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
国际贸易引力模型
国际贸易引力模型1.什么是国际贸易引力模型?国际贸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是一种用于描述贸易量之间的关系的经济模型,基本思想是:根据经济理论中因素互相作用的规律,可以用一个数学方程来估算国家之间的贸易量。
国际贸易引力模型涉及到两个实体之间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它们影响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
通俗地讲,就是根据两国的距离和经济发展水平,估算两国之间的贸易量。
2. 国际贸易引力模型的构成(1) 双方的经济规模:这是描述双方贸易量大小的最重要因素。
我们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DP)来作为代表国家经济规模的指标,因为GDP 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力,能力以及有能力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种类的多少。
(2) 交通距离:这是描述两个国家贸易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反映货物的运输成本以及货物的流动性。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贸易成本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距离的递增会减少两国之间的贸易。
(3) 两国的相似性:从文化角度看,语言和宗教有可能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所以把这种相似性也作为一个重要因素。
(4) 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指的是两个国家之间有关贸易的政策、协议、许可证等等,这也可能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量。
3. 国际贸易引力模型的优点(1) 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框架,可以客观准确地衡量两个国家贸易关系的状态,可以从宏观上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看出全球经济的大致态势。
(2) 通过该模型,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合作与发展也具有很好的策略指导意义,可以通过调整政策组合,从而有效地控制双方的贸易量的大小。
(3) 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模型简洁,可以快速拟合和计算,可以预测和分析国际贸易水平运动趋势。
4. 国际贸易引力模型的局限性(1) 双方的经济规模不等:每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货物的需求量大小不同,通过国际贸易引力模型可能会忽略到这一点的影响。
(2) 单一货币条件:国际贸易引力模型假定货币是单一的,没有货币差异或汇率重估等,实际情况中现实是复杂合共性,国际贸易涉及到多种影响因素,可能破坏模型的正确性。
试析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研究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研究引言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世界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还帮助了贸易参与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引力模型作为衡量贸易流量的重要工具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引力模型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国际贸易的认识,还为贸易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引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引力模型是一种基于引力理论的经济模型,其基本思想是贸易流量与参与国之间的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关系。
根据引力模型,参与贸易的国家越大,贸易流量就越大;而地理距离越远,贸易流量就越小。
引力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F = k * (M1 * M2) / D^α其中,F表示贸易流量,M1和M2分别表示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D表示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k和α是常数。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引力模型最早应用于地理学领域,用于解释物质之间的吸引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人们开始将引力模型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中。
引力模型通过衡量国家间的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为我们解释国际贸易模式和贸易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引力模型的研究中,学者们逐渐对其进行了拓展和改进。
一方面,他们引入了更多的变量来解释贸易流量的差异。
除了参与国的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学者们还考虑了参与国的人口规模、文化差异、贸易壁垒等因素对贸易流量的影响。
另一方面,他们将引力模型与其他经济模型相结合,以更好地解释贸易流量的动态变化和特殊情况。
研究发现,引力模型在解释国际贸易的地理模式方面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根据引力模型的预测,贸易流量往往集中在地理距离较近的国家之间,同时也受到经济规模的影响。
这一发现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贸易政策制定者可以依据引力模型的预测,制定更加聚焦地理相邻国家和经济规模较大国家的贸易政策,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引力模型还为我们理解贸易流量的其他特征提供了一些洞察。
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第八版—第二章讲解
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全世界在2008年生产了大约50万亿 美元的产品与服务。其中,超过30%是由国际贸易完成的,即 产品和服务的世界贸易额超过了16万亿美元,并且这种势头 仍在上升。
研究国际贸易伊始,首先回答“谁与谁进行贸易?” 先 从谁和谁贸易的问题开始,引力模型不仅能够解释两国间贸易 量的大小,而且能够说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中仍然制约国际贸 易发展的障碍因素。基于这两点,就能够直观地理解两国间的 贸易联系。
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 假定:如果世界支出的25%被用于
购买美国产品,那么其原因就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 人都用其25%的个人收入去购买美国生产的产品和 服务。
虚拟世界中的支出比例和各国的GDP
Hale Waihona Puke 国家 各国占世界支出的比例(%) GDP(万亿美元)
A
40
4
B
40
4
C
10
1
D
10
1
设想一个由四个国家组成的虚拟世界,这四个国家分别称为国家A, B, C,D。假设其中的A,B是两个大经济体,各占这个世界支出 的40%,C, D是两个小经济体,各占这个世界支出的10%。同时,
贸易引力模型蕴含的内在逻辑---考 虑距离因素
为什么美国的邻国与美国的贸易量远胜过美国的欧洲贸易 伙伴与美国的贸易量呢?
