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环保研究所的坂布贡教授研究的一项结
果显示,环境激素的污染,使饲养的鸡70% 患有眼病,30%患有咳嗽,15%患有气喘和 支气管炎。恰恰这种鸡食品,已经和正在成 为人们餐桌上津津乐道的美味佳肴。 这些激素与人体内的正常激素“结合”,引 发内分泌紊乱,造成人体正常激素失常。表 现在发育、生殖、精神、情绪等多个方面。
精子数量减少,生殖器官异常、各种癌症发 病率(尤其是女性乳腺癌)增加,以致于生 殖能力下降,后代的健康和成活率降低等。 严重威胁了人类和野生动物的物种繁衍和长 期生存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形式
专家们筛选出70种化学品为环境激 素类物质,其中有7种最危险的多用来制 造人们日常用的涂料、洗衣剂、树脂、 可塑剂、食品添加剂等。
有机污染化学专题之七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 的筛选及作用机理
报告内容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含义与特点 EDCs的危害 EDCs的分类及来源 EDCs的作用机制 EDCs分析监测方法 我国EDCs防治现状问题及对策 如何做到自我保护与保护环境
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 含义与特点
引言 --全球动物变异史
环境激素进入人体的途径
定 义
内分泌干扰物质是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为保持
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而在体内产生的天然激素 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从而 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 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 US EPA的定义 内分泌调节物:引起完好无损生物体或其后代中 内分泌功能变化不利影响的外源物质,它们主要是
上世纪50年代:英国水獭种群数量下降; 1952年:佛罗里达鹰的数量下降; 上世纪60年代:蜜歇根湖貂类丧失生殖能力,
出生率下降; 1970年:安大略湖80%鸥鸟死亡; 1980年:佛罗里达鳄鱼发育异常; 上世纪80年代早期:南加利福尼亚雌海鸥配 对筑巢产卵; 1988年:北欧大批海豹死亡; 上世纪90年代早期:地中海大批海豚死亡;
有学者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已成为继“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和“臭 氧层破坏”之后又一严重的全球性环境 公害问题,属第三代环境污染物。
“内分泌干扰性化学物质”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最初由美国1996年出版的“Our Stolen Future”提出。 日本1997年出版的《掠夺未来》一书 介绍了这类化学污染物的情况,这类化 学污染物由此在日本国内引起人们的普 遍关注 《掠夺未来》引用了1991年国际会议 发表的报告“合成化学物质对野生生物 及人类的影响”,提出了内分泌干扰 (endocrine disrupting,ED)物质的概 念,即在环境中存在着一类化学物质, 当进入动物体内之后能起到干扰体内正 常激素分泌的作用,从而影响生殖功能, 导致恶性肿瘤的产生,这类化学物质即 所谓的“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质”
引言 --全球动物变异史
20世纪后期,人类及野生动物的生殖、免疫、
神经等系统出现了各种异常现象; 1998年发现多只北极熊生殖器官变异; 1994年4月,日本7条河流中的雄鲤鱼有1/4雌性 化。
引言--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人类

从1940年到1990年这50年间,人类的精子密度下降 了50%; 现在全球每年约有50万名妇女死于乳腺癌,且发病 率以每年5%~20%的速度上升; 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一生中乳腺癌的发生几率 仅为1/20,而20世纪90年代上升为1/8。 胎儿和婴儿出现多起先天性畸形、发育不全和痴呆 的病例。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 天津。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形式
为了使牛、羊多长肉、多产奶,人们给这些牲畜体内注射了
大量雌激素; 为了让池塘里的鱼虾迅速生长,养殖户添加了“催生”的激 素饲料; 为了促使蔬菜、瓜果个大,提前进入市场,菜农和果农们不 惜喷洒或注射一定浓度的乙烯利、脱落酸等“催生剂”。 许多市场上出售的鲜红可人的番茄和苹果吃起来却味同嚼蜡, 原来是用“催红素”催红的,看上去紫得发黑的葡萄,吃到 嘴里或是淡然无味,或是又酸又涩,竟是用“葡萄膨大素” 催大催熟的。还有硕大的西瓜、甜瓜、水蜜桃等,不少都是 用激素“催”出来的。
根据US EPA的报道,EDCs可对内分泌系统的以下过 程产生干扰作用 ①激素合成异常; ②激素储存和释放异常; ③激素的转送异常; ④激素的清除异常; ⑤对受体的识别、和受体的结合异常; ⑥与受体结合后信号的传送过程异常等。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续)
性激素分泌量及活性下降、雄性物种雌性化、
wenku.baidu.com
环境激素的特点(续)

c )对幼体特别敏感。幼体在发育期受到的污 染量约为成人平均水平的l0倍-20倍,而且由 于机体发育过程中内分泌系统缺乏反馈保护 机制,同时幼体的激素受体分辨能力不如成 体高,所以,孕期、幼年动物及幼儿对激素 的反应比成体敏感。
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的危害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




引言--?
很多研究表明,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
因是人类和野生生物的内分泌系统受到 环境中一些化学物质的扰乱,造成体内 天然激素水平的失衡。 这些能够干扰体内激素平衡的化学物质 一般都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 和排放的污染物质,因此称为“环境内 分泌干扰物质”或“环境激素类物质”。
引言--?
通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 物,又可以称之为环境激素。

——欧盟定义
环境激素的特点


a )种类繁多,分布广,易富集。环境激素产量巨 大,不易降解,易挥发,残留期长,可以通过水、 大气循环遍布包括南北极在内的全球各地,并且 最终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在生物体 内富集。 b )表现形式多样性。有些内分泌干扰物质随剂量 的变化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作用;在不同组织中的 作用也可能不同;对神经、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 统中任一系统的作用都会影响到另两个系统,从 而造成了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