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 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
中国探月工程的故事

中国探月工程的故事
中国探月工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工程,旨在探索月球、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和实现人类登月等目标。
自2004年国家正式批准探月计划以来,已经完成了多次成功的月球探测任务。
其中,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颗卫星,它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
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
嫦娥一号通过微波测距完成了中国首次对月球的精确测绘,绘制出了第一张月球表面的三维地图。
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升级版,它于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并完成了更高
精度的月球探测任务。
嫦娥二号还成功飞越了月球轨道,对月球以外的天体进行了探测。
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三个任务,它于2012年12月13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地区。
嫦娥三号搭载的月球车“玉兔”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巡视勘察,并传回了大量数据和照片。
嫦娥四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四个任务,它于2018年12月8日成功发射,并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
嫦娥四号搭载的月球车“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进行了巡视勘察,并发现了月球背面的新物质和新现象。
除此之外,中国探月工程还有其他的任务和计划,例如未来将进行的采样返回任务、小行星探测任务等。
这些任务将不断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做出贡献。
嫦娥一号卫星

嫦娥奔月的成功带给中国人的是加快发展的 坚定信心,就如当年中国爆炸原子弹之后全 世界华人的欣喜。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大国, 可是中国却在很久以前丢掉了自己的强国地 位。每一次成功带来的国家强大的希望对于 中国人都是激励,这种激励又进一步刺激了 新的成功,获得巨大的民族动力。“嫦娥奔 月”所带来的攻坚精神、创新意识都成为了 全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嫦娥奔月”是举国 关注的公共事件,通过媒体以各种形式传播 “嫦娥奔月”的科普知识、时代意义,使公 众接受了氛围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启 蒙。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 研制。嫦娥一号平 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 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 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 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 台技术研制,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 了适应性修改。嫦娥一号星体为一个2米×1.72米×2.2米的长方体, 两侧各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帆板,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达18.1米,重 2350千克。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 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 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 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 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 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 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 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 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中国月 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 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 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号主要用 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 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 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 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关于嫦娥一号的介绍三百字

关于嫦娥一号的介绍三百字嫦娥一号是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器,也是中国第一个成功执行月球软着陆任务的探测器。
嫦娥一号的任务是进行月球的测绘和勘探,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做准备。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将月球探测器送入地球轨道。
随后,嫦娥一号进行了多次轨道修正,最终成功进入了月球轨道。
2007年11月28日,嫦娥一号进行了一次轨道调整,进入了近月点高度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
嫦娥一号携带了多个科学仪器,包括激光测距仪、高能粒子探测器、中子探测器等,用于对月球进行测绘和勘探。
嫦娥一号还携带了一块中国国旗和一面奥运会旗帜,意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太空技术实力和奥运精神。
嫦娥一号的着陆器于2007年12月14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实施软着陆的国家。
着陆器上搭载了激光测距仪、摄像机等仪器,用于对月球表面进行拍摄和测量。
嫦娥一号将这些数据传回地球,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嫦娥一号的任务是限时的,预计在2008年3月1日之前结束。
在其任务期间,嫦娥一号共传回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月球表面图像,为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和执行,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在探测月球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嫦娥一号的成功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胜利,也是人类探索月球的重要一步。
嫦娥一号的成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未来的航天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参考。
嫦娥一号是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器,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和执行,为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嫦娥一号的成功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胜利,也是人类探索月球的重要一步。
嫦娥探月发展历程