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国的邻居。所有估计出来的引力模型 都表明两国距离对贸易有负的效应。典型的估计是两国距离每 增加1%,则两国的贸易量要降低0.7%-1%。
下降幅度部分地体现为产品和服务运输成本增加的幅度。 经济学家认为起关键作用的是一些非具体的因素:当两国的关系 密切时,贸易就大量增加,而且两国的距离变长会使得双方关 系的密切程度降低。
引力模型资料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一、引力模型概述引力模型源自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其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各自的质量和两者之间的距离联系起来。
20 世纪40 年代James Stewart 首次将引力应用于社会科学。
而最早将其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是Tinbergen(1962),引力模型预言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是两国经济规模以及两国之间距离的函数。
经济规模用GDP、人口和人均收入来衡量。
距离一般是测量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距离(绝对距离),也有的研究测量两个贸易伙伴之间的距离与它们和其他贸易伙伴距离的比值(相对距离),并有若干具体表述的统计形式(ITC,2000;Soloaga andWinters,2001)。
引力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其大受欢迎应归因于以下几点: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
通过学者的努力,模型被不断扩展,加入了被认为影响贸易流动的虚拟变量,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边界和国家间的历史关系。
引力模型也被用于政策分析,例如对拥有共同货币的区域或优惠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动估计。
二、贸易引力模型理论基础贸易引力模型不是首先从贸易理论中推演而来的,而是以对现实贸易关系的直观判断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因此,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在先,理论研究在后。
但基于习惯,本文先介绍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
Anderson(1979)指出引力模型与世界贸易模型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如假定来自不同地区的产品(进口品和国内产品)是不完全替代的(Armington 假设)。
接着一系列的研究指出引力模型框架与许多标准的贸易理论是一致的,如H-O 模型,垄断竞争模型。
Helpman & Krugman(1985)明确表明,引力模型是来源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垄断竞争模型,垄断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预言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希望进口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的商品,所以贸易流量就会与进口国规模(需求)和出口国规模(产品多样性)联系在一起。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分析
理论探讨长时间在“放任自由”的状态,所以政府应通过相应的政策来科学引导农户储备。
为承储企业提供科学规范的补贴标准,贯穿于粮食储备全过程,有效监管补贴费用使用情况,除了提高补贴的及时性外,还必须加大对承储企业的监督力度,确保其在获得补贴后及时完成自己的职责权限。
(三)完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保证储备调控的有效性首先,确立粮食储备调控目标。
国家进行储备粮的最初目的是应对粮食市场供给不平衡与突发性事件,然而实际中,储备粮更多的作用体现在调节粮食价格及提高粮食收入等方面,忽视了粮食市场足够的自主选择权利,这在加重财政压力的同时,还导致粮食市场中粮食价格紊乱。
所以要想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自主间正确选择,就必须确保粮食的安全。
其次,充分掌握粮食储备数量的变化。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和节约成本,就需要从平抑产量波动角度出发,构建完善匹配的储备调控机制,当遇到紧急问题时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形势进行分析,以粮食储备数量的变化为主要判断依据。
(四)加大农户储备力度,减轻政府储备负担首先,高度重视农户储备。
通过农户储备能够有效降低政府粮食供给压力,保证粮食价格的稳定性。
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根据本国国情,研发对我国农户储备有利的政策,为广大农户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
其次,调动农户粮食储备的积极性。
虽然农户储备当前的规模水平不高,但储备数量较多,在粮食市场中发挥重要影响。
政府应在各个农村地区加大宣传,切实提高农户对粮食市场供求压力的掌握程度,以此强化农户储量备荒的意识,增强农户的劳作热情,积极主动进行粮食储备,从而推动粮食储备健康运行,加快粮食经济发展。
此外,完善农户储备手段。
在农户群体中宣传推广现代化储粮手段,通过播放视频、书写标语等方式开展宣传;同时还要宣传储备知识,向农户讲解杀虫剂的使用流程,并正确指导用户如何建设小型粮仓。
三、结论综上所述可知,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对粮食安全与粮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以减少国家储备压力,实现粮食储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进入 70 年代, 贸易引力模型的应用研究得到 了蓬勃发展。纵观双边贸易流量研究的历史, 贸 易引力模型大体上按照下述路径展开研究:
