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重点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框架ppt

,通过建筑设计和材料使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02
绿色建筑
外国建筑师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出绿色建筑的思路,通过节能、节水、
节地等措施,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03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外国建筑师逐渐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来降低建筑对
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
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历史建筑保护
外国建筑师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通过保留和修 复历史建筑,传承和发扬本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国际主义建筑
起源
20世纪中叶,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国际主义建筑开始 盛行。
特点
强调简洁、功能性和理性,追求建筑的形式和空间的连贯性和流 通性。
代表人物
迈耶、西萨·佩里等。
后现代主义建筑
起源
20世纪60年代,对现代主义 建筑的反思和批判,后现代主
义建筑开始出现。
特点
强调建筑的符号、意义和装饰性 ,追求建筑与历史和文化的关联 性。
代表人物和作品
英国建筑师钱伯斯,法国建筑师Percier和Fontaine
浪漫主义建筑
兴起时间
19世纪上半叶
特点
强调个性、情感和历史题材,常用非对称、不规 则的构图和富有表情的建筑形象来表现浪漫情调
代表人物和作品
英国建筑师斯科特,法国建筑师维奥莱-勒-杜克
折衷主义建筑
兴起时间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城市公园与绿化
外国建筑师注重城市公园和绿地的规划,通过绿化带和公共空间的设计,提高城市居民的 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
城市交通与可达性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外国建筑师强调建筑与城市交通的相互融合,提高城市居民出行的 便利性和可达性。
《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巴黎明星广场凯旋门、英国博物馆、美国国会大厦、英国国会大厦、巴黎歌剧院;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巴黎博览会机械馆、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
(2)掌握18-19世纪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各类建筑的特点;重点掌握: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博览会机械馆的建筑特点。
城市规划的探索: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污染和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加尼埃),带形城市(索里亚•马泰)等等。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熟悉美国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第三章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1)熟悉战后初期建筑流派: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与构成派及实例(爱因斯坦天文台、乌德勒支住宅、第三国际纪念碑)。
(2)重点掌握: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及主要实例(法古斯工厂、科隆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马赛公寓大楼、朗香教堂);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吐根哈特住宅,克朗楼,西柏林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
赖特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草原式住宅、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古根汉姆博物馆)。
(3)要求绘制:①萨伏伊别墅②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③克朗楼④包豪斯校舍。
第四章二战后,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1)熟悉二战后建筑设计思潮的七种倾向以及代表建筑师和代表作品。
① 对“理性主义充实与提高的倾向”,②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③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④ 粗野主义倾向,⑤ 典雅主义倾向,⑥讲求“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⑦ 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背诵版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背诵版ⅰ学派及主义经典复兴:①资本主义初期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
② 在建筑史上,它指的是模仿19世纪60年代的古典建筑风格。
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浪漫主义:①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在欧洲的一种建筑思潮。
② 它既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和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情绪,又夹杂着消极虚无主义的色彩。
③ 表演是模仿中世纪的堡垒或哥特式风格,也是为了追求非凡的品味和异国情调。
