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直方图-管制图制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公司名称]

[键入文档标题]

[键入文档副标题]

[选取日期]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容的简短总结。]

目录

第一章柏拉图制作方法 (3)

1.1、制作方法 (3)

1.2、举例说明 (3)

第二章直方图制作方法 (7)

2.1、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7)

2.2、举例说明 (8)

第三章管制图制作说明 (11)

3.1、各个管制图界限一览表 (11)

3.2、符号说明 (12)

3.3、绘制管制图的步骤 (13)

3.4、管制图使用时之注意事项 (13)

3.5、举例说明 (14)

第一章柏拉图制作方法

1.1、制作方法

1、收集制作柏拉图需要的数据,分类输入表格。

2、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以此计算出这些数据的累积数目和累积百分率。

4、选择需要的数据生成柱状图。

5、选择累积百分比,将图表类型变为折线形式。

6、更改两个纵坐标值将累积百分比的的最大值改为1;将发生数据的最大值改为发生数据

的累计最大值,或大于等于累计最大值。

7、调整图之间的间隙,美化图形生成柏拉图。

1.2、举例说明

第三步:在图上选择累计百分比图形,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标类型,以此选择带标记的折线图。将累计百分比的柱状图变为折线图。

第四步:更改成折线图后,选中折线图,在右键里面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随后选择“次坐标轴”得到如下图像。

第五步:选择累积百分比的坐标轴,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在里面将最大值改为1,最小值为0,其他可按照需求或选择默认设置。

选择数量坐标轴,点击右键选择“设置坐标轴格式”在里面将最大值设置为大于

或等于累计不良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和间隔可按照需要选择。得到如下图形。

第六步:选中图形点击右键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在里面将“分类间隔”调整为零。

双击每个柱子选择不同的颜色可以改变每个柱子的颜色。最后调整后得到如下图

形。

第七步:如果要清晰的表达数据,可点击右键在图形上面添加数据标签。

第二章直方图制作方法

直方图主要用来统计一组数据在某个围出现的次数,显示数据在各个区间的分布。

2.1、直方图的制作步骤

1.收集数据并且记录在纸上.

2.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计算全距.

4.决定组数与组距.

5.决定各组的上组界与下组界.

6.决定组的中心点.

7.制作次数分配表.

8.制作直方图.

2.2、举例说明

第一步: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并整理。将不良的数据剔除。下表收集了A,B两种数据的不良。

表一

A器件B器件

179 168 165 183 156 148 165 152 161 168 188 184 170 172 167 150 150 136 123 169 182 177 186 150 161 162 170 139 162 179 160 185 180 163 132 119 157 157 163 187 169 194 178 176 157 158 165 164 173 173 177 167 166 179 150 166 144 157 162 176 183 163 175 161 172 170 137 169 153 167 174 172 184 188 177 155 160 152 156 154 173 171 162 167 160 151 163 158 146 165 169 176 155 170 153 142 169 148 155

第二步:计算上述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max(数组围),=min(数组围)】

表二

最大值最小值

194 119

第三步:依据下表规则确定分组的数目:一般组数过少,虽可得到相当简单的表格,但却失去次数分配的本质;组数过过多,虽然表列详尽,但无法达到简化的目的.(异常值应先除

去再分组).分组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一般用数学家史特吉斯提出的公式计算组

数,其公式为:K=1+3.32 Lg n

一般对数据之分组可参考下表:

数据数组数

50~100 6~10

100~250 7~12

250个以上10~20

按照如表所示的数据我们的本次的分组数目为10。

第四步:确定分组的组解值;组距。

组距计算方法为:按照此公式本组的组距为

7.5,便于计算取8

第一组的下届值确定方法为:;测定值的最小位数如

果为整数则为1,小数的话可以取小数所精确到的最后一位(0.1;0.01;0.001……)。

所以第一组的下届值为118.5。

第五步:确定每组的数值围:第一组的上界值=下届值+组距;第二组的下届值就等于第一组的上界值。以此类推计算每组的上下界线。得到如下所示的数据:

表四

组名数组围中间

出现的次数

A出现的次

B出现的次

A 118.5 126.5 122.5 2 0 2

B 126.5 134.5 130.5 1 0 1

C 134.5 142.5 138.5 4 0 4

D 142.5 150.5 146.5 8 1 7

E 150.5 158.5 154.5 17 2 15

F 158.5 166.5 162.5 21 8 13

G 166.5 174.5 170.5 23 16 7

H 174.5 182.5 178.5 13 12 1

I 182.5 190.5 186.5 9 9 0

J 190.5 198.5 194.5 1 1 0

第六步:计算表一中的数据在各个组中出现的次数,得到的数据见表四。EXCEL可用下面的公式查找。

【=COUNTIF(搜索数值围,">=该组的下界值")-COUNTIF(搜索数值围,"> 该组的下界值")】

第七步:选择各组的“中间值”和“出现的次数”,“A出现的次数”,“B出现的次数”制作直方图。

图一:出现的次数

图二:A组出现的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