第一种方法主要在最初阶段, 运用物理学上 引力定理得出一个结论: 自 i 国向 j 国的贸易流量 等于两国潜在贸易量除以阻抗或距离因素, 地理 上越接近的国家, 贸易流量越大。
关 键 词 引力模型 经济计量学 贸易流向 贸易政策
一、引力模型在双边贸易计量 研究中的引入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双边贸易流量研究的 开展使国际贸易的计量研究进入一个新天地。著
名经济计量学家 T inberg en 和当时的德国经济学 家 P oyhonen 分别独立地于 1962 年和 1963 年启 动了上述研究进程。T inbergen 采用的双边贸易 流量计量研究模型是经济计量学上的 简约形式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谷克鉴*
内容提要 本文探讨了贸易引力模型的一系列应用研究范例, 从一个新的侧面提炼出国际贸 易理论发展的历史特点; 通过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 发 掘其应用于贸易流向问题研究的思路; 对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构造方法加以经济学解析和运用 主流国际贸易模型实施理论验证, 进一步推进国际经济学致力于为引力模型奠定理论基础的长期 进程; 根据经济转型和开放的特点, 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
引力模型经济学
引力模型经济学引力模型经济学是一种用来解释贸易和人口流动的经济学模型。
该模型基于牛顿引力定律,将经济体之间的交流和交易比作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引力模型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贸易和人口流动的规模与距离成反比,与经济体的规模成正比。
换句话说,越近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和人口流动越频繁,经济体越大的话,其贸易和人口流动也会更加活跃。
这个模型最早应用于描述国家之间的贸易流动,后来也逐渐扩展到其他层面,如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公司之间的合作等。
引力模型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距离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其他因素如经济规模、文化相似性、交通便利程度等也会对贸易和人口流动产生影响。
引力模型经济学有许多应用。
例如,通过对国家之间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估计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为制定贸易政策提供参考。
同样,通过对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方式,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指导。
引力模型经济学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是一个简化的模型,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复杂影响。
例如,文化差异、政治稳定性、法律体系等因素也会对贸易和人口流动产生影响,但在引力模型中没有被纳入考虑。
其次,该模型基于距离的影响,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距离的限制已经大大减弱,因此该模型的适用性可能有所降低。
尽管存在局限性,引力模型经济学仍然是解释贸易和人口流动的有力工具。
它提供了一种简单而直观的方式来理解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引力模型,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贸易和人口流动的趋势。
引力模型经济学是一种用来解释贸易和人口流动的经济学模型,基于牛顿引力定律,将经济体之间的交流和交易比作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该模型强调距离和经济规模对贸易和人口流动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尽管如此,引力模型经济学仍然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国际经济学(中文版)-克鲁格曼-第八版-PPT课件
爱尔兰:文化的亲和性、跨国公司
荷兰和比利时:地理位置和运输成 本
.
8
图 2-3: 经济体的规模及其 与美国的贸易量
Source: U.S. Deparment of Commerce, European Commission
.
9
贸易障碍:距离、壁垒和疆界
距离对贸易的影响为负 运输成本增加 非具体的因素:拜访客户、文化习俗等
成本比外国低 — 换言之,在不存在贸易的情况下,本国奶酪
第二章 世界贸易概览
.
1
本章简介
谁和谁贸易
规模问题:引力模型 引力模型的内在逻辑 引力模型的应用:寻找反例 贸易障碍:距离、壁垒和疆界
正在演变的世界贸易模式
世界变小了吗?
人们交换什么产品?
服务外包
.
2
图 2-1: 2006年美国与主要贸易 伙伴的贸易额
Sourc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corporations spread across different nations import and export many goods between their divisions.
✓ 疆界(Borders): crossing borders involves
formalities that take time and perhaps monetary costs like tariffs.
4. Today, most trade is in manufactured goods, while historically agricultural and mineral products made up most of trade.
