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质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为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而在体内产生的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 US EPA的定义内分泌调节物:引起完好无损生物体或其后代中内分泌功能变化不利影响的外源物质,它们主要是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又可以称之为环境激素。
——欧盟定义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是人类机体的三大信息传递系统,在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激素是内分泌腺天然产物,在血中以低浓度传递,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发挥对机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影响人和动物体内正常的激素功能,这些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通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ors,EDs)。
按照美国环保局“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测试委员会”的定义,内分泌干扰物是指一种能改变机体内分泌功能并对机体、后代或(亚)群引起有害效应的外源性物质。
“改变”是指影响神经、免疫和生殖发育系统等正常调控功能;“有害”是指模拟、阻断或激活、抑制内分泌效应,干扰合成、转运及排除等生物过程。
“环境激素”、“环境类激素”、“环境抗激素”等是指能与内源性激素受体结合而引起模拟、拮抗体内天然激素并干扰内分泌功能的环境化学物,是EDs中的一大类[1]。
所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系指一种外源性物质,该物质会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发生逆向健康影响,或使有机体后代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
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则是一种可能导致未受损伤的有机体内分泌紊乱的物质。
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测试咨询委员会将这些能够通过干扰激素功能,引起人群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的环境化合物成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其实和咱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
先跟大家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儿。
前段时间,我家附近有个小池塘,本来清澈见底,还有不少小鱼小虾在里头欢快地游来游去。
可突然有一阵子,池塘里的鱼开始大量死亡,水也变得浑浊发臭。
这可把周围的居民急坏了,大家纷纷猜测到底是咋回事。
后来经过专业人员的检测,发现原来是附近一家工厂偷偷排放了含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废水。
这可把我们给震惊了,以前只听说过什么化学污染,这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是头一回听说。
那到底啥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呢?简单来说,它们就是那些能够干扰咱们体内内分泌系统正常工作的物质。
就好比咱们身体里的内分泌系统是一个精密的交响乐团,各种激素就是乐手,大家各司其职,演奏着和谐的生命乐章。
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就像是一群捣乱的家伙,跑进来乱敲乱打,把整个节奏都给搞乱了。
这些捣乱分子的来源可广泛了。
比如说,咱们日常用的塑料制品,像塑料瓶、塑料袋,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释放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还有那些农药、化肥,里面也可能藏着它们的身影。
甚至一些化妆品、洗涤剂,也有可能成为它们的“藏身之地”。
它们进入环境后,就开始到处“作妖”。
可能顺着水流进入河流、湖泊,被水里的生物吸收;也可能通过土壤,被植物吸收,然后再顺着食物链一级一级地传递。
就拿鱼来说吧,当它们生活的水里有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这些物质就可能进入鱼的身体,影响它们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导致鱼的生长发育出现问题,甚至死亡。
这也就解释了我家附近那个小池塘里鱼大量死亡的现象。
而且,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咱们人类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比如说,它们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性早熟或者生长迟缓。
对于成年人,可能会干扰生殖系统,影响生育能力,甚至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风险。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孩子因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而过早地进入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还没准备好,那得是多大的困扰啊!又或者一对夫妻,因为长期接触这些物质,一直怀不上宝宝,那得多着急啊!那咱们能做点啥来应对这些可恶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呢?首先,从个人角度来说,咱们要尽量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尤其是那些不能高温加热的塑料。
化学环境毒理学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

