可能和后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这反映了他自己的成长与思考的转变过程呀。
这对于写有关成长、变化的作文主题,简直是量身定做的素材呢!我们可以从他的创作轨迹里看到一个人是如何随着时间、经历而发生思想上的蜕变的。
赫尔曼-黑塞简介
赫尔曼·黑塞简介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德国作家,诗人。
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寿85岁。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赫尔曼·黑塞(1877-1962)。
诗人、小说家。
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
赫尔曼·黑塞在他一生中始终是一位求索者。
不仅那些于1946年给他带来诺贝尔奖的伟大文学作品,而且他的生平也可以为此作证。
1877年7月2日,黑塞生于卡尔夫市,在他出生的城市里,他在家庭的圈子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那些时光给他留下深深的烙印,在他的书中可以找到许多痕迹。
1904年,他搬入波登湖畔盖恩霍芬的一所旧农舍,过着自由作家的生活。
1911年他进行了一次尤之行,回来之后不久便移居瑞士,先搬到伯尔尼,1919年最终定居蒙塔诺拉(提契诺),他最丰富的创作期在那里开始并于1962年在当地逝世。
克服个人危机是黑塞作品的焦点之一,但是,他的作品也涉及宗教和政治问题。
孤独、彷徨、感伤、怀乡、哀叹失去的青春,对童年时挖的回忆,梦幻、黑夜、死亡,这些常常出现在浪漫主义诗人诗中的主题,也多见于黑塞的诗中。
浪漫主义诗人受歌颂大自然,黑塞也是如此,他写了不少歌咏自然景色的田园诗。
浪漫主义诗人爱向民歌学习,黑塞的诗也有很多具有民歌色彩。
浪漫主义诗人常发思古之幽情,怀念中世纪,而黑塞则常把古代希腊、埃及、东方的印度和中国作为他怀古伤今的寄托。
黑塞非常仰慕中国文化,特别崇拜孔子、老子、庄子。
老庄哲学对他的创作有明显的影响。
赫尔曼·黑塞为何被称为自然之子?
赫尔曼·黑塞为何被称为自然之子?赫尔曼.黑塞,德国著名作家、诗人,被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名骑士”。
他还有另一个称呼——自然之子。
年幼的黑塞聪明又活泼梦想成为一名诗人,但却在牧师父亲的强制安排下进入神学院学习。
这对黑塞来说是痛苦的,他试过逃课去对抗父亲的意志。
但并不凑效,被抓住后黑塞又被父亲遣送回了神学院。
万念俱灰的黑塞选择了自杀,庆幸的是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同时也得到了祖父的理解。
黑塞的父亲被迫改变了想法,黑塞终于脱离了神学院。
之后黑塞进入康诗塔特文科中学,未待毕业却又因校方歧视辍学。
1894年17岁的黑塞在科隆做了一名钟表厂学徒,一边工作一边博览群书。
22岁黑塞在巴塞尔经营书店的时候,自费出版了两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和《午夜后一小时》。
此后到1919年黑塞发表了多部颇具影响的小说,其中《乡愁》、《在轮下》使他成为当时德国最优秀作家之一。
但盛名并没有消除神学院毁灭性的心里阴影,为了追寻内心的安宁,黑塞隐居到盖恩豪夫乡间。
并在这里写出了长篇小说《盖尔特鲁特》、《罗斯哈尔德》、《克尔帕》,乡村生活使他获得了短暂的灵魂安静。
几年之后随着黑塞自身神经衰弱持续发作、父亲病故、儿子重病缠身、妻子精神病恶化、黑塞重新陷入痛苦之中。
1912年黑塞结束了八8年的隐居生活,前往印度旅行寻求东方智慧慰藉心灵。
然后在东方殖民地,他看到了更加病态的西方文明。
不久之后一战打响,向往和平的黑塞无法容忍残酷的战争,写出了著名反战文章《啊,朋友,不要这般腔调》。
然而这篇文章却让何塞成为了众矢之的,德国国内仅仅只有两个朋友敢公开站出来支持黑塞,其他朋友都与黑塞绝交。
一时间“叛徒”的帽子漫天飞舞,祖国的二十多家报刊骂他“卖国贼”。
出版商中断了与他的合作,并且黑塞的个人生活受到了严密的控制。
手握真理的作家,却得不到自己祖国的包容。
他只好选择逃避。
阿尔卑斯山南麓堤契诺山谷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山谷,这里尖顶小屋,湖水静谧,森林幽深,教堂古朴。
读黑塞有感
读黑塞有感黑塞,作为法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作家,其创作中藏着深刻的精神哲理,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关怀。
本文旨在探讨黑塞的文学作品,以及个人读黑塞作品所获得的感受或者灵感。
黑塞的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戏剧和论文等不同类别,他的诗歌颇富于情感,充满了对友谊、家庭和爱情等内容的关注。
他的小说多以社会问题为线索,强调爱国精神,抨击社会不公,倡导公正平等、民主宪政和社会公正,充满理想主义或悲情色彩。
他的戏剧则通过深刻的剧情表现去阐释社会中肢解的尴尬,反映人在不同社会时代中的精神状态与情绪。
此外,他的论文也探究了社会学、政治哲学、哲学等多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指明了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价值。
