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的中国情结

合集下载

《获得教养的途径》助学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助学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助学案一、通过朗读、品读课文,学会筛选重要信息,能归纳作者的主要观点。

二、通过合作探究,品味文本中蕴含哲理的语句,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

三、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杰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1、走进作者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7.2-1962.8.9)德国作家。

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黑塞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从他的最初诗集《浪漫之歌》的书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以致后来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特》、《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黑塞说书》等。

赫尔曼·黑塞的中国情结“我踱至书库的一角,这儿站立着许多中国人——一个雅致、宁静和愉快的角落。

这些古老的书本里,写着那么多优秀又非常奇特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

在可怕的战争年代里,我曾多少次在这里寻得藉以自慰、使我振作的思想啊!”在1921年发表的《我观中国》一文中,黑塞曾这样描述。

早在1907年,黑塞的父亲约翰·黑塞便把老子介绍给了他。

同年,黑塞还得到德译中国诗集《中国牧笛》,他如获至宝,读后感叹不已:“……读着这些优美的诗篇,我们仿佛徜徉在异域盛开的莲花丛中,感受到一种与古希腊、古罗马相媲美的古老文明的馨香。

”一战结束后,黑塞认为只有中国的圣贤能够拯救欧洲的灵魂,他把传播中国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视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给友人罗曼·罗兰的信中,黑塞写道:“老子多年来带给我极大的智慧和安慰,‘道’这个字对我意味着全部的生活真谛。

”对于庄子,黑塞也推崇至极,他认为整个西方文化史上还没有一部能与《庄子》相媲美的著作。

接触老庄哲学后,黑塞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沉潜于内心之路——在内心流亡中,道家学说中“矛盾的两极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既对立又相融”的思想,对黑塞影响极大。

论黑塞_玻璃球游戏_中的中国元素

论黑塞_玻璃球游戏_中的中国元素

2012年第2期安徽文学A N H U I W E N X U E论黑塞《玻璃球游戏》中的中国元素孙娜娜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瑞士籍德语作家,于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20世纪最伟大,同时也是被阅读得最多的德语作家之一。

《玻璃球游戏》是黑塞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自觉运用中国思想探索西方出路的一部作品。

“玻璃球游戏”并非实在的游戏,而是作者虚设的“一种追求和谐完美的最上乘的象征形式”[1],是脱离世俗世界的精神王国的支柱。

作者用假托的主人公生平及游戏模式来展现个体心灵的成长历程和对于当代西方文化的反思批判。

在反思的过程中,作者充分吸收借鉴了中国的思想文化,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理论、灵魂教育、《易经》思想等三个方面。

一、黑塞对中国音乐理论的借鉴音乐是贯穿于黑塞众多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在《玻璃球游戏》的引言中,黑塞不惜花费大量篇幅,引用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论述音乐的章节。

黑塞为什么会如此在乎中国对音乐的起源和意义的论述?黑塞引用的《吕氏春秋》的这段论述,相当于一段音乐理论,不同于描写单纯的音乐演奏技艺和感受,音乐自身圆融和谐的特性和其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得到充分的认可。

在黑塞看来,古代中国对音乐持有一种崇敬而严谨的态度,这种态度来源于音乐巨大的象征和指示作用。

音乐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文化、道德,乃至国家的状况,音乐的衰落成为一个朝代和一个国家灭亡的确凿象征。

黑塞正是有感于当代西方社会的日益浮躁的音乐和这种音乐所体现的国家的腐化和文化的没落,才对《吕氏春秋》中的这段文字产生强烈的共鸣。

黑塞认为,西方的音乐作品在“十八世纪开始蜕化变质,冒出许多五花八门的风格”。

这种音乐风格是和当时时代的整体没落氛围相一致的,都反映出人们的狂热、放任、冷漠、怀疑和绝望。

整个西方被一片衰亡的气息所笼罩,道德的堕落和精神的匮乏使得人们不再崇拜音乐创作中那种占统治地位的和谐与纯粹。

《黑塞童话故事》读后感

《黑塞童话故事》读后感

《黑塞童话故事》读后感诺贝尔文学奖被视为一位作家所能获得的世俗认可的巅峰,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要想获得这一奖项,作家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厚重的价值情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们与大众趣味的疏远和隔阂。

然而,许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都曾创作过优美的童话故事,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个绚丽多彩的梦幻乐园。

比如威廉·福克纳、法郎士、勒克莱齐奥、高尔斯华绥、约翰·斯坦贝克、莫迪亚诺等。

赫尔曼·黑塞同样也是如此。

赫尔曼·黑塞被雨果·巴尔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他的作品深受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影响,对旅行、大自然和朴素事物充满了深情。

他的著名作品包括《德米安》《悉达多》《荒原狼》《玻璃球游戏》等。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创作了许多精彩的童话故事。

《黑塞童话故事》一书共收录了黑塞创作的 15 篇童话故事,从内容和主题上看,呈现出多样的美感。

有些故事天真纯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而有些则严肃深沉,反思了“战争与和平、道德与人性、理智与情感、社会与个人”等重大主题。

此外,黑塞本人还热爱绘画,这本书精心挑选了他亲自绘制的 60 幅水彩画。

优美的文字与精美的绘画相得益彰,再加上精致的装帧和用心的排版,使得这本书极具“颜值”,让人有“一见钟情”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两篇童话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分别是《周幽王》和《诗人》。