丁伯根贸易引力模型
丁伯根贸易引力模型引言:丁伯根贸易引力模型是国际经济学中一种用来描述贸易流量的模型,它基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将贸易视为物体间的相互吸引力。
该模型可以用来解释贸易伙伴选择、贸易流量变化等现象,并为贸易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一、丁伯根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原理丁伯根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物体间的相互吸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成反比。
在贸易领域中,这一原理被应用于解释贸易伙伴选择和贸易流量。
二、贸易伙伴选择根据丁伯根模型,贸易伙伴选择是根据各个国家之间的相对吸引力来决定的。
相对吸引力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国家间的经济规模,即国内生产总值;二是国家间的距离,即地理距离。
在模型中,国家的经济规模越大,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就越大,因为大国有更多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生产能力。
而地理距离越远,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就越小,因为距离的增加会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从而降低贸易的吸引力。
三、贸易流量变化丁伯根模型可以解释贸易流量随着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增加时,它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也会增加,从而促进贸易流量的增加。
反之,当经济规模减小时,贸易流量也会受到影响。
地理距离的变化也会影响贸易流量。
如果两个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缩短,贸易流量也会增加,因为运输成本的降低会增加贸易的吸引力。
反之,地理距离的增加会导致贸易流量的减少。
四、贸易政策制定丁伯根模型为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根据模型,贸易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来影响贸易流量。
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国家可以增加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从而促进贸易流量的增加。
这可以通过实施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来实现,如减税、降低成本等。
另一方面,通过减小地理距离,国家也可以增加贸易流量。
这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降低运输成本等措施来实现。
五、丁伯根模型的局限性虽然丁伯根模型可以解释贸易伙伴选择和贸易流量变化的一些现象,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国际经济学题库(克鲁格曼版)经 2
第二章1.引力模型P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任何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的因素不变),两国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2.行业内贸易P141:指某一行业内差异产品之间的双向贸易,它反映出规模经济。
3.行业间贸易P141:指的是一个行业的产品与另一个行业产品的交换,它反映出比较优势。
4.配额租金P184:许可证持有者能够从外国购买进口品并在国内以高价出售,他们获取的利润就是配额租金。
第三章结合第四章看(着重看理论推理)论述:课本知识+自己观点李嘉图模型比较优势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的假设是: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李嘉图模型认为国际间的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生产效率的不同导致了比较优势的不同结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有国内优势的产品,有这样的一个原理去支撑国际贸易产生,也就是说李嘉图模型也是在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要素禀赋模型与李嘉图模型的区别和原因是:区分两者共同的基础:(1)、李嘉图(第三章)(2)、要素禀赋,原则:国际顺序:?首先,说说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如何参与国际贸易,认为各国间的资源差异(各国要素差异度,差异水平)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唯一原因(李嘉图模型)生产效率不同比较优势不同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的差异(不一样)要素价格(不一样)相对价格(不一样)认为现在中国也还在参与国际贸易,那么她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哪一个理论更贴近第三章1.单一要素P27:衡量生产效益: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投入要素A本国生产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为5单位,B外国需要3单位,同种产品相对而言外国更有效率,具有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不可单独写这个)2.比较优势P30(通过这种形式分析本国该进口或出口什么)假设:a LC/a LW<a*LC/a*LW 或a LC/a*LC<a LW/a*LW也就是说,我们假定本国生产1磅奶酪所需的劳动投入与生产1加仑葡萄酒所需的劳动投入之比小于外国的该比值。
stata 引力模型
stata 引力模型Stata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模型,用于解释国际贸易和地区间迁移的现象。
它基于一个简单的假设,即贸易或迁移的规模取决于两个地区之间的相对经济规模以及距离。
Stata是一种统计软件,可以用来估计引力模型的参数,分析贸易或迁移的影响因素。
引力模型最初是由经济学家塔瑟拉提出的,他认为贸易规模与两个地区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两地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一模型可以通过引力方程来表示:T = a * (Y1 * Y2) / D^2其中,T表示贸易规模,Y1和Y2分别表示两个地区的经济规模,D表示两地之间的距离。
a是一个常数,代表其他影响因素。
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更为复杂。
除了经济规模和距离外,其他因素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也会对贸易规模产生影响。
为了更准确地估计引力模型的参数,研究者们引入了更多的变量,并借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在Stata中,可以使用引力模型的估计命令进行参数估计。
常用的命令包括“xtgee”和“xtreg”。
这些命令可以通过输入地区之间的贸易数据和其他相关变量,来估计引力模型的参数。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各个变量对贸易规模的影响程度,并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预测。
除了贸易数据,引力模型也可以应用于地区间的人口流动研究。
例如,研究者可以利用引力模型来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程度、就业机会等。
通过对迁移数据和其他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人口迁移的规律和原因,为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引力模型的应用不仅限于国际贸易和地区间迁移,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
例如,可以将引力模型应用于城市间的旅游流动研究,分析旅游规模与城市间的经济规模和距离的关系。
同时,也可以将引力模型应用于物流运输的研究,分析货物流动与经济规模、距离和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关系。
引力模型是一种解释贸易或迁移现象的经济学模型。
Stata作为一种统计软件,可以用来估计引力模型的参数,分析贸易或迁移的影响因素。
国际经济学(上)-国际贸易部分第八版—第二章讲解
正在演变的世界贸易模式
1. 世界变小了吗? 2. 人们交换什么产品? 3. 服务外包 4. 旧规则依然可行吗?
世界变小了吗?
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浪潮(1914年开始) 1. 两次世界大战 2. 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 3. 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 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世界再次变大
人们交换什么产品?
