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策略

向海洋进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增加资源储备的重要出路,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和开发高度关注,不断强化海洋发展战略,运用高科技进行海洋的开发与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获得了快速发展,国家对海洋资源开发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为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九五”期间,沿海地区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比“八五”时期翻了一番半,年均增长16.2%,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据国家海洋局统计,2004年我国海洋产业的总产值达到1284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的海洋产业总产值均已超过4000亿元。而山东省在海洋渔业、海盐和海洋化工业,上海市在滨海旅游业和海洋船舶工业,广东省在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产业活动中分别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水利用等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力带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经济的增长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目前中国海洋开发的综合指标仅为3.4%,这不仅低于海洋经济发达国家14%至17%的水平,而且低于5%的世界平均水平。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及有效利用无论在思想认识上、技术装备上、经济效益上还是在科学管理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与科学管理已成为我国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战略选择。

1中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面临的初始条件

1.1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海洋资源开发的整体开发战略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接受并习惯的认为海洋资源是自然力量形成的,因此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实际上执行的是资源无偿或低价使用的政策。近年来,我国虽然通过改革不断加强对海洋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海洋资源资产观念在社会上得到了强化,但适应现代海洋开发趋势和发展市场经济需要的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和体系仍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遭受严重破坏和浪费,经济效益整体低下。而且,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采取的是传统体制下分散在行业部门的计划性开发与管理,是传统的陆地式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式的延伸。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这种一开始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开发管理模式,越来越显得不协调,使得各行业、各地区自成体系,导致了各自为政的复杂局面,没有形成聚集规模效益,影响了资源的整体开发和有效利用。

1.2缺乏必要而系统的法律、法规支撑,综合执法力度不高

海洋资源的法制建设在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系的形成、巩固、完善的重要条件,也是保证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合理利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提高综合效益的基本保障。为了保护和有效开发海洋资源,国家先后颁布海洋法规二十几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但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形成完整而系统的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法律体系。而且已有的法律法规,绝大多数是单项法规,且基本上是陆上法规向海上的延伸,没有真正起到依法治海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海洋多元化开发、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局面,原有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海上执法管理体制,一方面形不成海上执法“合力”,单方面的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队伍的重复建设又加大了管理成本,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同时在管理上的也存在着交叉和空白,已不能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

1.3海洋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和“重陆轻海”政策影响,致使我国海洋产业所形成的规模比较小,如2004年我国海洋产业产值仅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9%,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海洋产业产值在世界海洋产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足1%,且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仍然停留在以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盐业等传统产业为主的阶段。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新兴海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传统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再加上海洋科技储备严重不足,致使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低,资源浪费严重,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海洋经济的总体发展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4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趋向恶化,影响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国家海洋局2005年1月9日发布的《2004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04年,我国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约2.7万平方公里。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江苏近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局部海域。同时,陆源污染物排海严重是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项对沿海工业污水直排口等四大类43个排污口进行的重点监测显示,受陆源排污影响,约八成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约20平方公里的监测海域为无底栖生物区。此外,我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由于陆源污染物排海、围填海侵占海洋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过度开发,莱州湾、黄河口、长江口、杭州湾及珠江口生态系统均处于不健康状态。再者,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公报》同时显示,去年中国近岸局部海域沉积物污染严重;近岸海域部分贝类受到污染;大面积赤潮和有毒赤潮多发,全年共发生赤潮96次,赤潮累计发生面积较2003年增加约八成多。海洋环境污染已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阻碍。

1.5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滞后,外部环境复杂化

后备能源问题关乎国家经济安全。近10年来,我国探明的油气储量逐年下降,原油产量增长缓慢,每年新增探明可采储量无法弥补同期产量,能源短缺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和年产量逐年稳步增长,其增长量的70%主要来自于海洋油气。中国海域具有较丰富的油气资源,据估算,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量分别为240亿吨和14万亿立方米。但是,中国的海上油气资源勘探的后备基地严重不足,致使海上油气产量在本世纪初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较晚,资金投入不足,海域的油气勘探程度和油气资源的探明程度较低,尚有许多新的领域没有突破。此外,中国海洋油气储量丰富的海域,多在有“争议”的东海和南海,约占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这两个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于发现油气资源,一些国家捷足先登,才使这些海域成为有“争议”的地区。我国海域的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大量开采,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使区域局势更趋复杂,海洋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2中国海洋资源合理开发与有效管理的应对策略

要想使国民经济能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把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树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了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海洋资源,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强化海洋意识,增强海洋国土观念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开发总体水平不高,海洋产业起步晚,基础相对较弱,但真正制约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还是滞后的现代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由于我们以往对国土的理解仅限于以陆域为主的概念上,对海洋国土知识重视不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对海洋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就需要我们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国土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对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