化学环境毒理学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化学环境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效应及其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科学。
它涉及到化学物质的来源、迁移、转化、毒性机制、风险评估和污染治理等方面。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那些能够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包括激素类似物、激素拮抗剂和激素合成抑制剂等。
它们可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和生态系统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化学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化学物质的来源和释放:研究化学物质在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的来源和释放途径,以及突发事件(如事故、泄漏等)对环境的影响。
2.化学物质的迁移和转化: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如水、土壤、空气)中的迁移规律和转化过程,以及生物体内外的代谢和积累机制。
3.化学物质的毒性机制: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和生殖毒性等,以及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识别和评估: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特征、来源和效应,建立相应的检测和评估方法,以识别和评估环境中的潜在内分泌干扰物。
5.风险评估和污染治理:研究化学环境污染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风险评估方法确定污染程度和风险水平,并提出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策略。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内容包括: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和特征: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概念、来源、特性及其与生物体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
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和效应:根据化学结构和生物效应,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进行分类,研究其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影响。
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和评估:建立和完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检测方法,开发相应的评估模型,以准确监测和评估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水平。
4.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和释放:研究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释放途径和迁移规律,以揭示其在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的分布特征。
5.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治理和预防:研究有效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治理技术,如降解、吸附、转化等,以及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概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指那些能够干扰生物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干扰激素的合成、释放、传递和降解,从而导致生物发育和生殖过程中的异常变化。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并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环境毒理学进行概述。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空气、水、土壤和生物体中,同时也存在于工业生产、农业、医疗和家庭用品中。
这些物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如植物雌激素、动物睾丸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另一类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有机氯农药、阻燃剂和塑化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们可以干扰胚胎和婴儿的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曝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的胚胎和婴儿可能会出现生殖系统畸形、性别混乱和生育能力下降等问题。
其次,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会对生物的生殖功能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化学物质能够干扰雌性激素的正常功能,导致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此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以干扰机体的代谢功能,引发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
一种是通过消化道摄入,另一种是通过皮肤吸收。
