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优质工程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

总装备部078工程指挥部

工程概况

>>建设规模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工程包括基建、测发、测控、通信、气象、勤务保障6大系统142个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两型火箭的两个发射工位、火箭测试厂房、航天器测试加注厂房、转运轨道、铜鼓岭和西沙测控站、办公生活等设施设备,分布在文昌、海口、三沙3市8个区域,是我国首个滨海低纬度航天发射场。

>>主要设备测发系统:CZ-5、CZ-7大推力新型运载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和煤油等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建立了变电站接地电阻计算模型,将110KV中心变电站的接地电阻降低至标准值以下。针对高大空间火箭测试厂房恒温恒湿高洁净度空调工艺要求,发明了双面彩钢板内夹阻燃酚醛树脂保温板复合风管加工制作安装技术。研制使用300 m3液氢贮罐和自行多模式特种运输车。研制使用330m3液氧真空粉末绝热贮罐、大流量高扬程液氧输送泵、新型大直径真空绝热低温气动截止阀、调节阀等设备,解决了大流量、多管路并行高效加注的技术难题。创新采用在线压缩(汽化)供气模式、分级供气模式,并成功研制了大流量高压液氮活塞泵、大流量高压无油压缩机、大容量高压氦气集装箱、大口径高压供气阀门。测控系统:以天地基测控相结合,首次采用一体化试验信息系统体系架构,实现了火箭和航天器全程飞行景象的实况记录;建设形成了国内领先的高可靠性国产化试验信息系统;自主设计开发了基于国产软硬件平台的一体化综合指挥软件,并通过研究开发提炼形成了二次开发平台ICS-SDK,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综合指挥显示;研究出麒麟操作系统下一套面向航天发射任务的三维图形仿真系统,解决了在自主可控平台下三维态势展示的问题。通信系统:创新构建建设了发射场通信体系框架;在全军范围内首次大规模使用软交换技术,首次建设了万门级用户的软交换系统;在原总装范围内率先建设了基于ASON技术的智能栅格光网络;采用NTP和PTP网络授时技术,为网络设备提供毫秒级的时间信号;采用16QAM高阶调制技术,将卫通传输带宽提升至最高

25M;建设了内部万兆骨干网络。气象系统:建设了地面气象观探测、高空气象探测、浅层风测量、多普勒天气雷达、雷电监测预警、盐雾监测气象信息网络等11个分系统。

>>参建单位勘查设计单位1家,监理单位2家,施工单位78家。

>>工程投资批准投资67.6亿元,竣工决算66.3亿元。

>>建设时间 2007年8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立项,2009年9月开工建设,2014年11月建成通过验收。已圆满完成CZ-5、CZ-7两型火箭合练和4次发射任务。

建设管理

>>工程建设总目标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航天发射场

>>质量控制目标精品工程,金牌工程

>>质量追求终极目标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

>>建设管理措施

1.通过邀请招标选择国内具有突出业绩和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一流队伍承担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任务,为工程创优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题攻关,试验先行,样板引路。针对工程中的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共组织试验段4个、样板件47个,明确材料性能、工艺参数、施工方法。

3.严格工程实体检测。施工过程中70%的检测由监理见证取样试验,30%的抽测由第三方机构平行检测。

4.加强过程档案资料管理。从管理机构、规章制度、设备配置、系统开发全面加强,做到档案与工程建设“三同步”,为质量管理提供了及时、准确、完整的依据。

5.采取“日巡查,周通报,月考评”的形式,建立全场区质量安全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

>>建设管理成效

1.开展文昌航天发射场CZ-5、CZ-7火箭测试发射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9项,经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获中施企协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

2.自主研发小半径曲线超宽轨距火箭垂直转运轨道施工关键技术含4项课题,成果经山西省科学技术厅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3.自主研发新一代火箭产业基地力学测试厂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含5项课题.成果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4. 结合本工程位于“三高三强”恶劣气候环境,发射场设施设备环境适应性要求高的实际需求,建立了文昌航天发射场环境气候监测系统,掌握了文昌航天发射场特定区域气候特征,突破了沿海大型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面设施设备的特定海洋环境适应性关键技术。

工程质量

>> 工程共142个单位工程,5643个分部分项工程,100%质量验收合格。

>> 桩基:人工挖孔桩,桩基总数695根,检测结果:Ⅰ类桩672根,占检测桩的96.72%;Ⅱ类桩3根,占检测桩的3.28%。PHC管桩,桩基总数23365根,检测结果:Ⅰ类桩2340根,占检测桩100%;桩基类型:冲孔灌注桩,桩基总数1855根,检测结果:Ⅰ类桩886根,占检测桩的95.4%,Ⅱ类桩43根,占检测桩的4.6%。均无III、IV类桩。

>> 工程沉降量、差异沉降及速率均符合规程规范要求,并已稳定。

>>钢结构制造精细,安装精度高质量好。

>>35万m3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优良。

>>38万m2房屋建筑,无渗无漏,结构表面密实平整。

>>发射场所有建筑物和设备质量都经历了2014年7月18日17级“威马逊”超强台风的考验,没有一个受损破坏。

>>经受住了4次火箭和航天器实战发射考核。

>>引进国际先进的综合监控系统,集成火灾报警、环境和电力监控等,实现多功能联动,指令清晰准确。

科技创新

>>科研攻关开展了13个重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42篇。

>>技术难题工程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气候环境恶劣,主要表现为“三高三强”(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雷暴、强台风、强降雨)。

>>技术难题工艺要求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暖通空调系统的温度、湿度、洁净度要求高,其中,部分区域的温度要求在10~25℃范围内可调,调温精度±2℃,相对湿度30~40% ,洁净度高达8级;二是采用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加注供气系统低温高压、易燃易爆,危险系数大;三是测控系统控制精度要求高,测控网络覆盖面要求广;四是场区气象条件复杂,气象系统精准预报难度大。

>>国内首次发明了一种摇式自由截流砼漏斗。该技术解决了发射塔钢框柱内自密实混凝土的高空浇筑难题。

>>国内领先成功研制了300m3液氢贮罐和自行多模式特种运输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液氢贮罐;研发了大型外置增压器增压加注方案,解决了超大流量的液氢安全加注并兼顾小流量补加工况对传热量的要求;创新提出并实现了大规模低压常温氢气的精确在线供给,解决了火箭贮箱安全高效的氢气置换难题。

>>国内领先成功研制330m³液氧真空粉末绝热贮罐、大流量高扬程液氧输送泵、新型大直径真空绝热低温气动截止阀、调节阀等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