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研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调研心得体会
【篇一:个人下基层心得体会之三】
下基层接地气长才气出力气
“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临漳县结合实际,建立了组工干部“包乡联村下基层”机制。我联系的是香菜营乡回漳村。回漳村紧邻
闻名中外的邺城遗址,相传因漳河迂回曲折,在此打下了一个弯而
得名。村里人口2752人,耕地3570亩,两委干部9人,党员64
人。针对回漳村特殊的地理优势和生态环境,我与村支部书记宋天
昌及村“两委”干部谋划了发展路子,重点搞好高效农业种植和养殖业,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目前,该村已成为全市文明生态村、全
省新农村建设观摩村,今年“七一”前,又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宋天昌荣获“河北省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称号。
这些生动的实践让我对下基层活动有了更深的体会。
接地气,升华爱民之情。下基层的关键是“身”入,更要“心”入。有
人把干部下基层比喻成“接地气”,我认为这个比喻生动形象。记得
彭丽媛演唱的《江山》中有这样的歌词:“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作为党
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多下基层接地气,与人民群众
打成一片,才能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在开展的“包乡联村”下基层活动中,我带头做到了“三问三送”,当
好“四员”,即: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送政策、送技术、送温暖,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基层矛盾调解员、上情下达联络
员、重点工作督导员。通过走到群众中去,从基层群众中了解民情,汲取智慧,听取意见,改进工作,身心接地气,拉近了同群众的关系。我在调研中了解到,回漳村的农业生产落后,农民种地不增收。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联系市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后,决
定引进“冀麦2号”新品种,并鼓励村妇代会主任马桂芹小面积试种,当年取得成功,每亩较以往增产200余斤。随后动员党员干部带头
改良品种,取得较好收益。今年,该村及周边几个村推广种植2000
余亩,仅此一项群众增收30余万元。
长才气,善谋为民之策。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施政之本。在服务群众中,不仅得到锻炼,改进作风,也提高了自己,增长了才气。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组织是党在最基层
的执政基础,是党的方针政策的传播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党组织
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形象,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
2009年初,我在调研基础上,向县委提出实施农村党建“1234”工程,就是像抓工程、抓项目一样,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真正夯实党在
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他们
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两年多的实践,我深深感到这
项工作抓对了,抓住了党建工作的牛鼻子。“村看村,户看户,老百
姓看的是党员干部”。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像回漳村的各项工作,之所以能够走在全县、全市的前列,正
是因为有了宋天昌这样一个发展有能力,致富有路子,公道正派,
干部群众信得过的好支书,。
出力气,多办利民之事。要想赢得群众的认可,让群众把我们当亲人,首先要把群众当亲人,光讲漂亮话不顶用,必须实心实意下大
力气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才能赢得群众认可。在回漳村调研中了解到,村里的经济比以前发展了,村民生活条件提高了,村级组织活
动场所建起来了,但作用发挥不大,群众有意见。我回到机关后,
与几个副部长和党建办的同志进行了反思,认识到村级组织活动场
所不仅要建,更要用,而且要让广大群众用。随即出台了《关于加
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意见》,促使各村级活动场所经常
性使用,做到决策议事在场所、教育培训在场所、党员活动在场所、服务群众在场所。采取“党费拨一点,乡镇出一点,村里筹一点,部
门扶一点,社会帮一点”的方法,解决了村级活动场所配套和村民活
动中心建设资金问题。回漳村投资36余万元建成集村级组织活动场
所和村民文化广场于一体的村民活动中心,设立了党员服务站、警
务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房、乒乓球室等,组建了30
多人的中老年文艺宣传队,每天晚上在广场自编自演节目,党员和
群众利用场所内的报刊和网络资源,学习了解党的惠民政策、科学
种养、法律法规等知识。回漳村群众邢学庆高兴地说:“村里建这个
场所可有用了,大家有事都到场所办办,没事都愿到场所转转。”我
相信,这是群众的心声。
在“包乡联村下基层”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基层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里可以接地气、长才气,关键是要出力气。基层出方法,
出思路,出干部,也出人才。常到基层走走,常到基层看看,
这里有可亲可敬的衣食父母,这里有勤劳智慧的干部群众。农村、
农业、农民,是国之根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也离不
开“三农”。
下基层接地气问民生
我省宣传文化系统全面启动“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各
单位积极响应,一致表示将按照活动要求,坚持“三贴近”原则,以“一切
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为主题,树立群众观点,解
决突出问题,改进工作作风,建立长效机制,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宣传思
想文化队伍,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媒体的情感系于群众,媒体的生命力来源于群众,媒体的宗旨就是为广
大人民群众服务。从战争年代走到今天的大众日报,秉持“植根大众、
服务大众”的宗旨和“坚持党性、服务人民”的大众报人精神,组织业务
骨干到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学习,到大众日报创刊地“寻根”。借助为
创刊地群众打井、捐建希望小学、援建农家书屋等活动,员工不断受
到心灵洗礼。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说,在
沂蒙老区群众哺育中成长起来的大众报人,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血
肉联系。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大众报人感到格外亲切。下一
步大众报业集团要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大讨论,查找问题,深挖根源;以“寻根”等传统教育促进主题教育
活动深入开展;要注重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搞好采编人员传帮带;以“基层新闻精品大赛”为载体,激励采编人员多出精品佳作;要完善采
编人员联系点制度,构建长效机制;组织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让主题
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
这次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开展大讨论、下基层、创新实践三
项活动。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德龙表示,通过下基层活动,要
认真查找整改“思想上漠视群众、感情上疏远群众、工作上脱离群众”的问题,鼓励广大社科工作者走近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所求和对我省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的疑惑与问题,调整社科联工作思路和计划,更
好地搭建起与社科工作者、人民群众交流的平台。
下基层、接地气、问民生――主题教育活动给宣传文化工作者提出
了明确要求。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于钦彦说,当前有些文艺创作、文化活动,缺乏生活基础,缺少实践融炼,群众闻不喜、见不乐,要通过
大讨论、下基层活动,
引导和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指导群众文化工作,培养基层文艺人才,创作一批反映基层火热生活的精品力作。省文化厅厅长亢清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