在进入生物体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输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与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影响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此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以通过影响激素合成和降解的酶活性,改变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样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曝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中的野生动物,如鱼类、鸟类和爬行动物,可能会出现生殖异常和生育能力下降的现象。
这不仅对种群的维持和演化产生影响,还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针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这些化合物干扰人体正常激素分泌,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生殖系统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新型污染源,本文将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具有相似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农药使用、塑料制品等多种渠道。
这些化合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激素分泌产生干扰作用。
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导致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等问题。
为了探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毒理学研究成为了关键。
该领域的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等方法,以检测这些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损害。
在动物实验中,科学家通过给予受试动物不同剂量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观察其生理、生化及组织学等方面的变化。
体外实验则利用人体细胞或组织培养物,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细胞生长、凋亡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评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及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这些化合物与人体激素分子结构相似,能够与激素受体结合并激活或抑制其功能,进而影响激素调节的生理过程。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能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化等过程,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
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作用靶点以及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还需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以揭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我们需要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只有通过深入探究这些污染物的毒性和作用机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生态环境。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2020/12/13
17
第十七页,共39页。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直接因素
射线辐射
(尤其在青春期接触过量辐射源)
遗传突变
贡献因素
易感因素
缺乏体育锻炼 嗜酒 维生素 D 缺乏 外源性雌激素暴露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增 加
Cl Cl
SO
Cl
CH2O
Cl
Cl 狄氏剂
Cl
硫丹
Cl
Cl CH2Cl Cl CH2Cl Cl
OH
第三十页,共39页。
毒杀芬 苯基苯酚
⑥真菌雌激素 自然界中某些植物和菌类也能产生雌激素,用这种玉米做饲料,母猪可因过量雌激素
的刺激而断奶,产生所谓“霉变玉米综合症”。
2020/12/13
31
第三十一页,共39页。
酚—A,或因加热加压后析出游离的双酚—A而污染食品。
2020/12/13
24
第二十四页,共39页。
③邻苯二甲酸酯类
COOC6H5 COOC6H5
邻苯二甲酸二苯酯
邻苯二甲酸苄基丁酯
COOCH2CH2CH2CH3 COOCH2C6H5
农用薄膜
农用氯化维尼龙塑料大棚布的增塑剂有邻苯二甲酸酯,经过日晒雨淋,邻苯二甲酸酯从塑料中溶化出来,进入土壤, 被植物吸收。塑料大棚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环境激素的毒性威胁。仅仅少用或不用农药化肥,并 不能完全避免环境激素对蔬菜水果的污染。
化妆品
美容产品包括香水、除臭剂、发胶和指甲油等,其中72%含有邻苯二甲酸酯。
2020/12/13
26
第二十六页,共39页。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发病的潜在联系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发病的潜在联系近年来,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EDCs)被认为是肥胖流行背后的一个潜在原因。
EDCs是指那些可以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化学物质,包括塑化剂、杀虫剂、阻燃剂等。