在个人的感受方面,读黑塞作品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法国社会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内部的矛盾和解决方案。
他对自由、民主、权利的提倡也使我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建立一个公平、人人平等的社会,这其中不仅要求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的发展,同时也要求对社会以及精神文化的关注与关怀。
另外,黑塞的作品也让我们意识到,人在社会的进步中,需要保持一种探索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以获得一种更加完整的世界观。
总的来说,黑塞的文学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法国社会早期发展的过程,并使我们明白,人在社会问题上的思考是极为重要的,不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应有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与认识。
在面对一些新矛盾时,我们也要对自己的哲学思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进行一次反思,以获得一种全新的思考视角。
黑塞的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认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感受和一种全新的思想视角,从而激发我们深刻思考社会发展的精神。
希望我们能够保持一种探索精神,像黑塞一样,以自我去发现社会中的不同变化,把握不同时代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黑塞的写作特点
黑塞的写作特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黑塞(Hermann Hesse)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德国作家,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为多种语言,并影响了许多读者和作家。
黑塞的写作风格独特,充满了哲学思考、内省和精神探索,深受人们喜爱。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黑塞的写作特点,解读他的文学造诣和思想深度。
一、内心探索与哲学思考黑塞的作品充满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哲学思考。
他常常通过虚构的故事和角色,表达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黑塞笔下的人物往往是深思熟虑、内心丰富、感情丰富的人,他们身处于困境之中,时常陷入困惑和矛盾。
通过这些人物,黑塞传达了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探讨了自我认知、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自然与精神的融合黑塞的作品中,自然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然被描绘得美丽、神秘、神奇,成为人类内心的寄托和精神的启示。
黑塞将自然与精神融合在一起,认为自然是人类内在精神世界的反映,是灵魂的寄托和栖居地。
在他的作品中,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与自然的接触和感悟,得以重拾内心的平静和自我认知,实现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
三、精神解放与自我实现黑塞的作品对自我实现和精神解放的探讨贯穿始终。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只有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常常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最终实现了对自我真实的认识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黑塞鼓励人们勇敢地探索内心世界,敞开心扉,面对自己内心的疑惑和困扰,勇敢追求内心的真谛和精神的解放。
四、文风朴素而深刻黑塞的文风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语言朴素而深刻,充满了哲学思考和内在的力量。
他不拘泥于虚华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而是以平实、真诚的语言表达内心深处的感悟和思考。
黑塞的文字朴实而质朴,充满了力量和深度,让人感受到内心的震撼和心灵的启示。
他的作品通常以散文的形式呈现,情感真挚、思想深远,让人们产生共鸣和思考。
黑塞:人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固守一生!