阅读这两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审美,了解西方作家如何看待和改造中国故事。

作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创作童话故事对赫尔曼·黑塞来说可能并非易事。

像他这样的作家,通常习惯于创作主题严肃、内容深沉的故事,即使不是这样,他们的写作风格也偏向纯文学或严肃文学,对于儿童文学可能会“不屑一顾”。

正因如此,这些大作家在创作童话故事时,不仅需要改变写作技巧和文字风格,更要转变思维,以儿童的视角去看待整个世界,用简单、天真的方式去描述这个世界。

对黑塞的评价有哪些

对黑塞的评价有哪些

对黑塞的评价有哪些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及文学家。

曾获得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那你知道对黑塞有哪些肯定的评价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对黑塞的评价黑塞被雨果·巴尔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

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

西方学界对黑塞的评价并不高于同为诺奖得主的托马斯·曼,及他的兄弟亨利希·曼。

但托马斯·曼说过,黑塞代表了一个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

他的写作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的爱心。

黑塞是反现代文明、反美的,在他眼中,美国正是现代文明的化身。

他在堤契诺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创作之余和农人、村夫闲话家常,欣赏他们的质朴。

堤契诺的居民作息一如远古,时间在此似乎停滞不前了,黑塞的思古情怀油然而生,流露于笔尖,因而想起德国文学史中著名的浪漫诗人艾兴多夫,仿效他唤醒酣睡于万物之中的诗歌,同时,他也回忆起施蒂弗特,学习他体会隐藏于万物形体之下的神性。

在堤契诺,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

文学家黑塞的影响1962年黑塞逝世,但他的生命在作品中延续着,影响着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人,百年不衰。

黑塞的作品迄今已被译成五十三种语言,有七百四十二种译本,仅在印度,《席特哈尔塔》就被译成了十二种方言。

二次大战后,美国文坛霸主一直是海明威。

然而自六十年代中起黑塞渐渐取代了海明威,一时成了美国大众的文学崇拜偶像。

特别是《荒原狼》,它在问世差不多半个世纪后在美国掀起一股“狼潮”,甚至有的摇滚队也取名“荒原狼”(这个队曾在黑塞纪念活动期间去德国演出)。

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

答案: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追
求心灵的获得。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
【情景导入】 导入语一: 人要想从蒙昧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
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
也无涯,人应当拥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 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我们尊重知识、尊 重科学,有学习的需求和读书学习的欲望。今天我们学习《获得教养 的途径》这篇文章,作家赫尔曼·黑塞告诉我们,读书是获得教养的
2.简要分析第七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1)举例论证,作者通过自己读《亲和力》的体验证明思
想家作品常读常新。
(2)比喻论证,“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人类的容颜”
等说理生动形象。
探究目标三:赏析含义深刻的句子 1.如何理解第四段最后“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
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
【辨析】 同:都有宽大的意思。 异:“广阔”是指广大宽阔,重在广,多指土地面积大,如广阔的田
野,又指较抽象的,如视野、天地;“宽阔”是指面积或范围大,宽
敞,重在宽,多形容道路、桥面,也可以形容人的气量大。
2.教养·修养 教养 的人,无论生活中处于何种困苦的境地,也不会 一个富有_____
修养 。 忘记通过读书学习来提高自己的_____
加赞赏。另外,李白的经历和性格与黑塞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人都有 过几次失败的婚姻,都好借酒抒情抒发对人生的慨叹。黑塞对李白为 人的放达不羁和孤傲也有一种深深的认同感。
黑塞不仅对中国诗歌十分着迷,而且对中国哲学特别是老庄哲学 颇有研究。道家思想对黑塞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创作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

探寻自我的旅程赫尔曼黑塞传读后感

探寻自我的旅程赫尔曼黑塞传读后感

探寻自我的旅程赫尔曼黑塞传读后感赫尔曼·黑塞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德国作家,他的作品以对人性与自我探索的深邃思考而著称。

阅读黑塞的作品,尤其是他所著的《苦难的理性》和《德米安》后,我仿佛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旅行,深深感受到了探寻自我的重要性以及这个旅程的启示。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读完黑塞的作品后的一些感悟和体验,以及对探寻自我的深入思考。

首先,在黑塞的作品中,我发现人性在苦难中不断展现出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描写主人公心灵的起伏和挣扎,黑塞将那些常常被人忽视或者不愿触及的痛苦、困惑和迷茫展现地淋漓尽致。

他将人性拆解为各种各样的复杂情感和欲望,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反思自己内心的追求和矛盾。

黑塞在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经历着内在的斗争与自我寻找的旅程,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自我实现。

这种实现并不是来自外界的承认或者物质的追求,而是源自内在灵魂的升华和自我觉醒。

正因如此,主人公们的探寻自我的旅程常常伴随着孤独、痛苦和困扰,但也铸就了他们无可替代的独特个性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阅读黑塞的作品使我深入思考了自我的意义与存在。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承受着各种不同的压力和限制。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探寻并实现真正的自我?这是一个关乎内心思想和个人信念的问题,一种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干扰的追求。

通过阅读黑塞的作品,我悟到了自我探索的内在本质:要学会与自己对话。

这种对话并不是表面的思考和琢磨,而是深入到内心深处的觉察和洞察。

只有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目标和对幸福的定义。

这种对话需要耐心和勇气,需要放下偏见和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而对于那些追求自我探寻的人来说,黑塞的作品是一把开启内心大门的钥匙。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他的眼中看到世界,感受到他的心灵震撼。