本文将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发病之间的可能联系,并分析其中的潜在机制。
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及其危害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它们可以通过食物、空气和水等途径进入人体。
主要的EDCs包括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多溴联苯醚(PBDEs)等。
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激素样的作用,干扰体内激素平衡,从而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
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EDCs可能对胎儿和儿童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生殖系统异常、智力低下等问题。
其次,EDCs还可能引发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等。
除此之外,EDCs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发病的关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的发病有密切联系。
首先,一些EDCs可能干扰能量代谢,导致机体的能量平衡失调,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例如,某些塑化剂如BPA被认为可以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导致脂肪细胞数量增多,进而引发肥胖。
其次,EDCs 可能通过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和信号传递,影响食欲调节和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摄入过多的能量和体内脂肪的异常积聚。
此外,一些EDCs可能与肥胖相关的激素,如雌激素和脂联素发生竞争性结合,干扰它们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体重的调控。
例子中的PBDEs被发现可以抑制脂联素的分泌,而脂联素是一种能够促进脂肪的氧化和降低摄食的激素,对于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和体重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三、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前,对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肥胖关联的具体机制还存在许多争议。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时国庆 北京科技大学化生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系
问题:
1. 什么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2. 什么是低剂量效应? 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及野生动物的影 响有哪些? 4. 你认为应该怎样协调工农业新技术与潜在 环境风险的关系?
2004年7月8日美国环境保护署对美国杜邦公司提起行政 指控,称其隐瞒了其生产不粘锅涂料“特富龙” (Teflon)中的一种关键化合物PFOA(全氟辛酸铵)具 有潜在健康风险的事实,拟对其处以数亿美元的重罚。 7月14日,我国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就 “特富龙”事件发 表声明,表示将迅速组织专家就全氟辛酸对人体健康的 危害进行研讨和论证。
杀虫剂
杀线虫剂 工业化合物 重金属 树脂原料
铅、镉、汞 烷基酚、壬基酚、辛基酚、苯乙烯、双酚-A 、聚氯乙烯、邻 苯二甲酸二丁酯、双(2- 乙基己基) 己二酸盐、双(2-乙基己基) 邻苯二甲酸盐。 他莫昔芬、己烯雌酚、溴萘酚、壬苯醇醚-9 壬基酚。 多氯联苯、阿罗可罗-1254、派兰诺油。
药物 绝缘油
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发行。书中阐述了滥 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对美国及世界其 他主要国家生态环境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巨大影响。
1961-1971年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在越南战场上使用含二恶 英的枯叶剂——“橙剂(Agent Orange)”,总量达4000多 万升。这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严重的二恶英污染事件,对 越南饱受脱叶剂危害地区的事后调查发现大量流产、死胎、 新生儿畸形等案例。
1962年,在《寂静的春 天》一书中,R. Carson用大量 的证据证明有机氯农药DDT是导 致游隼(peregrine falcon, Falco peregrinus)卵壳变薄 的元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灭蚊灵、毒杀芬、六氯苯、氯丹、二恶英、滴滴涕、狄氏剂、异狄氏剂、呋喃、七氯、艾氏剂和多氯联苯。
图片4:中毒前仪表堂堂;中毒后,脸上长出了痘疮并出现严重变形图片5:日本米糠油事件中PCBs我国EDCs污染研究控制中的问题:问题一:现有监测数据仅涉及渤海、长江、珠江、福建、北京等部分地区,且限于个别环境介质中以往被作为有毒物质关注的几类物质,如PCBs、五氯酚、重金属等,许多环境激素的污染水平尚未调查。
问题二:垃圾焚烧、汽车尾气、烹饪油烟、化工生产过程等均可产生EDCs;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有机废水的排放;自来水厂加氯消毒的副产物,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随意堆放等因素导致EDCs渗入水环境。
例子:渤海每年铅入海量612.6t,镉79.5t,汞10.4t,砷530.8t。
有机锡的年使用量高达7500t。
注:被列入EDCs的农药有50余种,我国仅禁止其中的少数品种生产,其余仍在生产使用中。
问题三:政策缺乏,难于控制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对EDCs污染的控制造成了一定的限制,部分有害物质的生产仍有必要持续一段时间。