代表作品:英国议会大厦的折衷主义:折衷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样式。
也成为“集仿主义”艺术与工艺运动:① 它在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兴起,表现为强烈反对工业,崇尚逃离工业城市的浪漫情绪,想起中世纪的乡村生活。
②赞扬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制作者与成品的情感交流,以及自然材料的美。
代表人物:莫里斯代表作品:红屋新艺术运动:① 19世纪80年代,它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兴起。
②认为建筑艺术的革新的目的是要在绘画、装饰与建筑上创造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艺术风格。
极力反对历史样式。
③ 在装饰主题中,我喜欢使用自然生长的植物和树木形状的线条。
铁制构件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中。
高迪:西班牙建筑师,在艺术形式的探新中另辟途径。
努力探求一种与复古主义学派全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① 他尽力将浪漫的建筑形式渗透到太空中。
② 他吸收了东方伊斯兰教的魅力和欧洲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③结合自然的形式,精心地独创了他自己的具有隐喻性的塑性造型。
维也纳学派:① 19世纪末在维也纳国际建筑展上崛起的一群建筑师。
②这一派的建筑师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
③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
④认为建筑艺术必须源于生活与自然。
代表人物:瓦格纳维也纳分离派:① 它是由维也纳学派的一部分创立的。
② 他们声称要摆脱过去,提倡简单。
③ 通常使用大型轻质墙体和简单立方体。
④只有局部集中装饰,装饰主题常用直线,使建筑造型走向简洁的道路。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

中外建筑史课程提纲和考研复习重点―connie独家整理考研重点、建筑《中国建筑史》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中国建筑史在建筑设计专业教学中应属于基础课。
通过中国建筑史的学习,了解中国建筑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新一代建筑总是在上代建筑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去粗取精,继承革新的情况下产生的。
给初学建筑设计的人树立一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较为正确和全面的学习和创作的方法与观点。
为后续专业课,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课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建筑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的目标与要求1.了解中国建筑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2.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建筑实例,能区别不同历史期的建筑艺术风格与特点。
3.掌握掌握中国建筑传统技术在不同时期的成就。
4.运用所学的建筑历史知识,对建筑物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与鉴别。
5.批判的继承和正确的认识中国优秀的建筑遗产和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用《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参考书:(1) 《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华夏意匠》李允F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重印(3) 《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刘敦桢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 《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 《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内容第一章,古代建筑各历史时期的形成背景与主要成就。
考核内容: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成就。
第二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考核内容:对现存历史城市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宫殿、坛庙和陵墓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考核内容:通过现在著名建筑实例,检查学生的记忆,认识和分析批判能力。
第四章,宗教建筑的形成及其重要建筑实例。
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重点

唐代佛光寺大殿: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木构架佛殿。
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金箱斗底槽。
单檐四阿顶,正立面檐柱有明显升起和侧角,阑额上无普拍枋,外檐斗拱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有明显区别,柱头铺作外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
北魏嵩岳寺塔:我国现存最早的密檐式砖塔。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斗栱:斗栱是中国传统建筑所特有的形制,是由屋顶向屋身过渡的部分,由方形的斗和升、矩形的拱和翘、斜向的昂组成。
其功用是将上部支出的屋檐的重量传至柱上。
同时,斗拱还是传统建筑最基本的模数单位及等级制度的代言物。