黑塞:人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固守一生!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国作家、诗人,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位被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的作家,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我,探索人类精神困境的出路。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寿85岁。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荒原狼》1、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
2、真诚是什么意思?你指的是什么?你仔细看看动物,一只猫,一只狗,一只鸟都行,或者动物园里哪个庞然大物,如美洲狮或长颈鹿!你一定会看到,它们一个个都那样自然,没有一个动物发窘,它们都不会手足无措,它们不想奉承你,吸引你,它们不做戏。
它们显露的是本来面貌,就像草木山石,日月星辰,你懂吗?3、有权力的人毁于权力,有钱人毁于金钱,奴才毁于卑躬屈膝,寻欢作乐的人毁于享乐。
4、永恒不是别的,正是对时间的超脱。
5、不管这是高度的智慧还是最简单的天真幼稚,谁能尽情享受瞬间的快乐,谁总是生活在现在,不瞻前顾后,谁懂得这样亲切谨慎地评价路边的每一朵小花,评价每个小小的、嬉戏的瞬间价值,那么生活就不能损害他一丝一毫。
6、在特定的情况下,强弱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德米安》1、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
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2、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世界。
人要诞于世上,就得摧毁这个世界。
3、我渴求的,无非是将心中脱颖欲出的本性付诸生活。
4、上帝借由各种途径使人变得孤独,好让我们可以走向自己。
5、世上并没有偶然,如果一个人务必要得到什么,并最终得到了,这就不是偶然,而是他自己的功劳,他的意愿将他领向了那里。
黑塞读书目的与前提阅读理解
黑塞读书目的与前提阅读理解一、背景解读《读书:目的与前提》是德国作家黑塞“关于文学的思考和评论”文章中的节选。
黑塞(1877-1962)出生在德国许瓦本地区小城卡尔夫一个传教士家庭,父母和外祖父母曾长期在印度传教,使黑塞自幼受到东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的熏陶。
黑塞禀赋优异,童稚年代便意识到了自己倾向写作的诗意天性,然而,不了解儿子的父亲却强制他学习神学,以致年方十五的黑塞违抗父亲意志逃离神学院而独立谋生,从一八九二年至一九〇四年,他一面在工厂当学徒工,在书店当小伙计等,一面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书籍,为日后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黑塞的文学生涯始于诗,成名作却是一九〇四年问世的长篇小说《卡门青特》。
他一生创造丰厚,重要的作品有小说《在轮下》《德米安》《悉达多》《荒原狼》《玻璃球之谜》,诗集和散文集《在途中》《流浪》《印度之旅》,论著《望人混沌》等。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重要的有冯泰纳奖、歌德奖及194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黑塞作为二十世纪前半叶著名德国小说家、诗人,深为世界人民喜爱,不断引起“黑塞热”。
他受浪漫主义诗歌和心理分析学影响较大,喜欢用印象手法和象征手法描写和分析他所处的资产阶级社会。
他的著作“洋溢着一种黑塞特有的精神气氛,他那逃避现实、提倡归真返璞、从宗教、哲学中寻找精神解放的思想特点,再加上从精神和心理领域来描写和分析他所处的资产阶级社会的艺术特点”,被西方评论家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文章选自《读书》1990年第4期,杨武能编译。
当时,杨武能共编译了四篇文章,发表在1990——1991年《读书》杂志上。
这些文章是从黑塞“关于文学的思考和评论”文章中节译而出,杨武能称之为《黑塞说书》。
杨武能,德语翻译家,是一位大翻译家,一位大学者,他感情丰富,文采斐然,还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因此,他不同于许多翻译家。
他受丽尼、傅雷等前辈影响,重视将研究与翻译结合起来,力求保持原著的艺术风格,翻译语言准确而富有文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dich selbst zurück.
Dort ist alles, was du brauchst,
Sonne, Stern und Mond,
Denn das Licht, danach du frugst,
In dir selber wohnt.
Meine Seele wird ein Baum
Und ein Tier und ein Wolkenweben.
Verwandt und fremd kehrt sie zurueck
Und fragt mich. Wie soll ich Antwort geben?