2008年世界出口产品按百分比划分的示意图。工业制成品占据世界贸易中最 大的份额,2008年出口的矿产品中包含了石油和其他燃料。农产品贸易虽然对很 多国家的人们生活至关重要,但是在整个当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很小。服务出 口包括传统的运费、保费和旅游收人。近些年来,现代通信业催生了多种新的服 务贸易,海外呼叫中心等服务贸易。
贸易引力模型的内容
不变:两国间贸易额的决定因素 都取决于三个因素,即两国各 自的GDP以及距离
不同:放松了两国贸易与国内生产 总值成正比,与两国距离成反比 的假设。取而代之,是选择合适 的a, b,c以拟合实际的经济数据。
贸易引力模型蕴含的内在逻辑
广义的逻辑:大的经济体由于收入高, 因而大量进口产品。同时,由于大的经济体 可以生产更多品种的系列产品,因而更能满 足其他国家的需求,进而大量出口产品。在 两国贸易中,任一方的经济规模越大,则双 方的贸易量就越大。
国界对贸易产生负效应
贸易引力模型蕴含的内在逻辑
✓ 在不考虑国家之间的距离时,贸易引力模型为: TIJ = A* YI *YJ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应用(精)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应用引力模型是应用广泛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它以牛顿经典力学的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这也是引力模型名字的来由。
引力模型已经被很多学者专家研究拓展,并且应用到了很多领域,如研究空间布局、旅游、贸易、城市分析、交通、市场营销、企业区位、考古、高校招生和生物迁徙等领域。
我认为不同领域的引力模型以及万有引力模型的本质内容是一样的,只是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考虑的因素不同,导致模型的变量不同,不同领域的模型也就不一样。
我觉得引力模型是一个比较简单应并且有很大用处的模型,因为引力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基本形式保持不变,只要对万有引力公式中的质量G和半径r参数的定义做出适当的改变,就可以将引力模型应用到不同的问题。
比如在贸易领域中质量就是各自的经济规模(GDP,而半径就是两地的距离。
在市场分析领域中质量就是两地的人口数量,半径就是两地的距离。
所以这个模型能很方便的应用到很多问题上,其基本形式都以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
随着经济地理学家的关注,引力模型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领域中。
下面我将比较详细的介绍引力模型在贸易领域中的应用。
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与其理论不同,不是先从各种贸易理论中推演出来,而是以对现实贸易关系的直观判断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即先有实证研究后是理论研究。
引力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的是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n T i n b e r g e n(1962,他预言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是两国经济规模以及两国之间距离的函数。
这个模型认为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单向贸易流量与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经济规模用GDP、人口和人均收入来衡量,距离一般是测量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距离(绝对距离,也有的研究测量两个贸易伙伴之间的距离与它们和其他贸易伙伴距离的比值(相对距离。
其简单的引力方程表达式为(Deardorff,1995。
引力方程表示双边贸易流量与两国经济总量成正相关,而与两国经济中心的距离成负相关。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名词解释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当整个产业的规模扩大时,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H-0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引力模型: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与其各自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成正比,与两个国家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生产可能性曲线:当资源和科技水平都固定的情况下,生产两种产品a与b,当a被生产,用来生产b的资源随之被消耗,b的产量降低,同样,当b被生产,情况相反。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出口偏向性增长: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
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绝对优势理论: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我们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要素比例理论:不同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的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生产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通过国际贸易下的商品交换,各个交易国的内部生产要素价格将会趋于一致。
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
是指同产业中双方国家互有不同质的贸易往来,在统计数据上显示同一类同时存在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额,表明在该产业有着互补性的贸易需求。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毕业条款:当受惠国或地区的某项产品或其经济发展到较高的程度,使它在世界市场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时,则取消该项产品或全部产品享受关税优惠待遇的资格,称之为“毕业”。
知识外溢:是指包括信息、技术、管理经验在内的各种知识通过交易或非交易的方式流出原先拥有知识的主体。
知识外溢源于知识本身的稀缺性、流动性和扩散性。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总结简要总结:前些年学者将引力模型应用于中国东盟贸易、服务贸易、双边贸易、进出口贸易中等方面的贸易引力模型,大多数采取增加新变量,或者结合其他概念拓展引力模型,如旅游引力模型,时空引力模型等,较新的研究集中于引力模型在城市地理方面的应用。
一.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和文献综述1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谷克鉴(2001)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的需要曾经多次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主要方法是适当增设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的增设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型,即在同一个经济体内根据研究的推进将经济活动中更多要素逐步纳入计量模型;另一种则为外延型,即根据不同经济体的特性,增设外生变量。
最后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应当增设一个外向型贸易转移推动的变量。
2.史朝兴: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巾应用的理论基础研究综述南开经济研究史朝兴(2005)对前人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分类,将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和推导分为两类:第一,不基于任何贸易理论基础的引力模型,包括支出系统法,一般均衡法,多边阻力法,第二,基于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包括H-0模型,基于H-0、规模报酬和垄断竞争的引力模型。