斗栱是礼制的重要体现,等级森严,同时也是建筑尺度的标准,是中国传统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黄肠题凑:一种葬式,四周用短方柏木垒成的框形结构(西汉帝王陵寝椁室)故宫的总体布局:①故宫长960米,宽760米,占地72万平米(周边环绕城墙和护城河),四周四门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宫城中轴线上有五个主要的门,依次为天安门,端门,午门,乾清门,神武门,其左右为东西华门.以乾清门为界,南半部为前朝,北半部为后廷.②外朝部分,分前朝,外廷,组成为太和门庭院,前三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③内廷部分,分三路.中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东西六宫(嫔妃住所),养心殿(皇帝住所).西路,慈宁宫,慈宁花园(太后住所),寿安宫,寿康宫(太妃住所).东路,后三宫(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隆花园,(均为乾隆住所).其他,斋宫,东五所,西五所,南五所.木构架建筑特点:一、木构架是梁架框架体系,不同于承重墙体系.因此具有广泛性,即"墙倒屋不塌".①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②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③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④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可轻巧也可雄厚.二、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①有斗拱的以材分制(宋),斗口制(清)为模数.②没有斗拱的建筑用檐柱的柱径作为模数单位.优点:易设计,易备料雇工,水平有保证,易建造,易普及.缺点:卡得太死,由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中国建筑发展迟缓.三、达到了高度成熟水平(体系的衰老症).优点:体现了功能,技术,造型(审美)的三结合的理性精神,二者高度统一.缺点:当发展成熟的时候,没有跳到另一个体系里去.木构建筑中的好多构件都失去了原来的结构意义(如斗拱,雀替).由成熟期继续发展到烂熟期,其间除了延续建筑文脉以外,已没有结构意义了――当从结构意义转化为文脉语义时,中国建筑开始走向衰落。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重点建筑学免费文档请评五分谢谢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主要建筑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各种代表建筑及风格(设计者):法国古典(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J.G.Soufflot)、凯旋门(J.F.Chalgrin)。
英国古典(罗马)复兴(不彻底):英格兰银行。
英国古典(希腊)复兴(重要地位):爱丁堡中学(T.Hamilton)、不列颠博物馆(Sir Robert Smirke)。
德国古典(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nghans)、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
美国古典(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Willian Thornton and trobe)。
美国古典(希腊)复兴:宾夕法尼亚银行(trobe)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Sir Charles Barry)哥特风格。
折衷主义也称集仿主义:巴黎歌剧院(J.L.C.Garnier)巴洛克和洛可可、巴黎圣心教堂(Paul Abadie)拜占庭和罗马风。
法国的古典复兴:1、净化建筑代表作:巴黎万神庙。
2、帝国风格特点:雄伟壮丽,内部具有东方和洛可可的装饰。
布赖顿英国皇家别墅:生铁构件。
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51,帕克斯顿)巴黎埃菲尔铁塔(1889,埃菲尔)“田园城市”由霍华德提出“工业城市”由加尼埃提出“带形城市”由索里亚提出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主张设计的诚实真挚。
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
“新艺术”运动则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的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装饰构思基本来源于自然。
红屋(1859~1860,韦布)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德国:奥尔布里希,贝伦斯。
中外建筑园林史复习

第一章外国建筑史一、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金字塔的演变① Mastaba:板凳,模仿贵族住宅的早期陵墓形式。
② Mastaba的叠加:Pyramid of King Zoser,Old Kingdom, 2778BC③折线金字塔: Pyramid of King Dahshur,Old Kingdom, 2723BC④成熟的金字塔:Great Pyramids of Gizeh.Old Kingdon, 2530-2470BC方尖碑Obelisk狮身人面像☆古西亚建筑的造型法则:运用拱顶。
聚于一点的层层楔形石条的辐射状结构。
建筑材料: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
用土坯和芦苇。
而后用砖(熟砖、生砖)adobe、沥青。
装饰技术:陶钉、琉璃砖建筑技术:高台、拱券技术、穹隆技术建筑型制:山岳台(山岳崇拜、天体崇拜、防洪需要)、空中花园、通天塔。
二、古代希腊的建筑、古罗马的建筑、拜占庭的建筑☆柱式Order的演进·柱式的构成:柱子Column:柱础Base、柱身Shaft、柱头Capital(托板Abacus、柱冠)檐部Entablature:额枋Epistyle/Architrave、檐壁Frieze、檐口Cornice柱身的构造:胴石、凹纹、鼓形(微妙的凸起)·柱式的比例:人体、数、理性三种希腊柱式:多立克 Doric爱奥尼 Ionic科林斯 Corinthian·柱式的组合:叠柱式、柱式的混用·多立克柱式的形成:从木构到石构,参见Chambers的研究。
三陇板Triglyph、盾饰、山花没有柱础、处理转角困难。
波塞冬神庙(赫拉II神庙)全部希腊纪念碑艺术源出于柱。
神庙的全部比例在于其力量和纤巧、柱的直径和高度间的关系——称之为“模数”module的关系——从而主宰整个建筑。
出于对简练和统一的审慎之爱,希腊人建筑的表现形式归结为三个方面:崇高、优雅和豪华,与此分别对应的三柱式是Doric(多立克) , Ionic(爱奥尼克), Corinthian(科林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佛光寺大殿: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木构架佛殿。
