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以后的开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以后的开封:衰落与新生

昙花一现的金都

金军攻入东京灭掉北宋后,宋室南渡,又在江南建立起南宋政权。金朝和南宋南北对峙长达百余年。

金国首都原设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金贞元六年(1153年),金帝完颜亮(后废为海陵郡王)把首都迁到燕京(今北京),称燕京为中都或中京大兴府。为了控制中原和进攻南宋,完颜亮准备迁都东京,又将东京改称南京开封府。经战火摧残,疮痍满目、凋零破败的开封,政治地位有所恢复,与中京大兴府、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老哈河上游的大宁城)、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合称金国五京。

接着,完颜亮就下令大兴土木,重修北宋故宫。但不久北宋故宫发生了火灾,不少宫殿被大火烧毁。完颜亮为此大光其火,下令将开封留守冯长宁、都转运使左瀛和南京(今开封)兵马都指挥使吴濬各打100大板,撤去官职,还把失火处的13名值班守卫人员全部斩首。

北宋故宫失火后,完颜亮又花了2年多时间,重新营建开封。完颜亮命左丞相张浩和参知政事敬嗣晖亲自到开封,主持营建宫室事宜,还多次派宦官梁琉到开封检查工役。

金国重修宫殿时,“殚(竭尽、用尽)民力如马牛,费财用如土苴(音驹,鞋底的草垫或垫鞋的草)”,“一殿之费以亿万计”。但梁琉对此却毫不顾惜,稍觉不满,就下令拆掉重建,“成而复毁,务极华丽’”。宫殿的装饰极尽豪华,全部先涂一层黄金,再画以五彩,史称“遍傅黄金而后间以五彩,金屑飞空如落雪”。修建宫室所需要的很多大木料,都是从河南三门峡以西经黄河浮运而来的。绑在一起的木头,通过黄河三门峡天险时,常被激流打散,流失很多。后来,就干脆把木头直接散投于水中,任其顺流而下,再在下游捞出来。“运一木之费至二千万,牵一车之力至五百人”,运输艰难,耗资巨大。

宫殿重新建成后,完颜亮便于金正隆六年(1161年)六月将都城迁至开封。但不久,金国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政变,金世宗完颜雍在东京辽阳府即位。十一月,完颜亮被部下杀死。完颜雍又把国都迁回燕京,仍称开封为汴京或南京。

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为了躲避日益强盛起来的蒙古族的进攻,金朝又将首都从燕京迁到了南京开封。

金朝迁都南京开封后,因政治稳定,财政好转,又扩修了里城,增筑了宫室,加固了城墙,并在外城增筑了40里的子城。经过多次营建,开封在金朝末年,又呈现出短暂的繁盛豪华气象,人口也增加到100多万。金朝还在南京实行过科举考试,现存的“进士题名碑”,就是金代遗留下来的用女真文字书写的珍贵碑刻。

金都开封,规模宏大,建筑豪华。它沿袭了北宋的城市布局,也分为外城、里城和皇城三部分。只是皇城的方位,较之北宋故宫基址稍向东移了一些。

金代南京,三重城廓,三道城墙。外城南面的正门叫南薰门,里城南面的正门叫丹凤门。从南薰门向正北走,穿过龙津桥、丹凤门、州桥,到金皇宫,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御道,也是城市的中轴线。皇宫前面,东边是太庙,西边是郊社。皇宫的正门叫承天门,东有登闻检院,西有登闻鼓院。皇宫的正殿叫大庆殿,东庑叫嘉福楼,西庑叫嘉瑞楼。大庆殿后有德仪殿、隆德殿、仁安殿、纯和殿、福宁殿和仁智殿。隆德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仁安殿东有内侍局和近侍局,再向东

还有尚食局和宣徽院;宣徽院北又有御药院和右藏库,东有左藏库和点检司;点检司北又有秘书监、学士院、谏院、武器署等。纯和殿是皇帝的寝宫,它的西边有雪香亭,亭北有楼,是后妃居住的地方。此外,在皇宫的东华门内正北还有尚厩局等等。

金代宫殿名目繁多,情况与北宋相似,只是名称多有不同。金代皇宫的范围几乎比北宋大了一倍,周长达9里13步。金代皇宫建筑之雄伟、装饰之华丽,也都不逊色于北宋。

但从金宣宗迁都南京后不久,蒙古军便不断南下,金与南宋也不断发生战争。所以,金代南京的工商业远不及北宋时活跃和繁盛。

天兴二年(1233年),元军占领南京,重演了一次掳掠皇室人员和宫廷金银财宝的丑剧。次年(1234年),金衰宗自缢,金亡。

自公元1214年金迁都南京,到公元1233年元军攻陷南京,仅20年时间,这是开封在历史上最后一次作为帝王都城,创造了昙花一现的辉煌。但这种辉煌主要表现在城市建筑方面,在经济发展方面则并无多大作为。

元代沧桑与大宋国都

元军灭金以后,在南京设立了南京路,后来又改称汴梁路。汴梁的名称就来源于此。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代又设立了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以汴梁为省会,统辖今天北起黄河、南到长江、东至大海、西到河南灵宝的广大区域。尽管汴梁仍不失为中原重镇,但毕竟由一个全国性的都城变成为一个地方性的政区城市。

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初期,还没有改变传统的游牧经济观念,对农业生产并不重视,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大臣耶律楚材坚决反对,说:“陛下将南伐,军费必须有所依靠。中原地区人口稠密,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每年可得银50万两,帛8万匹,粟40余万石,足以供给,怎能说无补于国,还要悉空其人呢?”这样,才使元军攻破汴梁时,废止了屠城的旧制,也使汴梁免于沦为牧场。

到元世祖时期,统治者已比较注重农业生产了。元世祖认为,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组织编写和颁布了《农桑辑要》这部历史上著名的农书,以指导农业生产。后来,元朝实行了“市籴(按市场交易价买入粮食)法”,一次就从汴梁等地购得40万石粮食,表明元代汴梁一带的农业生产还是比较发达的。

元代汴梁主要还是一个商业城市。元初(1275年)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盛赞开封“极其繁华富厚……人民以经商和手艺为生,生产丝甚多,制造各种金银币,各种谷类和所有养生必需品,皆甚富裕……有很多富商,大可汗从他们那儿收进许多贡物及赋税”。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名剧《救风尘》,就是以繁华的汴梁为背景的。

回族擅长经商,他们在汴梁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今天的开封回族先民,很多都是在元代由外地迁移而来的。

元代,汴梁一带的水、旱、风、蝗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黄河水患尤为剧烈。黄河在汴梁一带经常决口,如大德元年(1297年),黄河在汴梁决口,政府发动了3万人才将决口堵上。大德九年(1305年),黄河再度决堤,洪水直逼汴梁,几乎将汴梁淹没。泰定二年(1325年),黄河泛滥,使汴梁一带15个县受灾。黄河水患严重威胁着汴梁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发展,汴河、蔡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