这种感受会激发我们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的关注。

我们会意识到,自我的发现和自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和自身努力的沉淀。

黑塞小说对中国文化的创造性吸收

黑塞小说对中国文化的创造性吸收

Hesse's Novels and Their Creative Absorp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作者: 詹春花[1]
作者机构: [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出版物刊名: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页码: 32-37页
主题词: 黑塞;小说;中国文化;创造性吸收
摘要:赫尔曼·黑塞是很难得的通晓中国精神文化的西方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与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全面的关联。

本文探讨了产生这种关联的途径,即包括题材改编,中国意象与象征手法的运用,中国哲学与人物形象、主题的融合及个别重大作品的东方寓言性等,最后重点讨论了黑塞代表作《玻璃球游戏》对中国文化全方位的吸收与超越。

探寻自我的旅程赫尔曼黑塞传读书心得

探寻自我的旅程赫尔曼黑塞传读书心得

探寻自我的旅程赫尔曼黑塞传读书心得探寻自我的旅程——赫尔曼·黑塞传读书心得在这次读书旅程中,我有幸接触到了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这位伟大作家的作品,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对自我探索的独特见解而闻名于世。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对自我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拓展。

在此,我愿意分享一些我在阅读黑塞作品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黑塞的作品以心灵之旅为主题,书中主人公往往是年轻且充满困惑的个体,他们奋力探索内心世界,并寻求真正的自我。

这使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的青春岁月,那段迷茫的时光仿佛在黑塞作品的世界中得到了印证和诠释。

在黑塞的作品中,我最深受触动的莫过于《蒙田:一位自我察觉者的孤独旅程》。

这本书以法国思想家米歇尔·蒙田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内心世界的探索过程。

蒙田是一个对人性极为独到而深入的研究者,他坚信通过对自我的思考和观察来改善个体和社会。

正是通过蒙田这个角色,黑塞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并启发了我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在读完《蒙田:一位自我察觉者的孤独旅程》后,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发现,与蒙田一样,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觉察自我的行为,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并实现个体的成长与完善。

除了《蒙田:一位自我察觉者的孤独旅程》,还有其他黑塞作品对我的心灵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苦难者星记》和《谛听:一个修行者的心灵梦境》等作品,更是让我深刻认识到生活中的苦难和困惑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只有在面对困境、经历痛苦、承受挑战时,我们才能在内心中找到真正的坚韧和力量。

通过阅读黑塞的书籍,我学会了不断与自己对话,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开始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从小事中发现感悟,以此加深对自我的认识。

每当我遇到迷茫和疑惑时,我都会静下心来,通过思考和觉察,努力寻找内心的答案。

这种觉醒与思考的方式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更加有自信,也更加明确自己的追求与价值观。

通过读完黑塞的作品,我发现自我探索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但它也是一次宝贵的历险。

赫尔曼 黑塞 浪漫之歌 读后感

赫尔曼 黑塞 浪漫之歌 读后感

《浪漫之歌》(Romantische Lieder)是赫尔曼·黑塞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包含了他在生命中的不同阶段所写的一些诗歌和散文作品。

这些作品探索了个人与自然、爱情、艺术以及人生的关系,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读完《浪漫之歌》,我对赫尔曼·黑塞独特而深刻的散文风格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的文字充满了深度、感性和象征意义,引发了我对人生和存在的思考。

他对于自然界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与大自然的深度联系,而对于爱情和艺术的探索则唤起了我的情感共鸣。

这本小说集中的作品涵盖了黑塞不同阶段的写作,展现了他对于自我觉醒、内心追求和生命意义的探索。

这些作品表达了黑塞对于人类情感和心灵深处的触动的敏感感知,以及对于自由、孤独、友谊和创造力的渴望。

通过《浪漫之歌》,我体验到了黑塞对于内心世界和精神层面的深入思考。

他的作品引发了我对于人类情感和存在的思考,以及对于自我认知和内心觉醒的重要性的反思。

总的来说,读完《浪漫之歌》后,我对于赫尔曼·黑塞作为作家的魅力和深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这本小说集展示了他对于人类心灵的洞察力和感受力,给予读者以深思和启发。

我推荐《浪漫之歌》给那些对于人生和内心世界的探索感兴趣的读者,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作品。

黑塞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探析

黑塞与道家思想的融合探析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黑塞的生平史料和文学作品两个角度梳理了黑塞与中国道家的密切关系:英国留学论文主要总结了黑塞对道家诸子典籍的广泛阅读、对道家的高度评价,并指出道家对弥补欧洲文化之不足的时代意义;文章也重点探讨了黑塞对道家的“道”、“无为”、辩证法等范畴及道家生活智慧等各方面或吸收或超越的不同层面。

关键词:黑塞道家道无为辩证法赫尔曼·黑塞(1877-1962年)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在西方作家中是出类拔萃的,而中国文化中他谈得最多、影响他最广的要数道家,他对道家有着相当全面的了解,对其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和扬朱都发表过相关评论,并在作品中留下他们的影响痕迹。

自然,他对道家的认识是从老子开始并以老子为道家最重要标志。

一、黑塞对道家的广泛阅读老子等先秦思想家首先是通过耶稣会士被介绍给近代欧洲的,但有关老子学说的出色欧译本直到1870年才由施特劳斯将老子《道德经》翻译出版(德语)。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第二次汉学浪潮,正如黑塞在1926年所说:“中国的老子哲学,两千年来一直不为欧洲人所知,但在最近十五年里却被译成了各种欧洲语言,《道德经》也成为一本时尚书。