有时
有时,当一只鸟鸣
或风儿刮过树枝
还缠绕着淡淡伤感,
因为不允许它稍作停留,
稍有片刻的停息、休止;
一声接一声,刚刚奏响,
便已消失,便已经离开。
我们的心便是这样,
爱流动、爱飞逝、爱生命,
爱得宽广而忠贞,
绝不爱僵死的事物。
那固定不变的岩石、星空和珍宝,
我们很快便腻烦,
风和肥皂泡的灵性,
驱使我们永恒变化不停,
它们与时间结亲,永不停留。
那玫瑰花瓣上的露珠,
你还是我的吗?---神妙的世界----
我只有从泪水、只有从远方的漫游中才看到的你,
而那里,在过去漫长的时光中我只看见虚无
Manchmal
Manchmal, wenn ein Vogel ruft
Oder ein Wind geht in den Zweigen
Oder ein Hund bellt im fernsten Gehoeft,
黑夜里树间闷热的风,黝黑的吉普塞女人,
充满愚蠢的眷念和诗人的芳香的世界,
你的闪电使我震颤,我听到你的声音在呼唤,
我永远沉醉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弄瞎我的眼睛……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钱春绮译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
塞住我的耳朵:我还能听到你,
没有双足,我还能走到你那里,
没有嘴,我也还能对你宣誓。
垂于苍冥。
当我还不识归宿,
游兴正浓,
我曾及时行乐,
也曾屡拔先筹。
如今我认得了我的星,
却为时已晚,
他已背我驰去,
遗我晨雨弥漫。
繁华世界就此别过,
我曾爱之弥深,
即使我无所获,
我仍感不虚此行。
七月的孩子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钱春绮译
我们,七月里出生的孩子,
喜爱白茉莉花的清香,
我们沿着繁茂的花园游逛,
静静地耽于沉重的梦里。
一只胆大的小鸟飞过殿堂。
“朋友,你们告诉我,”国王言语,
“难道这只小鸟不是个譬喻?
来自黑暗随即又隐入黑暗,
它只在光亮中呆了一瞬间。
也这样来而复去人回答:“自己安息的地方
小鸟都知道,就在它的故乡。
人生如梦如黑夜,虚幻又蹉跎,
我们是可怜的眠者。但上帝醒着。
朋友们,你们还在吗?酒,你还温润吗?
或狗在远处的村庄吠叫
我必须长长地沉默静静地听
我的灵魂飞回来了
回到那被遗忘的千年以前
那时鸟儿和风儿曾经和我很象
并且就是我的兄弟
我的灵魂变成一棵树
和一个动物和一层云
熟悉而又陌生的它回来
问我问题。而我应该怎样回答?
Bücher
Alle Bücher dieser Welt
Bringen dir kein Glück,
可是,也正是这个时刻,它的重荷
教我安于内心的休憩,保持沉静
让我成熟,变成智者
在非洲对面
林克译
有故乡是好的,
甜美地憩息在自己的房顶下,
孩子,花园和狗。呵但是,
你刚从最后的浪游歇过气来,
远方又以新的诱惑萦绕在你的心中。
更好的是忍受乡愁,
在高高的星星下面孤零零
与自己的渴望为伴。
唯有此人能拥有和歇息,
他的心从容地跳动,
每一个人都很孤独。
夜
我灭去烛光,
夜涌进敞开的窗,
它轻轻拥抱我,我们
似挚友无间,如手足情长。
我们同病怀乡,
我们互诉梦里的衷肠,
喁喁地叙谈
祖屋里的旧日时光
朝圣者
我常颠扑于途,
寻庙烧香,
我一无所获,
苦乐皆同过场。
我曾懵然于流浪的意义和归宿,
千百次,
我跌倒,
又把余勇鼓起
我寻找的,
正是爱之星,
它如此圣洁如此遥远,
Grü?t mich meines Lebens wirrer Traum.
...
Sieh, noch ist voll Einsamkeit mein Blick,
Langsam nur darf ich zu dir erwachen,
Darf ich wieder weinen, wieder lachen
打断我的臂膀,我还能用我的心,
象用我的手一样,把你抓劳,
揿住我的心,额上的脉管还会跳,
你如果放火烧毁我的额头,
我就用我的血液将年承受。
献身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钱春绮译
哦,我的体内的全部血管是怎样
开放更香的花,自从我认识你;
瞧,我走得更加轻快,更加笔直,
而你却只是等待——“你到底是谁?”