3.经济研究中引力模型的应用综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朱道才(2008)从市场分析、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引力模型的运用,作者认为关于引力模型的未来研究上,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对理论基础的加强和补充,二是应用范围的扩展和延伸。
二.引力模型在中国东盟贸易中的应用4.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特区经济吴思敏等(2006)研究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通过在贸易引力模型中引入了新变量即区内每两个国家之间的人均GDP的差异,从而证明了由于需求相似而引发的贸易对该区的贸易流有重大影响[1]。
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
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引力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模型,用于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它基于物体间的引力作用类比国家间的贸易关系,通过计算不同国家间的经济规模、距离和其他因素来预测贸易流量。
引力模型的发展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但在国际贸易领域应用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引力模型的基本假设是,贸易流量与国家经济规模成正比,与国家间距离成反比。
也就是说,经济规模越大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距离越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也越大。
这是因为经济规模大的国家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能够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而距离近的国家之间交通更便利,交流更频繁,贸易活动更容易进行。
引力模型还考虑了其他因素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如国家间的关税、贸易壁垒、语言和文化差异等。
这些因素可以增加或减少贸易流量,影响贸易的方向和规模。
例如,存在贸易壁垒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往往较低,而拥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则较高。
引力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国际贸易的模式和趋势。
通过计算各个国家间的引力指数,我们可以预测贸易流量的大小和方向。
这对于制定贸易政策和发展贸易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引力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估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了解贸易壁垒的影响,以及预测贸易流量的变化和趋势。
然而,引力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假设。
首先,它假设了国家间的贸易流量仅受经济规模和距离的影响,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
实际上,贸易还受到政治、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次,引力模型无法解释贸易流量的变化和波动。
贸易流量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仅仅是经济规模和距离的简单关系。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和解释贸易流量,研究者们不断改进和发展引力模型。
他们引入了更多的因素和变量,如国家间的贸易成本、市场规模、生产要素禀赋等,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解释力。
此外,他们还利用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和修正模型,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工具,用于解释和预测贸易流量。
经济引力模型
经济引力模型引言经济引力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经济地理学中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
它借鉴了物理学中的引力模型,并通过引入经济变量来解释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作用。
经济引力模型的提出源于经济学家对于为什么一些地区会发展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的好奇。
这个模型根据地区之间的经济变量,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距离等因素,构建出一个描述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强弱的模型,从而解释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模型构建经济引力模型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概念的引入:1.地区人口规模(Population):地区的人口规模代表了该地区的市场潜力和劳动力资源。
人口规模越大,市场潜力越大,吸引力也越强。
2.地区经济规模(Economic Size):地区的经济规模代表了地区的生产能力和产出水平。
经济规模越大,发展动力越强,吸引力也越大。
3.地区之间的距离(Distance):地区之间的距离影响了地区之间的交通成本、物流成本以及信息传输成本。
距离越近,交易和合作的成本越低,地区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基于以上概念,经济引力模型可以用以下的数学公式表示:引力= (人口规模A x 经济规模A x 人口规模B x 经济规模B) / 距离^2在上述公式中,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代表了地区的吸引力,距离的平方反映了地区之间的交易成本和联系强度。
引力值越大,则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紧密。
应用与实践经济引力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于解释和预测以下问题:1.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通过对各个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距离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另一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2.区域一体化:经济引力模型可以帮助评估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从而为区域一体化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3.产业布局和区域规划:通过对地区之间的引力关系进行建模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
4.城市竞争力分析:经济引力模型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力,从而为城市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与全球化现象的学科,其探究了国家之间贸易、投资、政策协调等领域的规律。
而引力模型则是一种用于描述和预测国家之间经济强度的定量方法。
本文将探讨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自国际经济学和引力模型出现以来,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重心逐渐从国际贸易转向了全球化、国际政策协调等领域。
与此同时,引力模型也从最初的货物贸易引力模型,拓展到了服务贸易、投资引力模型等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其在解释和预测国家间经济时更具说服力。
国际经济学还通过对引力模型的参数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经济状况。
国际经济学还将引力模型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相结合,从而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适用性分析表明,引力模型在解释和预测国家间经济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例如,引力模型可以用来解释国家间的贸易流量、投资决策、政策协调等经济现象。