”①黑塞是这股老子热的受益者和推波助澜者之一,很难设想如果没有这股汉学热潮对中国古代思想典籍的大量译介将对不懂汉语的黑塞意味着什么:在他的私人藏书中就有十二种以上不同版本的《道德经》德译本以及卫礼贤翻译的《庄子》、《列子》等其他道家典籍。

黑塞对道家的接触也与其家学渊源有一定关系。

道家只是他接受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他的外祖父赫尔曼·贡德特博士(哲学)是在印度生活了二十余年的资深传教士和印度语言学学者,父亲约翰·黑塞也在印度传教数年,更是黑塞接触中国文化的早期导师,他在1914年还出版了一本有关中国道家的论文小册子《老子———基督以前的圣人》,这无疑对黑塞产生过积极影响。

黑塞可能早在1907年就读了亚历山大·乌拉里(Alexander Ular)翻译的《老子的道路与正道》。

黑塞作品《玻璃球游戏》中的中国乌托邦[最新]

黑塞作品《玻璃球游戏》中的中国乌托邦[最新]

黑塞作品《玻璃球游戏》中的中国乌托邦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社会陷入一种混乱和焦虑之中,人们渴望用新的思想为自己的迷失感找到一条出路。

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塞借助于中国哲学和宗教思想,创作了与中国有关的文学作品《玻璃球游戏》。

作者凭借自己对于中国文化思想的理解,将中国哲学和宗教思想贯穿于作品始终,试图为当时迷惘的欧洲人提供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

关键词:黑塞玻璃球游戏儒教道教卫礼贤一引言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生于德国符腾堡州卡尔夫市,德语作家和诗人。

二十一岁时创作了其第一部文学作品、诗集《浪漫主义之歌》。

后从事小说写作,主要作品有《荒原狼》、《轮下》、《德米安》等。

其作品中受到中国因素影响最大的是长篇小说《玻璃珠游戏》。

它是黑塞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书中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进行了大量的描述和分析。

这反映出中国文化哲学思想对于黑塞的巨大影响,以及黑塞如何使它们成为自己世界观和生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黑塞的早期文学作品中,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都是以间接的手段表现出来,并且只能在背景信息中阅读出来,而在《玻璃珠游戏》中,黑塞直接触及中国哲学思想,并且把它以三种方式嵌入于作品中,即中国哲学是小说的精神背景,叙述主题以及内部结构。

黑塞对于中国哲学思想的这种处理方式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二卡斯塔里国儒道合一的精神世界黑塞在书中塑造的学者王国卡斯塔里的精神世界无法归类于任何一种哲学范畴,但却明显受到中国哲学的影响,其基本组成部分是道教、儒教和易经思想。

黑塞通过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的翻译了解了中国的道教、儒教和易经。

值得注意的是,在《玻璃珠游戏》中,黑塞对于儒家思想似乎更感兴趣。

因此,卡斯塔里的这个学者王国首先具有儒家思想的特征。

黑塞在1926年致译者卫礼贤的一封信中写道:“您的中国世界以她的神奇吸引了我,而她无与伦比的道德规范对我这个离群索居的人而言除了惊讶,便是陌生。

《易经》我也只是偶尔能够读到,我仔细观察《易经》中深刻的、充满智慧的符号世界。

赫尔曼 黑塞 Knulp 读后感

赫尔曼 黑塞 Knulp 读后感

《Knulp》是赫尔曼·黑塞于191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该书讲述了一个流浪者的故事,通过描述他的旅途和遭遇,探索了自由、归属感和个体身份的主题。

读完《Knulp》后,我被这个流浪者的形象深深打动。

Knulp是一个自由自在的人,他逍遥自在地漂泊于世间,享受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们也逐渐看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归属所带来的渴望。

Knulp通过漂泊找到了自己的自由,但也因为没有根基而感到孤独和无依。

黑塞通过Knulp这一角色,引发了我对自由与归属之间的对立和权衡的思考。

我们追求自由,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但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都需要一种归属感,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和联系。

Knulp的形象使我意识到自由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孤立,而是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归属。

此外,黑塞的描写方式也令人印象深刻。

他细腻地刻画了Knulp的情感和思想转变,并通过精确的语言和充满哲思的叙述,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这个形象。

他的描写给人一种温暖而真实的感觉,使我陷入了Knulp的经历和内心世界。

总之,读完《Knulp》后,我对自由、归属和个体身份的思考得到了启发。

黑塞通过这个流浪者的故事,带领我思考自由与归属的平衡,并让我重新思考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

这本小说不仅给出了许多深刻的思考点,同时也展示了黑塞独特的叙述风格和他对人性的独特洞察力。

我强烈推荐《Knulp》给那些对人生意义和自我探索感兴趣的读者。

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

获得教养的途径获得教养的途径高手支招之一———阅读方略阅读有目的△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们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

读前要热身赫尔曼黑塞的中国情结黑塞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对东方哲理情有独钟,《易经》、《老子》、《道德经》等让他意乱情迷。

黑塞一生致力于东方或中国研究。

从1907年他为贝特格的《中国笛》所写的书评算起,到1959年发表的《中国传奇》为止,52年间,他对中国研究的成果不仅见于诗歌、小说、童话创作,而且还反映在传奇、寓言、成语故事以及为中国哲学、文学的德译本所写的诸多书评或小品文中。