嫦娥探月发展历程嫦娥探月项目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04年发起的一个探月计划,旨在实现中国人类月球探测的目标。
该项目的命名灵感来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借此向中国古代文化与传统致敬。
嫦娥探月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07年10月24日,当时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并进入了轨道。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月球探测的关键一步。
嫦娥一号主要任务是进行近月点环绕探测,通过携带载荷收集月球环境和空间物理数据,以及进行光学探测和物质成分分析等。
这次探测活动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突破,同时也让嫦娥探月项目成为中国航天探索的代表。
嫦娥二号是嫦娥探月项目的第二个阶段,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
与嫦娥一号不同的是,嫦娥二号除了继续近月点环绕探测的任务之外,还携带了一枚月球车“玉兔号”,使得其能够在表面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视觉和物质探测。
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和执行任务,再次证明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和技术水平。
嫦娥三号是嫦娥探月项目的第三个阶段,于2013年12月2日发射。
这次探测任务的重点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并将“玉兔号”月球车释放到月球表面进行探测。
嫦娥三号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历史上第一次月面软着陆,并成功地释放了“玉兔号”月球车。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并开启了人类探测月球的新篇章。
嫦娥四号是嫦娥探月项目的第四个阶段,于2018年12月8日成功发射。
这次探测任务的重点是实现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探测,这是全球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科学探测。
嫦娥四号携带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开始了科学探测的工作。
此次任务的成功,进一步展示了中国航天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并为将来人类深空探索奠定了基础。
嫦娥探月项目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从最早的近月点环绕探测,到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探测,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技术和实力不断突破和提升。
这一系列的成就不仅让中国航天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也为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航天发展历程中难忘的故事

我国航天发展历程中难忘的故事自我国航天事业的启动以来,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其中一则故事是关于嫦娥一号的月球探测任务。
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们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将探测器送入月球轨道的国家。
嫦娥一号的发射和任务执行过程中充满了挑战。
其中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是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信号丢失问题。
在进入月球轨道后,嫦娥一号与地面失去了通信。
这是一次危机,任务执行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然而,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没有放弃希望。
他们利用自身的智慧和技术能力,与时间赛跑,不懈努力,最终成功地与嫦娥一号重新建立了通信联系。
这一刻让人们热泪盈眶,感叹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嫦娥一号的任务执行和取得的成果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携带运载火箭到达月球,并在月球表面进行探测活动。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它为未来的航天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嫦娥一号的月球探测任务被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技术能力,也为全球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关于科技和工程的壮举,更是关于中国奋斗精神和团队合作的典范。
嫦娥一号的发射和任务执行过程中的不易和成功,让我们认识到航天事业的艰辛与复杂。
它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骄傲和自豪感,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在航天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尽管中国航天事业还面临各种挑战,但嫦娥一号的历史性成就证明了我们的实力和潜力。
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实现更大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嫦娥一号任务所展示的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难忘故事,将在人们心中永远铭记。
这个故事激励着我们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团队合作,中国的航天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乐高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教案

乐高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教案成果简介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成功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
“嫦娥一号”有效载荷研制测试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探测器本体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其上搭载了包括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等在内的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主要任务是获取科学探测数据,为中国后续月球探测任务进行先期试验验证。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是我国探月史上里程碑式的跨越,填补了中国在探月活动中的空白,为中国的探月工程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背景把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曾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
到21世纪初,美、俄、欧、日、印等国不约而同地启动了月球探测计划,掀起了探月的新一轮高潮。
中国在探月领域的空白让中国科学家们多年来苦心钻研。
早在1994年,中国就已组织相关专家对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分析与论证,但由于种种原因,探月计划一直未能启动。
至2000年8月,在国防科工委的组织下,由王大珩等9位院士和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科技部、中科院和高等院校专家组成评审组,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月球资源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进行了论证评审。
2001年,由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组成专家研究小组,开展有效载荷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地面应用系统等的研究工作,10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项目正式立项。
2004年,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各项工作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创新历程同其他探月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的探月活动不走寻常路,从立项到成功发射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研发周期短暂意味着项目工程时间紧、任务艰巨,大批国内顶尖的科学家为了项目的准时完成,夜以继日、辛勤工作。
承担“嫦娥一号”研制任务的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卫星副总指挥龙江34岁,副总设计师孙泽洲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饶炜36岁。
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测器实现了月球环绕和返回任务