瞧,我感到,我怎样远离自己,
啊,火热的世界,啊,你这位阳台上白皙的女性,
山谷里吠叫的狗,滚滚远去的火车,
你们始终是我最甜蜜的幻想和梦境,
啊,尽避你们撒谎,尽避你们骗得我好不伤心。
我常常尝试踏上通往可怕的“现实”的道路,
那是官吏、法律、时髦和金钱行市主宰的地方,
但我始终孤独地逃跑,既死亡又感到获得了解放,
返回那幻梦与令人幸福的痴愚如清泉喷涌的地方。
因为你所追寻的光
正住在你心里
而你在图书馆里
寻找已久的智慧
便会点亮在每一页里---
因为那正在你自身里
Der Geliebten
Wieder f?llt ein Blatt von meinem Baum,
Wieder welkt von meinen Blumen eine,
Wunderlich in ungewissem Scheine
写在沙上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张佩芬译
世间美好和迷人的事物,
都只是一片薄雾,一阵飞雪,
因为珍贵而可爱的东西,
全都不可能长存;
不论云彩、鲜花、肥皂泡,
不论焰火和儿童的欢笑,
不论镜子里的花容月貌。
还有无数其他美妙的事物。
它们刚刚出现,便已消失,
只存在短短的瞬间,
仅仅是一缕芳香、一丝微风,
懂得这一切,我们多么伤心。
那一只小鸟的欢乐,
那一片亮云的消散,
那闪光的白雪、彩虹,
那翩翩飞去的蝴蝶,
那一阵清脆的笑声,
所有和我们一触即逝的东西,
才能够让我们体会
欢乐或者痛苦。
我们爱和我们相同的东西,
我们认识风儿写在沙上字迹。
中国的诗翁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赵平译
月光透过白云的空隙,
把根根竹梢辉映,
波光粼粼的水面,
印着古桥的清晰倒影。
而所有恒久固定的东西,
我们内心并不珍爱:
散烁冷光的宝石,
沉甸甸灿烂的金条。
就是那数不清的星星,
遥远而陌生的高挂天穹,
我们短暂过客无法比拟,
它们也不会进入我们内心。
不,我们内心所珍爱的,
却是属于凋零的事物,
而且常常已濒临灭亡。
我们最最心爱的,
莫过于音乐的声调,
刚一出现便已消失、流逝,
像风吹、像水流、像野兽奔走,
Dann muss ich lange lauschen und schweigen.
Meine Seele flieht zurueck,
Bis wo vor tausend vergessenen Jahren
Der Vogel und der wehende Wind
Mir aehnlich und meine Brueder waren.
景致幽雅,愉悦人心,
夜色苍茫,万物一新;
景如梦,笔传神,
莫道明月不等人。
桑树下醉倚着诗翁,,
他把盏挥笔,狂书不羁,
描绘着醉人的夜色、
舞动的倩影和月光的蜜意。
月如银,云似水,
在诗翁的眼前浮动,
在诗翁的笔下复出;
这稍纵即逝的诗情画意,
被赋予了柔情,
被赋予了灵魂和生命。
这诗情画意,
千古流传以至永恒。
这是我的烦恼
我怎样一叶一叶地把故我失掉。
只有你的微笑完全象明星,
在你的、又在我的上空照耀。
纵观我童年时代,还无以名之的
那些象水一样闪耀的一切,
我要以你命名,在祭台之旁,
祭台上面点的灯是你的头发,
装饰的轻松的花环是你的乳房。
消逝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张佩芬译
我从生命之树
一片片地下坠
啊,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
你多么令人厌烦,
跋涉过长途的旅程,
懂得漂泊者的甘苦的人
才能了解她们。
我爱那白色的浮云,
我爱太阳、风和海,
因为她们是无家可归者的姊妹和使者。
美好的世界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钱春绮译
无论年老或年轻时,我始终感觉到:
黑夜里,一座山,阳台上一个沉默的女性,
月光下略有起伏的一条白色的路,
从我怀着眷念的躯体里夺走了恐惧的心。
你多么令人厌烦,倦怠,
又多么令人沉醉!
今天闪闪发光的东西,
转眼即将湮没。
呼呼的风声,
不久将吹过我褐色的坟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