由以上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比如说1. 增加研究投入,广泛开展调查应给予EDCs污染极大的重视,增加资金及人力投入,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积极的开展基础研究,掌握其具体危害、作用机制和致毒浓度,对EDCs 进行准确的识别,建立合理的EDCs名录;亟需对国内的EDCs污染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开展环境风险评价为有效的控制和治理EDCs污染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进行环境激素治理研究;发展控制技术和治理方案。
2、减排、止排,截断污染来源:欧美很多国家已对EDCs产品及相关行业设置严格的环境安全把关。
我国工农业及医药等各个行业应积极地从自身角度配合污染防治含有EDCs的“三废”的排放。
认识到含有EDCs商品的市场正在急速缩减,应积极的开发安全的、无EDCs的产品。
环境毒理学名词解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毒理学名词解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它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坏蛋,偷偷摸摸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环境。
想象一下,你早上喝的那杯水,可能就是它的“杰作”。
这些内分泌干扰物,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能干扰我们身体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
它们就像是潜伏在我们生活周围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激素水平,让我们整个人都觉得不对劲。
说到内分泌干扰物,你可能会想,嘿,我怎么会碰到这些东西呢?它们无处不在。
想想你用的护肤品,或者你吃的某些食物。
是的,很多化妆品和塑料制品都含有这些小家伙,它们一旦进入你的身体,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开始乱动乱跳,影响你的内分泌系统。
你是不是觉得,这听起来就像是某个科幻片的情节,实际上却是真实的噩梦。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内分泌干扰物那么可怕呢?好吧,先来看看它们对我们的身体做了些什么。
它们可以让我们体重增加,皮肤变得干燥,甚至影响我们的生育能力。
听起来简直就是在跟我们开玩笑,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呢?但是,当这些物质进入我们的血液时,它们会假装成我们的激素,玩起了“模仿秀”。
这可不是一般的模仿,而是让我们的身体搞得一团糟,很多时候你甚至都察觉不到。
再来聊聊这些坏家伙是怎么来的吧。
你可能会想,它们是从外星飞来的?其实不然,很多内分泌干扰物是我们人类自己制造的。
比如,工业废物、农药、甚至一些家用清洁剂,都是这些化学物质的“温床”。
当这些东西进入土壤和水源后,就开始了它们的“旅行”,最终来到我们的餐桌上。
想想就让人觉得不寒而栗,不就是给我们的人生加了一个“隐藏难度”吗?有时候我们也能做点什么来保护自己。
比如,尽量选择有机食品,少用塑料制品,这些都是防止内分泌干扰物进入我们生活的小妙招。
关注那些成分列表,不要让那些难以发音的化学名字混入我们的生活中。
这就像是在打怪升级,时刻保持警惕才能顺利通关。
有些内分泌干扰物是可以被清除的。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多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甚至是定期做身体检查,都能帮助我们减少这些“坏蛋”的影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农药污染物主要指有机氯杀虫剂: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及其降解产物DDE。自1960年来在欧洲该物被列为禁用,然而在发展中国家仍然被使用。DDE分解代谢慢,所以即使在禁用后,由于过去大量释放农田,至今在土壤、水及植物中的含量仍然较高。研究表明,这些污染物在自然界中降解到一定程后,均被发现具有雌激素样的活性。 儿童在摄入含有农药污染的蔬菜、瓜果或肉类食物,其体内都含有很高剂量的雌激素。研究表明: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DDE有微弱的雌激素活性及较强的抗雄激素活性,抗雄激素可以引起雄性大鼠的性发育延迟。
焚烧生活垃圾也是环境激素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焚烧垃圾直接产生二恶英类物质,这是种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的物质,当然还会有其它有害物质。这都是环境激素的来源。
4.3、农业生产中的来源
在农业生产中,不少农场或农民滥用农药。不少农药本身就是环境激素,在滥用的情况下,过多的农药超过了环境所能容纳的能力。这样不少农药留在作物体内不能分解,还有不少渗入土中、地下水,流入河中,造成长期的环境激素危害。
其二、农业生产家为了钱,在养殖业中,没良心的加大量的催产剂、生长类的激素,种植业加了大量的催熟剂如乙烯利、脱落酸等,虽然这加快了动植物的生长速度,但是,这些物质本向就是种环境激素或对人体能产生直接危害的化学物质。
2、哪些化学污染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激素作用?
人们接触较多的是含有雌激素的日用品,包括各种消毒剂、洗涤剂、化妆品、稀释剂、塑料制品、金属( 铅、汞和砷等)、杀虫剂、电子产品中的电路板、化工产品( 含甲基苯、苯胺、酚、烷基类、硝基类化合物)。 研究证实,这类物质多数有雌激素效应,通过相应途径诱发性早熟,以及男性不育症。
各种工业用的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都含有环境激素,添加剂用的量越来越大,当前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了。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环境下的危害与防治研究

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环境下的危害与防治研究一、引言“内分泌干扰物”(ERCs)是指能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包括一类环境化学物质和天然植物激素。