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测器实现了月球环绕和返回任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器,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
嫦娥一号探测器的发射与运行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更为人类探索月球、实现月球探测任务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嫦娥一号探测器的使命包括了月球环绕和返回两个主要任务。
在长达335小时的环绕任务中,嫦娥一号探测器绕月飞行了127次,并通过激光测距和中继通信技术实现了月球背面的摄影测量任务。
这项任务让我们第一次在地球上近距离见到了月球背面的真实面貌,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图像。
嫦娥一号探测器成功完成了环绕任务后,执行了首次返回任务。
嫦娥一号探测器搭载了返回舱,该舱在与月球背面碰撞后返回地球。
它的成功返回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壮举,也为后续探测任务提供了经验和基础。
嫦娥一号返回舱中带回了丰富的月壤样品,这些样品将对科学家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化提供极大的帮助。
嫦娥一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和任务执行离不开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智慧,也得益于中国航天事业的长期积累和快速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团队团结协作,不断创新,为中国航天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嫦娥一号的发射和任务成功也凸显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国际地位。
嫦娥一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不仅让中国航天科技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更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这也为之后的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探月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航天科技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石。
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嫦娥一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不仅是中国航天科技的胜利,更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科技进步的胜利。
通过这次探月任务,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月球的奥秘,也为解开宇宙的种种谜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入探索月球,开展更多的科学实验和探测任务,努力为人类的空间探索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中国探索月球的太空故事

关于中国探索月球的太空故事
中国的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是中国启动的第一个探月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探月工程的故事:
1. 嫦娥一号:中国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于 2007 年 10 月 24 日发射升空,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并传回了月球表面的图像。
2. 嫦娥二号:嫦娥一号的备份星,于 2010 年 10 月 1 日发射升空,进一步探测了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和矿产资源。
3. 嫦娥三号:中国的第一艘月球着陆器,于 2013 年 12 月 2 日发射升空,并于 12 月 14 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的虹湾区。
嫦娥三号搭载了玉兔号月球车,进行了一系列月球表面的科学探测和实验。
4. 嫦娥四号: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于 2018 年 12 月 8 日发射升空,并于 2019 年 1 月 3 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
嫦娥四号实现了人
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开展了一系列月球背面的科学探测和实验。
这些探月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探月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也为人类深入了解月球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和资料。
嫦娥奔月----我国嫦娥一号卫星奔月

第三讲嫦娥奔月一、嫦娥一号卫星奔月成功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1.奔月时间:10月24日18时29分,星箭成功分离之后,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近地点为205公里,远地点为50930公里,首先进入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
在花费16小时围绕地球一圈后,地面将发出加速的指令。
于是“嫦娥一号”将上升到周期为24小时的轨道。
一天之后,回到中国上空的“嫦娥一号”再次加速,并升入周期为48小时的轨道。
在两天后,地面发出指令,卫星加速进入奔月轨道。
经过5天的太空之旅,“嫦娥一号”将为月球引力所捕获,逐渐减速后,将最终停留在距离月球表面200公里的月球极地轨道上。
嫦娥奔月的整个过程也完成了。
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每次近地点加速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必须在短时间内及时向卫星发出指令,而卫星发动机必须精确响应,否则卫星就有可能飞向别的方向。
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2.探测任务:完成四大科学探测任务:①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②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③探测月壤特性④探测4万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3.五大系统:绕月探测工程由卫星系统、运动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4.嫦娥一号是月球探测器:外形主要是中间有一个两米左右的立方体,左右各伸展出两块太阳电子帆板,各有六、七米长,展开有十五、六米长的范围。
太阳帆板展开是为了接受太阳光发电所用,上下有两个天线,是和地面通信所用的,下面还有一些小的天线,另外还有一些仪器的探头伸出来。
嫦娥系列飞船发展历程

嫦娥系列飞船发展历程嫦娥系列飞船是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研发的一套探测月球的航天器。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07年,当时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是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于2007年10月发射升空。
它搭载有一台高分辨率成像相机、一台显示中子和γ射线的光谱仪以及一台高分辨率的雷达遥感仪。
嫦娥一号成功地绕月飞行了一个月,期间拍摄了大量月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完成月球探测任务的国家。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发射升空,是嫦娥系列的第二个航天器。
它旨在进一步探测月球并进行着陆实验。
嫦娥二号搭载了一台多光谱相机、一个激光高度仪和一台绕月环绕仪。
该任务实现了人造卫星对月球背面的着陆,成功地将一个月球车放置在月球表面,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探索的新篇章。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发射升空,是嫦娥系列的第三个航天器。
它是中国首次进行月球探测的重要一步,也是该系列航天器的里程碑之作。
嫦娥三号搭载了一台全景相机、一台进月显影相机,以及一台地形摄影机。
此外,还携带了一次月球切割探测器的着陆和随后的探测工作。
成功的月面着陆任务完成了中国航天器历史上的首次探测器着陆,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实力。
嫦娥四号是该系列的第四个航天器,于2019年1月发射升空。
这次任务着重于对月球背面的探测。
嫦娥四号携带了一台低频射电计、一台全球导航定位仪和一台气象仪器。
这次任务实现了人类史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的着陆和探测,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要突破。
未来,中国计划继续发展嫦娥系列航天器,并计划在2023年发射嫦娥五号,实现月球样品带回任务,这将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重大里程碑。
总的来说,嫦娥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和追求创新的精神。
通过嫦娥系列的探测任务,中国正在积极发掘月球的奥秘,并致力于丰富人类关于宇宙的认识。
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嫦娥系列飞船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突破。
第一个探月工程

