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未来理想的生态城市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建设是指人们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改变决策和管理方法。生态承载能力是指维持生态系统动态的相对稳态,自我推荐、自我调节的所能承担的外来干扰潜力。

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人口膨胀使得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空气污染使城市中的热量和辐射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城市用水量大引起的一系列水污染问题、人口过快增长和工业过度集中使城市绿化锐减等。

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就能找到解决方法,但是城市生态系统已经不是纯粹的自然生态系统,而是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像上周放的视频里,一些嘉宾的质疑肯定会带给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防护措施有所转变的启示。比如,为了防沙尘,我们很可能选择在当地能生长的理想防沙尘的植被,但同时可能会忽略其他的效应,如这种植被在当地能否自然生长、对生态多样性是否造成威胁、对土地以及水资源的保护是否有好处等等。当然这种疑问也存在于作为旅游景点的山山水水建设当中。

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城市一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二要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本”,也就是强调人的社会目标和为实现社会目标所发挥的社会生产力决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承载力;三是要把环境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善待环境、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四要把生态恢复和修复作为突破口;五是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基本途径。至于未来的生态城市,我设想的是这样:(1)在城市定位方面,城市地理位置的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都有合理的位置确定和空间分布,如工业在哪里布局、货运在哪里中转等都要合理规划,当然现在的城市规划可能还不如人意,但这需要精英们长远的目光、出色的领导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了。(2)在绿化方面,一个城市哪里的绿化比较集中就尽量保持原样,不需要做太多的调整和整容;为了达到一些目的,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防沙尘等可根据生态科学原理人工种植。(3)在交通建设方面,合理适度建造安全实用绿色通道。铁路和公路是一种典型的表层线形建筑物,往往要穿越许多地质环境条件极不相同的地区,会遇到许多不同的环境地址问题。例如我国交通大动脉之一的京九铁路,沿线的主要地址问题有:黄河下游、长江中游洪水的威胁,北部平原地区土地沙漠化的环境地质问题,南部山区划破、崩塌及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因此,我们要以正确处理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避免或改进不利因素,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交通线路地质环境的目的。(4)在水质保护方面,已经被污染的要找到根源并加大治理和防护力度;已经被占用的河湖,衡量利弊后可作出还原或者他用的决定。像上周放的那个视频,为了维持西湖的水质,几乎每个月换一次水,这已经改变了西湖水的本质,打破了它的自律功能,使它失去了生态承载能力,当然与之有关的生态效应也不可能发生了。既然处于城市的环境当中,江河湖不可能避免发挥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作用,但我们要做的是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保障其自然生态功能的完整。(5)在人类活动方面,与环境建设处于和谐共处的状态。人类是城市的主体,我们的活动和环境密切相关,为了让人类与环境更加和谐共处,必须从人类自身素质改善做起,有环保意识,自觉停止破坏生态系统的一切行为。当人文关怀与环境之间出现利益冲突,希望人类三思而后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