ERCs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如塑料、染料、草甘膦等,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ERCs的危害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ERCs的形成原因、危害机理和防治方案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地探讨。
二、ERCs的形成原因ERCs来源于许多物质,其中包括人工合成和天然物质。
ERCs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塑料制品:大量生产和使用的塑料制品,会释放出一种叫做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的ERCs。
Phthalates是一种增塑剂,主要用于增加塑料的柔韧性和强度。
Phthalates会从塑料制品中渗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释放到环境中。
2、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人们使用的许多化学物质和产品都含有ERCs,如清洁剂、染料、涂料等。
这些化学物质在使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挥发、泄漏、排放等情况,导致ERCs释放到环境中。
3、天然物质:一些天然植物激素也可以成为ERCs,如萘乙酸(NA)和萘酚衍生物(PAs)等。
这些物质可能会在植物生长环境中,受到污染物质的污染而生成。
4、药物:一些药物中含有ERCs,如雌激素等。
三、ERCs的危害机理ERCs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引起人和动物的生殖、免疫和代谢等方面的问题。
ERCs的危害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素水平异常:ERCs可以缓慢地、持续地影响内分泌系统中各种激素水平,从而导致代谢异常。
例如,高浓度的Phthalates 会干扰胎儿的睾丸变异(undifferentiation),从而导致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受到影响。
2、影响细胞信号传导:ERCs有可能影响细胞内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修改细胞表面受体的构象及其相应功能,导致细胞发育和分化异常。
例如,高浓度的雄性激素受体拮抗剂(anti-androgen)可以干扰雄性激素的作用,从而对雄性性征产生影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 对发育的影响 胎儿和婴儿出现先天性畸形、发育不全和痴呆的 病例增加。 5. 引起人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智力低下。 6. 可损害人体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力。 7. 诱发肿瘤发生
日本米糠油事件中PCBs(多氯联苯)受害者的惨状
(二)对野生生物的危害
上世纪50年代:英国水獭种群数量下降; 1952年:佛罗里达鹰的数量下降; 上世纪60年代:蜜歇根湖貂类丧失生殖能力
(二)影响神经递质的传导,毒害神经系统
• EDCs影响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垂体等对激素的 调节作用,导致激素合成、释放、运输异常。 如有机磷农药能与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稳 定的磷酸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丧失 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造成体内胆碱的蓄积,从而 引起神经传导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3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天然雌激素 雌二醇、雌酮、雌三醇
天然 化学物
植物雌激素 真菌雌激素
EDCs
人工合成 化学物
大豆异黄酮 香豆雌酚 玉米赤霉烯酮 己烯雌酚、己烷雌酚 炔雌醇、炔雌醚等 二噁英、多氯联苯 双酚A、邻苯二甲 酸酯类等
人工合成的雌激素
环境化学污染物
4
按照EDCs的干扰功能分类
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可以诱导肝脏甾醇羟化酶、微粒 体酶,从而加速内源性激素的代谢和排泄。
艾氏剂和狄氏剂可使大鼠的谷丙转氨酶和醛缩酶的活 性升高 DDT对ATP酶有抑制作用。
(五) 影响机体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人的免疫系统在环境激素的长期作用下,会 发生免疫失调和病理反应。
Pb、Hg可使机体产生过敏性发病综合症; 一些杀虫剂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
(二)内分泌干扰物的定义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有一种“隐形的威胁”正在悄然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态平衡,这就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也许您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个名词,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并且可能对我们的身体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呢?简单来说,它们是一类能够干扰人体或动物体内正常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模拟、阻断或改变体内天然激素的作用,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非常广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中的双酚 A、邻苯二甲酸盐,食品包装中的某些防腐剂和增塑剂,农药中的有机氯、有机磷等,以及工业废水和废气中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能属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范畴。