七十年岁月沧桑,七十年壮丽辉煌。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新中国的第一个探月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7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世界各国共进行了超过100次探月任务,当中约有一半是成功的,从而取得大量有关月球的科学数据。
作为中国首次探月的太空船,工程人员期望“嫦娥一号”不但在中国的远程卫星技术、探测地月间的太空环境等方面有所突破,并且能填补以往探月任务之不足。
“嫦娥一号”探月任务有四大科学目标,分别是绘制全月球的三维立体地图、探测月球的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球与月球间的太空环境。
从关于“月亮人”的讨论和想象,再到关于外星人月球基地的想象,并不是仅仅具有一般科学探索的意义,或只是为公众提供娱乐,还有着某种非常强烈的象征意义——将来真的会有“月亮人”。
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亮人”其实就是地球人类——因为世界各大国对月球的竞逐早已经开始。
今天,逐月之路上的国家,不仅有美国、俄罗斯、中国这样的大国,也有欧洲诸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小一些的国家。
再想悍然“宣布”月球为某一国的领土,估计很难成功。
与有些国家试图抢占尽可能多的“月球领土”不同,中国的嫦娥不是“战神”,而是“和平女神”。
中国人的探月工程,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
七十年岁月沧桑,七十年壮丽辉煌。
感谢,您的收看!。
“嫦娥” 绕月 弘扬四大精神

热点专题九:“嫦娥” 绕月弘扬四大精神【背景材料】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探月工程是我国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我国因此跨入世界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又一标志性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进一步显示和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2007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第一,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三,必须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四,必须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着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2月17日正式揭晓,“嫦娥一号”研制开发团队获“特别致敬”奖──唯一一个集体奖。
在对“嫦娥团队”的评语中说:“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
这是一群航天才俊,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这是一支高度团结的队伍,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和统一行动。
这是一支不负众望的团队,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嫦娥1号”只花了3年多时间,14亿元人民币的投入。
从“两弹一星”、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到“嫦娥一号”工程,持续不断地自主创新,催生了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探月工程立项后,数千人的研制大军投入其中,一大批年仅30岁至40岁的业务骨干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希望。
简述我国探月工程最新进展

天文学入门简述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姓名:黄威年级:2012级学号:2012011158简述我国探月工程的最新进展摘要:我国探月工程起步于21世纪初,2004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5年12月探月工程组决定实行“绕”,“落”,“回”三步走战略。
2007年10月成功发射嫦娥一号,11月成功传回第一幅月面图像。
2010年国庆节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直至现在依然执行探月任务。
关键词:嫦娥工程;“三步走”战略一、概述工程的产生与进展2000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航天》政府白皮书,其中“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被列入了近期发展的目标。
2003年4月,国防科工委下达月球探测工程关键技术攻关重大背景型号预研项目。
与此同时,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
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
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11月,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工程转入初样研制阶段。
2005年12月,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会议审议了《关于绕月探测工程整体转入正样研制阶段的报告》,研究决定绕月探测工程总体由初样阶段正式转入正样阶段。
2007年8月,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产品研制,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10月,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11月,顺利完成轨道修正,并首次飞达近月点,顺利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
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2008年2月,嫦娥一号卫星安全度过月食。
8月,嫦娥一号卫星为奥运会送来真诚的祝福。
8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安全度过第二次月食。
10月,嫦娥一号已按计划圆满完成在轨运行和探测一年的各项任务,共获取了1.37TB科学探测数据。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
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中文名: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外文名:Chang'E1所属国家:中国发射时间:2007年10月24日发射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重大意义: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乃至文化领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政治:从政治领域来看,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是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又一象征,表明了中国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资源、实现科研创新、凝聚民心、增强国家竞争力等一系列远大目标的决心与行动。
嫦娥一号在十七大胜利闭幕之际成功发射升空,无疑是对中共十七大献礼的最好礼物。
这将极大的振奋全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提高中共的执政威信。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在事关全民族利益、指向国家改革开放深化的重大时代事件面前,民众与中央上下同欲,其产生的集中效应不但能确保“嫦娥奔月”成功,也能在以后的日常建设中起到领航灯作用,保证社会又快又好地和谐发展。
嫦娥奔月的成功,还将意味着在国际空间开发和探测上,中国必将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具有发言权。
这也是中国在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后,要求成为国际空间站第17个成员国的原因所在。
经济:从经济领域来看,将带动信息、材料、能源、微机电、遥科学等其它新技术的提高,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空间技术的进步和深空探测的深入,对相关材料的需求必将促进相关行业、产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探月工程

