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案例研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案例研讨

杜井海

1.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界定

学生在小学阶段,正是自我控制、认知能力、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开始阶段,当然也是问题行为开始形成并发展的阶段。

是指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其自身特点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这些行为的直接表现是破坏自己或他人学习活动、干扰教学秩序,有害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小学生各阶段生理,心理特点)

若在小学时期能对这些问题行为加以引导和管理,便能有效的控制小学生问题行为对其自身和他人不良的影响。

小学生的问题行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课堂问题行为和课外问题行为。在课堂中则表现为求知欲弱,无心学习;易开小差,故意扰乱课堂秩序等等;在课外生活学习中则表现为缺乏团结,仗力欺人;撒谎,欺负同学;是非不分,随意模仿;沉迷网络、游戏等。

我国心理学家左其沛等对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做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和压抑型。

过失型问题行为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或好动、畏惧、缺乏经验、认知能力不足等因素引起的违反纪律和一般行为规范的行为。在小学生中过失型占绝大部分。其二则是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因错误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产生的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不良行为。击型问题行为是由挫折造成的愤怒、不满等情绪而引发的发泄、对立、反抗、迁怒等攻击性行为;这种问题行为受胆汁质气质和外向型性格的制约,通常引起遮避、消极、自暴自弃等行为。压抑型则是因为家庭、社会、自身发展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孤僻、胆小、自闭等问题行为,这种问题行为受抑郁质气质和内向型性格的制约,通常带有内隐性、持续性、减少性等特点。

研究表明,由于年龄的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类型也不同。在儿童期(6岁一ll岁),过失型问题行为最多(占77.5%)。其他依次是品德不良型(占12.9%)、压抑型(6.4%)和攻击型(3.2%);因而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重点应该是对于过失型问题行为的管理。

3.小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其自身的,也有外界的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教师魅力都从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当然不同年级的学生,这几种因素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一、自身因素

1、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小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得很快,但神经系统发育得还不完善,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难以控制其课堂行为,同时小学生作为未成熟个体,其注意力和意志力都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水平较低,自制能力不强,因此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2、小学生寻求关注的方式不科学需要时时获得他人的关注是人的天性。

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吸引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通过努力能够获得成功的学生,会用自己的学业成绩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没有信心能够通过获得优异成绩吸引注意的学生,则会选择通过学习以外的方式来吸引老师的关注。尽管这些方式有很多是消极的,但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也是一种收获,总比被忽视存在的感觉要好。这些学生在获得关注的同时产生了更多的课堂问题行为,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

3、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满而产生的抵抗情绪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但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挫折或是认为自己缺乏学习的能力时,学生就会遇到的困难而苦恼,其行为就会表现得要么具有消极抵抗的情绪,要么具有攻击行为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遭受的挫折太大,或经常遭受挫折,往往使人产生心理上的痛苦,从而产生情绪暴躁和行为偏差。有时看到别人的成功与喜悦,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有的甚至产生攻击、消沉冷漠等对抗行为。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每个学生最初的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关系到一个学生全身心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地方。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家庭因素也是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最根本的地方。首先是家庭氛围,一个和睦的就家庭、好氛围的家庭对于学生也至关重要,而现在社会单亲家庭、不和睦家庭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或不和睦,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性格的形成,这类学生厌学、厌集体、自卑、暴躁的问题行为较多;其次是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情况一种是父母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反而使低年级的学生从一入学就对学校反感,另一种则是父母过度不注重孩子的学习生活,对孩子的督促过于轻松或则没有,导致孩子从一进入小学就不爱学习、贪玩,对学习没有责任感;最后则是父母过于溺爱,导致低年级小学生不适应学校生活,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学习,开始和同学老师相处,便也不会相处,遇到挫折时,更是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三)教师因素

1、教师的错误教育观念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不行,但在为人处事上进退自如,有的在艺术上展现他的天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后进生就厌恶他、歧视他,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否定自己,引发畏惧困难的情绪,因此诱发他们的课堂问题行为,甚至会导致显性课堂问题行为,直接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影响教学效率。

2、教师的课堂管理不当教师在课堂中缺乏适当的管理,也会引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过于敏感,学生稍有动作就大力处罚,滥用教师权威对学生进行惩罚,有的教师中断教学大加训斥行为违规的学生,有的甚至不惜用整节课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对这种行为非常反感,往往由于教师这种不当的管理方式,学生的个别行为问题会向周围扩散。课堂管理时,如果教师一味地滥用权威对学生进行惩罚,那么不仅达不到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效果,还会降低教师的威信,惩罚不仅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导致学生丧失自尊、自信,形成怨恨教师的情绪,诱发学生更多的课堂问题行为。

3、教师的教学不当教师由于受到水平、学识等因素的影响,备课不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