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市镇基本情况介绍
柳市镇市场概况

柳市镇市场概况一、概况柳市镇隶属于浙江省乐清市,位于乐清市东南部沿海乐清湾之滨、瓯江口北岸,北临乐清市中心城区,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为乐清“一心两翼”的南翼副中心。
2014年镇域面积92平方公里,辖10个城乡新社区、158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2万人,外来人员24.5万人。
2016年柳市镇实现GDP 242.1亿元,财政总收入35.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5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26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69.6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第三产值增加值86.4亿元。
2010年底,柳市镇被确定为浙江省小城市培育的27个试点镇之一,并于2011年开始为期3年的第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2014年进入第二轮。
去年3月,柳市镇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四个镇级单位之一。
据柳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近6年的试点工作,柳市镇已实现由“镇”向“城”的跨越。
柳市镇今年1—6月份,完成生产总值106.8亿元,同比增长7.2%,财政总收入17.8亿元。
中国电器之都——柳市南接七里港港区,东临大门岛港口石化中心,北承乐清市区,西靠工业重镇北白象镇,乐清至温州必经路段,位居柳白滨江组团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独特。
柳市作为温州都市圈以及温台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温州经济”模式的典型和乐清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其雄厚的电器生产、研发能力,使其成为“中国电器之都”。
全区总面积总面积为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0万人,下辖东城、南城、西城、北城、新城、象阳、黄华、七里港八个办事处、21个社区、158个行政村。
柳市人口:户籍人口约21.9万人,外来人员约23.5万人。
北白象镇距离柳市镇9.58公里,北白象人口:户籍总人口约12.4万人,外来人口约14万人。
柳白地区常住人口:约71.8万人。
二、柳市镇及周边商圈如今的乐清传统商业街区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一站式购物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仍未兴起。
湖州海通管桩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湖州海通管桩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湖州海通管桩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湖州海通管桩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简支梁产品生产(依法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XX镇情况简介

XX镇情况简介【地质地貌】XX镇属大方县的卫星城,与大方的经济、地理、文化相互依存,离县城最近的村寨仅2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全镇地形地貌以丘陵和山间谷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在1200—1500米之间,相对高差400—450米,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境内无金属矿产资源,地下岩石以碳酸盐类和页岩类为主,土地“石漠化”严重,地表土主要以黄壤、石灰土、紫色土为主,适宜于天麻、半夏、白芨、桔梗、金银花等多种中药材的生长。
【经济发展】2017年,全镇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财政总收入1091.37万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9元,年均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2.76元,年均增长13.12%。
【脱贫攻坚】2017年度,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脱真贫、真脱贫,突出问题导向,打好“精准”牌,盯紧漏评率、错评率、错退率、贫困发生率、群众满意度“四率一度”核心指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坚决防止虚假脱贫。
是精准施策,用好用活用足各类扶贫资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覆盖增收措施,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
2017年实现两个贫困村(石板村、XX村)成功出列,392户955人脱— 1 —贫。
截止目前XX镇还有三个贫困村未出列(新田村为深度贫困村),有未脱贫人口731户1731人,贫困发生率为5.22%,2018年计划脱贫1389人。
【行政区划】XX镇辖6个社区居委会、5个村委会,共109个村民组。
其中,XX社区辖22个村民组,穿岩社区辖20个村民组;陇公社区辖17个村民组;坪寨社区辖13个村民组;桶井社区辖12个村民组;新田村辖7个村民组;朱仲河村辖6个村民组,龙井村辖4个村民组;石板村辖5个村民组;平坝村辖3个村民组。
【人口情况】XX镇总人口9923户33170人,其中常住人口21135,。
男女比例,男性人口16471人,占总人口49.66%;女性人口16699人,占总人口50.34%;人口结构0一14岁人口为6975人,占21.03%;15—64岁人口为23633人,占71.25%;65岁及以上人口为2562人,占7.87%。
浙江练城强村产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浙江练城强村产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浙江练城强村产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浙江练城强村产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企业管理;物业管理;专业保洁、清洗、消毒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练塘镇案例分析1

案例分析
目录
简介 凸现的区位比较优势 基本状况 独特的人文环境 日趋增强的经济实力 规划背景旅游资源 交通 用地 产业 景观 规划 要点 总结