探月工程
“阿波罗 号”飞船发射升空 阿波罗11号
月球
“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 阿波罗 号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
探月工程
各国的探月活动
1、美国 、
美国是最早开始探测月球的国家之一, 美国是最早开始探测月球的国家之一,其取得的探月成果 尤为显著。 1961年 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 尤为显著。 1961年5月,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 肯尼 迪宣布要在此后1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 1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 迪宣布要在此后1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 也就是就是在 美国探月史上居首要地位“阿波罗计划” 美国探月史上居首要地位“阿波罗计划” 。 为了登月,美国航天局以1965年和1966 1965年和1966年的两次 为了登月,美国航天局以1965年和1966年的两次 双子座”计划作为铺垫,为登月提供了3 “双子座”计划作为铺垫,为登月提供了3方面的关键经 长时间太空飞行、太空行走和飞船对接。 验:长时间太空飞行、太空行走和飞船对接。在此期间的 一些无人探测项目也为登月作了准备。 一些无人探测项目也为登月作了准备。 阿波罗计划”出师不利。1967年 阿波罗1 但“阿波罗计划”出师不利。1967年1月,阿波罗1 号飞船发射台起火, 名宇航员遇难。 号飞船发射台起火,3名宇航员遇难。美国航天局不得不 重新设计飞船,提高安全系数,整个计划也因此耽搁。 重新设计飞船,提高安全系数,整个计划也因此耽搁。 1968年10月到1969年 月到1969 阿波罗7 从1968年10月到1969年5月,阿波罗7号至阿 波罗10号飞船,先后测试了改进后的飞船系统组件。 10号飞船 波罗10号飞船,先后测试了改进后的飞船系统组件。阿 波罗10号飞船在环月球轨道上成功飞行, 10号飞船在环月球轨道上成功飞行 波罗10号飞船在环月球轨道上成功飞行,为载人登月扫 清了障碍。 清了障碍。
2007年10月,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07年10月,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07年10月,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
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成功迈出第一步。
登月,探月,在我国古代传说中多次
出现。
传说月亮上有一座天宫名为“广寒宫”,里面住着我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嫦娥”,养了一只玉兔。
有时候小时候我们看到月亮上面的阴影,家
里的大人还会告诉我们,是吴刚在砍树呢。
朋友们在做挑战答题的时候有个小技巧,遇到不会的,可以用答题小管家搜索一下答案的。
对月亮的探索
,直到近现代从未停止。
从美国阿波罗号登月开始,我们对月亮的了解也越来越具体化。
在2004年,我们国家正式开启了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
为“嫦娥工程”,这个工程的命名当然是援引了我们古代的神话传说,希冀我们有一天也可以像嫦娥那样登上月球,探索月球,建立基地。
所以这个
工程还分为三个部分,就是“无人月球探索”、“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
从04年开启工程,到2007年,仅仅三年,我们的第一颗无
人探月卫星就发射成功,并且进入预定轨道,围绕月球进行为期一年的探测。
包括获取月球表面的三位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的元素等等。
理所当
然,我国这第一颗人造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2007年10月,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并进入预定轨道。
标志着
中国深空探测成功迈出第一步。
嫦娥工程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 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 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 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1)对返回地球的月球样品,组织全国各相关领域的实验室进行系统 研究,如物质成分(岩石、矿物、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同位素与年龄测 定)、物理性质(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磁学等)、材料科学、核科 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分析研究;
2)月球蕴含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的评 估,是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前导性工作,可以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 人类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准备;根据月球蕴含资源的特征,测定 月球样品中He-3、H 、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
5. 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
太阳活动是诱发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人类的 航天等活动有重大影响。在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中空间环境与空间天 气探测包括以下内容:
1)空间环境探测器 记录宇宙线、太阳高能粒子和低能粒子的通量和能谱,分析与研 究太阳活动和地月空间环境的变化;探测太阳风的成分与通量,为 月壤成熟度和氦-3 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依据。 2)甚低频射电观测 在月面安置由两个天线单元组成的甚低频干涉观测阵,长期进行 太阳和行星际空间的成图和时变研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观测 甚低频电磁辐射的长久设施。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运行控制大厅
激光高度计系统用于测量卫星到月表星下点间的距离,激光高度计系统由激光发射器及接收 器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的激光发射器用于发射激光脉冲到月球表面,接收器用于接收被后向 散射的激光脉冲,激光脉冲的往返时间给出了卫星到月表的距离信息。 γ/X射线谱仪 γ/X射线谱仪用以测量月球表面元素的种类和丰度。 月球表面物质的原子或原子核受到宇宙线粒子的轰击而激发,会产生特征的X射线和γ射线; 一些天然放射性元素可以自己发射核γ射线,不同的元素可释放不同能量的特征γ谱线。通过 γ射线谱仪测量这些特征γ谱线的能量和通量,科学家可以推导出月表元素的种类和丰富程度。 作为月面成份研究,γ射线谱仪和X射线谱仪的测量结果可以很好地互相补充。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