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引力模型参数,还可以为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提供参考。
在实际应用方面,国际经济学通过对引力模型的研究,为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例如,在国际贸易领域,引力模型被用来计算国家的贸易流量、预测贸易潜力等。
引力模型还被广泛应用于国际投资、国际政策协调等领域。
本文从国际经济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其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通过不断完善引力模型,国际经济学为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然而,尽管引力模型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例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引力模型是否仍具有足够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如何进一步改进引力模型以适应新的全球经济现象?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经济引力模型
经济引力模型
经济引力模型是一种基于物理学引力定律的经济学模型。
该模型假设,物质之间的吸引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和质量有关,而在经济领域,这种吸引力可以解释为区域之间的交易活动。
经济引力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流动、人口迁移、旅游活动等。
在经济引力模型中,两个区域之间的引力由它们之间的距离和规模决定。
距离越远、区域规模越小,两个区域之间的交易吸引力就越小。
相反,距离越近、区域规模越大,吸引力就越强。
这种吸引力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通常是一个与距离成反比、与区域规模成正比的函数。
经济引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例如城市之间的贸易流动或人口迁移。
这些现象可以用不同的参数来调整模型,以便更好地解释实际情况。
此外,经济引力模型还可以用来优化地理位置决策,例如确定新工厂的最佳位置,或开发新的物流网络。
总之,经济引力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工具,可以用来解释和预测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人口迁移和其他类型的流动。
它不仅有理论意义,还可以用于实际应用中,为政策制定和商业决策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总结简要总结:前些年学者将引力模型应用于中国东盟贸易、服务贸易、双边贸易、进出口贸易中等方面的贸易引力模型,大多数采取增加新变量,或者结合其他概念拓展引力模型,如旅游引力模型,时空引力模型等,较新的研究集中于引力模型在城市地理方面的应用。
一.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和文献综述1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谷克鉴(2001)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的需要曾经多次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主要方法是适当增设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的增设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型,即在同一个经济体内根据研究的推进将经济活动中更多要素逐步纳入计量模型;另一种则为外延型,即根据不同经济体的特性,增设外生变量。
最后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应当增设一个外向型贸易转移推动的变量。
2.史朝兴: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巾应用的理论基础研究综述南开经济研究史朝兴(2005)对前人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分类,将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和推导分为两类:第一,不基于任何贸易理论基础的引力模型,包括支出系统法,一般均衡法,多边阻力法,第二,基于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包括H-0模型,基于H-0、规模报酬和垄断竞争的引力模型。
3.经济研究中引力模型的应用综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朱道才(2008)从市场分析、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引力模型的运用,作者认为关于引力模型的未来研究上,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对理论基础的加强和补充,二是应用范围的扩展和延伸。
二.引力模型在中国东盟贸易中的应用4.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特区经济吴思敏等(2006)研究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通过在贸易引力模型中引入了新变量即区内每两个国家之间的人均GDP的差异,从而证明了由于需求相似而引发的贸易对该区的贸易流有重大影响[1]。
5.引力模型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实证分析亚太纵横单文婷等(2006)将引力模型运用到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定量分析中,利用2000- 2004 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包括GDP、人均GDP 和距离等基本变量的基本引力模型,增加了华人人口、通用华语等变量,得到了扩展的引力模型。
最后运用该模型来预测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率[2]。
6.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国际贸易问题陈汉林等(2007)分别基于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建立了两种相应的引力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创造效应,且两种效应之间的差额逐年增长。
三.引力模型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7.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双边服务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周念利(2010)本文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与出口潜力进行识别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主要服务贸易伙伴非关税壁垒的关税等价进行估算。
经验研究结果显示: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物理距离和是否使用共同语言均会对中国双边服务出口产生显著影响。
8,基于引力模型的服务贸易决定因素分析企业经济肖文(2012)研究发现,引力模型适用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决定因素的解释,双边服务贸易额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而且,两国的经济规模差异越小,双边贸易量就越大。
但是中国服务业产值占比的增加,并未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能力,最后给出建议。
四.引力模型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应用9. 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世界经济程惠芳(2004)选取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32个国家(地区)为样本,把这些样本国的经济规模、人均国民收入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等变量纳入引力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经济规模总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及双边贸易量与两国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呈正相关,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越相似,两国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流量越大。