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金箱斗底槽。
单檐四阿顶,正立面檐柱有明显升起和侧角,阑额上无普拍枋,外檐斗拱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有明显区别,柱头铺作外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
北魏嵩岳寺塔:我国现存最早的密檐式砖塔。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斗栱:斗栱是中国传统建筑所特有的形制,是由屋顶向屋身过渡的部分,由方形的斗和升、矩形的拱和翘、斜向的昂组成。
其功用是将上部支出的屋檐的重量传至柱上。
同时,斗拱还是传统建筑最基本的模数单位及等级制度的代言物。
斗栱是礼制的重要体现,等级森严,同时也是建筑尺度的标准,是中国传统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黄肠题凑:一种葬式,四周用短方柏木垒成的框形结构(西汉帝王陵寝椁室)故宫的总体布局:①故宫长960米,宽760米,占地72万平米(周边环绕城墙和护城河),四周四门为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宫城中轴线上有五个主要的门,依次为天安门,端门,午门,乾清门,神武门,其左右为东西华门.以乾清门为界,南半部为前朝,北半部为后廷.②外朝部分,分前朝,外廷,组成为太和门庭院,前三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③内廷部分,分三路.中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东西六宫(嫔妃住所),养心殿(皇帝住所).西路,慈宁宫,慈宁花园(太后住所),寿安宫,寿康宫(太妃住所).东路,后三宫(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乾隆花园,(均为乾隆住所).其他,斋宫,东五所,西五所,南五所.木构架建筑特点:一、木构架是梁架框架体系,不同于承重墙体系.因此具有广泛性,即"墙倒屋不塌".①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②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③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④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可轻巧也可雄厚.二、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①有斗拱的以材分制(宋),斗口制(清)为模数.②没有斗拱的建筑用檐柱的柱径作为模数单位.优点:易设计,易备料雇工,水平有保证,易建造,易普及.缺点:卡得太死,由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中国建筑发展迟缓.三、达到了高度成熟水平(体系的衰老症).优点:体现了功能,技术,造型(审美)的三结合的理性精神,二者高度统一.缺点:当发展成熟的时候,没有跳到另一个体系里去.木构建筑中的好多构件都失去了原来的结构意义(如斗拱,雀替).由成熟期继续发展到烂熟期,其间除了延续建筑文脉以外,已没有结构意义了――当从结构意义转化为文脉语义时,中国建筑开始走向衰落。
四、费工费料.如铺作中的转角斗拱构件有170多个.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1、建筑造型:由屋顶、墙柱、台基三部分组成2、中国建筑的间:是两榀屋架所围合的空间,以“间”为基本单元,不同的间组成一栋建筑,直到一座城市;这就是由间—栋—院—群—组群—街坊—城市的形成。
3、用材:木为主,土、竹、砖、石的补充4、结构: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砖石拱5、屋顶形式有庑殿、歇山、悬山、重檐、攒尖、单坡、双坡、平顶、硬山、风火山墙、囤顶、穹顶等。
唐代建筑特点 1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 建筑群处理日趋成熟 3 木构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 木构架、尤其是斗拱部分的用材制度规范化 5 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出现了专门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 6 砖石建筑有了进一步发展 7 建筑艺术的真实与成熟8 琉璃砖瓦的烧制技术的进步。
宋代建筑特点1 城市结构和布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2 建筑风格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3建筑组群或单体建筑都出现了变化丰富的平面和立面4 建筑构件用材比例缩小、制作精巧 5 刻画细腻、作风洒脱的艺术风格趋向6木构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7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峰8园林兴盛。
唐宋、明清建筑风格之比较:唐宋建筑:1.有弹性、生动、饱满、平和;2.斗拱雄大、(受力);3.受力结构逻辑清晰;4.侧脚、生起明显;5.基座低,台级小。
明清建筑:1.平直、严整、僵硬;2.斗拱小而密(装饰);3.注重立面装饰效果;4.侧脚、生起逐渐取消;5基座高、台级大。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至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
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
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特点: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
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隋唐时期;特点: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
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5)发展时期:元朝;特点: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教礼拜寺。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
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