让我们先来看看塑料制品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如今,塑料制品已经无处不在,从我们喝水的杯子、储存食物的容器,到儿童的玩具,都可能含有双酚 A 和邻苯二甲酸盐。
双酚 A 被广泛用于制造聚碳酸酯塑料,这种塑料常用于生产水瓶、婴儿奶瓶等。
研究发现,双酚 A 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长期接触可能会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增加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风险。
邻苯二甲酸盐则常用于增加塑料的柔韧性,它可以干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影响生殖发育,尤其是对于儿童的影响更为显著。
食品包装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也不容忽视。
一些食品包装材料中含有的防腐剂和增塑剂,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可能会迁移到食品中,进而被我们摄入体内。
例如,某些罐头食品的内壁涂层中可能含有双酚 A,一些保鲜膜中可能含有邻苯二甲酸盐。
这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干扰激素的正常分泌,影响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农药也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防治病虫害,大量的农药被广泛使用。
然而,许多农药,如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生物体内积累,最终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长期接触这些农药可能会导致生殖障碍、免疫系统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谁打破了过敏防御的“金钟罩”

•公众号文章精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谁打破了过敏防御的“金钟罩”高翔作者单位:266000山东青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变态E-mail:gaoxiang2002@(过敏)反应科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or chemicals,EDCs)是指对生物的激素合成与代谢等过程具有干扰作用,破坏机体内分泌稳态,对生殖与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一类外源性化学物质,具有高稳定性,可排放到环境中长期存在[1]。
从生命早期开始,生活中EDCs暴露就可能影响激素信号的传递,干扰人体免疫系统的稳态,就如同打破了过敏防御的“金钟罩”,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2]。
1生活中无处不在的EDCsEDCs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暴露于人体。
还可以从母体通过胎盘、脐带血及乳汁传递[3]。
几种主要的EDCs 中,最常见的为双酚A(bisphenol A,BPA)与三氯生(triclosan,TCS)(表1)。
2BPA与过敏BPA可在尿液、血清及血浆,以及孕妇群体中检出。
生命早期BPA的暴露可干扰机体的免疫系统,很有可能从胎儿出生前就发生作用,导致长期的累积暴露并且影响终生。
BPA主要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如哮喘)。
研究表明,成年女性尿液中BPA浓度与其患过敏性哮喘的概率密切相关,并且与致敏程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⑷。
妊娠期母亲BPA暴露,会增加各年龄段儿童哮喘和呼吸道感染发生的风险[5]。
中国一项儿童期环境与过敏性疾病队列研究发现,3岁及6岁儿童尿中BPA浓度与血液IgE水平和哮喘的发生呈正相关[6]。
3TCS与过敏TCS可在孕妇外周血、尿样、胎儿脐带血及乳汁中检测到[7]。
婴幼儿可通过非处方药(来自药物的种植环境)摄入TCS。
TCS对免疫系统有干扰作用,更容易引发呼吸道过敏,尤其是吸入性和季节性变应原物质的过敏反应。
TCS单一暴露不会过敏,但会增强其他环境致表1生活中常见的EDCs及相关产品和日用品常见EDCs相关产品双酚A(BPA)三氯生(TCS)全氟烷基和聚氟烷基物质(PFASs)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一种塑化剂)婴儿奶瓶、玩具、塑料水杯、食品罐、供水管道、食品饮料包装材料日常生活用品(如牙膏、清洁剂、塑料餐具、医疗用品等)不黏锅、皮革、纺织品及表面活性剂等生活用品塑料容器、食品容器、PVC材质的医疗器材(如输液管、导尿管、鼻胃管、血袋和透析袋)丙二醇(增塑剂)化妆品、牙膏和香皂、染发剂、防冻剂、玻璃纸、制药乙二醇醚塑料、合成树脂、油漆、制药、纺织品、农药、干洗剂、试剂芳香族化合物塑料、药物、油漆、染料、树脂、合成纤维、乙醇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药物、漂白剂、防腐剂、乳化剂、擦光剂、工业气体净化剂、润滑剂敏原的过敏反应[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课件
48
壬基酚(nonylphenol,NP)
分子式C15H24O,主要用于合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 NPEOs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洗涤剂、除草 剂、杀虫剂、塑料添加剂、乳化剂、润湿剂、涂料、化妆品、 纺织助剂和油田化学品中。全世界每年生产大约50万吨烷基酚 聚氧乙烯醚(APEOs),其中NPEOs占80% ,中国NPEOs的年 产量为4万。全世界每年NPEOs产量的60 %进入水体。
整理PPT课件
38
APs 和APEOs 的性质
整理PPTC的浓度
整理PPT课件
40
APs 及APEOs 在地表水中的质量浓度
整理PPT课件
41
APs 及APEOs 在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质量浓度
整理PPT课件
42
APEOs 代谢物在沉积物中的质量浓度
整理PPT课件
整理PPT课件
9
整理PPT课件
10
国外的内分泌干扰物清单