1911年9月至12月,他游历了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新加坡和苏门答腊等地,由于“辛亥革命”他未能实现访问中国的宿愿。

虽然与中国擦肩而过,但他自认为,“亚洲之行最主要的、也许可以说最强烈10—1的印象是中国人”,“和中国人比较,印度人的世界虽然色彩斑斓,却一切全都分崩离析。

在东方,唯一令人钦佩的是中国人”。

他的小说《席特哈尔德》讲的是一名印度佛教贵族的儿子是怎样超然地寻找自己内心的幸福和人生道路的故事。

黑塞知道如何在凡尘世界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

在一个存在各种可能性的社会中,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因此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极限,毫无畏惧地走自己的路。

他写的是印度婆罗门教社会,但最后却“跑到中国”去了。

他在作品快结束时写道:“那人穿着印度服装,他启程时是婆罗门和佛陀,却结束于‘道’。

”有的西方评论家认为,黑塞在《席特哈尔德》中所写的不仅是老子的学说,而且也向读者展现了老子本人。

《玻璃球游戏》里的中国长老是公认的黑塞自画像,而那音乐大师更是老子的化身。

然而,中国东方化毕竟只是黑塞的一种寄托,而黑塞始终是德国人,西方人。

赫尔曼-黑塞。《关于阅读》读后感

赫尔曼-黑塞。《关于阅读》读后感

一一《最后的骑士:黑塞传》读后2021年的第二天,我读完了《最后的骑士:黑塞传》,在为其天才的创作才华所感动时,更体会到这是一个世界上最有良心的、对读者最真诚的作家。

黑塞一生,创作了《荒原狼》、《彼得.卡门青》、《玻璃球游戏》等享誉世界的名著,与托马斯.曼、茨威格、罗曼.罗兰等世界文学大家是挚友,还创作了3000多篇文学评论,更令人敬佩得无以复加的是他给朋友和读者写了35000多封信,这在世界文学史上已是无人能及。

虽然,我们的看到仅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但数字能说话,数字背后的故事,有无数感人的、催人泪下的故事。

当我读到这些文字时,我浮想联翩……30年前,我参加了一个文学笔会,在与某老散文家座谈,轮到我发言,当他听说我来自铁路上一个偏僻的小站,又那么年轻,也没发表过几篇文章时,他非常不屑地说:“你认为你自己如何?”我当时很自信,我说:“我认为自己不错!”他鼻子里哼了一声,立刻干笑了两声,转头对坐在他身边的几家大报的副刊编辑道:“年轻人,无知者无畏啊!”那几个副刊编辑也跟着笑了起来。

未交流之前,听此老授课时,我对他非常崇拜。

因为,未见面之前,我已在多种散文刊物上读过他的文章,还买过他的著作,确实写得比中国另外的一些作家好。

听他授课时,甚至连他慈祥的面容,江南人软糯甜的话语,都令我感到十分亲切。

没想到,我这个年轻的作者、读者和崇拜者,此刻在他眼里,竟是如此地不堪。

后来,我也深扒了此老的人生历程,在他光鲜、盛名的背后,也隐藏着令文坛真诚者所不齿的行为,有好事挖了出来,只是在当时的一张叫《文学故事报》的报纸进行了批露,只是如我者有所感慨,而写了一篇《揭穿某某的真面目》的杂感,也只给个别文友看了,没有投稿。

我想,要是放在今天强大的网络上,我估计他和另外一位散文大家一样,会被千万个读者口诛笔伐,会被愤青们在他家的门口丢满砖头。

据《最后的骑士:黑塞传》介绍,黑塞在完成了名著《玻璃球游戏》之后,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给读者的回信上。

赫尔曼-黑塞简介

赫尔曼-黑塞简介

赫尔曼·黑塞简介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德国作家,诗人。

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寿85岁。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赫尔曼·黑塞(1877-1962)。

诗人、小说家。

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

赫尔曼·黑塞在他一生中始终是一位求索者。

不仅那些于1946年给他带来诺贝尔奖的伟大文学作品,而且他的生平也可以为此作证。

1877年7月2日,黑塞生于卡尔夫市,在他出生的城市里,他在家庭的圈子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那些时光给他留下深深的烙印,在他的书中可以找到许多痕迹。

1904年,他搬入波登湖畔盖恩霍芬的一所旧农舍,过着自由作家的生活。

1911年他进行了一次尤之行,回来之后不久便移居瑞士,先搬到伯尔尼,1919年最终定居蒙塔诺拉(提契诺),他最丰富的创作期在那里开始并于1962年在当地逝世。

克服个人危机是黑塞作品的焦点之一,但是,他的作品也涉及宗教和政治问题。

孤独、彷徨、感伤、怀乡、哀叹失去的青春,对童年时挖的回忆,梦幻、黑夜、死亡,这些常常出现在浪漫主义诗人诗中的主题,也多见于黑塞的诗中。

浪漫主义诗人受歌颂大自然,黑塞也是如此,他写了不少歌咏自然景色的田园诗。

浪漫主义诗人爱向民歌学习,黑塞的诗也有很多具有民歌色彩。

浪漫主义诗人常发思古之幽情,怀念中世纪,而黑塞则常把古代希腊、埃及、东方的印度和中国作为他怀古伤今的寄托。

黑塞非常仰慕中国文化,特别崇拜孔子、老子、庄子。

老庄哲学对他的创作有明显的影响。

黑塞:我们都在翻山越岭,找自己

黑塞:我们都在翻山越岭,找自己

黑塞:我们都在翻山越岭,找自己夜深人静的时候,多数人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我是谁?追求着什么样的生活?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你也曾深陷人生的困惑,我想向你推荐一位文学大师。

