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
论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完善
摘要
当今社会网络媒体日益兴盛,网络媒体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网络舆论反映代表了上网者人心的向背,影响着网民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我们是否认知网络就是要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空间,公众在这里平等的传播信息、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在网络中集合,进而形成无法忽视的舆论压力,引起政府高层的关注,对事件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现如今的社会中,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电脑网络为形式的舆论监督其影响力正显现出愈来愈强的趋势,尤其网络舆论,越来越被认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7•23动车事故﹑郭美美炫富事件等。本文从网络案例到专家著作评点分析,说明目前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完善的必要性。
关键词: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机制;舆论监督;网络
中图分类号: TN71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网络舆论监督在揭露腐败、违法犯罪和社会不良现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也与日俱增。人民群众对被监督者各种不正之风的进行谴责,通过网络形成舆论,再经过网站媒介的传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风起于青萍之末”由小范围的舆论变为大范围的舆论,地方性的舆论变为全国性的舆论,越轨者因此受到社会公义和社会责任的强大压力。但也有由于过大的不实或是夸大的网络舆论使国家人民群众蒙受巨大的损失。因此,网络舆论监督机制更需要完善,促使人们去服从规则,借助完善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好好的发
挥其道义力量,从而促使整个社会机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网络舆论监督内涵及特点分析
网络舆论的概念:网络上公众的意见或言论称之为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的形成,有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一是来源于网民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当社会出现某一新问题时,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基于自己的物质利益和文化素养,自发地、分散地在网路上表示出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持有类似态度的人逐渐增多,并相互传播,相互影响,凝聚成引人注目的网络舆论。
网络监督:网络监察督促。也就是说,网络监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网络监察,二是网络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所以“络舆论监督”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揭示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网络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形成舆论,从而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
网络舆论监督在社会形态中具有的特点:网络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约束政府权力的一种方式,它是从有网络、网民产生之日起即已存在的一种新型社会控制形式。
网络舆论对政府和群众的作用。
制约公共权力,推动廉政建设,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核心是授权,并使个人与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在网络上形成一种监督与被监督或相
互监督的关系。网络舆论监督者负有监督的权力或职责。这种职责是每个网民享有的。3以人民权利制约政府权力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是由网民监督政府的权力;二是网民与人民之间的监督,促成政府的关注、关心。
网络舆论道德制约权力这一机制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法使社会
或统治阶级对政府官员的要求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培养他们勤政廉政为统治利益或公共利益服务的意识和品质,使他们能够自觉地以内心的道德力量抵制外在的不良诱惑,自觉地严格地要求自己,行使好手中的权力。
维护公民权利,促进公民参与,强化公民权利意识,影响舆论方向。
发挥人民网络舆论权利制约机制的涵义在于,在正确理解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的基础上,恰当地配置网络舆论权利,以使它能够起到一种限制、阻遏权力之滥用的作用。公民的权利对于政府滥用权力起着一种阻碍与制约的作用,公民的网络舆论权利作为一种标识,提醒政府注意到不要逾越权力的法定界限。当政府逾越权力的法定界限、滥用权力或有不当行为时,这些权利可以保证公民作出一些积极的反抗,迫使政府收回它的权力触角或改变不当行为。4发挥积极的制约作用。尤其一些权利停留在理论或道德的层面,没有成为法定的权利。
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社会监督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 我们
要更多地利用网络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着力提升监督水平。同时我们也要看到, 网络舆论监督是一个新事物,目前方兴未艾的网络舆论监督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 网络舆论监督才能够在公共权力制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存在的不足
(一)网络舆论监督有时不能真正代表民意
1网络舆论监督内容不全部真实
监督信息具有片面性。由于每一个网民都有自己的社会背景和自己的生活阅历,对待同一件事情,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网友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发表对事件的看法,使网民发布的信息具有片面性,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2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群众的知情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制度设计具有浓厚的政策性特征。二是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与内容狭窄。三是信息公开的渠道少,手段落后,信息公开的方式也较为单一。四是信息公开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性规范。目前推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开只对一些特定的政府信息进行了规定,且往往处于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全盘规划和部署。五是公民在获得政府信息的程序方面缺乏保障和救济机制。
3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动机、目的、方式等存在不足,流言和民谣较为盛行
部分监督主体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个别网络监督主体把大众网络传媒当成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把网络舆论监督权当成私人权力,收受贿赂,骗取钱财。一些监督主体开展舆论监督则是为了泄私愤、鸣不平,甚至是为了敲诈勒索。少数大众网络传媒和监督主体对监督事实和分寸尺度把握得不好。监督视野有待拓展。目前,我们的网络监督者关注更多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和关系到自切身利益
的事,对除此之外的事,往往持冷漠态度。乐于运用流言和民谣等形式参与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监督的行为主体的身份具有隐匿性,网民在网络舆论活动中既可用真名也可用假名甚至匿名,网民在匿名的情况下真实或虚假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或为社会发展积极发表言论,或抨击、批判社会,网络上发表的内容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各种消极、低迷的观念在网络中传播,网络的匿名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网民的道德责任意识,使得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降低。流言、谣言和各种民谣对社会心理、民众情绪产生极大的干扰,影响人们的理性判断能力,影响社会稳定。
(二)公共部门及政府官员有时不能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监督
1网络舆论监督法制保障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缺乏比较完整的网络舆论监督法律法规体系,没有从法律的角度明确网络舆论监督的地位、性质、权力等。网民以博客、微博、跟帖、留言、论坛帖文等方式,对公共事务、社会热点、网络话题等表达的意见,即“网民意见”,还有网上新闻报道、专业交流等信息。随着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增长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此类舆论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态势值得密切关注。尽管我们党和政府开始重视网络舆论监督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一些大型网站论坛也制定了某些办法来支持网络舆论监督,但是,总体上看,其规定大都比较抽象,操作难度大,同时也有不连贯、不统一的问题,往往使一些是非难以评判。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保障,网络监督主体的正当监督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致使民众不愿、不敢甚至胡乱行使网络舆论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