分析
新机遇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 开发特色农业 集镇建设进一步推进
简介
练塘位于青浦区地处上海西南, 东邻上海市松江区,与松江工业园区、上海松江出 口加工区(国家级)相连,西南紧挨浙江嘉兴、嘉善。 2001年初,撤销原小蒸、蒸淀、练塘三镇建制,设立新练塘镇。全镇总面积93.66 平方公里,常住户籍人口5.47万人,流动人口近万人,下辖4个居委会、25个行政村, 有4个经济开发小区。
基本状况
•日趋增强的经济实力 日趋增强的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练塘人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 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国内最早以经济小区开发形 式扶持和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的地区之一 茭白、蔺草是当家产品 以“鱼米之乡”而名闻遐迩 特种水产养殖的基地 万亩生态林
基本状况
•凸现的区位比较优势 凸现的区位比较优势 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撤三建一后 的练塘镇,区位比较优势凸现,东邻上 海市松江区,与上海松江工业园区(市 级)、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国家级) 相连,西南紧挨浙江嘉兴、嘉善。道路 交通四通八达,境内朱枫公路纵贯南北, 东连沪杭高速公路,同三国道,南接 320国道,北依“318”国道、沪青平 高速公路,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 投资环境得天独厚。练塘成为上海重要 的西南门户。
家庭编结业发展迅速:茭白叶编织 家庭经济发展较快,羊 毛衫编织业发展迅速 初步形成了上海市郊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
经济发展基本概况
基础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市镇基本情况介绍
一、概况
练市镇地处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中心,全镇124.3平方公里,人口85078人,辖41个行政村,2个社区。
耕地90490亩,水田86331亩。
练市早在2000多年前就成为东海之滨“乡人购琏成市”的著名商埠。
由于大自然的惠赐,这里人杰地灵、物阜民丰;土地肥沃、河水清澈。
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盛产鱼、米、蚕丝而饮誉四方,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
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勤劳、朴实、聪明、能干的练市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人文、理念等诸多优势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时代杠杆,把握时代商机,把艰苦创业的脚印留在祖国大江南北,留在西欧,留在太平洋的彼岸。
正因为有这一大批继承“浙江精神”的实业家和投身于市场经济的人们,才使今日的练市成为浙江的经济强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练市的变化日新月异。
练市,是“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创建百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镇”、“浙江省中心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卫生镇”和“浙江省丝绸纺织工业品专业区”。
方兴未艾的练市镇区依托湖盐公路、京杭运河过境段改道和拓宽工程等契机,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交通更便捷,通信更顺畅、电力和供热更充足。
占地350多公顷的工业园区,已成功完成了道路、桥梁、供电、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招商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凸显了园区平台优势,成了招商引资的主战场。
现工厂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古镇练市相传二千多年前,因乡人购琏成市,故名琏市。
三国时,改为巡幕镇。
唐代称连云镇。
明洪武年间,因河水西来如匹练,故名“练溪”。
继有涟川、连市、梿市等名称。
清同治九年,因“练”、“琏”同音,才始称练市。
水乡古镇,人杰地灵,尚武崇文,代有名人;练市是明代军事家、文学家茅坤的故乡。
曾是太湖之滨的军事重镇,三国时,东吴孙权屯兵于此,设置幕府巡行周围,因此以“巡幕”作镇名。
所以,文化遗迹众多。
相传朱元璋避难时所经的荃步村“报恩寺”现已修复一新;在当代,有国际书联委员王贤礼、省书协会员李邦梅、香港东方文化中心特编周熙华先生等老一辈著名书画家,为繁荣、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作出贡献;有古朴典雅的万兴公园和文化中心大楼。
近年建成的“王贤礼艺术馆”成为又一文化新景点。
民间的舞龙、耍狮、武术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生活。
全镇有市级文保点共八处:镇区南大街的仁寿桥、东大街的安济
桥、镇区东栅的凤凰桥、镇区东大街东段的连云桥、凌家堰村境内的徐林普济塘桥、杨树河村境内的妙严塘桥、朱家埭村境内的台子汇遗址和蔡家桥村境内的蒋家村遗址。
二、工业经济
2009年练市镇实现生产总值40.5亿元。
财政总收入实现2.3亿元。
全镇工业企业100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54家。
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被列为浙江省“五个一批”和湖州市“亿千规模”的集团企业12家。
全镇完成自营出口14235万美元。
工业产品门类较多:有电子、热电、纺织、毛皮、服装、制鞋、化工制品、金属制品、饮料制造、机械制造、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建材、家具等二十大类1000多个品种。
近五年来,全镇工业总产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09年实现了156.1亿元。
新型纺织、电磁线缆、裘皮三大产业显示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全镇年产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各种铜材、电磁线5万多吨,各类针织布、面料2亿多米,生产各类服装1亿多件,兔羊毛等各类毛纱4万多吨,裘皮14万张,木材30万立方米。
而其众多产品远销国际市场,是湖州市的创汇大镇和湖州市工业强镇。
