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训练 第2单元登岳阳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巩固层次(A )]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33】

蹩.

脚(bié) 乾.坤(qián) 斡.旋(wò) 大大落.

落(lā) 涕泗.(sì) 诠.释(quán) 襁褓.(bǎo) 与.时俱进(yù) 剽.

悍(biāo) 鞭挞.(tà) 唱喏.(rě) 自给.

自足(jǐ)

【答案】 “落”应读luō,“与”应读yǔ,“剽”应读piāo 。

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B .亲朋无一字.

字:文字,指书信 C .老病..

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 .戎马关山..

北 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 【解析】 C 项,“老病”,年老多病。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云霞明灭.或可睹烟涛微茫信.

难求 B.⎩⎨⎧势拔.五岳掩赤城凭轩涕.

泗流 C.⎩⎨⎧亲朋无一字.对此欲倒东.

南倾 D.⎩⎨⎧云.青青兮欲雨虎.

鼓瑟兮鸾回车 【解析】 A 项,“灭”,古义为“暗”;今义为“熄灭”。“信”,古义

为“实在”;今义为“书信”。B项,“拔”,古义为“超出”;今义为“拉出,抽出”。“涕”,古义为“眼泪”;今义为“鼻涕”。C项,“字”,古义为“书信”;今义为“文字”。“东南”,古义为名词作状语,“向东南”;今义为方位名词,“东南方向”。

【答案】 D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46162034】

(1)《登岳阳楼》一诗中,形象地刻画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一诗中,表现诗人到处流浪、没有朋友,只有孤舟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一诗中,写诗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想到兵荒马乱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阅读提升层次(B)]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干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事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解析】D项,“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错,这里表达的应该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自己感到孤独寂寞。

【答案】 D

6.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解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考查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注意答出实景“白马江”头的景色和虚景“黄牛峡”,然后分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他还在凝想入神。韩十四走的主要是长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黄牛峡是必经之地。这时诗人的耳际似乎响起了峡下黄牛滩的流水声,其中白马江头的景色乃是实景,而黄牛峡则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虚景,虚实相生,饱含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

比喻微小。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解析】B项,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功业未就”;D项,颔联是叙事和抒情。

【答案】BD

8.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解析】颔联两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答案】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人世无限之悲,流离之苦。

[语言表达层次(C)]

9.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并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