●美国环保局(1996):60 种;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1996):48 种; ● Our Stolen Future(1996):50 种; ● WWF(1997):68种; ● 日本环境厅《关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战略计划’98》:67 种 Strategic Programs on 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ers,SPEED
28
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
整理PPT课件
29
水环境中优先监测的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和环境要素(EPA)
整理PPT课件
30
具有内分泌效应的农药
整理PPT课件
31
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的部分农药、代谢物 及作用机理
整理PPT课件
32
整理PPT课件
具有 内分 泌干 扰作 用的 部分 农药、 代谢 物及 作用 机理 (续)
33
环境激素类有机氯农药
整理PPT课件
34
亚洲一些地区河湖底泥中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水平 (ng/g,干重)
整理PPT课件
35
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理化性质
整理PPT课件
36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lkylphenol ethoxylates,APEOs)
一类重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加工、工业洗涤、石油开 采及日常生活等。全世界每年的APEO产量约为50万吨,其中80%为壬基 酚聚氧乙烯醚(NPEOs)、20%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s)。
整理PPT课件
11
具 有 内 分 泌 干 扰 效 应 的 污 染 物 清 单
整理PPT课件
12
具有内分泌干 扰效应的污染 物清单(续1)
整理PPT课件
13
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污染物清单(续2)
整理PPT课件
14
哺乳动物和鱼体内、外雌激素干扰物
整理PPT课件
15
环境雌激素类物质
整理PPT课件
整理PPT课件
22
降解PAEs的细菌菌株
整理PPT课件
23
若干细菌菌株中的邻苯二甲酸酯降解相关基因及其功能
整理PPT课件
24
降解PAEs的细菌菌群
整理PPT课件
25
整理PPT课件
酞 酸 酯 在 环 境 中 的 生 物 降 解 途 径
26
整理PPT课件
27
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农药清单
整理PPT课件
整理PPT课件
49
壬基酚(Nonylphenol,NP)在国外水体中的分布
整理PPT课件
50
部分国家和地区 地表水与沉积物 中的壬基酚浓度
整理PPT课件
51
NP对水生物的急性毒性
整理PPT课件
52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n=1~20))是典型内分泌干扰 物壬基酚(NP)的前驱物质,作为生产合成清洁剂、乳化 剂、润湿剂、分散剂和农用除草剂的原料被长期使用,是 目前全球商用第二大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体中分布 广泛。
43
APEOs的好氧和厌氧生物降解过程
整理PPT课件
44
APEOs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生物转化
整理PPT课件
45
整理PPT课件
烷基酚聚 氧乙烯醚 (APEOs) 转化为烷 基酚的生 物转化过 程
46
APnEO的生物降解
整理PPT课件
47
8种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的对数值及其结构参数
16
整理PPT课件
部 分 环 境 雌 激 素 类 物 质 及 其 用 途
17
典型内分泌干扰物
整理PPT课件
18
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及来源
整理PPT课件
19
环境激素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整理PPT课件
20
具有环境激素作用的PAEs化合物
整理PPT课件
21
我国城市污泥中PAEs化合物的含量(mg/kg)
整理PPT课件
6
环境激素类物质的侵害途径
●空气侵入:如垃圾焚烧(二噁英)、化学品挥发。 ●水源侵入:如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医疗废水。 ●食物侵入:如农药、防腐保鲜剂、生长激素、杀菌药物。
整理PPT课件
7
部分已报道的环境内 分泌物质的含量及分 布
整理PPT课件
8
我 国 水 体 的 内 分 泌 干 扰 物 污 染 现 状
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整理PPT课件
4
内分泌干扰物的理化特性
❶分子结构简单,以苯环居多。 ❷分子较小,与激素相当,相对分子质量介于200~400 之间。 ❸脂溶性 ❹可吸附性 ❺难分解、去除困难 ❻高蓄积性 ❼高毒性。
整理PPT课件
5
环境激素的作用特点
●延迟性:生物在胚胎、幼年时所受到的影响可能到成年 和晚年才显露出来; ●阶段性:不同生长阶段对生物个体会造成不同方式的影 响与后果; ●复杂性:不同剂量、不同暴露方式对不同器官可能造成 不同影响,其毒性有时有协同或拮抗作用。
整理PPT课件 APEOs及其降解产物的结37 构
烷基酚(alkylphenols,APs)
烷基酚类化合物是全球第2大类商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 酚聚氧乙烯醚( alkylphenol ethoxylates,APEs)的主要降 解产物,20世纪40年代开始用作塑料增塑剂、农药乳化剂、 纺织行业的整理剂等,现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日常生 活及科学研究中。
内分泌干扰物 endocrine disruptors chemicals,EDCs
整理PPT课件
1
内分泌干扰物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野生动物内分泌系统正常 功能(激素的合成、储存、释放、运输、清除等环节)并产 生异常效应的物质。
整理PPT课件
2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分类
整理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