练市镇荣获湖州市投资环境十佳乡镇、湖州市示范乡镇工业功能区、湖州市工业性投入前五名乡镇、南浔区利用外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农业经济
全镇共有村民小组761个,农户20217户,耕地90490亩,其中水田86331亩。
桑地16259亩。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大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稳定粮食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009年,全镇共投入资金1015万元,清淤河道全长71.78公里,共清除土方152.7万方,涉及到12个村。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84亿元,同比增长9%。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41元。
农业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基地和专业合作社等,优化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
花卉苗木、黄花菜、特种水产、无公害大米等特色农业总量有了较快增长。
畜禽、湖羊、獭兔、优质桑苗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已拥有专业化合作组织8家,农业龙头企业7家,全镇优高农业生产总值达3.8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11.1万吨,饲养蚕种62202.9张,湖羊7.03万头,肉猪8.9万头,獭兔48.37万头,种、肉禽337.4万羽,规模化养殖效益和专业合作组织的优势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练市镇被评为浙江省畜牧产业强镇和蚕桑产业强镇两项荣誉称号;信息通讯、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发展较快。
四、环境政治
2009年,我镇投资近770万元新建和整改镇区道路,做到“绿化、亮化、美化”;投资
442万元,完成市南塘湖滨公园、凤凰河湖滨绿地、东兴路湖滨绿地及长城家园两侧绿化及砌石护岸工程。
练市自来水厂3万吨级自来水扩建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并投入正常使用。
城乡统筹加快,以“百千”工程,生态创建工程为抓手,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开展村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根据“三清四化”的要求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参与,使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善。
“户集、村收、镇运”的垃圾收集体系逐步健全。
水利设施不断改善。
加固加高外围圩埂27公里,修复病危水闸2座,修复土坝16条780米,维修病老机埠6座,改建机埠7座,新建水闸排涝站2座,河道清淤71.78公里,完成土地整理3686亩。
我镇还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
五、精神文明创建
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我镇共有省、市文名单位(村)31家:省级文明单位2家,区级文名单位26家,区级文明村16家。
对外宣传水平不断提升。
在区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200余篇。
有线电视、调频广播等为主的宣传网络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练市已成为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镇、浙江省文明镇。
六、社会事业
练市是浙江省教育强镇。
全镇有中学5所,成人学校1所,小学4所。
练市中学、练市一中、练市成校被认定为“省A级普通高中”、“省农村示范性初中”和“省示范性成校”。
在校学生11012名,其中:中学生3095名,小学生4935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
全镇幼儿园3所,入园儿童1578名,入园率达到97.3%。
按照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年活动的要求》进行自查,以镇村校联动的形式,落实整改措施。
对洪塘、花林幼儿园,投入近40万元进行改造和新建。
为实现教育整体布局科学调整,规划建造的新练市二中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会审,前期准备工作已在筹备。
同时,洪塘小学1000平方米教学楼扩建工程已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教育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
卫生防治工作不断进步。
我镇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全面投入运行,完全实行了“七统一”的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免费体检、农村公共卫生、健康档案信息化、妇女病普查等工作有机结合,初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全年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享受免费体检人数占总参保人数的85.45%。
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
全镇计划生育符合率达97.41%,人口自然增长率已连续八年实现负增长。
企业职工劳动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完善。
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6%以上,大病救助制度得到完善,农村居民享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
群众生活救助制度逐步健全,困难群体得到政府救助和妥善安置,全年共发放低保金、残疾人补助金109万元,解决21户困难群众住房;启动了练市敬老院异地新建工作。
2009年,大力开展劳动力培训工程。
全年有3476名失地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技能培训,2363人实现了再就业。
建成了练市镇劳动力市场,并与湖州市劳动力市场实现信息联网,为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及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再就业的信息渠道。
2009年,全面完成征兵任务,认真做好义务兵优抚工作。
公安、工商、财税、金融、电力、土管等部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