他,就是赫尔曼·黑塞。

他一直游弋在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个体心灵的律师”,激荡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评价:“黑塞的写作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人类的爱心。

”心理学鼻祖荣格这样赞叹:“读黑塞的书,像在暴风雨的深夜,感受到灯塔的闪耀。

”台湾作家蒋勋公开表示:“因为黑塞,我喜欢上了一种独白的文体,像日记,像书信,也像孤独时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他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一生狂揽诺贝尔文学奖、冯泰纳奖、歌德奖等诸多重要文学奖项,作品迄今已被译成53种语言,风靡全世界。

他被文化学者们公认为德国文化史、文学史上仅次于歌德、海涅,和托马斯·曼并列的文学大师。

中国的老子、孔子是他崇拜的东方哲人,尼采、克尔凯郭尔则是他所喜爱的西方哲学家,因此他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

有人说,全世界的年轻人都爱黑塞。

因为他的小说专注于个人的心灵痛苦并努力寻求通向自我的道路。

他的“Do your own thing”(做你自己的事)也成为美国整整几代青年人的座右铭。

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在灵魂与肉体之间、精神与现实、理性与情欲、艺术与生活的两极矛盾中挣扎。

而这些,正是每个关注自我、追求自身命运的人必会遇到的课题。

有读者这样评论:“我越是读它们(黑塞作品),我越是发现自己在这些书中。

”黑塞自己也说:“我小说中的人物一个个都经历着心灵苦难、内在危机,他们在寻觅、追求和提问。

”如果你对生活的意义感到怀疑,希望探索真实的自己,找到自我的人,那请走进黑塞的自我救赎世界吧。

你会比周围人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更知道自己本质是什么,追求真实幸福的生活。

今天,也非常荣幸地向你推荐一套黑塞经典作品集——《黑塞诗意三部曲》(3册套装)德文原版直译无删减尼采的皮,叔本华的心从未有一人或一事纯属轮回或者纯属涅槃,从未有一人完全是圣贤或是罪人。

中国道家思想对赫尔曼·黑塞的影响

中国道家思想对赫尔曼·黑塞的影响

Influences of Chinese Taoist Thoughts on Herman
Hesse
作者: 邵志华
作者机构: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出版物刊名: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96-10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黑塞 道家思想 自我追寻
摘要:黑塞一生深受中国文化浸染,尤其偏爱老庄。

以老庄为代表的中国道家思想不仅影响其生活和思维方式,并广泛浸润其文学创作,成为他构建自身文学审美观的重要精神依据。

如万物源道的人生悟境,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上善若水的处世态度,循环齐一的生死之道等。

黑塞垂青中国文化精神,并非出于逃逸西方文化之初衷,而是希望经由东方这个“他者”来更好地反观自身、找寻自我。

《黑塞童话故事》读后感

《黑塞童话故事》读后感

《黑塞童话故事》读后感提到童话故事,我总会想起光良的那首《童话》:“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一起写我们的结局。

”童话不仅陪伴着孩子长大,也是大人的一种成长。

同样一篇童话故事,孩子和大人读完,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让我们一起写童话的结局吧。

在大作家写给孩子们的系列童话故事中,进行了科学分级,一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文学初探,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和认识文学,逐渐培养文学语感,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想象力,感受文学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积累好词好句,初步获得情感体验。

第二阶段是能力提升,在这个阶段,需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启发共情,品味多样体裁,让孩子理解浅显的文学文本,把握主要内容,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形成具体的感受,进一步提升孩子的想象力。

第三阶段是理解进阶,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开拓创见,滋养心灵,探索多面世界,初步领悟文学表达方法,辨别感情色彩,积累素材,提升欣赏水平,培养孩子的创意。

第四阶段是智识拓展,在这个阶段,孩子可以赏读经典,感悟哲理,寻味文学内涵,提高阅读难度,广泛阅读,了解多种文学样式,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启示,感受艺术魅力,丰富精神世界。

《黑塞童话故事》这本书是处于第四阶段的文学作品。

作者赫尔曼·黑塞是一位德国诗人、画家和小说家,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很注重探索个人对真诚、自我认知和灵性的追求,而且,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这部文学作品中,收集了他的 15 个童话故事,而开篇第一个就是我们很熟悉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要知道,赫尔曼·黑塞并没有来过中国,也不懂中文,为什么在他的作品里却能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在这里就不得不提赫尔曼·黑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结,他把中国当成了精神上的避难所和第二故乡,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他的消化下变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是他的精神良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尔曼·黑塞的中国情结2010-07-18 18:22:18来自: 西西寇(生姜红糖胡椒水)赫尔曼·黑塞的中国情结陈壮鹰瑞士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寒(1877—1956)是德国后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黑塞在德国文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不仅因为他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他个人鲜明的反法西斯立场,更是由于他对生活独特的体验和剖析,以及作品中所蕴涵的富有东方韵味的深刻哲理打动了无数读者,激起强烈的社会共鸣。