10.国际直接投资与引力模型世界经济研究高国伟(2009)构建了包含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引力模型,作者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中也存在一个引力模型,即两国之间的国际直接投资总量与两国之间的距离负相关,与两国的经济规模正相关。
11. 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引力模型分析世界经济蒋殿春(2011)基于美国跨国公司全球经营规模数据,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估计了中国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相对地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东道国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和贸易成本等因素之后,美国对华投资仍显著低于模型的预测水平,但在制造业内,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却高于正常水平。
12. 要素禀赋、制度特征与FDI流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刘海平(2014)将东道国的要素禀赋、制度特征等因素引入投资引力模型,就二者与FDI流动的关系,诸因素交叉项与FDI流动的关系及东道国制度差异对FDI流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发现:东道国的经济规模和双边贸易距离对FDI流动具有普遍性影响。
东道国的要素禀赋、制度质量、历史经历及加入相关组织对FDI流入具有重要影响。
五.引力模型在双边和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13.测度中国与G-7的双边贸易成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钱学锋(2008)基于一个融入双边冰山型贸易成本的多边一般均衡贸易模型,采用了改进引力模型,考虑到了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运用该模型我们综合测度了1980~2006年中国与G-7各国关税等价的双边贸易成本。
结果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税等价的贸易成本都已经低于50%,14. 中国进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经济问题吕玉花(2009)基于1998~2007年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关于中国出口和进口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与26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影响因素。
结果发现,中国人均GDP、伙伴国GDP、伙伴国人均GDP、距离和APEC组织等因素对出口贸易额存在影响,而进口贸易额仍受经济规模等传统因素的影响。
15. 基于引力模型重新推导的双边国际贸易检验世界经济罗来军(2014)一是对引力模型的重新推导,二是运用理论模型对双边国际贸易进行经验检验,引入了方向性,设计了无方向性的总量贸易模型(贸易总额)和有方向性的流量贸易模型(出口丨进口)。
经验检验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在交通技术相当发达和运输成本下降较多的今天,地理距离仍是国际贸易的显著影响因素;总体来看,文化因素的趋同促进了双边国际贸易;技术差距妨碍了双边国际贸易.六.引力模型在城市、城乡发展中的应用16. 引力模型重构在城区与郊区相互作用中的应用世界地理研究李江苏(2009)考虑了多项指标对引力模型中区域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并对引力模型中距离的内涵进行了深化,将其重构为一个货币和时间的组合概念,以昆明市城区和郊区作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新模型。
SPSS分析17.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地理学报李山(2012)将目的地、“吸引力”、客源地“出游力”和两地间的“空间阻尼”作为3个基本解释变量类型,构建了一个基础的旅游引力模型,计算出了中国大陆居民国内旅游的理论出游半径均值约为300 km。
18. 中国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中国农村经济刘红梅(2012)基于城乡一体化理论和引力模型,构建了中国城乡一体化影响因素的时空引力模型,以1997~2010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对城乡一体化有正向影响的因素包括农村人均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农业技术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有负向影响的因素包括城市偏向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体制、城市偏向的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体制和城乡之间的距离;城乡一体化的时间效应和时空滞后效应显著;部分文献细节篇名作者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结论创新点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地理学报李山王铮钟章奇2012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基于威尔逊型的指数函数衰减模式,将目的地、“吸引力”、客源地“出游力”和两地间的“空间阻尼”作为3个基本解释变量类型,构建了一个基础的旅游引力模型,并重点在参数估计和模型应用上进行了初步探索。
研究表明,就全国平均而言,在21世纪初收入弹性系数可取0.64,而空间阻尼系数可取0.00322,且在空间阻尼影响下,中国大陆居民国内旅游的理论出游半径均值约为300 km。
计算了中国大陆居民国内旅游的理论出游半径均值约为300 km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一般有牛顿型(幂函数) 和威尔逊型(指数函数) 等两种基本形式,作者先批判了牛顿型的弊端,然后在威尔逊模型形式下,构建了一个基础的旅游引力模型。
T jk =KA k P j C j exp(-βr jk)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提高四个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加快基在贸易引力模型中引入了新变量pcGDPdif ij ,表研究特区经济吴思敏詹正华2006 何影响区内贸易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引入新变量,结合旧概念林德定理,利用SPSS进行了线性回归。
础交通设施建设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关键。
示自由贸易区内每两个国家之间的人均GDP的差异,这个变量的引入目的是为了检测“林德定理”,即当它为负且显著,证明了由于需求相似而引发的贸易对该区的贸易流有重大影响。
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谷克鉴2001 1.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2.对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构造方法加以经济学解析和运用主流国际贸易模型实施理论验证,1960s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的需要曾经多次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主要方法是适当增设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的增设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型,即在同一个经济体内根据研究的推进将经济活动中更多要素逐步纳入计量模型;另一种则为外延型,即根据不同经济体的特性,增设外生变量。
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应当增设一个外向型贸易转移推动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