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空间布局及植物配置方面的异同:私家园林:是为了满足地主官僚、富商的生活享乐而建造的,常常为宅地的扩大与延伸,是可居、可游、可观的城市山林,一般都不大。
其造园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每区有自己的特点,但又相互贯通,联为整体。
②水处理方面:池有大小主次之别,水面处理也有聚分的不同;池岸不宜僵直,也不能太高;吃面桥梁常以梁式桥为主,平面曲折。
③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因素,通常有土山、土多石少、石多土少、石山四种,明代以后私家园林多用后两种④建筑处理方面:建筑布局常因地制宜,灵活随机;建筑类型丰富(厅堂、轩、馆、楼、台、阁、榭、廊、舫等);建筑造型一般都轻巧淡雅、玲珑活泼;细部装饰精致灵巧,色彩调和;建筑空间常开敞流通。
⑤花木在私家园林中以单株欣赏为主,较大的空间也成林栽种。
皇家园林:①规模很大,是包含有起居、宴集、骑射、观剧、祀祖、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多种用途的综合体。
清代帝苑的布置一般都有两大部分;一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
②清代苑囿造景通常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景点。
③帝王苑囿的建筑布局与形式除宫室部分较规整严谨外,其它多较活泼,随意布局,建筑式样多变,与地形结合紧密,建筑体量比较小巧素雅,常不用斗拱,但同私家园林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
苑中的中心建筑,为了与空间相称,体量尺度都很高大。
④帝王苑囿主要依靠堆土来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起伏,再适当点缀山石,形成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方式。
⑤花木配置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似私家以单株欣赏为主。
午门与天安门屋顶的形式:午门是重檐庑殿,天安门是重檐歇山。
北京四合院的结构和特点:(1)结构:北京四合院多坐北朝南,中轴对称,有外院和内院组成,大门开在东南角。
主要建筑为倒座、正房和厢房、后罩。
外院横长,最南为倒座房,为客人,男仆居住。
内院为中心,由正房和厢房组成。
正房是举行家庭活动待客的场所,长辈居住的地方。
厢房是晚辈居室。
正房后有一排后罩房作女儿或女宾、女仆居室或为杂屋。
(2)特点:轴线对称、主次分明。
型制规整、宽敞开阔。
遍植花木,寓意美好。
色彩淡雅,朴素明快。
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密檐式塔:河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单层塔: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代;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金刚宝座塔:北京大正觉寺塔,明代。
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建成于唐代;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建成于宋代;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建成于辽;特点:接近于唐代风格,创造了“减柱法”。
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建成于元代;特点:普遍使用“减柱法”,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
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建于明清时期;特点: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
朝鲜建筑与日本建筑受中国影响:在建筑的平面布局、结构形式、形体造形、装饰细节等方面受中国建筑的影响,保存着中国唐代建筑的遗风。
朝鲜时期的成果和宫殿建筑①为建设重点②利用山水、规模阔大③防御性与游览性相结合的水原城④仿中国明清故宫的景福宫;日本宗教建筑身手唐代影响,利用和展现建材的特性和质感,洗练简约、优雅洒脱;佛寺受唐代影响最为深远。
柱式(Ordo):是建筑的各个构成部分——檐部、柱子、基座之间,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形成定型做法,这种特定的柱梁结构的艺术形式叫做柱式。
拱券是一种建筑结构。
简称拱,或券,又称券洞、法圈、法券。
它除了竖向荷重时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
巴西利卡:一种综合用为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
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部分或五部分。
当中部分宽且高,称为中厅,两侧部分狭且矮,称为侧廊,侧廊上面有夹层。
金字塔的演化:石室墓(长方形平顶砖墓称“马斯塔巴”)→阶梯型金字塔→曲折型金字塔→红金字塔(真正金字塔的开端)→大金字塔;古埃及的建筑风格和特色:①硕大无比;②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③秩序感强烈;④几何学在艺术上的应用;⑤持续性和固定性。
古埃及时期主要建筑特点及成就: ①以石材为建筑材料,采用梁柱结构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③建筑与装饰融合在一起,建筑构件表面总是布满雕刻④成功的纪念性建筑设计: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做纵深序列,对称布置,大规模、大尺度,稳定的几何形体。
雅典卫城的建筑群体布局特色:(卫城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①利用地形高低错落,顺应自然环境灵活布局;②照顾各个角度采用周边式布局,考虑每个角度的画面效果;③按朝圣祭祀路线组织空间;④建筑与雕刻交替成为构图中心;⑤多立克与爱奥尼两种柱式混用;⑥单体建筑形体简单,群体丰富。
内部空间小、简单,外部空间大、复杂⑦主次分明,对比和谐;⑧步移景异——建筑设计的时空观。
古希腊建筑特点:①柱式的定型②平面构成1:1.618或1:2的矩形,环柱式建筑③双面坡屋顶,依山而建花墙屋顶④崇尚人体美与比例数的和谐。
古罗马建筑的主要成就:(1) 创造和发展了筒拱、十字拱与穹顶等杰出的拱券结构与施工技术;(2) 发明了当时先进的天然混凝土材料技术;(3) 创造了宏伟、复杂的建筑内部空间;(4) 创造出丰富且功能适用的建筑类型;(5) 创造并完善了柱式与拱券相结合的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