黑塞出生于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

他的外祖父、父母曾在印度传教多年,对灿烂的印度宗教文化有着精深的研究。

黑塞从小耳濡目染,对奇彩绚丽、古老神秘的东方文明充满向往。

黑塞小时候家教甚严,他的父母有意将其培养成一位传教士,然而黑塞不久便逃出神学校,并曾经一度想开枪自杀以示抗议。

因为少年时期受到父母身上和神学校所体现的基督教的狭隘和专制的负面影响,他无法将基督教视为自己的精神寄托。

长大以后,年轻的黑塞一度沉湎于佛教、婆罗门教。

然而印度哲学所宣扬的视人生为痛苦主张、清心寡欲苦练修行以达忘我的人生观却无法得到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黑塞的认同。

国外许多读者和研究者以黑塞1911年的印度之行和中年时期的重要作品1923年出版的小说《锡达塔》为据,强调印度哲学在黑塞思想中的主导地位。

然而恰恰是这两者记载了黑塞抛弃印度的遁世哲学转向中国哲学的心理历程。

1911年,黑塞动身前往印度,试图从古老的文明中寻找心灵的归宿、精神的源泉。

然而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失去昔日辉煌,即将被富有侵略性的欧洲文明湮没的殖民地文化。

深深失望之余,黑塞把目光投向行程中给他留卞^ 刻印象的中国文化,0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他写到:11……印度人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他们来人一样孱弱和死气沉沉。

令人感到强大而富有朝气。

是中国人、英面人、荷兰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一个强大的民族!与之相一匕^它的亚洲民族只能箅可怜的小弟弟,即将被我们的欧洲乂明吞噬。

如果白种人能适应这里的气候并在此生儿育女,很快就没有印度人了。

"②回到欧洲以后,黑塞全身心地投人了对中国文化的探索中。

其实早在1907年,他父亲约翰•黑塞便把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介绍给了黑塞,③同年黑塞得到德国汉学家汉斯"贝特格翻译出版的诗集《中国牧笛》一书,如获至宝,一气读完后激动地写道:"《中国牧笛》,一本中国历代最优秀的诗歌选,一本令人赞不绝口的好书!……读着这些优美的诗篇,我们仿佛徜徉在异域盛开的莲花丛中,感受.到一种与古希腊、古罗马相媲美的古老文明的馨香。

"④黑塞一生阅读过大量中文书籍的德译本,上至深奥晦涩的宗教、哲学经典,下到赏心怡情的诗歌、小说、神话、民间传说,如《道德经》(又名《老子》〉、《南华真经》(又名《庄子〉》、《易经》、《列子》、《论语》、《孟子》、《诗经》、《吕氏春秋》、《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唐宋诗词等等。

涉猎范围之广、内容之精深在欧洲作家中实属罕见。

许多中国作品都在黑塞的创作中留下了身影。

如黑塞的短篇小说《余国王》就是我国古代史书《东周列国志》中"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翻版。

只不过原文中的周幽王是一个暴戾寡思、荒淫无度的昏君,而黑塞笔下的余国王却是位事必躬亲、知书达礼的贤君,为爱情不惜置社稷于不顾,最终失去性命,谱写了一曲令人击节叹惋的爱情悲歌。

这无疑与诗人本身的浪漫情怀有关。

写于1913年的童话《诗人》,讲述少年韩福克离家向一位隐居的语言大师学习写诗的故事。

情节取自《列子,汤问篇》的"薛谭学讴"。

赞美诗《献给女歌手婴宁》虽然讲述的不是狐仙与凡人的爱情故事,但从女主角的名字婴宁和男主人公对她的一见钟情两点来看,无疑有着《聊斋志异》中狐女婴宁的故事的芳踪。

散文《克林索的夏天》取材于黑塞1920年夏天在瑞士风景胜地蒙达纽拉的一段休闲生活。

当时黑塞正受着第一次婚姻失败的煎熬。

文章虽然表面上记述的是主人公画家克林索〈黑塞本人擅长绘画)整日徜徉在清山碧水之间,与朋友们一起寻花觅草饮酒作乐,但是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一分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无奈和对人生苦短、年华似水的感叹。

黑塞在文中借主人公克林索之口,多次吟咏中国唐代大诗人立白《对酒行》、《特进酒》中⑤的诗句。

此外,煞文甲还有一情节直接取自李白的《月下独酌》。

早在1907年阅读《中国牧笛》时,黑塞就被李白的诗句吸引并大加赞赏。

另外李白的经历和性格与黑塞有着惊人的相似。

两人都有过几次失败的婚姻,都好借酒生情抒发对人生的慨叹。

黑塞对李白为人的放达不羁和孤傲也有一种深深的认同感。

黑塞不仅对中国诗歌十分着迷,而且对中国哲学特别是老庄哲学颇有研究。

道家思想对黑塞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锡达塔》是一篇人物传记型小说,描述了印度贵族少年锡达塔离家出走,追求生活的真谛,历经磨难最后在河边大彻大悟的故事。