中国探月工程简要介绍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1离开拉郎日点L2点后,向深空进发现今仍在前进,意在对深空通信系统进行测试。
2013年9月19日,探月工程进行了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中国探月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2014年12月2日表示,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返回器安全着陆在预定着陆点,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6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6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
嫦娥探月卫星取得的成就

嫦娥探月卫星取得的成就嫦娥探月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颗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由长征三号B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该卫星命名为“嫦娥”,寓意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探月卫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其取得的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实现了我国首次绕月探测2007年10月28日,嫦娥一号控制中心接收到了第一张拍摄到的月球图像,这标志着我国首次绕月探测任务圆满完成。
在此之前,我国曾经尝试过两次绕月任务,但都因技术原因失败了。
而这次成功发射并成功执行任务,不仅让我国成为第三个拥有绕月能力的国家,也为未来更深入地探索和利用太空资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实现了我国首次软着陆2008年12月14日晚上6点22分17秒,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软着陆器“玉兔”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了月球软着陆。
此前,只有美国和前苏联两个国家成功地在月球表面实现了软着陆。
嫦娥一号着陆器的成功降落,为下一步月球探测任务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支持。
三、收集并传回了大量月球数据嫦娥一号搭载了多种科学仪器,如光学相机、高能粒子探测仪、微波辐射计等,在绕月和着陆期间对月球进行了全面、多角度的观测和调查。
此外,玉兔号还携带了多种科学实验设备,如激光测距仪、地形探测雷达等,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大量的物理、化学和地质勘察工作。
通过这些仪器和设备的运行,嫦娥一号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回到地面上。
四、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嫦娥探月卫星是中国航天事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之一。
其成功发射和执行任务不仅证明了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实力和水平,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嫦娥探月卫星还促进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卫星制造、航天通信等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总之,嫦娥探月卫星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一项重要成就,其成功发射和执行任务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太空技术研究与应用,不断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这篇说明文(节选),完成12—16题。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_________月球表面三维影像、_________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_________月壤厚度和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
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
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__________段、_________段和_________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而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
专家介绍,“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最长可达18米,起飞重量为2350公斤,卫星需要10—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
嫦娥一号设计寿命为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
12.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
13. 将“分析”“获取”“探测”依次填到第1段的横线上,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分)
14. 根据你的理解,将“地月转移轨道”“环月轨道”“调相轨道”依次填到第2段横线上,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分)
15. 文中的“画像”一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 末段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来并作修改。
(2分)
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