小说的整体构架借用了释迦牟尼生平传记的结构,使许多西方读者忽略了小说主人公脱离厌世修行视人生为苦难寄希望于来世的印度哲学,转而直面人生热爱生活的深刻主题。

黑塞在创作这篇小说期间曾多次在给朋友们的信中表示,锡达塔的道路始于婆罗门教和释迦牟尼,终于老子的"道"。

在1922年给茨威格的信中,黑塞进一步点明:"我笔下的圣者虽然穿着印度袈裟,但他的智慧更接'近老子而非释迦牟尼。

"⑥确实,寻找真谛的锡达塔参悟到的许多人生启迪都源自老子的道德经。

锡达塔曾对他的朋友说:"真理是不可言传的。

如果一个哲人试图传授真理,那他的话听起来就像愚笨的蠢话。

"^这正是老庄所谓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而"你不打他,不骂他,也不逼他,因为你知道柔软胜过刚强,流水能战胜顽岩,爱比暴力更强大。

这非常好,可细想一下,你不正是用软弱和亲情在强迫他吗?" ^这段话则是老子"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翻版。

1921年,在给其友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信中黑塞写道:"老子多年来带给我极大的智慧和安慰,道这个字对我意味着全部的生活真谛。

"[11]接触老庄哲学后,黑塞对世界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

1922年,在给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一封信中黑塞写道:"老子在德国目前十分流行,但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的理论十分矛盾,然而老子的哲学思想实际上并不矛盾,而是辩证地看待世界,认为生活是两极的。

"[12]黑塞的大多数作品主题都紧紧围绕人对生活的两极性的认识,是对这一思想的诗化表达。

他在1924年写的散文《疗养客》中直抒胸臆道::"我要用诗句、用篇章赞美世界的二极性,因为在那火花闪耀的两极间我看到了生活的灿烂。

……中国的老子为我们留下不少篇章,在那里生活的两极似乎在电闪之间触手司及。

”【13】黑塞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忍受着生活的两极分裂带来的心灵上的痛苦,在道德与人性、理智与感情、社会与个人间徘徊,为寻找两者的和谐与统一而苦苦探求。

小说《德米安》描述了少年辛克莱在朋友德米安〈上帝的化身)的引导下,克服心中对黑暗诱惑的恐惧,认识到"好"和"坏"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本质上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纳尔齐斯与歌特蒙德》反映了黑塞内心作为普通人对世俗生活的渴望与作为艺术家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间的矛盾,最后的结局又表明了他试图把两者结合起来,在两者的和谐与统一中追求幸福的努力。

小说《圣地行》结尾处出现的双面小人最后融合成一个的场景同样象征着生活的对立终将转化为统一。

1932年,黑塞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部长篇巨著《玻璃珠游戏》的创作。

小说主题仍然围绕着黑塞一生的追求,即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又一次发现中华文化对黑塞的深刻影响。

首先,象征着人类最高艺术'和文化结晶的玻璃珠游戏融合了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珠算、音乐和坐掸,并且由一位精通中国语言的法国学者发明。

这一虚构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黑塞对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赞赏与推崇;其次,黑塞在文中还不惜篇幅摘选了《吕氏春秋》有关音乐的一大段论述:"……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

亡国戮民,非无乐也,其乐不乐。

……”[14]以强调音乐与天地相通,保持音乐纯正的重要性。

主人公克乃西特长大后为进一步求学深造,前往一位离群索居的长者―对中国文化颇有造诣的"大师兄"处求学。

"大师兄"独居一座清净的竹154园,屋前的小池塘里尾尾金鱼在悠闲地游荡,山涧的清泉从竹管中汩汩而出,桌上放着毛笔、砚台和占卜用的骨骰,"他们唱了个喏,敬茶,然后一起座下倾听黎明中潺潺的水声。

”【15】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活脱脱的中国古代先哲的形象。

在对"大师兄"这个人物的着力刻画中,黑塞寄托了自己对老庄哲学宣扬的遁世隐居清静无为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通过刻苦学习,克乃西特从"大师兄"那儿掌握了周易。

从此每当他遇到困难处彷徨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克乃西特就会拿出骨骰掷一把,以看上天的旨意。

黑塞曾熟读易经,非常推崇周易对世界变换转化规律的涵蔻演示。

他不仅在报纸上热情赞扬推荐,把它与圣经和道德经相提并论;而且亲自动手画过多张八卦草图。

《玻璃球游戏》则给了他向人们展示古老的中国玄妙之术的绝好机会。

总之,黑塞在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玻璃珠游戏》中明确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推崇以及老庄哲学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巨大影响。

在此之后,他没有再写什么大作,晚年以散文和书评为主,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逐渐从老庄哲学转向儒家学说和佛教禅宗。

他说:"虽然我不懂中文并且从未到过中国,但在那古老的文化中我非常幸运地找到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心灵的故乡。

”【16】黑塞印度之行曾经过新加坡。

⑪赫尔曼,黑塞:《书信全集》第一册,法兰克福1973年,第201-202、480页。

③约翰•黑塞曾潜心研究亚洲宗教哲学,著书《老子一基督诞生前的圣人》,将老子与基督相提并论,表现出对中国哲学、伦理道德文化的极大尊重,这在当时唯我独尊视其他一切为异教邪说的西方教会是极为勇敢的举动。

【4】赫尔曼•黑塞:慕尼黑报副刊,1907年第9期,第132页。

【5】黑塞不懂汉语,原文中引用的是由汉斯•海尔曼和克拉邦德翻译的德文诗。

【6】【12】赫尔曼•黑塞:《书信全集》第二册,法兰克福1973年,第42页。

【7】【9】赫尔曼•黑塞:《作品全集》第三册,苏黎世1968年,第724、708页。

【8】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西安1995年。

【10】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八章,西安199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